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西安石油大學聯繫方式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電子二路東段18號。
郵編:710065 西安石油大學投訴電話 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西安石油大學創建於1951年,是西北地區惟一以石油石化學科為特色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位於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內。學校面嚮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1.5萬餘人,外國留學生100餘人,繼續教育學生1萬餘人。建校以來,纍计培養各類畢業生7萬餘人。
學校設有12個學院、3個直屬係;有48個本科專業,其中5個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有30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1個聯合培養博士學位授權專業;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有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5門省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現有教職工1500 餘人,其中專任教師900多人,正副教授 430 多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人員500多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280多人,國傢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傢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科技專傢和教育專傢28人、全國和省部級優秀教師13人、省部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5人,聘請國內外兼職教授89人。
學校占地2030畝,固定資産總值8.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7億元,生均教學設備值名列陝西高校前列。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工作,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校連續9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被教育部、陝西省人民政府評為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學校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校園文化示範點。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2000年以來,承擔了國傢“863計劃”、“973 計劃”、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等高水平科研項目10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奬勵34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奬25項。2005年科研經費為8000萬元,近3年可支配科研經費1.5億元。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傢的1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先後與美國8所大學簽訂了 “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 ”協議,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
目前,學校正以“質量為本、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嚮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
|
1951年---新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石油工業技術幹部的學校——西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正式成立。
1958年---為適應石油工業大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經過國務院批準,在西安石油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西安石油學院。
1970年---因“文革”而停止招生。
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招生,並在西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了現在的新校區;
2000年---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劃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陝西省為主管的普通高等學校。
2003年---經國傢教育部批準,西安石油學院更名為西安石油大學。 |
|
黨委書記:惠泱河 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寧生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祝亞榮 黨委副書記:王建利
副 校 長:屈展 副 校 長:方明 副 校 長:白黎 副 校 長:曾平
學校領導:
惠泱河,校黨委委員、黨委書記。主持學校黨委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組織部。1952年10月出生,陝西清澗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傢。
