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韓偓 Han Wo
碧玉眼睛雲母翅,輕於粉蝶瘦於蜂。 坐來迎拂波光久,豈是殷勤為蓼叢。 | | 詩人: 王鎡 Wang Zi
輕綃剪翅約秋霜,點水低飛戀野塘。 忽趁遊蜂過墻去,可憐不識百花香。 | |
昆蟲名。身體細長﹐胸部的背面有兩對膜狀的翅﹐喜生活在水邊﹐捕食蚊子等小飛蟲。 | | 蜻蜓 qīng tíng
構成蜻蜓目的任何種大形的昆蟲,有很多復眼的大形頭部,觸角短小,腹部細長,四衹窄長有網狀脈的翅,顎粗壯,足適於握住獵物,對人完全無害而屬於最有用的昆蟲,成蟲取食飛翔捉到的昆蟲並消滅大量蠅蚋與蚊蟲,而水生若蟲捕食消滅蚊蟲幼蟲 | | 蜻蜓 蜻蜓
蜻蜓目的昆蟲 | 亦作"蜻蝏" Also as "dragonfly insect" | 亦作“ 蜻蝏 ”。
1.昆蟲名。身體細長,胸部的背面有兩對膜狀的翅,喜生活在水邊,捕食蚊子等小飛蟲。 晉 張華 《博物志》捲四:“五月五日埋蜻蜓頭於西嚮戶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成青真珠。” 唐 王建 《戴勝詞》:“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 清 惲敬 《<聽雲樓詩鈔>序》:“夫人之耳不可執,不可恃也,蟻動而以為牛鬭,蜻蝏翼而以為曳大木,震雷發乎前而聾者不聞。” 冰心 《寂寞》:“你看那邊水上飛着好些蜻蜓,一會兒要下雨了。” | 指仿蜻蜓狀製成的發釵 That made the hair-like imitation dragonfly hairpin | 指仿蜻蜓状制成的发钗
指仿蜻蜓狀製成的發釵。 五代 張泌 《江城子》詞之二:“緑雲高綰,金簇小蜻蜓。” | |
蜻蜓簡介
蜻蜓 (dragonfly)多彩昆蟲的一種,四個大翅膀是其最明顯的特徵。出現在泥盆紀時期。到了石炭記時期,出現翅距超過七十公分長的種類。它們至今仍可見,而在交配時,通常一前一後地飛行。它們將卵産在水中,而幼蟲有鰓狀構造用以輔助呼吸。
蜻蜓(拼音:qingting,英文名:dragonfly)可分為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束翅亞目,另有將日本大緑和在印度發現的一種蜻蜓等僅二種劃為間翅亞目的。大型昆蟲,也是有翅亞綱裏的最原始的昆蟲。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頭部可靈活轉動,觸角短,復眼發達,有三個單眼,咀嚼式口器強大有力。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不完全變態,幼蟲“水蠆”生活在水中,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為肉食性,多食害蟲。約有5000餘種,在我國約300種,最常見的蜻蜓有3種:碧偉蜓、黃蜓和豆娘,這3種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個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回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頭部能靈活轉動,復眼1對,較大,約占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衹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鈎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産於水底。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纔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常見的蜻蜓如藍面蜓多分佈於浙江、四川等省;長痣緑蜓分佈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有分佈;玉帶蜻僅産於我國,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
蜻蜓飛得很快,有些飛行時速可達100公裏,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暫停身不動。它飛行前進時不能靈活改變方向,要定住身體然後轉嚮。在休息時翅膀仍舊外伸,即不能摺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當的空間,多半在枝頭或葉頂。
蜻蜓的交配也在飛行中進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鈎狀物抓緊雌蜻蜓的頸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嚮前彎,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節下面的貯存精子器官,而後雄蜻蜓進行授精。蜻蜓為什麽用尾巴點水?蜻蜓和其他許多昆蟲都不一樣,它的卵是在水裏孵化的,幼蟲也在水裏生活,所以們它點水實際上是在産卵。雌蜻蜓産卵到水裏面,多數是在飛翔時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們常見的所謂“蜻蜓點水”,就是它産卵時的表演。 | 蜻蜓的十五個科 Fifteen subjects dragonfly | 蜻蜓的十五个科
1.大蜓科 cordulegasteridae
巨圓臀大蜓(無霸勾蜓) anotogaster sieboldii (selys,1854)
黃斑寬套大蜓 chlorogomphus papilio ris,1927
北京大蜓 cordulegaster pekinensis selys,1886
2.蜓科 aeshnidae
aeschnophlebia anisoptera selys,1883
長痣緑蜓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竣蜓 aeshna juncea (linnaeus,1758)
混合蜓 aeshna mixta (latreille,1805)
碧翠蜓(碧翠晏蜓) anaciaeschna jaspidea (burmeister, 1839)
斑偉蜓(烏點晏蜓) anax guttatus (burmeister,1839)
黃偉蜓 anax immaculifrons rambur,1842
黑紋偉蜓(烏帶晏蜓) anax nigrofasciatus oguma,1915
(麻斑晏蜓) anax panybeus hagen, 1867
碧偉蜓(緑胸晏蜓) 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1865)
長者頭蜓 cephalaeschna patrorum needham,1930
日本長尾蜓(倭鋏晏蜓) gynacantha japonica bartenef,1909
跳長尾蜓(舞鋏晏蜓) gynacantha saltatrix martin,1909
3.春蜓科gomphidae
馬奇異春蜓 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1872)
聯紋小葉春蜓 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1878
小團扇春蜓(粗鈎春蜓) ictinogomphus rapax (rambur, 1842)
棘角蛇紋春蜓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selys, 1878
艾氏施春蜓 siebolduis albardae selys,1886
大團扇春蜓(細鈎春蜓) 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fabricius, 1775)
4.大蜻科 macromiidae
閃藍麗大蜻 epophthalmia elegans (brauer, 1865)
5.蜻科libellulidae
錐腹蜻(粗腰蜻蜓) acisoma panorpoides panorpoides rambur,1842
藍額疏脈蜻(橙斑蜻蜓) 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 ris,1911
黃翅蜻(褐斑蜻蜓)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1793)
紅蜻(猩紅蜻蜓)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1770)
異色多紋蜻 deielia phaon (selys,1883)
低斑蜻 libellula angelina selys, 1883
基斑蜻 libellula depressa linnaeus,1758
閃緑寬腹蜻 lyriothemis pachygastra (selys, 1878)
華麗寬腹蜻(廣腹蜻蜓) lyriothemis elegantissima selys,1883
侏紅小蜻 nannophya pygmaea rambur,1842
網脈蜻 neurothemis fulvia (drury, 1773)
截斑脈蜻 neurothemis tullia drury,1773
白尾灰蜻 orthetrum albistylum selys, 1848
呂宋蜻蜓 orthetrum luzonicum (brauer,1868)
異色灰蜻(鼎脈蜻蜓) orthetrum melania (selys,1883)
赤褐灰蜻 (霜白蜻蜓 中印亞種) orthetrum pruinosum neglectum rambur, 1842
狹腹灰蜻(杜鬆蜻蜓) orthetrum sabina (drury,1770)
黃翅灰蜻 orthetrum testaceum (burmeister,1839)
六斑麯緣蜻 palpopleura sexmaculata (fabricius, 1787)
黃蜻(薄翅蜻蜓)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1798)
玉帶蜻(黃紉蜻蜓) pseu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 1839)
黑麗翅蜻 rhyothemis fuliginosa selys, 1883
斑麗翅蜻(彩裳蜻蜓) rhodothemis variegata (linnaeus et johansson,1763)
半黃赤蜻sympetrum croceolum (selys, 1883)
夏赤蜻 sympetrum darwinianum (selys,1883)
sympetrum depressiusculum (selys,1841)
竪眉赤蜻(焰紅赤蜻) sympetrum eroticum (selys, 1883)
旭光赤蜻 sympetrum hypomelas (selys, 1884)
黃腿赤蜻 sympetrum imitens selys, 1886
小黃赤蜻 sympetrum kunckeli (selys, 1884)
條斑赤蜻 sympetrum striolatum (charpentier, 1840)
大黃赤蜻 sympetrum uniforme (selys, 1883)
tetrathemis platyptera selys,1878
中華斜痣蜻(大華蜻蜓) tramea chinesis de geer,1773
曉褐蜻(紫紅蜻蜓) trithemis aurora burmeister,1839
慶褐蜻(樂仙蜻蜓) trithemis festiva (rambur, 1842)
細腹緑眼蜻(纖腰蜻蜓) zyxomma petiolatum rambur,1842
6.色蟴科 calopterygidae
赤基色蟴 archineura incarnata (karsch, 1891)
archineura sp.
