|
|
詩人: 孔武仲 Kong Wuzhong
灧灧西江水,朝朝伴我行。 雲天初散豁,秋色正分明。 魚逝應相得,鷗來故不驚。 煙波聊寄適,南北久忘情。 |
|
詩人: 張耒 Zhang Lei
拂瓦輕霜鉛粉輕,東南日出竹窗明。 小樓下見西江水,日日風光無限情。 |
|
珠江主幹。上源南盤江出雲南東部,在黔、桂邊界與北盤江匯合後稱紅水河。在廣西境內與柳江匯合後稱黔江,與鬱江匯合後稱潯江。在梧州與桂江匯合後入廣東,始稱西江。幹流經磨刀門入南海。長2210千米。內河航運發達。 |
|
珠江的最大支流,發源于云南,到廣西梧州後稱西江,全長2129公裏 |
|
江名。 珠江 幹流,古稱 鬱水 ,在 廣東省 西部,由 黔 、 鬱 、 桂 三江匯合而成。 唐 張籍 《野老歌》:“ 西江 估客珠百斛,船中養犬常食肉。” |
|
唐 人多稱 長江 中下遊為 西江 。 唐 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詩:“ 牛渚 西江 夜,青天無片雲。” 唐 元稹 《相憶淚》詩:“ 西江 流水到 江州 ,聞道分成九道流。” 唐 溫庭筠 《西洲詞》:“南樓登且望, 西江 廣復平。艇子搖兩槳,催過 石頭城 。”此指 南京市 北的 長江 。 |
|
四川 錦江 的別稱。《莊子·外物》:“我且南遊 吳 越 之王,激 西江 之水而迎子,可乎?” 成玄英 疏:“ 西江 , 蜀江 也。” 蜀江 即 錦江 。 |
|
湖北 天門河 的別稱。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下》:“千羨萬羨 西江 水,曾嚮 竟陵 城下來。” 竟陵 今名 天門 , 天門河 流經城西。 |
|
西江投訴電話肇慶市旅遊投訴電話:0758-226229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西江流經肇慶全境,它的北岸為肇慶市區,南岸為高要城區,這段江面風景秀麗,名勝古跡衆多,可以乘船遊覽。西江的主要景點都包括在羚羊峽、大鼎峽和三榕峽這“三峽”中,其中最著名的景點是“硯渚清風”。相傳當年包公離開端州時,百姓感念他的功績就贈給他一塊端硯,兩袖清風的包公堅辭不受,將其扔進西江中,結果硯臺化成小島。當地人為紀念包公,稱小島為“硯州島”,並在島上建了包公祠。後人稱這裏為“硯渚清風”。此外,“西江三峽”還有羚峽歸帆、桃溪夕照、白沙夜月、榕峽釣臺等景點。西江水質優良,江水青碧,盛産肥美河鮮,一年四季,來此旅遊的客人都能品嚐到西江出産的美味河鮮。交通:公交1、3、4、5、8、11、18路可達江邊。小貼士:黃昏時在西江大堤邊散步或者騎車可以看到很好的風景,而且十分愜意。 |
|
亦作Si Kiang或Xi Jiang,英語作West River。
中國南方大河珠江的幹流。在中國廣西東部、廣東西部。主流南盤江發源于云南省沾益縣馬雄山,在黔、桂兩省邊境與北盤江匯合稱紅水河,嚮東南流到象州石竜附近與北岸柳江匯合以後稱黔江,在桂平與西南來的鬱江匯合後稱潯江,到梧州與西北來的桂江匯合後始稱西江。全長2,129公裏,流域面積345,700平方公裏。西江在石竜以上為上遊,流經石灰岩地區,河床深切,灘多水急,落差大,又多伏流。北盤江上的黃果樹瀑布水頭高達70公尺。石竜至梧州為中遊,多峽𠔌和淺灘。梧州以下為下遊,河道寬闊。出高要、羚羊峽進入珠江三角洲,在三水同北江相遇。三水以下水流分散,主流經磨刀門入海。
西江是珠江主幹流,位於中國廣西東部、廣東西部。從上源南盤江的發源地——雲南省麯靖市烏蒙山脈的馬雄山,到廣東省思賢滘。河長2074.8 千米,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千米。西江從上源到下遊各河段另有別稱:從河源至望謨縣蔗香雙江口稱南盤江,雙江口至象州縣石竜三江口稱紅水河,由三江口至桂平市稱黔江,桂平市至梧州市稱潯江,梧州市至思賢滘始稱西江。從河源到三江口為上遊,包括南盤江和紅水河兩段,長1573千米,河流穿行在高原盆地與峽𠔌相間的地形中,河道深切,平均比降0.85‰,有急灘跌水。從三江口到梧州市為中遊,包括黔江段和潯江段,長294千米。黔江段中有著名的黃茅峽和大藤峽,其中大藤峽長44千米,河中水急,枯水時最深處亦達85米,是西江幹流最深處。在潯江段,兩岸有低山、丘陵和平地。梧州至思賢滘為下遊,長208千米,河寬水深,河道平均比降0.09‰,寬700~2000米,最後由思賢滘進入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2277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上遊。西江水係是兩廣交通運輸的大動脈。隨着西江水係的開發和整治,西江將成為貴州煤炭、西南磷礦外運廣東和北方地區的重要通道。 |