1977年西北大學原地理係(今城市與資源學係)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分別在西北大學和成都科技大學(今四川大學)脫産進修。自1987年以來,歷任西北大學地理係副主任、教務處處長、副校長,2008年6月任西安石油大學黨委委員、黨委書記。同時,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地理學會理事長、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傢委員會委員。先後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國高教研究》等期刊上發表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研究論文10多篇。
主要從事水資源與環境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先後給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講授過《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等6門課程,指導博士生和碩士生20多名。主持完成的教學改革成果“綜合大學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分別榮獲1999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特等奬和2001年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主持完成的教學改革成果“地方高校質量基礎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分別榮獲2005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特等奬和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傢和省級“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6項。在《地理研究》、《水土保持通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出版《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城市規劃》等專著、譯著5部。
張寧生
張寧生,校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校長。在黨委領導下主持學校行政工作,分管人事處、規劃發展處。1951年3月出生,寧夏中寧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1月畢業於西南石油學院開發係鑽井專業。1985年、1990年分別由原石油部和國傢教委派出兩次到英國Heriot-Watt大學進修學習,並於1994年5月獲博士學位。歷任西南石油學院副係主任,西安石油學院鑽井信息中心主任、副院長。並兼任中國石油學會、美國石油工程師學會會員、國傢多相流實驗室學術委員。張寧生教授主要從事鑽井、完井工程和油氣層保護、油氣田污染控製方面的教學、科研與研究生指導工作。先後參加和主持30多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項目,其中包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傢“863”項目1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青年創新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和油田橫嚮科研項目2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學術奬勵7項,1999年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鐵人科技成就奬”銅奬。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和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目前主要從事“油田開發過程中含油污水深度處理”、“特殊油氣層保護和特殊鑽井及信息應用技術”、“電化學導流提高低滲透油藏采收率方法與理論研究”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
祝亞榮,校黨委委員、副書記、紀委書記。協助黨委書記工作,分管紀委、監察處、校工會、審計處、招投標辦公室、新校區建設工程監督保障部、離退休職工管理處。女,1956年7月出生,陝西乾縣人,雙學位,研究員。1975年4月參加工作,先後在陝西扶風縣下鄉插隊,在國營東方機械廠工作。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寶雞文理學院物理係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後留校工作。調入西安石油大學工作後,曾在陝西師範大學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歷任西安石油學院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紀委書記。
祝亞榮研究員長期從事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獲得奬勵,榮獲陝西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在從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祝亞榮研究員致力於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研究。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9項,其中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省部級一般課題7項;近五年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參編書目5本,論文獲奬11篇。並擔任“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課程教學工作。