黑色蟴 calopteryx atrata selys,1853
透頂單脈色蟴(白痣珈蟴) matrona basilaris selys, 1853
煙翅緑色蟴 mnais mneme ris, 1916
mnais tenuis oguma,1913
mnais sp.
華豔色蟴 neurobasis chinensis chinensis (linnaeus, 1758)
7.蟴科 coenagrionidae
杯斑小蟴(白粉細蟴) agriocnemis femina (brauer, 1868)
黃尾小蟴(橙尾細蟴) agriocnemis pygmaea (rambur, 1842)
葦尾蟴(葦笛細蟴) cercion calamorum (ris, 1916)
隼尾蟴 cercion hieroglyphicum (brauer, 1865)
七條蟴 cercion plagiosum (needham, 1930)
(紅腹細蟴) ceriagrion auranticum fraser, 1922
短尾黃蟴 ceriagrion melanurum selys,1876
ceriagrion sp.
矛斑蟴 coenagrion lanceolatum (selys, 1872)
二色異痣蟴 ischnura asiatica (brauer, 1865)
長葉異痣蟴 ischnura elegans (vanderl, 1820)
ischnura rufostigma selys,1876
褐斑異痣蟴(青紋細蟴) ischnura senegalensis (rambur, 1842)
丹頂斑蟴 pseudagrion rubriceps rubriceps selys,1876
8.扇蟴科 platycnemididae
白狹扇蟴(環紋琵蟴) copera ciliata (selys,1863)
黃狹扇蟴(脛蹼琵蟴) copera marginipes (rambur, 1842)
東京狹扇蟴 copera tokyoensis asahina, 1948
白扇蟴 platycnemis foliacea selys, 1886
9.腹鰓蟴科 euphaeidae
方帶暗溪蟴 euphaea decorata selys, 1853
褐翅幽蟴 euphaea opaca selys, 1853
寬帶暗溪蟴 euphaea ornata (campion, 1924)
10.犀蟴科 chlorocyphidae
綫紋鼻蟴 rhinocypha drusilla needham, 1930
三斑鼻蟴(棋紋鼓蟴) rhinocypha perforata perforata (percheron,1835)
rhinocypha sp.
11.昔蟴科 diphlebiidae
粗壯恆河蟴 philoganga robusta navás,1936
12.原蟴科 protoneuridae
烏齒原蟴 prodasineura autumnalis (fraser,1922)
13.扁蟴科 platystictidae
drepanosticta zhoui wilson & reels, 2001
14.絲蟴科 lestidae
lestes temporalis selys,1883
15.山蟴科 megapodagrionidae
pseudolestes mirabilis kirby, 1900
rhipidolestes sp. | 蜻蜓藥用價值 Dragonfly medicinal value | 蜻蜓药用价值
補腎益精,清熱解毒,止咳定喘。主治陽萎、遺精、咽喉腫痛、咳嗽喘促、百日咳等。 | 散文《蜻蜓賦》 Prose "Dragonfly Fu" |
作者:葉一片
蜻蜓,沒長羽毛,薄薄的透明的翅膀足以與血肉之軀的小鳥平分天下。
蜻蜓的翺翔功能遠遠勝過鳥類。
蜻蜓的體形更與人類創造的飛機十分相似。
蜻蜓曾經是一個很大的傢族,它也最親近我們人類,它在大路上,在田園裏自由穿梭與停靠。曾幾何時,它也在鄉間的屋前房後與農傢的小頑童們捉迷藏。
蜻蜓美麗而又可愛!蜻蜓純樸而又勤勞!
蜻蜓點水用顫動着的身姿全力在“生蛋”,這種生育的本能延續,也是那麽具有韻律感和美妙無比,那種畫境,那種詩意不經意地創造於山水之間,任何贊嘆之詞都會為之遜色。於是乎,我們應為傳統的“蜻蜓點水”解意徹底平反。
可惜,我們這個良好的願望大有可能會成為一句空話,而寫照出人類品德的缺失!
你看,隨着人類的急速增長,蜻蜓傢族的品種在一個接着一個滅絶或者正在滅絶……在我們的生活區,還剩下多少衹蜻蜓與我們共舞,在我們的頭頂,你還能見到幾衹蜻蜓在盤旋。可憐的蜻蜓啊,在人類的治蟲法寶“農藥”裏成災難性喪生,幸存下來的幾衹又能在惡劣的環境裏度過幾年呢?
如果蝴蝶滅亡了,還有飛蛾是近親。而飛蛾是蟲子變的,而蟲子的生命力特別強盛,我們人類的“農藥”對它無可奈何,這蟲子似乎越殺越多。如果蜻蜓滅亡了,好像還沒有什麽可以取代它,就以它的翅膀而言,蜻蜓的翅膀是獨一無二的,螞蚱的翅膀似乎相類似,但它的身形與飛翔功夫卻是無法和蜻蜓相比的,惟有蜻蜓纔可以看做人類飛機的翻版。
螞蚱與螳螂躲藏在草叢中,跳躍與爬行的時間少而短促,其翅膀的形質與色澤也與蜻蜓大不相同。蟬的羽翼與蜻蜓最為相似,但它粗短的身姿遠沒有蜻蜓那般修長美麗。而蚊蠅的小氣與醜惡嘴臉,更不應當拿來與蜻蜓相提並論。惟有這蜻蜓,從早到晚迎着光明默默飛行,耐得住太陽的酷熱,且無須喝水飲茶,生活在大漠裏的駱駝也要對它幹拜下風。
蜻蜓的交配圖是一個無比奇妙的令人崇敬的幾何體,兩條尾巴交接成的弧形圈具有一種簡單的玄理與神秘,平行着的羽翼是造物主賞賜給它們最默契的組合,它們雙雙對對照樣能夠上下翻飛,滑翔前行,左衝右突,我們人類模仿出來的飛機是無法達到如此藝術高度的。
可悲的是,蜻蜓在人類的淫威下一批一批地光榮犧牲,它的一再中毒與滅絶和它捕食蚊蟲的功勞是分不開的。蜻蜓傢族的大隊伍本可與螞蟻爭雄,如今卻比鳥類而珍稀,真令人痛心疾首!
在我的小收藏櫃裏,保存着一隻珍貴的蜻蜓標本:觸角蜓。
觸角蜓的最大特點是頭部長有一對觸角,這對觸須與它的身體大約等長,較硬,嚮前直伸着,成八字形擺開。我清楚地記得,我在山上捉到它的時候全身是深紅色,整個身軀比常見的蜻蜓較嬌小,活脫脫象蜻蜓國度裏的一個“秀珍女人”。
這衹觸角蜓我巳收藏了整整十年,我用紙片和透明膠布把它定位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裏,秘訣是用樟腦片柯護着它的光輝形象,並保護住了它完好的屍身與品質。我也是人類的一份子,我對它犯有深深的罪惡,我權且寫下幾個文字當做我們的懺悔與紀念! | | 影片名稱:蜻蜓dragonfly
影片類型:驚悚愛情片
影片長度:1小時30分鐘
影片級別:pg-13級
出品:環球公司(universal pictures, usa)2002年2月22日出品
主演:
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飾演約·達洛
喬·莫頓(joe morton)飾演休各·坎佩爾
羅恩·裏夫金(ron rifkin)飾演查爾斯-迪金森
琳達·亨特(linda hunt)飾演馬德琳修女
凱茜·貝茨(kathy bates)飾演貝爾蒙德太太
導演:湯姆·沙迪亞剋(tom shadyac)
當一個你所愛的人去世了,是不是意味着他們將永遠離去而不復返呢?
