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蠹魚。 宋 寇宗奭 《本草衍義》捲十七:“衣魚多在故書中,久不動,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紙中多也。身有厚粉,手搐之則落。亦嚙毳衣,用處亦少。其形稍似魚,其尾又分二歧。” 清 錢謙益 《丁卯元日自和前韻》:“靜聽兒童喧竹馬,閒看幾榻走衣魚。”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衣魚》。 |
紫服和魚袋 Purple clothes and fish bags |
紫服和魚袋。 唐 製,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官位不及者,帝命賜紫服,同時賜魚袋,以為恩寵。 唐 李翺 《韓吏部行狀》:“丞相請公以行,於是以公兼御史中丞,賜三品衣魚,為行軍司馬,從丞相,居於 郾城 。” |
|
衣魚(lepisma saccharina)是衣魚科昆蟲的通稱,一類較原始的無翅小型昆蟲,全世界約有100多種。
俗稱蠹、蠹魚、白魚、壁魚、書蟲。
·分類地位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纓尾目
衣魚科
·外部形態
身體細長而扁平,上有銀灰色細鱗,長約4~20mm。觸角呈長絲狀,腹部末端有2條等長的尾須和1條較長的中尾須,咀嚼式口器。 |
|
衣魚愛好富含澱粉或多糖的食物,如:膠水裏的葡聚糖、糨糊、書籍裝訂物、照片、糖、毛發、泥土等。如經常損壞書畫的為西洋衣魚(lepisma saccharina)、嚙食衣物的為敏櫛衣魚(ctenolepisma villosa)、在廚房墻壁上爬行的為小竈衣魚(thermobia domestica)。可是衣魚對棉花、亞麻布、絲和人造纖維等也毫不抗拒,甚至連其它昆蟲屍體、自己脫的皮也是照吃不誤。饑餓時甚至連皮革製品、人造纖維布匹等也吃。不過衣魚能夠捱餓數個月,身體機能也不會受到傷害。 |
|
衣魚喜生活在溫濕處。經常出現在塗過糨糊的舊書堆、字畫、毛料衣服和紙糊的箱盒中,甚至冰箱底部、開暖氣的浴室、地磚的裂縫裏、廚房墻壁縫內都可能會有衣魚的蹤影。 |
|
由於衣魚晝伏夜出的特性,對於它們的交配方式,人們到最近纔有更深入的認識。交配時,雄蟲跟雌蟲會到處竄動。雄蟲會産下一個用薄紗包住的精囊;由於生理狀態成熟,雌蟲會找到該精囊作受精用。當溫度在攝氏25至30度,雌蟲就會在隱蔽的縫隙裏産大約一百顆卵;可是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下,衣魚是不會繁殖的。
·個體發育
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衣魚從幼蟲變成蟲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不過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在室溫環境下,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一條衣魚的一生裏會經歷大約八次脫皮;不過衣魚不斷生長,一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幼蟲與成蟲僅有大小差異,生活習性相同。
·天敵
衣魚最有名的天敵是一種名為地蜈蚣(forficula auricularia)的昆蟲。 |
對人的影響及防治 The impact and prevention of human |
衣魚怕日光,常躲在黑暗的地方,蛀食衣服、書籍等。
衣魚雖然對人類生活造成滋擾,但其實是無害的。在建築物裏,衣魚必須要有潮濕及有空隙的環境才能生存;衹要環境乾燥、建築物沒有裂縫,衣魚就會自然消失。
以下一些撲滅或消除衣魚的方法,雖然有效,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①混合比例為1:1的硼砂和砂糖,能有效殺除衣魚。
②氯化銨水溶液的氣味應該能於24小時內驅趕衣魚。
③將石膏粉灑在浸濕的白棉布上,隔夜放在房間一角,放的地方要接近衣魚的藏身處。
④可以在衣魚藏身處旁邊放一塊木板,板上再放一顆稍微磨碎的馬鈴薯;衣魚晚上出沒時就會鑽進馬鈴薯裏面大快朵頤。次天早上,你就可以把薯仔連同衣魚一起丟掉。 |
|
釋名: 白魚、壁魚、蠹魚。
氣味:鹹、溫、無毒。
