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天景區投訴電話舟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580-228073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心字石”坐落在西天門下方,廣約300餘平方米,圓渾平滑,中鎸一巨大的“心”字,此字長5米,寬7米,周邊近50米,中心一點可容八九人同坐,整個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真可謂“心懷博大”,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據傳觀世音菩薩曾在此石上講說“心經”。佛傢以修心為上,人們到普陀山禮佛,都喜歡到心字石,或繞着心字環行撫摩,或坐在心字中攝影留念,以作對佛誠心或人間友情的象徵。有《心字石》詩云:“海山勝跡在西天,一字紅心耀眼光。恆作人間功德事,是心即佛量無前。”心字石右上方約5米處的峪𠔌間有一石嚮外伸展,隱現於草莽荊棘之間,其狀酷如蛇頭。距此石不遠處的西天門西側又有一石,形肖似蛤蟆,翹首嚮蛇,坦然自若。傳說有一蟒蛇精經觀音菩薩指點而得道。一天,觀音菩薩在蛇背上放上一隻蛤蟆,以試蛇心,可那蟒蛇寂然不動,絲毫沒有傷害蛤蟆之意……這便是“佛試蛇心”故事的由來。後來便有人在蛇首右左下角平坡巨石上刻了個大大的“心”字,更是妙筆點題,耐人尋味。二龜聽法石位於磐陀石西,五十三參石下端的岩崖上。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蹲踞崖頂,回首顧盼,似有等候之意;一龜緣石直上,昂首延頸,筋膜盡露,一副着急相。兩龜的形態極為傳神,令遊人嘆為觀止。相傳兩龜受竜王之命前來探聽觀音菩薩說法,衹因聽得入了迷,忘了歸期,遂化身為石。也有傳說,兩龜原為一雌一雄,因塵緣未絶,在聽法時眉來眼去,顧盼傳情,所以被罰作石龜,給修行不誠者作戒。前者傳得奇,後者傳得妙,各有千秋。清人何辰生在詩中說:“見說磐陀若地靈,普門曾此坐談經。二龜何事翻成石,想是當年不解聽。”這是對兩龜的又一種說法。在二龜聽法石上端有五十三參石,大者側立百尺,小者相纍若卵,縱橫拱峙,參差錯列,不僅生態各異,而且移步變形,令人有望而生岌岌自危之感。隨着晨昏晴雨的交替和曉霧暮靄的變幻,這群奇譎的山岩,也會呈現出濃淡不同的色相。元代書畫傢趙孟潁《遊補陀》詩云:“澗草岩花多瑞氣,石林水府隔塵寰。”普陀山多奇石,而五十三參石是普陀山奇石最薈萃之處。磐陀石位於梅岑峰東南山崗,出梅福庵西行約百多米處。磐陀石由上下兩巨石相疊而成。下面一塊底闊上尖,周廣20餘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稱為磐;上面一塊上平底尖,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稱為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綫,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懸空於一石之上。兩石險如滾卵,安穩如磐。陀石頂巔平廣,常見有二三十個旅客在其頂上嬉戲,它卻紋絲不動,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一大奇觀。磐陀石相傳是觀音大士說法處,陀石西面鎸有明代抗倭大將侯繼高書“磐陀石”三個大字,剛勁有力,旁有“金剛寶石”、“大士說法處”、“天下第一奇石”等題刻多處。石旁鑿有石階,可緣梯而上登石頂。每當夕陽西下,石披金裝,燦然生輝,旅人如能在此時登上陀石頂,居高臨下,環眺山海,真可謂闊景洋洋大觀,景色極為壯麗,此即為普陀十二景之一,曰“磐陀夕照”。磐陀石附近有說法臺、靈石庵、水牛石、點頭石等景觀,西側的山腰中有天柱峰和靈一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