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語文 > 螻蟻
目錄
No. 1
  螻蛄和螞蟻,用來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lóu yǐ lóu yǐ
  螻蛄和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No. 3
  夫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製。——《韓詩外傳》
No. 4
  螻蟻之力
No. 5
  亦作“ 螻螘 ”。 1.螻蛄和螞蟻。泛指微小的生物。《莊子·列禦寇》:“在上為鳥鳶食,在下為螻蟻食。”《淮南子·人間訓》:“千裏之隄,以縷螘之穴漏。”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姚幹父雜文》:“況夫螻蟻至微,微而有知。”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圍》:“巨魚失水,反遭螻蟻之欺。” 許地山 《綴網勞蛛》:“我不管人傢怎樣批評我,也不管他怎樣疑惑我,我衹求自己無愧,對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螻蟻便了。”一說螻蟻即螞蟻。參閱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捲二。
No. 6
  比喻力量微弱或地位低微、無足輕重的人。《後漢書·班固傳上》:“ 固 ( 班固 )幸得生於清明之世,豫在視聽之末,私以螻螘,竊觀國政。”《南史·循吏傳·郭祖深》:“所以不憚鼎鑊區區必聞者,正以社稷計重而螻蟻命輕。” 明 劉基 《水調歌頭》詞:“螻蟻王侯同盡,何用名標竹帛,留與後人疑。” 清 曾國藩 《和邵君墓志銘》:“愍東南之大戾,仁聖與螻螘而同捐。”
No. 7
  螻蛄和螞蟻,用來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夫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製。——《韓詩外傳》
No. 8
  螻蛄和螞蟻,用來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夫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製。——《韓詩外傳》
  《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臨近黃河岸邊有一片村莊,為了防止水患,農民們築起了巍峨的長堤。一天,有個老農偶爾發現螞蟻窩一下子猛增了許多。老農心想:這些螞蟻窩究竟會不會影響長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報告,路上遇見了他的兒子。老農的兒子聽後不以為然地說:那麽堅固的長堤,還害怕幾衹小小螞蟻嗎?隨即拉着老農一起下田了。當天晚上風雨交加,黃河水暴漲。咆哮的河水從螞蟻窩始而滲透,繼而噴射,終於衝决長堤,淹沒了沿岸的大片村莊和田野。
  相關成語:
  成語詞條: 九牛一毛
  成語發音: jiǔ niú yī máo
  成語釋疑: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成語示例: 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陳毅《感事書懷·七古·手莫伸》詩)
  (其中~代表本詞條:九牛一毛)
  成語故事: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着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裏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駡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衹有五千步兵,幢恍倥送蚱銼ё。故橇蛄聳柑?
  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
  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
  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
  裏。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
  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
  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
  恥笑。於是决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
  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裏,死一
  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
  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裏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英文解釋
  1. n.:  mole crickets and ants, nobodies,  nonent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