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正名:褐冠鵑隼
拉丁學名:aviceda jerdoni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blyth, 1842)
英 文 名:blyth's baza
中文俗名:鳳頭老鷹
保護等級:cites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級, 國傢重點保護Ⅱ級 |
|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鳥綱 aves → 今鳥亞綱 neornithes → 突胸總目 carinatae →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 鷹科 accipitridae → 鳶亞科 milvinae → 鵑隼屬 aviceda → 褐冠鵑隼 aviceda jerdoni |
|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i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
|
現有5個亞種:
a.j.jerdoni,分佈在印度北部,緬甸,馬來西亞,我國雲南,廣西,海南。
a.j.ceylonensis,分佈在斯裏蘭卡,印度西部,南部。
a.j.borneensis,分佈在加裏曼丹。
a.j.magnirostris,見於菲律賓。
a.j.celebensis,分佈在蘇拉威西島,蘇拉島。 |
|
中等體型(45釐米)的褐色鵑隼。形長的冠羽常垂直竪起。上體褐色,下體白色具黑色縱紋,胸腹部具赤褐色橫紋。與鳳頭鷹的區別在冠羽長許多,翼尖幾乎長及尾尖。飛行時兩翼尤其近端處甚長且寬,平尾。
虹膜-黃紅色;嘴-黑色,蠟膜淺藍灰;腳及腿-黃色。
叫聲:飛行時發出哀怨的叫聲pee-weeoh,第二音逐漸消失,似蛇雕雕。 |
|
印度、中國南部、東南亞及蘇拉威西。
主要分佈省份:廣西 海南 雲南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岑王老山 茂蘭 茂蘭 東寨港紅樹林 尖峰嶺 後河 銅壁關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五指山 吊羅山 |
|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雲南西南部及海南有幾次記錄。可能在中國有繁殖但不肯定。 |
|
從樹棲處捕食,喜森林邊緣,常活動於有遮蓋處。
褐冠鵑隼通常棲息於密林中,以多種小型動物和昆蟲為主要食物。 |
|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鳥綱 Aves → 今鳥亞綱 Neornithes → 突胸總目 Carinatae →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 鷹科 Accipitridae → 鳶亞科 Milvinae → 鵑隼屬 Aviceda → 褐冠鵑隼 Aviceda jerdoni |
|
- lat.: aviceda jerdo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