|
1、西江鄉地理總概及行政區劃
湖北省漢川市西江鄉位於漢川市最南端,東與武漢市接壤,西與仙桃市毗鄰。境內交通發達,東端北河村處於宜黃高速公路出口、新北公路終點和三一八國道交匯處。
鄉政府駐西江。全鄉國土面積86.51平方公裏,全鄉共轄30個自然村,239個村民小組,9639戶,48215人,53481畝耕地。
下轄30個村委會分別為:五星、紅星、紅光、大橋、高橋、長河、陳臺、前進、高豐、紅旗、挖溝、全心、光明、前豐、紅衛、打雁、新農、江集、永豐、北河、聯衆、團结、進力、聯合、新生、全勝、華豐、民建、和平、齊心。
2、西江鄉地理氣候物徵
西江鄉屬江漢平原湖區,地勢平坦,地面高程在海拔23.5m至24.5m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幹濕風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近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降雨量1222.2mm,日照時數1983.4小時,全年無霜期近年平均為241天,現行農作物復種指數為1:2,全鄉土地肥沃,物産豐富,五湖六垸,盛産糧、棉、油、魚、蓮,有“襄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同時,農副産品收購、加工業發達,擁有20余家糧棉加工點,形成覆蓋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的糧棉銷售網絡。
3、西江鄉工商概狀
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全鄉在保持傳統農業優勢的基礎上,牢固樹立鄉域經濟就是招商經濟的思想,大力引進工業企業,目前,已有川南化工、鑫竜飲料廠、傢傢樂鋼製傢俱廠落戶西江。同時,開展全員大招商,力爭在未來5年使招商引資企業達到20傢。 |
|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裏,距州府凱裏39公裏。西江有1250多戶,5600多人。為全國最大的苗寨,是苗族第五次大遷徒的主要集結地,素有"千戶苗寨"之稱,被譽為苗族的大本營。這裏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係。千戶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寨內吊腳樓層層疊 疊順山勢而建,又連綿成片,房前屋後有翠竹點綴。吊腳樓多為三層,基座以青石、卵石壘砌,一層圈養牲畜,二層住人,三層為糧倉。居住層有長廊,圍有木欄,設有長凳,苗傢姑娘多在此 挑花刺綉,人稱長廊木凳為"美人靠"。苗寨以青石板路串連,楓樹成林,楓香撲鼻。西江位於貴州凱裏市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嚮東北,是凱裏周圍規模最大的苗寨,約有1000多戶人傢,所以稱為“千戶苗寨”。這裏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腳樓,都是用楓木搭成,依山勢嚮兩邊展開,暗紅色的楓木板壁在夕陽照射下一片金黃 |
|
Xi Jiang
西江
Xi Jiang
見珠江。
|
|
- n.: Xijiang River
|
|
西江村 西江社區, 西江居委會 西江鎮 西江鄉 |
|
動物 | 魚類 | 鯉科 | 島嶼 | 肇慶 | 地理 | 旅遊 | 景區 | 自然景觀 | 小三峽 | 貴州 | 苗寨 | 江門 | 河流 | 水資源 | 江河 | 橋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