主治:
①小兒天吊(眼嚮上翻)。用衣魚幹十個、濕者五個,加乳汁研勻灌下。
②小兒疾。用衣魚七個、竹茹一把,加酒一升,煎成二合,溫服。此方名“白魚散”。
③目中浮翳。取書中衣魚末,點少許在翳上。一天點二次。
④小便不通。有衣魚、濃石亂發,等分為散。每服半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魚散”。 |
|
衣魚
(《本經》)
【異名】蟫、白魚(《爾雅》),蛃魚(《爾雅》郭虞註),壁魚(《聖惠方》),蠹魚(《爾雅翼》),鉸剪蟲(《陸川本草》)。
【來源】為衣魚科昆蟲衣魚的全蟲。
【動物形態】衣魚
體長而扁,長約1釐米。外被銀色細鱗,頭、胸、腹之區別不甚明顯;頭小,復眼細小,單眼缺如;觸角細長,多節,成鞭狀;口器雖退化,但善於咀嚼。胸部最闊,中胸及後胸各有氣門1對;無翅,胸下有足3對。腹部10節,至尾部漸細,第1~8腹節各有氣門1對。腹部末端有尾須3條,由多數環節組成。
多生於古舊的房屋和古書中。畏光,好蠹食書籍、衣服及漿糊、膠質等物。
【性味】鹹,溫。
①《本經》:"味鹹,溫。"
②《藥性論》:"有毒。"
③《品匯精要》:"味鹹,性溫,無毒。"
【歸經】《本草求原》:"入小腸、膀胱、肝。"
【功用主治】利尿,通淋,祛風,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小兒驚癇,瘡癤,目翳。
①《本經》:"主婦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兒中風,項強背起,摩之。"
②《別錄》:"療淋,墮眙,塗瘡滅瘢。"
③《綱目》:"主小兒臍風撮口,客忤天吊,風癇,口歪,重舌,目翳、目眯,尿血,轉胞,小便不通。"
④《陸川本草》:"破積,解毒。治瘡癤。"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或點眼。
【宜忌】①《日華子本草》:"畏蕓草、莽草、萵苣。"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選方】①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亂發二分(燒),白魚二分。上三味,杵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服。(《金匱要略》滑石白魚散)
②治小兒天吊,眼目搐上,並口手掣動:壁魚兒一十五枚(幹者十枚,濕者五枚)。以奶汁相和,研爛,更入奶汁,同灌入口。(《聖惠方》)
③治小兒撮口發噤:壁魚子,細研作末。每服少許,令兒吮之(《聖惠方》)
④治癇:衣中白魚七頭,竹茹一握。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頓服之。(《救急方》)
⑤治小兒重舌:衣魚燒灰,敷舌上。(《千金翼方》)
⑥治瘢痕凸出:農白魚二七枚,鷹屎白一兩。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千金方》)
⑦治眼翳:書中白魚末,註少許於翳上。(《僧深集方》)
⑧治砂石、草木人目中不出:書中白魚和乳汁註目中。(《千金方》) |
|
由於衣魚晝伏夜出的特性,對於它們的交配方式,人們到最近纔有更深入的認識。交配時,雄蟲跟雌蟲會到處竄動。雄蟲會産下一個用薄紗包住的精囊;由於生理狀態成熟,雌蟲會找到該精囊作受精用。當溫度在攝氏25至30度時,雌蟲就會在隱蔽的縫隙裏産大約一百顆卵;可是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下,衣魚是不會繁殖的。
·個體發育
按不同生活環境而定,衣魚從幼蟲變成蟲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不過有時候發育期會長達三年。在室溫環境下,大概一年就發育為成蟲,壽命約為兩到八年。一條衣魚的一生裏會經歷大約八次脫皮;不過衣魚不斷生長,一年脫皮四次也不足為奇。幼蟲與成蟲僅有大小差異,生活習性相同。
·天敵
衣魚最有名的天敵是一種名為地蜈蚣(Forficula auricularia)的昆蟲。 衣魚為防止蜘蛛、蠅虎等天敵的捕食,停息時總是不停地擺動着尾梢,誘使天敵將註意力集中到尾梢上來,當尾巴被抓住,分節的尾毛即斷掉,身體便可乘機逃脫。 |
|
- n.: firebrat
|
|
蠹魚, 書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