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四川 >綿陽 >綿陽市區 > 西南科技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西南科技大學投訴電話 綿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816-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西南科技大學是一所全日製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具有50餘年辦學歷史。學校實行中央、四川省和綿陽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國傢重點建設的西部地區14所高校之一,是全國67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和開展同等學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具有開展留學生教育及接受外國留學生資格。西南科技大學國傢大學科技園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準建設的全國36個國傢大學科技園之一。
  
  學校位於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占地4086畝。校址原為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學校校捨建築面積90多萬平方米。校園緑樹成蔭,碧水環繞,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
   學校現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科學生2.4萬餘人。設有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文學與藝術學院、網絡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長虹信息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和體育學科部。與合肥萬博社會事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舉辦獨立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在工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農學、管理學、教育學等8個學科,設有60個本科專業、3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3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有3個專業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聯合招生、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所有專業面嚮全國招生和就業。學校有省部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9個,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和四川循環經濟研究中心2個,科研機構20個。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其中教師1400餘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600餘人,從董事單位等聘任院士22人,有一批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和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學校以“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為校園精神,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科學理性、開放包容、彰顯卓越”的辦學理念和“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建校、和諧興校”的辦學思路,不斷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努力推進産學研結合辦學。學校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與學校同處一地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團公司、西南自動化研究所、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等參加的校董事會。學校從董事單位聘任了一批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比較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學校與董事單位共建共享實驗室14個,總資産超過2億元。學校充分利用董事單位豐富且優質的人才、實驗設備和科研課題資源進行合作辦學,並得到中國科技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促進了學校快速發展和辦學水平的迅速提升。學校重視聽取專傢的意見和開展學術活動,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2001年以來,來校指導工作和進行學術活動的兩院院士100餘人次。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10餘個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與加拿大勞倫丁大學合作建立了“中國西部遠距離教育中心”。
  
   目前學校承擔了國傢“十五”攻關、國傢“863”、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基金、國傢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部、省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300餘項。已獲國傢級、省部級等奬勵210餘項。
   學校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我校機器人小組在2004年7月參加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榮獲冠軍和“最佳技術”奬,同時在2004年9月代表中國參加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奪得亞軍和“最佳技術”奬。我校學生在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國傢、省級比賽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校是四川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和四川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中央、省、市各級政府和領導對學校非常關心和支持。2001年10月26日、2002年10月26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先後兩次率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李嵐清同志還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5年5月31日,李嵐清同志再次親臨我校,與廣大師生暢談“音樂 藝術 人生”。2003年12月12日,國務委員陳至立率教育部部長周濟等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2001年以來,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的副部長、副省長以上的領導幹部40餘批次,100餘人次。
  
   目前,學校正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歷史機遇,堅持觀念創新、體製創新、機製創新,堅持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提高質量為中心,以隊伍建設為根本,以體製創新為動力,不斷深化中央、省市共建體製,踐行“厚德、博學、篤行、創新”校訓,立足四川、面嚮西部、服務全國,為把西南科技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校名稱
  學校全稱:西南科技大學
  學校簡稱:西南科大
  英文名稱: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英文簡稱:SWUST
科大概況
  西南科技大學是一所全日製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具有50餘年辦學歷史。學校實行國傢部委與省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國傢重點建設的西部地區14所高校之一,四川省博士授權建設學校,國傢工業與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國67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和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具有開展留學生教育及接受外國留學生資格。西南科技大學國傢大學科技園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準建設的國傢大學科技園。2007年11月,教育部專傢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進行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學校的發展目標為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位於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占地4088畝。校址原為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學校校捨建築面積近100多萬平方米。目前,學校有教學行政用房44.92萬平方米,多媒體教室168間、語音教室12間、人體素描教室5間、琴房48間,功能齊全、滿足教學要求的各類實驗室(中心)37個,學校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已達到2.14億元,學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總量375.6萬册,校捨等基本設施較好地保障本科教學。 校園緑樹成蔭,碧水環繞,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