王建利,校黨委委員,副書記。協助黨委書記工作,分管宣傳(統戰)部、學生工作部(處)、保衛部(處)、校團委。男,1962年9月出生,陝西長安人,研究員。1984年畢業於西安石油大學化工機械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歷任西安石油大學團委書記兼學生工作處副處長、石油工程係黨總支書記、學生工作處處長、黨委副書記。並兼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人才引進協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王建利研究員多年來一直從事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曾多次獲得奬勵。1991年被陝西省委組織部、陝西省委宣傳部授予“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榮譽稱號;2000年被陝西省教委授予“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2002年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授予“中國石油奬學金就業指導奬”;2003年被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陝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在從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王建利研究員致力於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承擔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2項,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3部。同時,擔任“思想道德修養”、“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西安石油大學校歌
作詞:陳忠實 徐劍銘 作麯:趙季平
輝煌明天
作詞:陳忠實徐劍銘
作麯:趙季平
我在長安問同學少年
可曾聽到我煌煌高原千年的期盼
滄海桑田開我礦源
讓石油噴礴一如飛瀑涌泉
車馬蕭蕭山河秀
繁華絶代風流倜儻
看我西部高原西部高原
我在長安問蒼茫高原
可曾聽到我莘莘學子熾熱的心願
人在校園志在天邊
揮科學彩筆描繪千秋畫捲
我為祖國獻石油
青春無愧指點江山
看我同學少年同學少年
我在長安問青史萬卷
可曾看到我泱泱華夏壯美的詩篇
八方學子桃李滿園
聚世紀英才宛如星河燦爛
石油大學千秋業
山高水長一路壯歌
看我輝煌明天輝煌明天
山高水長一路壯歌
看我輝煌明天輝煌明天
詞麯作者簡介 陳忠實 全國作傢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傢協會名譽主席 徐劍銘 陝西省作傢協會理事,著名詩人 趙季平 全國音樂傢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文聯主席
三位著名作傢、作麯傢創作的校歌共分三段,詞旨雋永,涵義深刻,旋律優美,氣勢恢宏,高昂嚮上,既是作傢作麯傢創作智慧的結晶,又是我校歷史積澱、辦學特色和辦學精神的結晶,體現了大學校歌的風格和特色。校歌歌詞語言優美、簡潔生動、樸實自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富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校歌很好地體現了我校“愛國奉獻、艱苦奮鬥、科學求實、開拓進取”的辦學精神和師生頑強拼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吟唱校歌,可以從中體味我校的辦學歷史和傳統。
西安石油大學校訓
團结、求是、勤奮、創新 |
|
|
|
西安石油大學的前身—西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是在當時西北石油管理局領導下,於1951年創建的,是我國最早的石油專科學校。經過七年的多次改變隸屬關係,改變校名和校址搬遷之後,於1958年改建為西安石油學院,進入大學發展階段。又經過八年的不懈努力,先後增設了地質、鑽井、採油、礦機、煉機、煉油、人造石油、石油儀器等專業,在校生達到1200人,實現了教學、科研、實驗手段逐步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健康發展的道路,並迅速進入陝西省院校的先進行列。1960年就被評為陝西省先進學校。 “文化大革命”使學校遭受了毀滅性的摧殘,是石油院校受害最深、最重的單位。學校有四位領導相繼去世;宣佈學校撤消;學校停止招生;教師大量流失;圖書、儀器、設備被毀,十幾年師生付出的心血和積聚的辦學1959年開學典禮條件,蕩然無存。但師生不屈不撓、團结拼搏、艱苦創業的精神,深深紮根在大傢的心裏。
恢復建院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從而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空前大災難。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從而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石油工業是“四化”建設中重要的物質基礎。石油工業部為了適應石油工業大發展的需要,於1978年10月徵得原陝西省革委會同意,决定在原址恢復西安石油學院;並商定,石油學院在南院原址恢復建院,而占用南院辦校的陝西省石油化工學校,由石油工業部支付200萬元搬遷費,遷往他處辦學。
1979年6月,石油工業部决定成立西安石油學院籌建處,由西安石油勘探儀器總廠領導着手恢復建院的籌備工作。總廠抽調了在總廠工作的原西安石油學院部分教職工成立了籌建處,並决定由趙乃、餘國安﹑李汝貴﹑惠世山﹑劉澤民﹑陳寶江﹑瀋鼎和﹑張世英﹑瀋迪成組成10人籌建處領導小組,由趙乃同志任組長。