作為芝加哥紀念醫院(chicago memorial hospital)急診中心的主任——喬·達羅(joe darrow,凱文·科斯特納飾,kevin costner)醫生是創傷方面一位受人尊敬的專傢。但是,當一場事故要奪走他妻子的生命時,他的專業知識卻沒能幫上什麽忙。她妻子埃米莉·達羅(emily darrow,蘇珊娜·湯普森飾,susanna thompson)本人也是一個醫生,她此次去委內瑞拉是執行一項醫療慈善任務,不幸的是她卻在哪遙遠的山區死於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
埃米莉的遺物到處可見,其中有一個蜻蜓徽章,這是她的一枚個人徽章,是用來喻意她肩上胎記的。另外,還有她生前小兒科腫瘤病區的小病友們,喬答應在埃米莉去委內瑞拉期間代為她照顧,但現在他們反而使喬-達羅想起了妻子的音容笑貌。對這些孩子來說,喬-達羅並不是一個疲憊不堪的創傷科醫生,相反卻是他們的“米利·喬”(mily joe)。隨着其中的一些小病人歷經了從死亡綫上被救回的經歷,喬·達羅開始相信埃米莉正在試圖從另一個世界與他“交流”。當喬的同事和朋友們開始為他的精神狀態擔心時,喬-達羅認識到對於他的問題,他必須依靠信念,而不是事實。環球影片公司和“小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 entertainment)攜手奉上了這部《蜻蜓》。這部超自然的劇情片由湯姆·沙迪亞剋(tom shadyac)執導,凱文·科斯特納、喬·莫頓(joe morton)、羅恩·裏夫金(ron rifkin)、琳達·亨特(linda hunt)、蘇珊娜·湯普森、雅各布·瓦爾加斯(jacob vargas)和凱茜·貝茨(kathy bates)在影片中飾演角色。《蜻蜓》由“格蘭大道”及“蔭地”公司(a gran via/shady acres)負責製作,馬剋·約翰遜(mark johnson)、湯姆·沙迪亞剋、羅傑·伯恩鮑姆(roger birnbaum)和加裏-巴伯(gary barber)擔任本片的製片。執行製片是詹姆斯·d·布魯貝剋(james d. brubaker)和邁剋爾·博斯蒂剋(michael bostick)。影片劇本是由戴維·塞爾策(david seltzer)和布蘭登·坎普(brandon camp)與邁剋·湯普森(mike thompson)共同完成的,改編自“坎普與湯普森”的故事。
沙迪亞剋的幕後人員還包括攝影導演迪安·塞姆勒(dean semler),製作設計琳達·德森納(linda descenna),編輯唐·齊默爾曼(don zimmerman),服裝設計朱迪·拉斯金·豪厄爾(judy ruskin howell),作麯約翰·德貝尼(john debney)。 | 名畫珍品《蜻蜓》--- 畫傢女兒列賓娜 Paintings treasures "Dragonfly" --- artist daughter Lie Binna | 名畫珍品
畫作名稱:《蜻蜓》--- 畫傢女兒列賓娜 http://www.ruschn.com/chn/modules/xcgal/displayimage.php?pid=175&fullsize=1
作者: i·e·列賓i·e·repin, (俄國)
創作年代:1884年
風格: 現實主義
題材: 肖像
規格: 69x57cm
質地: 油彩
存藏處: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
作品賞析:
這是畫傢野外寫生的作品之一。他使用了有節制的色彩,依然給人以豐富多彩的感覺,使畫 面充滿陽光和空氣感。列賓的這類室外寫生作品,盡量保持人物的自然靈性,以非同尋常的技法,真實、樸素地描 繪了與自己親近的人物形象。畫中這位活潑可愛的女孩是畫傢的女兒,她在父親面前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神態。 | |
蜻蜓
(《本草經集註》)
【異名】燈烴、負勞(《爾雅》),蟌(《淮南子》),蝍蛉(《方言》),桑蜋(《說文》),鬍蝶(崔豹《古今註》),狐梨(《爾雅》郭璞註),蜻蛉(《別錄》),諸乘(《本草經集註》),蜻虰,紗羊(《綱目》),青娘子(《東醫寶鑒》)。
【來源】為蜒科昆蟲蜻蜒的全蟲。
【動物形態】蜻蜒
體細長,長約8釐米。頭部有大型的復眼1對,左右相連;觸角短小,能自由活動;口器發達,善咀嚼;前額上部有黑色橫紋。胸部兩旁緑色。翅2對,長大,膜質,黃色而帶透明,翅脈呈細密的網狀;翅緣端部有翅痣。腳3對,腿部褐色,餘皆黑色。腹部細長,由10節組成;雄蟲在第1及第2節呈青藍色,雌蟲為赤褐色。尾端有短尾腳1對,雌、雄的生殖門亦開孔於此。雄蟲腹部第2節的腹面中央有特別的交接器。
夏秋間飛行於原野及水邊,捕食小飛蟲。在水邊飛行時,常雌雄成群。交尾後,雌蟲即産卵於水草中。幼蟲水棲,體長翅短,腹部後方很闊,亦捕食小蟲。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採集】夏、秋間捕捉。
【炮製】《日華子本草》:"入藥去翅足,炒用良。"
【性味】①《別錄》:"微寒。"
②《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功用主治】益腎強陰。治腎虛遺精,陽痿。
①《別錄》:"強陰止精。"
②《日華子本草》:"壯陽,暖水髒。"
③《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息風鎮驚。"
④《陸川本草》:"治腎虛陰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衹;或研末。 | | 英文名:dragonfly 。亦作darner、devil's arrow或darning needle。
別名:貓貓丁、咪咪洋、丁丁(河南很多地方方言叫法)、丁丁貓(這是四川有些地方的方言叫法)、螞螂(全國有很多地方都這麽叫,是一種方言叫法)、河嘻嘻(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一些的方言叫法)、蜻蜻(安徽廬江一帶方言叫法)。
蜻蜓目(Odonata)差翅亞目(Anisoptera)飛行的捕食性昆蟲,極常見於全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豆娘亦是蜻蜓目的成員,但它屬於均翅亞目(Zygoptera)。差翅亞目2,500種蜻蜓的特徵是身體很長,有2對網脈交織的狹窄膜翅,翅膀常為透明狀,可能有顔色標記。不像豆娘,蜻蜓的成對前翅和後翅外形並不相同,棲息時雙翅伸平,而非彼此呈垂直狀(極小的蜓科〔Epiophlebiidae〕例外)。蜻蜓體格比較強健,通常是比豆娘有力得多的飛行生物。蜻蜓擁有巨大而突出的雙眼,占着頭的大部分,有些蜻蜓的視野接近360度。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蟲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復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捕食性,成蟲在飛行中捕食飛蟲。食蚊及其他對人有害的昆蟲,但食性廣,所以不能靠它專門防治某種蟲害。已知種不超過5,000種。世界性分佈。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以鰓呼吸。常靜息不動,獵物靠近時方射出能纏捲的唇以捕捉之。發育過程中蛻皮8∼15次,蛻皮次數在種內與種間均有所不同,無蛹期。從卵孵出後數分鐘,第一齡稚蟲的鞘狀表皮即裂開,釋出蜘蛛狀的第二齡稚蟲,早齡稚蟲取食小甲殼動物和原生動物等水生動物;後期稚蟲食搖蚊幼蟲、水生甲蟲和蠃類,甚至小魚。翅芽在早期出現,隨著蛻皮次數的增多而長大。稚蟲到最後一齡時,體內已形成成蟲的器官。幾天後稚蟲爬出水面,蛻皮而露出成體(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後離水,日出前起飛,所以很少見到其羽化。較小的種類在白天羽化。
剛羽化的成蟲體軟,生殖係統不成熟,色澤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動之一為飛離水域。成蟲的生活分兩個階段︰一為生殖前期,約2天∼2周,隨種類和氣候而異;另一為生殖期,約1∼6周。在第一階段時積極取食,遠離水域。第二階段開始於性成熟時期,此時蜻蜓飛到交配的場所(通常是可以産卵的池塘、河流)。雄體到達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據一定位置,並如鳥類一樣保衛其領域,驅逐其他侵入的雄體。若有雌體飛近或飛入該領域,則雄體便試圖與之交配。少數種類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勢獨特。雄體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體的頭或前胸,通過它的動作誘引雌體將其腹部前彎,接觸到雄體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時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進行。交配時間數秒至數小時。交配後雌體立即産卵,或經數小時、數天後産卵。産卵方式有兩種。産卵器發達的種類把卵産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組織內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産卵,可浸在水中達1小時以上。無産卵器的種類把卵從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幾種産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纏結裝置,可防止被衝往下流。成蟲需有溫暖的氣候、食物和適於産卵的水體才能生殖。魚、鳥會捕食蜻蜓幼蟲,幼蟲間也互相殘食。羽化時可能被鳥和小型鰐類捕食。但成蟲在離開羽化場所後幾無敵害,飛行迅速靈活,差不多能避開所有敵害。溫帶地區的種類多以幼蟲越鼕,幼蟲期可達1∼5年,成蟲期壽命僅數周。