  學校現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專科學生2.6萬餘人。設有國防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政治學院、文學與藝術學院、網絡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和體育學科部。在工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農學、管理學、教育學等8大學科門類,設有65個本科專業、3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和7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控製工程、材料工程、地質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計算機技術、化學工程、環境工程)。有4個專業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聯合招生、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所有專業面嚮全國招生和就業。學校現有國防基礎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國傢級特色專業4個、國防緊缺專業1 個、國防重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部省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傢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31門;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校級科研機構20個。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60餘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600餘人,從董事單位等聘任院士26人,有一批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和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學校不斷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努力推進産學研結合辦學。學校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與學校同處一地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團公司、西南自動化研究所、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等參加的校董事會。學校從董事單位聘任了一批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比較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學校與董事單位共建共享實驗室16個。學校充分利用董事單位豐富且優質的人才、實驗設備和科研課題資源進行合作辦學,促進了學校快速發展和辦學水平的迅速提升。學校重視聽取專傢的意見和開展學術活動,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2001年以來,來校指導工作和進行學術活動的兩院院士100餘人次。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10餘個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與加拿大勞倫丁大學合作建立了“中國西部遠距離教育中心”。
  目前學校承擔了國傢“十五”攻關、國傢“863”、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基金、國傢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部、省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300餘項。已獲國傢級、省部級等奬勵210餘項。
   學校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校近年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等都取得了較好成績,特別是學校機器人小組在2004年7月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和最佳技術奬,同年9月代表中國參加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奪得亞軍和最佳技術奬。學校是四川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和四川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中央、省、市各級政府和領導對學校非常關心和支持。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國務委員陳至立等先後來我校視察和指導工作。李嵐清同志還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9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率科技部部長萬鋼等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來我校視察和指導工作,並對學校發展寄予殷切希望。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共建與區域産學研聯合辦學”的鮮明特色。目前,學校正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歷史機遇,深入實施教育部“質量工程”,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體製創新和教學改革為動力,不斷深化國傢部委和省市共建體製,踐行“厚德、博學、篤行、創新”校訓,立足四川、面嚮西部、服務全國,為把西南科技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校還堅持開放式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和區域學術交流和合作。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學校堅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與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關係,現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芬蘭、韓國、新加坡、新西蘭、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泰國、以色列、比利時、俄羅斯等國傢和地區的2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活動,搭建了多個合作平臺,開展了一批富有效益的科教合作項目。
  卓有成效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對學校能夠從昔日的四川建材學院、西南工學院發展成為今日的西南科技大學並在西南科技大學快速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在“十五”期間,學校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自主和主動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活動能力的大學,改變了過去長期被動以及主要依賴政府主導及國傢資助開展活動的狀況。
  目前,學校與加拿大勞倫丁大學、新西蘭林肯大學、日本廣島工業大學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英國鄧迪大學等10餘所國外或境外大學簽有正式的友好合作協議。在“十一·五”期間,學校將探索和實施高層次人才國際聯合培養機製,逐步推行課程體係對接、學分互認和雙導師、雙學位的聯合培養模式,積極推動以“學院為主體、教授為主角、項目為紐帶”的新國際合作工作模式,促進辦學水平提高與國際化進程。
  5.12大地震中學校損毀嚴重,可在各界的支持和學校自身的努力下,學校很快恢復了正常的教學和科研次序。隨着災後重建和科技城第九次部際協調會議的召開,國傢將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城建設,抓住中國科技城(綿陽)建設的歷史契機,西南科技大學將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科大校訓
  厚德 博學 篤行 創新
  註解:
  一、厚德
  "厚德"源自《周易大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為:天體運行,永無已時,君子法天故應奮鬥不止;地勢平闊,贊育萬物,君子法地,故應兼容並包。其中"自強不息"即永遠奮鬥,勇敢面對自然和社會的挑戰,表現了中華民族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拼博抗爭精神。"厚德載物"即包容萬物,以和為貴、以忍為高,表現了中華民族具有的寬廣胸襟和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中華民族正是以這種精神,在數千年發展中,雖屢遭挫折,歷經磨難,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努力進取,生生不息,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使自己昂首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博學
  "博學"源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博學"乃華夏古今治學之基礎。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孔子尤其強調治學"由博返約",認為:非"博大"無以至"精深"。按:當今大學教師亦當以"博學"為根基,對學生而言,"博學"更是其適應社會、服務民衆、報效祖國的根本。另外,從大學之辦學理念着眼,"博學"還兼有"厚德載物","兼容並包"之意,即一所真正的大學就應當具有"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與恢宏氣度。
  三、篤行
