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 > 西撒哈拉
目錄
地理概況
  國徽【位於】非洲西北部。
  【面積】26.6萬平方千米。
  【人口】約19萬。
  【民族】主要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
  【語言】阿拉伯語和法語,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宗教】信奉伊斯蘭教。
  【同北京時差】-7
  【執政黨】薩基亞哈姆拉和裏奧德奧羅人民解放陣綫(簡稱西撒人陣或波利薩裏奧陣綫)
  【國旗示意】黑色象徵死亡,緑色象徵生命,白色象徵和平,紅色象徵鮮血,星月象徵伊斯蘭教。
  【國徽含義】將國旗係在槍上,象徵着通過武力來爭取獨立與主權。
  北鄰摩洛哥,東、南接阿爾及利亞和毛裏塔尼亞,西瀕大西洋,海岸綫長約900千米。境內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西部沿海地勢低平。東部為海拔約300米的高原,地表波狀起伏,有孤丘散布。高原中間有深𠔌,以薩基亞哈姆拉幹河𠔌為最大,又稱薩基亞哈姆拉盆地。嚮西呈階梯狀逐級低降;沿海低地多沙丘。境內無長年性河流。屬熱帶沙漠氣候;西部沿海氣候濕潤,多霧。東部乾燥。降水量極小,植物稀少,多為不毛之地。多沙暴、塵暴。人口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傢之一。多數居民從事遊牧業,主要放牧羊,牧牛和駱駝。緑洲有農業,産大麥、小麥、玉米等。沿海盛産多種魚類和竜蝦。磷灰石藴藏豐富,布剋拉是主要開採區;還有鉀????、鐵、銅等礦藏。進口糧食和工業品,出口以磷灰石為主。最大城市阿尤恩。
政治
  歷史7世紀時即有阿拉伯人進入該地。15世紀中葉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侵入。1885年西班牙將布朗角到博賈多爾角一帶劃為它的保護地。1934年,西撒哈拉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958年西撒哈拉改為西班牙的海外省。1973年5月,薩基亞阿姆拉和裏奧德奧羅人民解放陣綫(簡稱“西撒人陣”或波利薩裏奧)宣佈成立,决定通過武裝鬥爭爭取西撒哈拉獨立。其鄰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毛裏塔尼亞反對西班牙對西撒哈拉的統治。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毛裏塔尼亞簽訂《馬德裏協議》,規定西班牙於1976年2月26日撤離西撒哈拉。摩洛哥、毛裏塔尼亞隨即簽訂分治西撒哈拉協定,摩占領北部17萬平方千米,毛占領南部9萬多平方千米。阿爾及利亞譴責摩、毛瓜分西撒哈拉。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陣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摩、毛軍隊與西撒人陣的武裝力量不斷發生衝突。1979年8月,毛裏塔尼亞同西撒人陣簽訂和平規定,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要求,退出西撒戰爭,摩洛哥乘機占領了毛裏塔尼亞退出的地區。
  非洲統一組織和聯合國出面斡旋。1979年第十六屆非統首腦會議建議在西撒哈拉全面停火,並組織公民投票,以决定獨立或維持現狀。1981年6月,第十八屆非統首腦會議通過决議,要求在西撒哈拉舉行公民投票,並成立西撒哈拉問題實施委員會。1983年6月第十九屆非統首腦會議通過决議,要求衝突雙方直接談判,以實現停火和公民投票。1984年11月,西撒哈拉首次作為非統成員國出席第二十屆非統首腦會議。
  自1975年以來,聯合國大會多次通過關於西撒哈拉問題的决議,重申西撒哈拉人民有不可剝奪的自决和獨立的權利。1986年4~5月,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在紐約舉行兩輪間接談判,各自闡述了對西撒問題的一貫立場。1987年7月,雙方在日內瓦舉行第三輪會談,討論了聯合國派遣技術小組去西撒哈拉進行實地考察。經考察後,1988年8月15日,德奎利亞爾會見兩國外交代表,嚮他們各交一份解决西撒問題的和平建議,摩洛哥表示原則同意、西撒人陣表示有條件地接受。1989年6月,德奎利亞爾訪問了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西撒地區,並組成西撒和平計劃實施技術小組。1990年6月19日,德奎利亞爾發表西撒局勢調查報告,提出了和平計劃的執行計劃。1991年4月29日聯合國一致通過690號决議,批準秘書長關於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的修正案。9月6日宣佈正式停火,結束了長達16年之久的軍事衝突。下一步就是舉行公民投票以决定西撒哈拉的前途。
  1991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决議,設立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簡稱“聯合國西撒特派團”),負責監督雙方停火狀況,並組織讓西撒哈拉人民决定該地區未來地位的公民投票。但由於衝突雙方在確定選民資格等重要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公投一拖再拖,西撒特派團的任期也一再延長。
  聯合國派往西撒哈拉的軍事觀察人員共300多人(由25個國傢派出),設有總司令部和下屬3個地區司令部及10個哨所,其職責除監督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執行停火協議外,還擔負着組織、監督西撒哈拉自决公民投票的任務。摩洛哥目前控製着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2007年4月,摩洛哥推出“西撒哈拉自治計劃”,希望以此重啓西撒問題和談進程。根據這一計劃,西撒哈拉將在摩洛哥主權範圍內實行高度自治,摩中央政府控製西撒哈拉外交與安全,西撒哈拉自治政府則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充分權力。然而,“西撒哈拉自治計劃”遭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綫的堅决反對,認為摩方此舉完全背離其先前同意西撒哈拉自决的立場。