蜻蜓是少數在民間文學及藝術中占重要地位的昆蟲之一。俗語常稱之為螫馬蟲,或「魔鬼補衣針」。在日本,蜻蜓受人尊重,有本雜志《蜻蜓》專門刊載有關蜻蜓的生物學文章。蜻蜓目分3亞目︰1.束翅亞目((均翅亞目)Zygoptera,俗稱豆娘)。二疊紀至今。體小,飛行力弱。前後翅同形,翅基狹窄,形成翅柄。兩眼間距離大於一眼的直徑。雄體有4尾突,雌體産卵管發達,稚蟲有直形尾鰓。現存17科。2.差翅亞目(Anisoptera,俗稱蜻蜓)。侏羅紀至今。體大,飛行力強,飛行動作靈活。後翅基部寬於前翅,兩眼間距離近或相接觸。雄體有3尾突,雌體産卵器有或無,稚蟲有直腸腮。現存8科。3.間翅亞目(Anisozygoptera)。主要繁盛於中生代。成體介於上述2亞目之間,稚蟲似差翅亞目。11科,但僅1科蜓科(Epiophlebiidae)現存。2種,甚相似,分佈日本及尼泊爾高地溪流。另4亞目已滅絶︰巨差翅亞目(Meganisoptera)、原差翅亞目(Protanisoptera)、原束翅亞目(Protozgoptera)及古束翅亞目(Archizygoptera)。
羽化的成蟲顔色各異,色度從金屬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蟲相比,其體型龐大,有些翼展達到16公分(約6吋),甚至最小的種類翼展也有2公分(0.8吋)。除了是極端敏捷的飛行動物以外,它們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蟲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溫暖時才能發揮最佳功能,而若有涼意,這種昆蟲常在真正起飛前鼓翅生熱。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為最有效率的飛行捕食者。獵物通常是飛行的小蟲,但有些蜻蜓經常吃掉本身體重60%的獵物。
年幼的蜻蜓——稱為幼體,有時稱為若蟲——是水生動物,和成蟲在空中的情形一樣,是水中專門的捕食者。功能上無翼的幼體在顔色方面通常是斑駁或黯淡的,與生活環境中的瀋澱物或水生植物顔色一樣。它們的突出雙眼類似成蟲,但擁有成蟲所無的驚人解剖結構。這稱為「面具」,是幼體第三對口器的融合體。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時收在頭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組牙狀的夾子,用來抓住蠕蟲、甲殼動物、蝌蚪、小魚等獵物。不同種類的蜻蜓幼體分別稱為趴蟲、穴蟲、隱蟲或夾蟲——其身形、代謝、呼吸端視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幼體從水中或水Libellula forensis,蜻蜓的一種。邊的卵子爬出,而卵的生産方式有3種。有些種類把卵産在植物組織中,有些把卵黏附在表水的底層或上方。卵也可能從腹部掉落或被衝至水中。幼體利用直腸內的鰭,從水中吸取氧氣。腹部把水吸入,再經由肛門壓出。水可能以此方式大力排出,産生一種噴射推進的逃生方法。固體廢物亦以這種方式排出。隨著幼體長大,它把皮蛻掉,未來的翅膀在幼體成長期間約有一半先變為明顯。接著,這些翅鞘在隨後的蛻皮過程中快速增大。終於,幼體爬出水面(有時在夜間),進行最後一次蛻皮,變為成蟲,留下一張皮(蛻殼),也就是以往身體的外殼。
蜻蜓和豆娘一樣,展現蜻蜓目昆蟲特有的交配姿勢。雄性和雌性在傳輸精液之前彼此扭麯為「圈」形。在交配前後,蜻蜓常常縱列飛行——雄蜻蜓常用腹部頂端的夾子,抓住雌蜻蜓的頭部背後,把它拖著飛行。有些種類在雌蜻蜓産卵時仍會縱列飛行。
許多蜻蜓科擁有與學名相關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鷹眼(Aeshnidae科)、瓣尾(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其他與分類學和事實無關的衆多名稱傳統上一直用於蜻蜓,例如叮馬蜻蜓。在美國南方,蜻蜓亦稱為「蛇醫」,因為人們迷信,蜻蜓能讓生病的蛇回覆健康。「魔鬼補衣針」一詞源自蜻蜓會縫住兒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別是行為不檢的兒童。事實上,蜻蜓對人是沒有危害的。
蜻蜓 多彩昆蟲的一種,四個大翅膀是其最明顯的特徵。出現在泥盆紀時期。到了石炭記時期,出現翅距超過七十公分長的種類。它們至今仍可見,而在交配時,通常一前一後地飛行。它們將卵産在水中,而幼蟲有鰓狀構造用以輔助呼吸。
蜻蜓(拼音:qingting)可分為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束翅亞目(均翅亞目),另有將日本大緑和在印度發現的一種蜻蜓等僅二種劃為間翅亞目的。大型昆蟲,也是有翅亞綱裏的最原始的昆蟲。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頭部可靈活轉動,觸角短,復眼發達,有三個單眼,咀嚼式口器強大有力。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不完全變態,幼蟲“水蠆”生活在水中,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為肉食性,多食害蟲。約有5000餘種,在我國約300種,最常見的蜻蜓有3種:碧偉蜓、黃蜓和豆娘,這3種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個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回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頭部能靈活轉動,復眼1對,較大,約占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衹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鈎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産於水底。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纔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常見的蜻蜓如藍面蜓多分佈於浙江、四川等省;長痣緑蜓分佈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有分佈;玉帶蜻僅産於我國,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
蜻蜓飛得很快,有些飛行時速可達100公裏,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暫停身不動。它飛行前進時不能靈活改變方向,要定住身體然後轉嚮。在休息時翅膀仍舊外伸,即不能摺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當的空間,多半在枝頭或葉頂。
蜻蜓的交配也在飛行中進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鈎狀物抓緊雌蜻蜓的頸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嚮前彎,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節下面的貯存精子器官,而後雄蜻蜓進行授精。蜻蜓為什麽用尾巴點水?蜻蜓和其他許多昆蟲都不一樣,它的卵是在水裏孵化的,幼蟲也在水裏生活,所以們它點水實際上是在産卵。雌蜻蜓産卵到水裏面,多數是在飛翔時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們常見的所謂“蜻蜓點水”,就是它産卵時的表演。 | 蜻蜓的十五個科 Fifteen subjects dragonfly | 蜻蜓的十五个科
1.大蜓科 Cordulegasteridae
巨圓臀大蜓
昆蟲種名:巨圓臀大蜓(無霸勾蜓) Anotogaster sieboldii (Selys,1854)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蟲體大小:體長77mm 翅展120mm
區域分佈:臺灣、北京等
黃斑寬套大蜓
昆蟲種名:黃斑寬套大蜓 Chlorogomphus papilio Ris, 1927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拍攝地點:貴州、廣東等
北京大蜓
昆蟲種名:北京大蜓 Cordulegaster pekinensis Selys, 1886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蟲體大小:體長70mm,翅展60mm
區域分佈:北京(特有)
2.蜓科 Aeshnidae
Aeschnophlebia anisoptera Selys,1883
長痣緑蜓
昆蟲種名:長痣緑蜓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Aeshnidae
分佈區域:北京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竣蜓
昆蟲種名:竣蜓 Aeshna juncea (Linnaeus,1758)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Aeshnidae
分佈區域:北京
混合蜓
昆蟲種名:混合蜓 Aeshna mixta(Latreille, 1805)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
簡要介紹:上額有以黑色“T”形斑紋
蟲體大小:體長65mm,翅展90mm
區域分佈:北京、東北三省、河北、內蒙古、山西;日本、朝鮮
