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墻聯繫方式地址:陝西省西安市大南門甕城內。
郵編:710000西安古城墻投訴電話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西安古城墻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西安古城墻門票價格40元西安古城墻節慶活動清明節黃帝陵祭祖黃陵縣每年4月宣讀祭文、供奉祭品、鳴竹炮、植鬆柏、拜謁黃帝廟。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西安每年9月傳統文化展覽和歌舞、民俗、民間鑼鼓表演等
中國華山國際攀岩比賽華山每年9月攀岩
西安城墻國際馬拉鬆友誼賽西安古城墻每年11月第1個周日男、女組5公裏、10公裏賽,半程馬拉鬆賽。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西安隔年11月百米長捲題辭、著名書畫傢筆會、參觀碑林及文房四寶展銷等。
西安古城墻開放時間9:00-20:00西安古城墻最佳旅遊時間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
除了較寒冷的鼕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西安古城墻特別提醒可從南門、北門、西門、和平門、文昌門等地購票後登城,城墻上有遊覽車,分段收費。
西安古城墻美食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着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梆梆面、柿面糊塌、涼皮、炒粉魚、鍋盔、千層油酥餅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傢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傢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陝西太子樓御膳館有限公司、西關牛羊肉泡饃館、春發生泡饃館等也久有盛名。
首創“西安餃子宴”的是西安餐飲行業中唯一的國傢二級企業——西安解放路餃子館,此外,天津餃子館、德發長餃子館、永新餃子館等幾傢餐館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嚐小吃除可在南稍門、東新街的夜市外,還可以去鼓樓後的小吃街。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記適可而止,不要吃壞肚子。西安古城墻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幹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西安古城墻購物西安作為中國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經濟發展迅猛。市內有很多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及超市,主要集中在西大街的百勝、世紀金花、南大街的中大國際、海大天地,東大街、解放路等地,這裏的商品種類很全,但是一般在晚上八、九點鐘就停止營業了。在西安還有許多文物商店,如位於碑林博物館旁邊的書院門仿古一條街、西安南郊朱雀路中段的西安古玩市場、以及雁塔路中段5號的文寶齋,都可以買到兵馬俑復製品、唐三彩等仿古工藝品,以及剪紙、布藝等民間手工藝品。
除此之外,在個體小商店、街頭攤點購物時,經過精挑細選之後,您盡可以討價還價。在一番口舌之後,買到了比標價便宜很多的商品,也是購物的樂趣之一。西安古城墻交通從火車站乘5路,611,路等均可到達。西安古城墻玩法觀光、懷古、登高
西安城墻位於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2米,南墻長3441.6米,墻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裏。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現存城墻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有專傢認為,古城墻是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最輝煌的建築遺存;其價值可以說無以倫比。
據精確測量,西安古城墻全長13.912公裏,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其中南城墻4256米,西城墻長2706米,覆蓋於隋唐時期的皇城之上,並分別嚮東、嚮北延長約1/4;東城墻2886米,北城墻長4262米,為明洪武年間修建。整座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係列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中世紀古城堡。
可以說,古城墻上的每一塊城磚,猶如古書函,是解讀這座十三朝古都的典籍呢。
據史載:“鯀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可見,早在4500年前,城墻作為傳統的防禦設施,伴隨着城市同時産生。有3100年建城史的長安,歷代都修築城墻。無論周朝的灃、鎬,還是秦時的鹹陽,漢代的長安,都曾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居。畢竟,“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些古城墻大多淪為歷史的塵埃,留下的,也不過是歷史的遺跡,僅供後人於廢都斜陽中憑吊。而現存的這座古城墻,始於隋唐,明時重新修築,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面整修。它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穿過歷史的迷霧,嚮人們訴說着輝煌的過去……
隋文帝開皇二年〈公無582年〉,以著名建築傢宇文愷為都城建設總設計師,開始修建宮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繼之營築郭城。唐王朝建立後,仍以大興城為首都,改大興城為長安城。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高宗委派工部尚書閆玄德負責,在春、秋兩季,先後修建唐城外部城墻和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及城樓。外部城墻周長36.7公裏,其寬9~12米,高5米多。其時,全城面積84平方公裏,規模宏大,佈局嚴整,南北嚮大街11條,東西嚮大街14條,全城劃分109個坊和東、西兩市。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百千傢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唐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風來儀,儼然世界文明中心。
唐末,黃巢起義,於公元881年攻占長安。後唐政府軍很快收復長安。史載“黃巢力戰不勝,焚宮室遁去”,幾乎同時“官軍暴掠,無異於‘賊’,“長安室屋及民,所存無幾”。然而使長安城受到毀滅的,則是朱溫迫使唐昭宗遷都。不僅皇帝百官和士民百姓遷徒,朱溫還拆毀長安的宮室。百司及民間廬捨,拆下的材木都由渭河和黃河順水而下,運到洛陽,唐城淪為廢墟。駐守長安的節度使韓建,改建長安城;捨棄了原來的郭城和宮城,以皇城墻為新的長安城墻。至此,巨星漸漸失去光彩。元以降,淪為西北邊一座重鎮。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封其次子朱樉為秦王,鎮守長安,並改名為“西安”。洪武三年〈1370年〉,宋國公馮勝主持修復西安城,對皇城加以修茸,歷時8年之久。明城墻呢,其南城墻和西城墻在隋唐皇城墻的基礎上,加高加厚,並分別嚮東、嚮北延長四分之一;東城墻和北城墻,則拆除另建。明隆慶年間〈1568年〉,陝西都指揮使張祉,為原來的明城墻內外包砌了青磚。清乾隆年間〈1781年〉,陝西巡撫畢沅,整修城樓,增砌包磚,並完善了排水係統。至此,這座城墻纔得以延存下來。
