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無毒的大蛇 A non-poisonous serpent |
一種無毒的大蛇。體長可達一丈以上,頭部長,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黃褐色,有暗色斑點,腹部白色,多産於熱帶近水的森林裏,捕食小禽獸。肉可食,皮可製物。又稱蚺蛇。《晉書·郭璞傳》:“蚓蛾以不纔陸槁,蟒蛇以騰騖暴鱗。” 唐 白居易 《送客春遊嶺南》詩:“雲煙蟒蛇氣,刀劍鰐魚鱗。”《古今小說·梁武帝纍修歸極樂》:“末後到一座大山,山有一穴,穴中伸出一個大蟒蛇的頭來,如一間殿屋相似,對着 梁主 昂頭而起。” 許傑 《賭徒吉順》上:“他胸中覺得有一枝非常悲痛的箭,驟然從對面穿入,同情而自責的心思,與自己卑薄而翻悔的决心,就同時如蟒蛇一般的在他胸中亂滾。” |
|
中 文 名:蟒蛇
物種分類:爬行綱→蛇目→蟒科→蟒屬
拉 丁 名:python molurus
英 文 名:boa
別名:南蛇、黑為蟒、金花蟒蛇、印度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頭蛇、黑斑蟒、金華大蟒等。
保護級別:國傢1級保護動物
物種簡介: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餘,現為國傢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7米,最大體重在50~60千克。 屬無毒蛇類。
國內分佈: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據筆者調查,廣西的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地區各縣廣泛分佈;柳州地區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縣;河池地區的宜山、都安、巴馬等縣;梧州地區的賀縣;桂林地區的平樂、陽朔、臨桂等縣均有。其中以南寧地區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百色地區次之。雲南紅河州的金平、屏邊、元陽等縣;文山州的富寧、馬關、西疇、文山、麻慄坡等縣都有分佈。貴州的望謨、羅甸等縣也有分佈。
國外分佈:國外分佈於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特徵: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對發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衹有1個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雲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後部的斑塊很不規則。蟒蛇頭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習性:蟒蛇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濕的森林中,為廣食性蛇類。主要以鳥類、鼠類、小野獸及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其牙齒尖銳、獵食動作迅速準確,有時亦進入村莊農捨捕食傢禽和傢畜;有時雄蟒也傷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蟄,6月份開始産卵,每産8~30枚,多者可達百枚,卵呈長橢圓形,每卵均帶有一個“小尾巴”,大小似鴨蛋,每枚重約70~100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産完卵後,又盤伏卵上孵化的習性。此時若靠近它,性兇容易傷人。
生境:有纏繞性,常用體後攀纏在樹桿上,也善於遊泳。喜熱怕冷,最適宜溫度25~3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麻木狀態,如氣溫繼續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過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鼕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後,日出後開始活動。夏季高溫進常躲陰涼處,於夜間活動捕食。以突然襲擊咬住獵獲物,用身體緊緊纏住,將獵獲物縊死,然後從獵獲物的頭部吞入。
食性: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豬、兔、鬆鼠和傢禽等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重或超過體重的動物,如廣西梧州外貿倉1960年收購一條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傢豬。消化力強,除獵獲物的獸毛外,皆可消化,但飽食後可數月不食。
繁殖: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産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此時不食,體內發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幾度,有利於卵的孵化。
養殖現狀:蟒蛇目前在國內尚無專業的養殖場傢,但又不少動物園和公園內養有蟒蛇。過去由於對蟒蛇的野外生態、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缺少全面的觀察和瞭解,飼養管理工作未能滿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當部分的蟒蛇未能被養活。近年來,有的養殖單位改善了飼養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養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為止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長大的仍然很少,飼養工作還需進一步的摸索。同時提醒欲養蟒蛇的單位和朋友,一定要學好紮實的養殖技術,在取得有關部門許可的條件下才能購進養殖,千萬不要盲目引進,以免觸犯法律。