碧翠蜓(碧翠晏蜓) Anaciaeschna jaspidea (Burmeister, 1839) 碧翠晏蜓
碧翠晏蜓
Anaciaeschna jaspidea
分類:
晏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
腹部長46~52mm。雄蟲復眼淡褐青色;體色褐色;胸部中央具一塊黃色寬大斑紋,後方的黃色斑和腹部前方側面前斑連結成黃色區。雌蟲復眼淡褐色,其餘部分和雄蟲略同。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6至8月,生活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地區的池塘、沼澤等靜水環境附近。
斑偉蜓(烏點晏蜓) Anax guttatus (Burmeister,1839)
黃偉蜓 Anax immaculifrons Rambur,1842
黑紋偉蜓(烏帶晏蜓) Anax nigrofasciatus Oguma,1915黑紋偉蜓
黑紋偉蜓,一種我國廣泛分佈的大型蜓科品種,成年雄蟲會在山間水草茂盛的溪流以及山區的小型靜水池飛行,其主要特徵是額頂的T字型斑以及腹部鮮豔的藍色斑紋。雌性2種色型,有同色型個體。雄性有護衛産卵的習性。此種與同屬的斑偉蜓以及常見的碧偉蜓都有遷飛的習性。在華北區以及東北的遼寧,5-8月可見;華南區則3-10月可見。現已知其另一亞種也在東南亞出沒。
(麻斑晏蜓) Anax panybeus Hagen, 1867
碧偉蜓(緑胸晏蜓) 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1865)
長者頭蜓 Cephalaeschna patrorum Needham,1930
日本長尾蜓(倭鋏晏蜓) Gynacantha japonica Bartenef,1909
跳長尾蜓(舞鋏晏蜓) Gynacantha saltatrix Martin,1909
3.春蜓科Gomphidae
馬奇異春蜓 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1872) 馬奇異春蜓
昆蟲種名:馬奇異春蜓 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1872)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蟲體大小:體長55毫米,翅展60毫米
區域分佈:北京
聯紋小葉春蜓 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1878聯紋小葉春蜓
昆蟲種名:聯紋小葉春蜓 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1878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蟲體大小:體長55mm,翅展85mm
拍攝地點: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浙江、廣西、福建、臺灣、北京等
小團扇春蜓(粗鈎春蜓) Ictinogomphus rapax (Rambur, 1842) 粗鈎春蜓
粗鈎春蜓
Ictinogomphus rapax
分類:
春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
腹部長56~59mm。本種近似細鈎春蜓,但雄蟲腹部末端扇葉狀突起全部黑色。雌雄差異不大,但雌蟲腹部黃色斑較發達。
生態習性:
本種分佈及數量較細鈎春蜓廣大。成蟲出現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池塘、湖泊、沼澤等靜水環境。
棘角蛇紋春蜓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Selys, 1878棘角蛇紋春蜓
昆蟲種名:棘角蛇紋春蜓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Sely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簡要介紹:飛行時主體呈現緑色
蟲體大小:體長60毫米,翅展70毫米
區域分佈:河北、山西、甘肅、蒙古、北京等
艾氏施春蜓 Siebolduis albardae Selys,1886艾氏施春蜓
昆蟲種名:艾氏施春蜓 Siebolduis albardae Selys, 1886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簡要介紹:喜停落於岩石上
蟲體大小:體長80毫米,翅展100毫米
區域分佈:北京
大團扇春蜓(細鈎春蜓) 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Fabricius, 1775)細鈎春蜓
細鈎春蜓
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分類:
春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
腹部長57-60公分,雄蟲胸部黃色,有黑色細綫條斑紋,腹部黑色,背側有黃色斑,末端有一對扇葉狀突起,突起的內側為黃色。雌雄差異不大,但雌蟲腹部黃色斑較發達。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池塘、湖泊、沼澤等靜水環境。
4.大蜻科 Macromiidae
閃藍麗大蜻 Epophthalmia elegans (Brauer, 1865) 閃藍麗大蜻
昆蟲種名:閃藍麗大蜻 Epophthalmia elegans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蜻科Macromiidae
簡要介紹:體大型,胸部黑色,具緑色金屬光澤;翅透明;足黑色,基部具黃斑;腹部黑色具黃斑,雄性第二腹節兩側具耳狀突起。
蟲體大小:體長58mm,翅展100mm
區域分佈:湖南、四川、廣東、北京等
5.蜻科 Libellulidae
錐腹蜻(粗腰蜻蜓) Acisoma panorpoides panorpoides Rambur,1842
藍額疏脈蜻(橙斑蜻蜓) 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 Ris,1911
黃翅蜻(褐斑蜻蜓)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1793)
紅蜻(猩紅蜻蜓)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1770)
異色多紋蜻 Deielia phaon (Selys,1883)
低斑蜻 Libellula angelina Selys, 1883
基斑蜻 Libellula depressa Linnaeus,1758
閃緑寬腹蜻 Lyriothemis pachygastra (Selys, 1878)
華麗寬腹蜻(廣腹蜻蜓) Lyriothemis elegantissima Selys,1883
侏紅小蜻 Nannophya pygmaea Rambur,1842
網脈蜻 Neurothemis fulvia (Drury, 1773)
截斑脈蜻 Neurothemis tullia Drury,1773
白尾灰蜻 Orthetrum albistylum Selys, 1848
呂宋蜻蜓 Orthetrum luzonicum (Brauer,1868)
異色灰蜻(鼎脈蜻蜓) Orthetrum melania (Selys,1883)
赤褐灰蜻 (霜白蜻蜓 中印亞種) Orthetrum pruinosum neglectum Rambur, 1842
狹腹灰蜻(杜鬆蜻蜓) Orthetrum sabina (Drury,1770)
黃翅灰蜻 Orthetrum testaceum (Burmeister,1839)
六斑麯緣蜻 Palpopleura sexmaculata (Fabricius, 1787)
黃蜻(薄翅蜻蜓)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1798)
玉帶蜻(黃紉蜻蜓) Pseu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 1839)
黑麗翅蜻 Rhyothemis fuliginosa Selys, 1883
斑麗翅蜻(彩裳蜻蜓) Rhodothemis variegata (Linnaeus et Johansson,1763)
半黃赤蜻Sympetrum croceolum (Selys, 1883)
夏赤蜻 Sympetrum darwinianum (Selys,1883)
Sympetrum depressiusculum (Selys,1841)
竪眉赤蜻(焰紅赤蜻) Sympetrum eroticum (Selys, 1883)
旭光赤蜻 Sympetrum hypomelas (Selys, 1884)
黃腿赤蜻 Sympetrum imitens Selys, 1886
小黃赤蜻 Sympetrum kunckeli (Selys, 1884)
條斑赤蜻 Sympetrum striolatum (Charpentier, 1840)
大黃赤蜻 Sympetrum uniforme (Selys, 1883)
Tetrathemis platyptera Selys,1878
中華斜痣蜻(大華蜻蜓) Tramea chinesis De Geer,1773
曉褐蜻(紫紅蜻蜓) Trithemis aurora Burmeister,1839
慶褐蜻(樂仙蜻蜓) Trithemis festiva (Rambur, 1842)
細腹緑眼蜻(纖腰蜻蜓) Zyxomma petiolatum Rambur,1842
6.色蟌科 Calopterygidae
赤基色蟌 Archineura incarnata (Karsch, 1891)
Archineura sp.