西安城墻是明朝出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指導下,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完全圍繞“防禦”戰略體係,城墻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係列軍事設施。城墻自建成後歷經三次大的整修。明隆慶二年(1568年)陝西巡撫張祉主持修復使土城第一次變成磚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陝西巡撫畢源主持對城墻和城樓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來,陝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對這座古城墻進行了大規模修繕,補建已被拆毀的東門、北門箭樓、南門閘樓、吊橋,並建成環城公園,從而使這座古建築煥發了昔日風采,成為西安的一大旅遊景觀。
●追憶歷史:城墻是中國古代城市傳統防禦設施。我們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圍挖掘深溝,以提防野獸和外部落的襲擊。如果把半坡村落視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溝也就是當時相當於城墻的設施。待到人們發明築墻技術後,城墻自然伴隨城市同時誕生,成為古代城市的顯著標志了。據史册記載;“鯨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這大約是在距今約45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築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但我們看到的這座城墻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隋代。
●特點: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係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軍事防禦體係。遊覽西安古城墻,對形象具體地瞭解古代戰爭、城市建設及建築藝術都很有意義。城門名稱由來:西安城墻從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城門發生種種變化。細數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喪衰。
從南門開始順時針方向介紹:
南門:這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582年)。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一座,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名永寧門。它也是現在西安城墻各門中復原得最完整的一座,衹是原設計沒有箭樓。現在南來北往的車輛行人均從甫門東西兩則另闢券洞內穿過,它本身已成為文物了。
朱雀門:朱雀門是唐長安皇城的正南門,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裏舉行慶典活動。公元589年,隋王朝統一中國,隋文帝曾在朱雀門城樓檢閱凱旋大軍。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這座城門被封閉。1985年修復西安城墻時,發掘出包裹在明城墻內的朱雀門遺址。它果然如隋唐文人描寫的那樣宏偉華麗,城門柱礎用大理石製成,青石製作的門坎上刻有綫條優美神采飛揚的蔓草花紋,磨磚對縫的門洞隔墻厚實端正,殘垣斷壁處處流露出當年的華貴風采。現在的朱雀門位於遺址西側,是1986年開通的。
勿幕門:勿幕門俗稱小南門,開通於1939年,以此紀念辛亥革命中陝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最早一批會員之一,陝西民主革命時期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傢,在1917年的護法運動中壯烈犧牲。
含光門:含光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它的中門洞和西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1984年整修西安城墻時,發掘出含光門遺址,發現花崗石製作的柱礎、刻花的門檻門道。現已决定把新建券洞城門置於遺址東側,對遺址作框架結構保護,外包城磚,使外觀與城墻一致,內部設置人工採光和空調係統,日後供遊客參觀。
西門:酉安的西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墻時位置略嚮南移,取名安定門。
玉祥門: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酉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纔得以解圍。1928年開通的這座城門,為紀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取名玉祥門。
北門:明代構築城墻時建造的北門,正式名稱為安遠門。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城,這一帶戰爭激烈,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毀。1983年整修城墻時,恢復了原來的箭樓。
尚德門:西安火車站西南側的尚德門開通於1986年,因直對尚德路而得名。
中山門:1927年初,在馮玉祥將軍倡議下開闢的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得名.1927年5月1日,馮玉祥將軍率軍東徵,就從中山門出城。中山門並列兩個門洞,馮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徵門”和“凱旋門”。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嚮各界歡送群衆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但後來時局變化,馮將軍再未率師回西安。
東門:東門在建造明城墻時構築,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將軍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建國門:1986年開通的建國門,以直對建國路而得名。
和平門:與西安火車站、大雁塔處於同一南北軸綫上的和平門開通於1953年。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門。
文昌門:碑林博物館南側的文昌門,開通於1986年。這裏的城墻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墻上唯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設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傳說是主宰文運興衰的神,被人們尊稱“文麯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所以,古代孔廟、學府裏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樓。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城墻旁邊(今碑林博物館),魁星樓也順勢建在城墻之上。魁星樓在1986年修復。遊客們在這裏可以看到嗜酒如命,不修邊幅,蓬頭虯髯,步履踉蹌,腰挂酒葫蘆,一手捧鬥,一手執筆,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昌星尊容。魁星樓下這座新闢的城門,自然也就被命名文昌門了。
雄偉壯觀的西安城墻已成為市區最吸引人的觀光勝地之一。筆者曾陪同外賓多次來西安訪問,無不贊美城墻之偉大。一位泰國客人說:“在北京登長城,看故宮;在西安登城墻,看兵馬俑。”日本天皇和皇后訪問西安時,特意登上西安城門,一覽古城內外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