飼養:新引進的蟒蛇有一個熟悉、適應環境的過程。剛入場的蟒蛇對活雞、活兔、活鼠、鳥雀等完全拒食,此時不要急於強行人工填喂。對體質弱且日漸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後采取人工填喂。體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將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後切成小的條狀或塊狀,肉塊的具體大小應視蟒蛇形體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塊需投入沸水鍋裏滾一滾後撈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塊完全涼透後,就可以用來填喂蟒蛇。強行填喂會使蟒蛇經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將2~3個雞蛋塗抹於肉塊上,使其潤滑而順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會在1周後自行取食。蟒蛇體大性惰,行動遲緩。大多情況下,它是處以靜止棲息的狀態中捕食獵物的。一旦獵物靠近時便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咬住,並用身體將其纏繞致死,然後從獵物的頭部開始吞食。蟒蛇晝夜均有活動,但在飼養中大多見其夜間捕食,這可能與夜晚環境安靜有關。另外,蟒蛇嗜食鼠類和蛇類,飼養時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與自身體重相當或超過自身體重的大型動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傢禽、傢畜等,應盡量滿足供應,讓其早日適應新環境。
活動期管理:蟒蛇喜熱怕冷,尤喜在濕熱交加的環境中生存。一般說來,活動期最適宜的溫度範圍是20~30℃,飼養最佳溫度是25~28℃;韓國相對濕度為50%~80%。若溫度過低,蟒蛇不願活動;溫度過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節來臨之前,要提前落實好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接暴曬。因蟒蛇有在樹蔭下盤成一團或橫躺在陰涼處靜止不動的習慣,所以要給予滿足。此外,蛇場、蛇窩的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皰疹和局部皮膚潰爛,應加以預防;但也不能過於乾燥,使之不能正常蛻皮,影響正常的生長和增重。
巨蟒:印度尼西亞的一所小型動物園近日嚮遊客展出了人類捕獲的世界最長的一條巨蟒。 這條巨蟒體長約15米,體重447公斤,直徑最大處到達了85釐米。據動物園管理人員稱,這條巨蟒尚未被命名。它喜歡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條左右。據吉尼斯記錄記載,前巨蟒世界記錄是一條1912年在印尼蘇拉威西島捕獲的蟒蛇,它體長10米。
蟒蛇趣聞
巴西熱帶叢林的大蟒蛇,被人們馴養做保姆,它們忠於職守,寸步不離孩子,吃的很少,,每月吃一次東西。
英國倫敦也有人馴養它來看門戶。
在非洲一些地方,蟒蛇甚至被用作渡河的船工。 |
|
蟒蛇 保护级别
國傢1級保護動物 |
物種簡介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
蟒蛇 物种简介
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跡,為退化後肢的殘餘.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傢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7米,最大體重在50~60千克。 屬無毒蛇類。 |
國內分佈 Domestic Distribution |
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據筆者調查,廣西的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地區各縣廣泛分佈;柳州地區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縣;河池地區的宜山、都安、巴馬等縣;梧州地區的賀縣;桂林地區的平樂、陽朔、臨桂等縣均有。其中以南寧地區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百色地區次之。雲南紅河州的金平、屏邊、元陽等縣;文山州的富寧、馬關、西疇、文山、麻慄坡等縣都有分佈。貴州的望謨、羅甸等縣也有分佈。 |
國外分佈 Overseas Distribution |
亞洲還分佈於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2】蟒科Pythonidae所有卵生蛇類的統稱。 |
|
蟒蛇無疑是蛇類中的王者,不同種類的蛇之間會互相吞食,無論哪種蛇,包括劇毒的眼鏡蛇,都是成年蟒蛇的獵取對象,而其它蛇對成年蟒蛇夠不成危險. |
|