黑色蟌 Calopteryx atrata Selys,1853
透頂單脈色蟌(白痣珈蟌) Matrona basilaris Selys, 1853
煙翅緑色蟌 Mnais mneme Ris, 1916
Mnais tenuis Oguma,1913
Mnais sp.
華豔色蟌 Neurobasis chinensis chinensis (Linnaeus, 1758)
7.蟌科 Coenagrionidae
杯斑小蟌(白粉細蟌) Agriocnemis femina (Brauer, 1868)
黃尾小蟌(橙尾細蟌) Agriocnemis pygmaea (Rambur, 1842)
葦尾蟌(葦笛細蟌) Cercion calamorum (Ris, 1916)
隼尾蟌 Cercion hieroglyphicum (Brauer, 1865)
七條蟌 Cercion plagiosum (Needham, 1930)
(紅腹細蟌) Ceriagrion auranticum Fraser, 1922
短尾黃蟌 Ceriagrion melanurum Selys,1876
Ceriagrion sp.
矛斑蟌 Coenagrion lanceolatum (Selys, 1872)
二色異痣蟌 Ischnura asiatica (Brauer, 1865)
長葉異痣蟌 Ischnura elegans (Vanderl, 1820)
Ischnura rufostigma Selys,1876
褐斑異痣蟌(青紋細蟌) Ischnura senegalensis (Rambur, 1842)
丹頂斑蟌 Pseudagrion rubriceps rubriceps Selys,1876
8.扇蟌科 Platycnemididae
白狹扇蟌(環紋琵蟌) Copera ciliata (Selys,1863)
黃狹扇蟌(脛蹼琵蟌) Copera marginipes (Rambur, 1842)
東京狹扇蟌 Copera tokyoensis Asahina, 1948
白扇蟌 Platycnemis foliacea Selys, 1886
9.腹鰓蟌科 Euphaeidae
方帶暗溪蟌 Euphaea decorata Selys, 1853
褐翅幽蟌 Euphaea opaca Selys, 1853
寬帶暗溪蟌 Euphaea ornata (Campion, 1924)
10.犀蟌科 Chlorocyphidae
綫紋鼻蟌 Rhinocypha drusilla Needham, 1930
三斑鼻蟌(棋紋鼓蟌) Rhinocypha perforata perforata (Percheron,1835)
Rhinocypha sp.
11.昔蟌科 Diphlebiidae
粗壯恆河蟌 Philoganga robusta Navás,1936
12.原蟌科 Protoneuridae
烏齒原蟌 Prodasineura autumnalis (Fraser,1922)
13.扁蟌科 Platystictidae
Drepanosticta zhoui Wilson & Reels, 2001
14.絲蟌科 Lestidae
Lestes temporalis Selys,1883
15.山蟌科 Megapodagrionidae
Pseudolestes mirabilis Kirby, 1900
Rhipidolestes sp. | 著名畫傢齊白石國畫《蜻蜓》 Famous painter Qi painting "Dragonfly" | 著名画家齐白石国画《蜻蜓》 著名画家齐白石国画《蜻蜓》 著名画家齐白石国画《蜻蜓》
著名畫傢齊白石一生畫了上萬衹蜻蜓,他筆下的蜻蜓生動傳神,賦予了鮮活的藝術感染力齊白石國畫 | 名畫珍品《蜻蜓》--- 畫傢女兒列賓娜 Paintings treasures "Dragonfly" --- artist daughter Lie Binna | 名畫珍品
畫作名稱:《蜻蜓》--- 畫傢女兒列賓娜
作者: I·E·列賓 I·E·Repin, (俄國)
創作年代: 1884年
風格: 現實主義
題材: 肖像
規格: 69x57cm
質地: 油彩
存藏處: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
作品賞析:
這是畫傢野外寫生的作品之一。他使用了有節制的色彩,依然給人以豐富多彩的感覺,使畫 面充滿陽光和空氣感。列賓的這類室外寫生作品,盡量保持人物的自然靈性,以非同尋常的技法,真實、樸素地描 繪了與自己親近的人物形象。畫中這位活潑可愛的女孩是畫傢的女兒,她在父親面前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神態。宮崎峻動漫作品《魔女宅急變》男主人公
聲優
蜻蜓:山口勝平動漫中的蜻蜓片名:火影忍者
簡介:蜻蜓屬於田之國的風魔一族,為了使傢族興旺。蜻蜓等4人被大蛇丸所利用攻擊木葉忍者。在和自來也鳴人一戰中為救夥伴使用一生衹能使用一次的忍術。最終耗盡查剋拉而死。
出場集數:137 138
經典臺詞:蜻蜓幼蟲破殼而出,在陽光下展開翅膀僅。
僅是一時的輝煌,而這正是突破陰影覺醒之時。
剛出場時的樣子
忍術:土遁
蜻蜓忍法 詠唱者
變成蝴蝶關於蜻蜓的作文我發現了蜻蜓的秘密
一天晚上,我發現有一隻大蜻蜓從外面飛到了我傢窗戶的鐵網那兒,一動不動。我立刻走過去觀察。
我看見這衹蜻蜓的嘴巴快速地一張一合,我想:這衹蜻蜓可能飛纍了吧。這衹蜻蜓比我爸爸的拇指大一些,我靠近點看,感覺到有些讓人害怕的,讓我發抖。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衹有邊緣看到一點。我看到這衹蜻蜓的眼睛非常的大,聽說是由兩萬多衹小眼組成的,上半部分專門看遠處,下半部分專門看近處的。我打算嚇一嚇它,看看有什麽反應。我拿一支筆在它的右下角嚇它,它也沒有反應,在左上角嚇它,它還是沒有反應,最後,我在它的左下角嚇它,它立刻飛起來亂竄,然後又停下,我再在它的左下角嚇了兩三次,它也飛了起來。由此可見,蜻蜓有些註意左下角的。
第二天,我起床去看看那一隻蜻蜓飛走了沒有,顯然,它一定會飛走的,難道還留下這兒被夜晚的寒風凍死嗎?