  2007年4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754號决議,呼籲西撒問題有關各方、地區各國與聯合國通力合作,結束西撒問題僵局,並在謀求政治解决方面取得進展。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西撒問題和談進程在停頓近10年後再次啓動。有關各方在2007年7月、8月和2008年1月的三輪和談中未能取得進展。2008年3月,第四輪西撒問題會談在紐約郊區曼哈塞特舉行,會談沒有取得顯著進展。
  西撒問題遲遲難以解决,不僅嚴重阻礙了摩洛哥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對地區穩定與發展、區域一體化建設以及全球反恐形勢構成不利影響。因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失和,阿拉伯馬格裏布聯盟的建設陷入停頓;自1984年至今,摩洛哥因西撒問題始終遊離於非洲聯盟之外;在反恐戰爭中,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西撒哈拉、毛裏塔尼亞接壤地區由於得不到有效管理已成為恐怖組織策劃襲擊活動的重要據點。
  2007年9月17日,來自中國的趙京民少將在西撒哈拉首府拉尤恩正式就任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軍事部隊指揮官,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中的首位中國司令。
  西撒哈拉有關各方對西撒哈拉地位至今爭論不定,以至於發生武裝衝突。西撒哈拉目前在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分別控製之下。
  ①摩洛哥控製區。摩洛哥在西撒哈拉設立4個省的建製,並且建立了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和地方會議、協商會議。摩洛哥十多個政黨也在西撒哈拉積極活動,設立了各自的支部。摩洛哥在西撒哈拉投資十多億美元,大興土木修建城市。在首府阿尤恩修建了哈桑二世國際機場。摩洛哥控製區發展迅速,首府阿尤恩市由2萬餘人的小鎮發展為擁有13萬人的現代化城市。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駐軍及附屬人員共15萬。
  鳥瞰阿尤恩②西撒人陣控製區。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把西撒哈拉分為5大行政區,但實際上僅控製與摩洛哥、毛裏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交界的狹窄地帶;自然條件很差。西撒人陣難民營設在阿爾及利亞,分4大營地,下分幾個小營。各營地有學校、醫院、衛生所,並進行生産活動。難民總數約15萬人。聯合國難民署每年嚮西撒人陣提供援助約350萬美元。
經濟
  西撒哈拉磷酸????礦藏量豐富,建有現代化磷酸????開採場。1976年發生戰爭事後,生産陷於停頓;1980年恢復生産。此外還有鉀、銅、石油、鐵、鋅等資源。多數居民從事畜牧業,主要飼養羊和駱駝。沿海漁業資源豐富,居民以捕魚為主。
百科辭典
  Xisahala
  西撒哈拉
  Western Sahara
    位於非洲西北部,瀕大西洋,隔海與加那利群島相望。陸鄰摩洛哥、毛裏塔尼亞、阿爾及利亞。面積26.6萬平方公裏,人口151萬(1984)。首府阿尤恩。
    全境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地勢由大西洋岸嚮東逐漸升高,一般在300米以下,沙丘起伏,間有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唯東北角高達800米左右,是全境最高地區。氣候幹旱,降水稀少,如阿尤恩年平均降水量僅43毫米,西海岸的達赫拉為40毫米。受加那利寒流影響,沿海較溫和,多霧;內陸炎熱,氣溫日較差很大,大陸性強烈,多沙暴。全境無常年有水的河流。植被極稀。
    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裏不足1人。居民以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為主體,多操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信奉伊斯蘭教。公元前後,柏柏爾人由阿特拉斯山移入。公元 7世紀時,阿拉伯人從東部進入,從事遊牧、狩獵和商隊貿易,溝通了北非與西非間經濟交流。15世紀中葉起,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先後侵入,在沿海建立據點。19世紀末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後稱西屬撒哈拉。1958年1月,被改為西班牙的一個省。西撒哈拉人民堅决反對殖民統治,於 1973年5月成立薩基亞阿姆拉和裏奧德奧羅人民解放陣綫(簡稱西撒“人陣”或波利薩裏奧陣綫),堅持武裝鬥爭。1976年2月,西班牙被迫撤離,西撒“人陣”宣佈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簡稱“西撒國”)。但有關各方對該地區歸屬有爭執,以至發生武裝衝突。至今地位未定。
    境內絶大部分居民從事畜牧業,多逐水草而居。內地牧放駱駝,沿海和北部地區以牧羊為主。1981年有綿羊2萬衹,山羊16萬衹,駱駝9.7萬峰。沿海漁業資源豐富,主要有沙丁魚、鯖魚、海蟹、墨鬥魚等。由於手工捕撈,年産僅約6000噸。在達赫拉有魚類加工場和製????場。磷酸????礦豐富,北部布剋拉附近探明儲量達17億噸。1970年正式開採,1975年産量曾達 560萬噸,以傳送帶送往阿尤恩以西海岸出口。此後因戰事産量銳減。此外還有鐵、銅等礦藏,尚未開發。交通運輸不便,內陸運輸仍主要靠傳統運輸工具駱駝。境內尚無鐵路。有公路北通摩洛哥,東南通毛裏塔尼亞。海洋運輸主要靠加那利群島港口轉運。境內僅有3座城鎮:①阿尤恩,在國境西北部,距大西洋30公裏,始建於1934年。原為西班牙海外省的行政、軍事和歐洲人居住中心。城南開採磷酸????礦。人口11.3萬(1982)。②達赫拉,在中部大西洋岸,原名錫茲內羅斯城,為一漁港,人口約1.3萬(1982)。③斯馬拉,在北部,是伊斯蘭聖城,人口約8000。  (張同鑄)
    
英文解釋
  1. n.:  Western Sahara
相關詞
非洲維和聯合國聯合國維和行動總統政治傢摩洛哥西班牙殖民地
北非
包含詞
西撒哈拉國旗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聯合國西撒哈拉公民投票觀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