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裂腹魚類
  在我國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兩類高原特有魚—裂腹魚類和條鰍魚類。由於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它們都有着獨特的外部與內部的結構,以適應其生存環境。
  裂腹魚類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經濟魚類。體型一般較長,有較強的遊泳能力,以剋服流水的衝擊。它們腹腔內黑色的腹腔膜,能阻擋外界強烈的紫外綫,以免損傷內臟。由於嚴酷的自然條件,食物的貧乏,大多數種類適應於颳取着生藻類或以底棲動物為食。由於氣候寒冷,生長極為緩慢,許多種類8齡魚僅重250剋,10齡魚重500剋,25齡以上才能達重5000剋,體長600毫米。大多數種類初次性成熟為14齡以上。由於生長周期長,繁殖能力弱,高原上的猛禽較多,裂腹魚類為了保護自身及後代,它們的卵巢和精巢有毒,因而其它動物不敢貿然吞食之。過去,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不吃魚,把魚奉為神明,究其原因與其魚卵有毒有關係。
  裂腹魚類有一個與其它魚類明顯不同的特徵,在於肛門和臀鰭基部的兩側各有一列變形的大鱗片,稱為臀鰭。裂腹魚類體表的鱗片有無,與其分佈高程有關,大體可分為三個類群:第一類群為原始等級,魚體鱗被覆於全身或局部退化,2對,此類群聚居於海拔1250-2500米高程;第二類群為特化等級,體鱗局部退化或全部退化,1對,聚居於海拔2750-3750米高程;第三類群為高度特化等級,體鱗全部退化,無須,聚居於海拔3750-5000米一帶,其中小頭高原魚分佈在海拔5100米的水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