我發現的這衹蜻蜓真有趣。 | | 蜻蜓 外形特征 蜻蜓 外形特征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蟲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復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
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
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 | 常見的蜻蜓如藍面蜓多分佈於浙江、四川等省;長痣緑蜓分佈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有分佈;玉帶蜻僅産於我國,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 | |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捕食性,成蟲在飛行中捕食飛蟲。食蚊及其他對人有害的昆蟲,但食性廣,所以不能靠它專門防治某種蟲害。已知種不超過5,000種。
幼蟲以鰓呼吸。常靜息不動,獵物靠近時方射出能纏捲的唇以捕捉之。發育過程中蛻皮8∼15次,蛻皮次數在種內與種間均有所不同,無蛹期。從卵孵出後數分鐘,第一齡稚蟲的鞘狀表皮即裂開,釋出蜘蛛狀的第二齡稚蟲,早齡稚蟲取食小甲殼動物和原生動物等水生動物;後期稚蟲食搖蚊幼蟲、水生甲蟲和蠃類,甚至小魚。翅芽在早期出現,隨著蛻皮次數的增多而長大。稚蟲到最後一齡時,體內已形成成蟲的器官。幾天後稚蟲爬出水面,蛻皮而露出成體(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後離水,日出前起飛,所以很少見到其羽化。較小的種類在白天羽化。
剛羽化的成蟲體軟,生殖係統不成熟,色澤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動之一為飛離水域。成蟲的生活分兩個階段︰一為生殖前期,約2天∼2周,隨種類和氣候而異;另一為生殖期,約1∼6周。在第一階段時積極取食,遠離水域。第二階段開始於性成熟時期,此時蜻蜓飛到交配的場所(通常是可以産卵的池塘、河流)。雄體到達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據一定位置,並如鳥類一樣保衛其領域,驅逐其他侵入的雄體。若有雌體飛近或飛入該領域,則雄體便試圖與之交配。少數種類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勢獨特。雄體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體的頭或前胸,通過它的動作誘引雌體將其腹部前彎,接觸到雄體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時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進行。交配時間數秒至數小時。交配後雌體立即産卵,或經數小時、數天後産卵。産卵方式有兩種。産卵器發達的種類把卵産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組織內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産卵,可浸在水中達1小時以上。無産卵器的種類把卵從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幾種産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纏結裝置,可防止被衝往下流。成蟲需有溫暖的氣候、食物和適於産卵的水體才能生殖。魚、鳥會捕食蜻蜓幼蟲,幼蟲間也互相殘食。羽化時可能被鳥和小型鰐類捕食。但成蟲在離開羽化場所後幾無敵害,飛行迅速靈活,差不多能避開所有敵害。溫帶地區的種類多以幼蟲越鼕,幼蟲期可達1∼5年,成蟲期壽命僅數周。
羽化的成蟲顔色各異,色度從金屬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蟲相比,其體型龐大,有些翼展達到16公分(約6吋),甚至最小的種類翼展也有2公分(0.8吋)。除了是極端敏捷的飛行動物以外,它們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蟲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溫暖時才能發揮最佳功能,而若有涼意,這種昆蟲常在真正起飛前鼓翅生熱。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為最有效率的飛行捕食者。獵物通常是飛行的小蟲,但有些蜻蜓經常吃掉本身體重60%的獵物。
年幼的蜻蜓——稱為幼體,有時稱為若蟲——是水生動物,和成蟲在空中的情形一樣,是水中專門的捕食者。功能上無翼的幼體在顔色方面通常是斑駁或黯淡的,與生活環境中的沉澱物或水生植物顔色一樣。它們的突出雙眼類似成蟲,但擁有成蟲所無的驚人解剖結構。這稱為「面具」,是幼體第三對口器的融合體。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時收在頭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組牙狀的夾子,用來抓住蠕蟲、甲殼動物、蝌蚪、小魚等獵物。不同種類的蜻蜓幼體分別稱為趴蟲、穴蟲、隱蟲或夾蟲——其身形、代謝、呼吸端視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幼體從水中或水Libellula forensis,蜻蜓的一種。邊的卵子爬出,而卵的生産方式有3種。有些種類把卵産在植物組織中,有些把卵黏附在表水的底層或上方。卵也可能從腹部掉落或被衝至水中。幼體利用直腸內的鰭,從水中吸取氧氣。腹部把水吸入,再經由肛門壓出。水可能以此方式大力排出,産生一種噴射推進的逃生方法。固體廢物亦以這種方式排出。隨著幼體長大,它把皮蛻掉,未來的翅膀在幼體成長期間約有一半先變為明顯。接著,這些翅鞘在隨後的蛻皮過程中快速增大。終於,幼體爬出水面(有時在夜間),進行最後一次蛻皮,變為成蟲,留下一張皮(蛻殼),也就是以往身體的外殼。
蜻蜓的交配也在飛行中進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鈎狀物抓緊雌蜻蜓的頸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嚮前彎,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節下面的貯存精子器官,而後雄蜻蜓進行授精。蜻蜓為什麽用尾巴點水?蜻蜓和其他許多昆蟲都不一樣,它的卵是在水裏孵化的,幼蟲也在水裏生活,所以們它點水實際上是在産卵。雌蜻蜓産卵到水裏面,多數是在飛翔時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們常見的所謂“蜻蜓點水”,就是它産卵時的表演。 | | 蜻蜓 种群现状
蜻蜓可分為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束翅亞目(均翅亞目),另有將日本大緑和在印度發現的一種蜻蜓等僅二種劃為間翅亞目的。大型昆蟲,也是有翅亞綱裏的最原始的昆蟲。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頭部可靈活轉動,觸角短,復眼發達,有三個單眼,咀嚼式口器強大有力。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不完全變態,幼蟲“水蠆”生活在水中,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為肉食性,多食害蟲。約有5000餘種,在我國約300種,最常見的蜻蜓有3種:碧偉蜓、黃蜓和豆娘,這3種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個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回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頭部能靈活轉動,復眼1對,較大,約占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衹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鈎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産於水底。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纔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 蜻蜓的十五個科 Fifteen subjects dragonfly | 蜻蜓的十五个科 蜻蜓的十五个科 蜻蜓的十五个科 蜻蜓的十五个科
1.大蜓科 Cordulegasteridae
巨圓臀大蜓
昆蟲種名:巨圓臀大蜓(無霸勾蜓) Anotogaster sieboldii (Selys,1854)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蟲體大小:體長77mm 翅展120mm
區域分佈:臺灣、北京等
黃斑寬套大蜓
昆蟲種名:黃斑寬套大蜓 Chlorogomphus papilio Ris, 1927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拍攝地點:貴州、廣東等
北京大蜓
昆蟲種名:北京大蜓 Cordulegaster pekinensis Selys, 1886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蟲體大小:體長70mm,翅展60mm
區域分佈:北京(特有)
2.蜓科 Aeshnidae
長痣緑蜓
昆蟲種名:長痣緑蜓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Aeshnidae
分佈區域:北京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竣蜓
昆蟲種名:竣蜓 Aeshna juncea (Linnaeus,1758)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Aeshnidae
分佈區域:北京
混合蜓
昆蟲種名:混合蜓 Aeshna mixta(Latreille, 1805)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
簡要介紹:上額有以黑色“T”形斑紋
蟲體大小:體長65mm,翅展90mm
區域分佈:北京、東北三省、河北、內蒙古、山西;日本、朝鮮
碧翠蜓(碧翠晏蜓)