蟒蛇的主要特徵是體形粗大而長,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具有腰帶和後肢的痕跡。在雄蛇的肛門附近具有後肢退化的明顯角質距,但雌蛇較為退化,很容易被忽略。另外,它有成對發達的肺,較高等的蛇類卻衹有1個或1個退化肺。蟒蛇的體表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雲豹狀的大片花斑,斑邊周圍有黑色或白色斑點。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灰褐或棕褐色,體後部的斑塊很不規則。蟒蛇頭小呈黑色,眼背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黃白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
|
蟒蛇屬於樹棲性或水棲性蛇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濕的森林中,為廣食性蛇類。主要以鳥類、鼠類、小野獸及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其牙齒尖銳、獵食動作迅速準確,有時亦進入村莊農捨捕食傢禽和傢畜;有時雄蟒也傷害人。卵生,每年4月出蟄,6月份開始産卵,每産8~30枚,多者可達百枚,卵呈長橢圓形,每卵均帶有一個“小尾巴”,大小似鴨蛋,每枚重約70~100剋,孵化期60天左右。雌蟒産完卵後,又盤伏卵上孵化的習性。此時若靠近它,性兇容易傷人。 |
|
蟒蛇有纏繞性,常用體後攀纏在樹桿上,也善於遊泳。喜熱怕冷,最適宜溫度25~35℃,20℃時少活動,15℃時開始麻木狀態,如氣溫繼續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強烈的陽光下曝曬過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上,鼕眠期4~5個月,春季出蟄後,日出後開始活動。夏季高溫進常躲陰涼處,於夜間活動捕食。以突然襲擊咬住獵獲物,用身體緊緊纏住,將獵獲物縊死,然後從獵獲物的頭部吞入。 |
|
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豬、兔、鬆鼠和傢禽等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重或超過體重的動物,如廣西梧州外貿倉1960年收購一條10公斤重的蟒蛇,吞食了15公斤的傢豬。消化力強,除獵獲物的獸毛外,皆可消化,但飽食後可數月不食。 |
|
繁殖期短,為每年4~6月。繁殖率高峰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産卵8~32枚,其卵白色,重80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習性,此時不食,體內發熱,體溫較平時升高幾度,有利於卵的孵化。 |
|
蟒蛇目前在國內尚無專業的養殖場傢,但又不少動物園和公園內養有蟒蛇。過去由於對蟒蛇的野外生態、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缺少全面的觀察和瞭解,飼養管理工作未能滿足蟒蛇的需求,致使有相當部分的蟒蛇未能被養活。近年來,有的養殖單位改善了飼養管理方法,使蟒蛇的存養成活率有所提高,但到目前為止能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長大的仍然很少,飼養工作還需進一步的摸索。同時提醒欲養蟒蛇的單位和朋友,一定要學好紮實的養殖技術,在取得有關部門許可的條件下才能購進養殖,千萬不要盲目引進,以免觸犯法律。 |
|
新引進的蟒蛇有一個熟悉、適應環境的過程。剛入場的蟒蛇對活雞、活兔、活鼠、鳥雀等完全拒食,此時不要急於強行人工填喂。對體質弱且日漸消瘦的蟒蛇,可在10~15天後采取人工填喂。體重在20~25千克的,每次可喂精牛肉1~1.5千克。填喂前,要先將瘦牛肉剔去筋骨和皮膜,然後切成小的條狀或塊狀,肉塊的具體大小應視蟒蛇形體大小而定。切好的肉塊需投入沸水鍋裏滾一滾後撈出,可起到消毒去腥的作用。待肉塊完全涼透後,就可以用來填喂蟒蛇。強行填喂會使蟒蛇經受很大的刺激,故填喂前可將2~3個雞蛋塗抹於肉塊上,使其潤滑而順利吞下。 大部分蟒蛇會在1周後自行取食。蟒蛇體大性惰,行動遲緩。大多情況下,它是處以靜止棲息的狀態中捕食獵物的。一旦獵物靠近時便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咬住,並用身體將其纏繞致死,然後從獵物的頭部開始吞食。蟒蛇晝夜均有活動,但在飼養中大多見其夜間捕食,這可能與夜晚環境安靜有關。另外,蟒蛇嗜食鼠類和蛇類,飼養時不妨投其所好。它以此可以吞食與自身體重相當或超過自身體重的大型動物,如山羊、穿山甲、果子狸和傢禽、傢畜等,應盡量滿足供應,讓其早日適應新環境。 |
|
蟒蛇喜熱怕冷,尤喜在濕熱交加的環境中生存。一般說來,活動期最適宜的溫度範圍是20~30℃,飼養最佳溫度是25~28℃;韓國相對濕度為50%~80%。若溫度過低,蟒蛇不願活動;溫度過高,又易造成死亡。因此,在盛夏季節來臨之前,要提前落實好遮陽設施,避免陽光直接暴曬。因蟒蛇有在樹蔭下盤成一團或橫躺在陰涼處靜止不動的習慣,所以要給予滿足。此外,蛇場、蛇窩的濕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蟒蛇周身性水皰疹和局部皮膚潰爛,應加以預防;但也不能過於乾燥,使之不能正常蛻皮,影響正常的生長和增重。 |
|
印度尼西亞的一所小型動物園於2004年嚮遊客展出了人類捕獲的世界最長的一條巨蟒。 這條巨蟒體長14.85米,體重447公斤,直徑最大處到達了85釐米,據稱已有145歲。它喜歡吞食狗作食物,一次要吃5條左右。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此前世界上被人捉到的最長的一條蟒蛇長9.75米;最重的是飼養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格尼的一條緬甸蟒蛇,重182.76公斤。 |
|
蟒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古代皇帝穿的是竜袍,他的親兄弟級其他諸王穿的是蟒袍.在古人心目中,蟒僅比竜低一個等級.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們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為極人臣,榮華富貴.
