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形綱 > 裂盾目
目錄
No. 1
  裂盾目
  schizomida
  蛛形綱的一目。體長不足1釐米,體柔軟。前體分成3部分:前區由一塊大的前盾板覆蓋,小的中區(第3步足)有一對小的中盾板,稍大的後區(第4步足)有一對較大的後盾板覆蓋。無眼。腹部12節。第1節形成腹柄;第2~9節寬,各有背板和腹板,並有側膜相連;第10~12節細,組成後腹部,其背板和腹板愈合;後面有由1~4節組成的短鞭,鞭的形狀,雌、雄不同。分佈於非洲、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多生活在石塊下、倒木下或落葉層中。已知1科3屬170種。中國已知的1種是分佈在臺灣的索氏裂盾蝎。
分類地位
  裂盾目(Schizomida)是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螯肢動物亞門(Chelicerata)、蛛形綱(Arachnida)的1目。有的學者把有鞭目、裂盾目和無鞭目合成一個腳須目。
種屬分佈
  裂盾目動物分佈於非洲、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多為陸生,生活在石塊下、倒木下或落葉層中,為隱居動物區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裂盾目動物有1科3屬170種。中國常見種類有分佈於臺灣的索氏裂盾蝎等。
形態特徵
  裂盾目動物體長不足1釐米,體柔軟。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體分成三部分:前面的一大區由一塊大的前盾板覆蓋,小的中區(第3步足)有一對小的中盾板,稍大的後區(第4步足)有一對較大的後盾板覆蓋。腹部由12節組成。第1節縮小而形成腹柄;第2~9節寬,各有背板和腹板,並有側膜相連,第10~12節細,組成後腹部,其背板和腹板愈合;後面有由1~4節組成的短鞭,鞭的形狀,雌、雄不同。無眼。螯肢分2節,鉗狀。觸肢步足狀,分6節。第1步足為觸角狀器官,非步行用。基節特別長,無膝節,跗節分成8節,無爪。第2~4對步足各由7節組成,跗節末端有3爪。
百科大全
  liedun mu
  裂盾目
  Schizomida
  蛛形綱的1目,體長不足1釐米,體柔軟。最顯著的特徵是前體分成三部分:前面的一大區由一塊大的前盾板覆蓋,小的中區(第3步足)有一對小的中盾板,稍大的後區(第 4步足)有一對較大的後盾板覆蓋。腹部由12節組成。第1節縮小而形成腹柄;第2~9節寬,各有背板和腹板,並有側膜相連;第10~12節細,組成後腹部,其背板和腹板愈合;後面有由1~4節組成的短鞭,鞭的形狀雌、雄不同(見圖裂盾蝎 (Schizomus sawadai)的背面觀)。
  無眼。螯肢分2節,鉗狀。觸肢步足狀,分6節。第1步足為觸角狀器官,非步行用。基節特別長,無膝節,跗節分成8節,無爪。第2~4對步足各由7節組成,跗節末端有 3爪。分佈於非洲、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多為陸生,生活在石塊下、倒木下或落葉層中,為隱居動物區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知1科3屬170種。中國已知的1種是分佈在臺灣的索氏裂盾蝎。
  (宋大祥)
英文解釋
  1. lat.:  Schizom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