  "篤行"意即專心實行,認真實踐。源自《禮.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一貫重視的"身體力行,言行一致、修養踐履,求真務實"的民族精神。中國傳統道德特別註重:"言行一致"、"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中國傳統教育尤其強調:"言傳身教"、"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孔儒指出:"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荀子認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在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建黨立國宗旨的當代中國,其大學教育更應繼續和經揚"修養踐履"、"知行合一"這一民族優秀傳統。
  四、創新
  "創新",創新精神是人類奮發嚮上,自強不息,不斷進取和不斷超越自我的優秀品質。華夏祖先早在《禮記.大學》中就明確提出:"苟日新,日日新"這一努力嚮上,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可以說,人類歷史的演進,中國社會的發展都有賴於不斷超越自我的創新思維和百折不撓的改革創新精神。而大學,則正是繼承弘揚創新精神的神聖殿堂,正是孕育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科大精神
  艱苦奮鬥,拼搏創新
辦學理念
  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 科學理性 開放包容 彰顯卓越
辦學思路
  質量立校 人才強校 特色建校 和諧興校
科大校史
  1965年春天,綿陽人眼中和耳中多了一個十分陌生的信箱代號——651信箱。651是個什麽單位?當綿陽人從一輛輛穿梭往來於綿陽青義這片建築工地、上面印有北京大學、北京航空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復旦大學以及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大學名稱、參與短期援助的解放牌汽車上,從承擔此項工程建設的四川省建六公司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口中,從地方幹部口中,最終破釋了疑問——這裏建造的是清華大學綿陽分校。651是該項工程的信箱代號。
  1966年春夏之際,中國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清華、北大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重災區之一,遠在幾千裏之外的651建設工程也隨之陷入了癱瘓停頓之中。
  1969年歲末,651工程在停停頓頓、歷時五年的磨難後,終於結束了它所擔負的這段歷史使命,更名為201信箱(清華大學綿陽分校信箱代號)。
  1976年至1978年間,清華綿陽分校先後為原綿陽地區範圍內的一些國傢工廠企業單位培訓了一批批技術力量和企業管理人員,以此增強和提高綿陽企業的生産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當年的綿陽城市小,名氣不大,環境條件差,物資供應短缺匱乏,文化生活更不值一談。加之分校位置偏僻,信息不靈通,從北京來的教職員工中,衆多人是夫妻兩地分居,種種矛盾因素,最終引發出來自北京的分校員工一致要求返回北京的強烈願望。
  1979年初春,清華綿陽分校接到了總校文件通知,中央批準分校遷回北京。
  整整25年過去了,這片歷盡政治滄桑的校址後由四川建材學校變為西南工學院。2000年,西南工學院、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西南科技大學組建成西南科技大學。綿陽人忘不了這段歷史。今天,依然有人將這個地方叫做清華分校或201或651。
  一、西南工學院
  1933年江津窯業技術學校創建
  ↓
  1949年江津窯業技術學校更名為川東區江津窯業技術學校
  ↓
  1950年川東區江津窯業技術學校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幹部學校
  ↓
  西南工業部幹部學校更名為西南建築工程學校
  ↓
  1952年西南建築工程學校、重慶第一土木建築學校合併組建重慶建築工程學校
  ↓
  1957年重慶建築工程學校升格為重慶建築材料工業專科學校
  ↓
  1965年重慶建築材料工業專科學校改建四川非金屬礦山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
  ↓
  1974年四川非金屬礦山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更名為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校
  ↓
  1978年四川省建築材料工業學校升格為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
  ↓
  1992年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更名為西南工學院
  ↓
  1998年綿陽市紡織技工學校、綿陽市絲綢技工學校並入西南工學院
  二、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1950年遂寧高級農業職校創建
  ↓
  1952年遂寧高級農業職校更名為遂寧農業學校
  ↓
  1964遂寧農業學校更名為綿陽地區農業學校
  ↓
  1977年綿陽地區農業學校升格為綿陽農學院
  ↓
  四川農學院(綿陽試點班)並入綿陽農學院
  ↓
  四川農學院(綿陽試點班)創建
  ↓
  1980年綿陽農學院改建綿陽農業專科學校
  ↓
  1992年綿陽農業專科學校更名為綿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
  1995年綿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更名為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三、西南科技大學
  2000年8月23日 經教育部批準由原西南工學院和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組建西南科技大學
  2000年12月21日 正式挂牌成立西南科技大學
國傢大學科技園
  科技園網站:http://kjy.swust.edu.cn/
聯繫科大
  學校官方網站
  http://www.swust.edu.cn
  學校地址
  本部新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青竜大道中段59號
  本部老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寶竜路22號
  西山校區: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西山路4號
  城市學院: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三星路11號
國際合作
  西南科技大學堅持開放式辦學,積極開展國際和區域學術交流和合作。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學校堅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與國(境)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關係,現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芬蘭、韓國、新加坡、新西蘭、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泰國、以色列、比利時、俄羅斯等國傢和地區的2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活動,搭建了多個合作平臺,開展了一批富有效益的科教合作項目。
  卓有成效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對該校能夠從昔日的四川建材學院、西南工學院發展成為今日的西南科技大學並在西南科技大學快速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在“十五”期間,我校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自主和主動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活動能力的大學,改變了過去長期被動以及主要依賴政府主導及國傢資助開展活動的狀況。
  目前,我校與加拿大勞倫丁大學、新西蘭林肯大學、日本廣島工業大學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英國鄧迪大學等10餘所國外或境外大學簽有正式的友好合作協議。在“十一·五”期間,學校將探索和實施高層次人才國際聯合培養機製,逐步推行課程體係對接、學分互認和雙導師、雙學位的聯合培養模式,積極推動以“學院為主體、教授為主角、項目為紐帶”的新國際合作工作模式,促進辦學水平提高與國際化進程。
學院設置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理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
  西南科技大學成人、網絡教育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相關詞
工業設計西科大製造學院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文化教育科學獨立學院
學者科學家院士專傢中國學院教授人物
名人更多結果...
包含詞
西南科技大學東門西南科技大學北門
西南科技大學勤工助學中心西南科技大學大學生記者團
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學科部西南科技大學圖書館
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西南科技大學製造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西南科技大學理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學院西南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成都校區西南科技大學體育場
西南科技大學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學生新聞工作辦公室西南科技大學國傢大學科技園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西南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西南科技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德陽直屬部
西南科技大學成都經濟技術學校中專部西南科技大學成都經濟技術學校大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