在印度鄉村有飼養蟒蛇的習俗.從小到大的蟒性情溫順,能聽懂主人的笛聲.傢裏有蟒,其他毒蛇便不敢靠近,一般野獸也不會光臨.經過訓練,蟒還會幫主人照看嬰兒呢,
在現代有些家庭,還將蟒蛇當寵物飼養. |
|
巴西熱帶叢林的大蟒蛇,被人們馴養做保姆,它們忠於職守,寸步不離孩子,吃的很少,每月吃一次東西。
英國倫敦也有人馴養它來看門戶。
在非洲一些地方,蟒蛇甚至被用作渡河的船工。 |
蟒蛇常見病 Common boa constrictor |
人工飼養蟒蛇時,要註意寄生蟲給它帶來的危害。如在蟒蛇鱗片的縫隙中常寄生有扁虱,它對蟒蛇的危害極大,可使蟒蛇患痘瘡性疾病。寄生有扁虱的蟒蛇,常表現為無精神、不愛活動、經常吐食,蛻皮時不呈片狀。因此要經常給蟒蛇洗浴,保持其身體的潔爽。並經常檢查,一旦發現應立即人工摘除,在塗抹些植物油以防止蔓延擴散。
蟒蛇的胃和腸道裏常寄生有蛔蟲,病癥較重的蟒蛇可引起肺炎、肺膿腫和呼吸道感染,這些均會導致蟒蛇相繼死亡。有蛔蟲的病蟒常表現為進食不正常,即使勉強進食也會把食物吐出來。蛔蟲殘食的高峰期,會發現蟒蛇不停的點頭,有時還會從氣管裏噴出帶有泡沫的痰或黏液等。已經發現蟒蛇有蛔蟲寄生時,要立即對其進行驅蟲治療。驅蟲方法可參照後章的蛇類驅蟲療法,用藥劑量須根據蟒蛇的體重及病情而定。驅蟲預防最好每年2次,春季和秋季各進行一次。亦有人認為,蟒蛇驅蟲的最佳時機在盛夏。
肺炎是引起蟒蛇死亡的主要疾病,對蟒蛇的危害較大,常易引發大批死亡。蟒蛇得此病後,有氣喘、流淚、口吐白沫、不停地飲水等跡象。一經發現應立即抓住隔離治療,治療時最好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菌必治等進行肌肉治療註射,每天1~2次,10~15天可望治愈。如發現較早,則治愈的可能性較大。 |
蟒蛇雌雄鑒別 Identific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pythons |
蟒蛇體重達5千克以上時機達到性成熟。可以從外形上進行雌雄鑒別。雄蟒靠近肛門對那段尾巴較為膨大,尾巴自前往後漸漸變細‘雌蟒怎肛門後尾部膨大不明顯,尾巴在肛門之後突然變細。另外,雄蟒在肛門兩側有明顯的後肢殘餘痕跡,雌蟒則無;雄蟒的肛門後數釐米處若用手指擠壓,由後往前平攤,會從泄殖肛腔內露出兩條有肉汁倒刺的交配器,雌蟒則沒有。在人工飼養狀況下,雌、雄蟒的比例搭配為1:3較為適宜。 |
仙遊金花蟒 Golden python Xianyou |
仙遊山洞藏一窩一級保護動物金花蟒
六七條蟒蛇仙遊山洞藏一窩一級保護動物金花蟒纏繞在一起,出現在莆田仙遊榜頭一處岩石山洞!11日下午,從莆田市區到仙遊榜頭爬山健身的牛先生,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幕。
牛先生發現這窩蟒蛇大的有三四十公斤,小的也有一二十公斤,雖然蟒蛇並不少見,但數量如此之多卻十分罕見。熱心的牛先生擔心這窩蟒蛇不安全,呼籲有關部門盡快對這些蟒蛇采取保護措施。