籌建處下設政工﹑辦事﹑教學﹑基建四個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籌建處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學院恢復建院的基本設想,並製定了擬設專業的教學計劃,購置了圖書館資料和一些必須的儀器設備,為恢復西安石油學院創造了條件。
198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在原址恢復西安石油學院,學製四年,規模2000人。學院恢復後,當時僅有教職工60餘人,其中教師僅20餘人。
由於搬遷中出現的種種原因,西安石油學院不能按國務院批示在原址恢復,實際上是房無一間,地無一畝。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學院按計劃於1980年8月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河南﹑四川﹑湖南﹑湖北九個省區招收了礦場機械﹑煉廠機械、石油地球物理儀器三個專業三個班共91名學生。學生入學後,由於在使用陝西省化工學校房屋問題上雙方沒有取得一致意見,致使新生於9月15日報到時因無校捨而無法報到入學。為了按時接待新生入學,學院不得不租用小寨飯店
同學們在座談學習毛主席著作心得安排學生食宿。後經石油部、陝西省和有關單位反復研究、協商、暫藉被省化工學校占用的原石油學院南院的部分房屋辦學,同時也使用了被石油儀器總廠占用的原
石油學院北院的小部分房屋。由於房捨問題及時得到解决,恢復建院後首屆學生於9月25日終於正式開學上課。 |
|
1980年恢復建院時,衹有石油機械係和石油勘探儀器及自動化係。設有3個專業:石油礦場機械、石油煉廠機械、石油勘探儀器。同年經石油部和教育部批準,成立了石油工業經濟係。1986年12月改為經濟管理係。
1981年,石油部批準設置6個專業,即石油礦場機械、石油煉廠機械、石油地球物理儀器、焊接工藝及設備、石油工業管理工程、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
1983年,將原基教處撤銷,設立基礎課部。經濟係增設了財務會計和計劃統計2個專業。
同學們在聽報告1985年,設立了油田開發係和計算機係。增設了採油工程、應用化學、計算機應用、管理工程、勞動經濟、機械製造和工業電氣自動化等7個新的三年製專科專業。
到1987年底,全院設本專科專業15個。
機械係設:礦業機械、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門化、化工設備與機械、焊接工藝及設備專門化。
石油勘探儀器及自動化係設: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工業電氣自動化。
經濟管理係設:工業財務與會計、工業管理工程、工業計劃與統計、工業勞動經濟。
油田開發係設:採油工程。
計算機係設:計算機及應用。
基礎課部設:化學師範、英語師範、應用化學專門化。
到1988年元月,學院設有五係一部,即:石油機械係、石油勘探儀器及自動化係、經濟管理係、油田開發係、計算機係及基礎課部。
師資力量建設
1980年學院衹有教師29名,辦學條件很差。在以後的幾年中,由於種種限製,在人才引進方面,成效不大。到1984年初,全院有365名教職工,其中教師僅106人,
師生員工在操場集合參加和平簽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的發展。1985年以來,由於限製減少,政策放活,領導重視,人才引進和師資培養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1985年初,針對人才缺乏的情況,學院决定大量引進人才。院領導號召大傢不要計較個人得失積極推薦人才,並設立“伯樂奬”。
為盡快建立一支業務能力強、思想作風好的教師隊伍,院領導登門求賢,並采取公開招聘、參加人才交流會等方式積極引進人才。1985年以來,學院先後兩次在《西安晚報》、《參考消息》上刊登招聘人才啓事。黑竜江、新疆、青海、寧夏、浙江、江蘇、雲南、四川、陝西等十幾個省市約1100多人來函來人應聘。其中正、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30多人,講師、工程師、主治醫師、會計師等800多人,其他教師、專業技術人員300多人。經過人事部門嚴格的篩選,先後調入178人,其中教師145人。
到1986年底,學院先後引進各類人才309人。在引進的309人中,由於調入時嚴格考核,反復篩選,絶大部分同志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業務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學院對他們政治上信賴,生活上關心,大膽提拔使用,一視同仁。在他們之中,有1名經上級任命為副院長;有15人被任命為係處級領導幹部:有17人被任命為科級幹部;有12人晉升為副教授。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學院堅持“兩條腿”走路,采取“送出去,請進來,脫産進修,業餘培訓及委托培養研究生”等辦法,堅持“在職進修為主,院內進修為主,
測量專業生産實習-計算就近進修為主,自學為主”的原則,積極培養師資。
l982年以來,學院每年都要分來一批大學生、研究生,青年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一半。學院領導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並責成各係製定出每個青年教師的五年培養規劃,給每個青年教師指派一位思想作風好、業務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中老年教師擔任導師。要求指導教師落實每個人的主攻方向、具體任務、進修課程、以及提高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措施。
為確保培養計劃的貫徹實施,學院為各係提出了師資培養工作評估指標體係及實施方案,並經常召開中、青年教師座談會,嚮學生發教學情況調查表,徵求意見,進行檢查落實。
青年教師分配到各係、教研室後,學院首先安排了輔導、聽課、批改作業,帶實驗等工作,然後按計劃逐步使他們走上講臺。各教研室對首次上講臺的青年教師都嚴格要求,正確指導,幫助他們認真組織教材,解决難點,並要求他們多次試講、參加觀摩教學,促使青年教師過教學關。
學院恢復以來,由於師資力量較薄弱,青年教師來院後,一般情況下首先要分擔教學任務。係領導大膽啓用青年教師,放手讓他們走上講臺,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能力。針對大學生、研究生普遍缺乏生産實際知識的情況,學院分批組織他們到油田、廠礦參觀、學習、調查研究,帶領學生參加生産實習,承擔油田、廠礦的科研課題。