莆田市仙遊縣林業局野生動物站負責人傅德明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密切關註該地區的蟒蛇活動,並考慮在適當時候將其遷移到安全地方。
據牛先生介紹,11日剛好是周六,他和四五個同伴特地從莆田市區到仙遊榜頭鎮登山健身,下山途中從一處山洞聽到異常響動。
“當時一看嚇了一大跳,山洞的凹陷處全是蟒蛇!”牛先生說,他看到六七條蟒蛇纏繞在一起,大的有三四十公斤,小的也有一二十公斤,正舒服地趴在窩裏享受太陽的照射,驚喜交加的他隨後用相機拍下了這罕見的一幕。
當晚上網查詢後得知這是國傢一級保護動物金花蟒蛇,他立即聯繫了莆田市相關部門。
“數量如此多的蟒蛇集中出現的確十分罕見!”昨日下午,傅德明說,牛先生所說的這窩蟒蛇出現的地方應該是榜頭鎮何麓村的山上,當地村民上報過的數量是9條,但是他們幾次去實地都沒有見到。
他說,在仙遊縣榜頭鎮一帶的山頭大多是生態山林,周圍的氣候和環境很適合蟒蛇生長,他們已經在仙遊西苑鄉、鳳山鄉和石蒼鄉交界地帶籌建一個面積26萬畝的蟒蛇自然保護區,目前,該保護區已經快通過審批了。
“一旦再次發現這窩蟒蛇,會采取措施將它們轉移到安全地方。”傅德明說,由於這窩蟒蛇出現的地點是一個生態林保護區,他們無法直接在原地采取保護措施,但可以采取先捕捉這些蟒蛇再送到動物園或者送到蟒蛇自然保護區進行保護的措施。 |
|
mangshe
蟒蛇
Python molarus bivittatus
蛇目蟒科的 1種。分佈於中國廣東(包括海南島)、廣西、福建、雲南、貴州、四川,印度支那也有分佈。是一種體形較大的無毒蛇,全長可達6~7米,活重可達50~60千克背面淺黃、灰褐或棕色,具有成行排列,略呈方形、鑲黑邊的暗褐色大斑塊。體側有較小而略呈圓形的斑塊。頭頸背面有一暗褐色矛形斑,頭側有一縱紋穿過眼斜嚮口角,眼下方亦有一黑紋嚮後斜嚮唇緣。腹面淺黃色,兩側有深色斑點。頭背都是小鱗片,眼小,吻鱗和前兩枚上唇鱗具唇穹,是“熱測位器”。通體被覆較小背鱗,在體最粗部有65~72行;腹鱗不發達,255~263枚;尾短,尾下鱗63~71對。蟒蛇是較原始的低等蛇類,泄殖肛孔兩側有一對呈爪狀的後肢殘餘。棲於林木茂密的山區,有樹棲纏繞性,吃小型哺乳動物、鳥或爬蟲類。卵生,一次可産卵10~100枚。卵徑60毫米×40毫米。雌蛇有蜷伏卵堆上孵卵的習性,由於蛇體溫度比周圍氣溫高,這樣可加速卵的孵化。肉和卵均可食,皮可做琴膜或冒鼓,也可製革加工成提包、錢包等。
(趙爾宓)
|
|
- n.: anaconda, boa, python, python, boa
- lat.: python moluru
|
|
- n. python, boa constrictor
|
|
蚺蚮, 蚺蛇, 南蛇, 黑為蟒, 金花蟒蛇, 印度錦蛇, 琴蛇, 王字蛇, 埋頭蛇, 黑斑蟒, 金華大蟒, 巨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