1984年以後,學院領導經過調查研究,决定把石油部給的院長基金全部用於委托代培研究生。委托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工學院、中國科技大學等20多所高等院校代培研究生近百名。同時,學院還挑選一些有培養前途的學生,送到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院校培養師資。
通過引進人才和培養提高,學院的師資力量得到大大加強。截止1987年底,學院教職工達986人,專任教師人數達425人,為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奠定了基礎。 |
|
學院自恢復後就很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采取多種辦法和措施,加強教學管理,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開展教學研究。恢復建院之初,為確保教學質量,學院先後從10多所兄弟院校,聘請幾十名講師職稱以上教師來學院講課,同時協助籌建專業。到1987年底,學院教師已基本滿足需要,教研室也由10個發展到25個。
機械係設:礦機、煉機、機製、製圖、焊接、力學等教研室。
儀器係設:石油儀器、自控、電子技術、電工等教研室。
計算機係設:硬件、軟件等教研室。
經濟管理係設:會計統計、管理工程、勞動經濟綜合等教研室。
油田開發係設:開發、地質等教研室。
基礎課部設:體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等教研室。
馬列主義教研室和思想品德課教研室由黨委宣傳部領導。
1985年8月,石油部教育司在河北省承德市召開了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各石油高等院校要“加強基礎,拓寬專業,註重實踐,培養能力”。會後,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嚮現代化、面嚮世界、面嚮未來”的方針和承德會議精神,學院將全部專業分為理工科和文科兩種類型。
1985年,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學院在新入學的本科生中試行學分製和浮動學製。製定了《西安石油學院學分製試行意見》、《西安石油學院試行浮動學製的九項規定》和《西安石油學院製訂教學計劃的幾項規定》。製定和執行了新的教學計劃,即二長一短三學期。同時,82級、83級、84級學生的教學計劃嚮一學年三學期製靠攏。
為提高英語、數學、體育教學質量,學院在85級學生中全部實行了英語四級分級教學及數學和體育分級教學。體育課實行學分製後,開設了基礎體育課、專項體育課、專項提高課、保健課等課程;增加了體育理論考試,註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提出了加強理論教學和終身體育等新觀念。為了充分發揮學分製因材施教的作用,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院實行了篩選升降製,使少數德纔兼備、智力超群的優秀生在提前修滿規定學分後可提前畢業;專科生中的優秀生達到規定學分和高的績點,經批準可升入本科;對於本科生中少數較差的學生達不到規定學分且績點又低者,則降至專科。
為保證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達到工程師基本訓練的培養目標,學院改革課程設置,把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體係改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體係,必修課占理論教學的70%,以保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基礎;選修課占理論教學的30%,使學生具有專業特色。
根據培養目標的需要,增設了《共産主義思想品德》、《法製》、《文獻檢索》、《工程師經濟學》等課程。對非石油主幹專業增設《石油工程概論》,使學生對石油生産過程有所瞭解,以增添石油特色。
為突出能力培養,學院把理論教學總時數由過去的2750學時壓縮到2500學時左右,將實踐性教學周數由20~22周提高到40周左右。同時,學院還對外語、計算機應用、製圖(機械類專業)等安排了“四年不斷綫”的能力訓練,同時有機安排了政治思想教育四年不斷綫。
本着計劃性與靈活性、基本規格與因材施教、搞活教學與嚴格管理相統一的原則,學院製定了學分製學籍管理辦法,嚴格學籍管理。
1985年以來,學院更加嚴格了考場紀律,並組織中層幹部和部分教師混合監考,院領導巡視考場,嚴格考試制度。按照學籍管理規定,由於達不到規定學分,1985年有6名學生退學;20名學生留級;1986年有22名學生退學,1987年有10名學生退學。這些作法,受到多數師生的贊賞,為建立良好的學風、校風起到了積極作用。
(部分資料引用 邢汝霖 《 弘揚“團结、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 2007.4.17 )
邢汝霖 西安石油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教授,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教育咨詢專傢,現陝西省老科學技術教育工作着協會常務理事,西安石油大學老科協、老教授協會會長。 |
|
經濟管理學院 | 油氣資源 | 石油大學 | 油氣資源學院 | 圖書館 | 校園文化 | 學生社團 | 優秀社團 | 心理協會 | |
|
|
西安石油大學社區 | 西安石油大學教授 | 西安石油大學計算機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心理協會 | 西安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理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戶縣校區 | 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研究生部 | 西安石油大學油氣資源學院 | 西安石油大學圖書館 | 西安石油大學研究生 | 西安石油大學研究生院 | 6.西安石油大學教授 | 西安石油大學光纖傳感實驗室 | 西安石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