分類:晏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腹部長46~52mm。雄蟲復眼淡褐青色;體色褐色;胸部中央具一塊黃色寬大斑紋,後方的黃色斑和腹部前方側面前斑連結成黃色區。雌蟲復眼淡褐色,其餘部分和雄蟲略同。
生態習性:成蟲出現於6至8月,生活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地區的池塘、沼澤等靜水環境附近。
斑偉蜓(烏點晏蜓) Anax guttatus (Burmeister,1839)
黃偉蜓 Anax immaculifrons Rambur,1842
黑紋偉蜓(烏帶晏蜓) Anax nigrofasciatus Oguma,1915
黑紋偉蜓,一種我國廣泛分佈的大型蜓科品種,成年雄蟲會在山間水草茂盛的溪流以及山區的小型靜水池飛行,其主要特徵是額頂的T字型斑以及腹部鮮豔的藍色斑紋。雌性2種色型,有同色型個體。雄性有護衛産卵的習性。此種與同屬的斑偉蜓以及常見的碧偉蜓都有遷飛的習性。在華北區以及東北的遼寧,5-8月可見;華南區則3-10月可見。現已知其另一亞種也在東南亞出沒。
(麻斑晏蜓) Anax panybeus Hagen, 1867
碧偉蜓(緑胸晏蜓) 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1865)
長者頭蜓 Cephalaeschna patrorum Needham,1930
日本長尾蜓(倭鋏晏蜓) Gynacantha japonica Bartenef,1909
跳長尾蜓(舞鋏晏蜓) Gynacantha saltatrix Martin,1909
3.春蜓科Gomphidae
馬奇異春蜓
昆蟲種名:馬奇異春蜓 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1872)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蟲體大小:體長55毫米,翅展60毫米
區域分佈:北京
聯紋小葉春蜓
昆蟲種名:聯紋小葉春蜓 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1878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蟲體大小:體長55mm,翅展85mm
拍攝地點: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浙江、廣西、福建、臺灣、北京等
小團扇春蜓(粗鈎春蜓)
粗鈎春蜓Ictinogomphus rapax
分類:春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腹部長56~59mm。本種近似細鈎春蜓,但雄蟲腹部末端扇葉狀突起全部黑色。雌雄差異不大,但雌蟲腹部黃色斑較發達。
生態習性:本種分佈及數量較細鈎春蜓廣大。成蟲出現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池塘、湖泊、沼澤等靜水環境。
棘角蛇紋春蜓
昆蟲種名:棘角蛇紋春蜓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Sely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簡要介紹:飛行時主體呈現緑色
蟲體大小:體長60毫米,翅展70毫米
區域分佈:河北、山西、甘肅、蒙古、北京等
艾氏施春蜓
昆蟲種名:艾氏施春蜓 Siebolduis albardae Selys, 1886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簡要介紹:喜停落於岩石上
蟲體大小:體長80毫米,翅展100毫米
區域分佈:北京
大團扇春蜓
細鈎春蜓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分類:春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腹部長57-60公分,雄蟲胸部黃色,有黑色細綫條斑紋,腹部黑色,背側有黃色斑,末端有一對扇葉狀突起,突起的內側為黃色。雌雄差異不大,但雌蟲腹部黃色斑較發達。
生態習性:成蟲出現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池塘、湖泊、沼澤等靜水環境。
4.大蜻科 Macromiidae
閃藍麗大蜻
昆蟲種名:閃藍麗大蜻 Epophthalmia elegans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蜻科Macromiidae
簡要介紹:體大型,胸部黑色,具緑色金屬光澤;翅透明;足黑色,基部具黃斑;腹部黑色具黃斑,雄性第二腹節兩側具耳狀突起。
蟲體大小:體長58mm,翅展100mm
區域分佈:湖南、四川、廣東、北京等
5.蜻科 Libellulidae
錐腹蜻(粗腰蜻蜓) Acisoma panorpoides panorpoides Rambur,1842
藍額疏脈蜻(橙斑蜻蜓) 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 Ris,1911
黃翅蜻(褐斑蜻蜓)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1793)
紅蜻(猩紅蜻蜓)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1770)
異色多紋蜻 Deielia phaon (Selys,1883)
低斑蜻 Libellula angelina Selys, 1883
基斑蜻 Libellula depressa Linnaeus,1758
閃緑寬腹蜻 Lyriothemis pachygastra (Selys, 1878)
華麗寬腹蜻(廣腹蜻蜓) Lyriothemis elegantissima Selys,1883
侏紅小蜻 Nannophya pygmaea Rambur,1842
網脈蜻 Neurothemis fulvia (Drury, 1773)
截斑脈蜻 Neurothemis tullia Drury,1773
白尾灰蜻 Orthetrum albistylum Selys, 1848
呂宋蜻蜓 Orthetrum luzonicum (Brauer,1868)
異色灰蜻(鼎脈蜻蜓) Orthetrum melania (Selys,1883)
赤褐灰蜻 (霜白蜻蜓 中印亞種) Orthetrum pruinosum neglectum Rambur, 1842
狹腹灰蜻(杜鬆蜻蜓) Orthetrum sabina (Drury,1770)
黃翅灰蜻 Orthetrum testaceum (Burmeister,1839)
六斑麯緣蜻 Palpopleura sexmaculata (Fabricius, 1787)
黃蜻(薄翅蜻蜓)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1798)
玉帶蜻(黃紉蜻蜓) Pseu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 1839)
黑麗翅蜻 Rhyothemis fuliginosa Selys, 1883
斑麗翅蜻(彩裳蜻蜓) Rhodothemis variegata (Linnaeus et Johansson,1763)
半黃赤蜻Sympetrum croceolum (Selys, 1883)
夏赤蜻 Sympetrum darwinianum (Selys,1883)
Sympetrum depressiusculum (Selys,1841)
竪眉赤蜻(焰紅赤蜻) Sympetrum eroticum (Selys, 1883)
旭光赤蜻 Sympetrum hypomelas (Selys, 1884)
黃腿赤蜻 Sympetrum imitens Selys, 1886
小黃赤蜻 Sympetrum kunckeli (Selys, 1884)
條斑赤蜻 Sympetrum striolatum (Charpentier, 1840)
大黃赤蜻 Sympetrum uniforme (Selys, 1883)
Tetrathemis platyptera Selys,1878
中華斜痣蜻(大華蜻蜓) Tramea chinesis De Geer,1773
曉褐蜻(紫紅蜻蜓) Trithemis aurora Burmeister,1839
慶褐蜻(樂仙蜻蜓) Trithemis festiva (Rambur, 1842)
細腹緑眼蜻(纖腰蜻蜓) Zyxomma petiolatum Rambur,1842
6.色蟌科 Calopterygidae
赤基色蟌 Archineura incarnata (Karsch, 1891)
Archineura sp.
黑色蟌 Calopteryx atrata Selys,1853
透頂單脈色蟌(白痣珈蟌) Matrona basilaris Selys, 1853
煙翅緑色蟌 Mnais mneme Ris, 1916
Mnais tenuis Oguma,1913
Mnais sp.
華豔色蟌 Neurobasis chinensis chinensis (Linnaeus, 1758)
7.蟌科 Coenagrionidae
杯斑小蟌(白粉細蟌) Agriocnemis femina (Brauer, 1868)
黃尾小蟌(橙尾細蟌) Agriocnemis pygmaea (Rambur, 1842)
葦尾蟌(葦笛細蟌) Cercion calamorum (Ris, 1916)
隼尾蟌 Cercion hieroglyphicum (Brauer, 1865)
七條蟌 Cercion plagiosum (Needham, 1930)
(紅腹細蟌) Ceriagrion auranticum Fraser, 1922
短尾黃蟌 Ceriagrion melanurum Selys,1876
Ceriagrion sp.
矛斑蟌 Coenagrion lanceolatum (Selys, 1872)
二色異痣蟌 Ischnura asiatica (Brauer, 1865)
長葉異痣蟌 Ischnura elegans (Vanderl, 1820)
Ischnura rufostigma Selys,1876
褐斑異痣蟌(青紋細蟌) Ischnura senegalensis (Rambur, 1842)
丹頂斑蟌 Pseudagrion rubriceps rubriceps Selys,1876
8.扇蟌科 Platycnemididae
白狹扇蟌(環紋琵蟌) Copera ciliata (Selys,1863)
黃狹扇蟌(脛蹼琵蟌) Copera marginipes (Rambur, 1842)
東京狹扇蟌 Copera tokyoensis Asahina, 1948
白扇蟌 Platycnemis foliacea Selys, 1886
9.腹鰓蟌科 Euphaeidae
方帶暗溪蟌 Euphaea decorata Selys, 1853
褐翅幽蟌 Euphaea opaca Selys, 1853
寬帶暗溪蟌 Euphaea ornata (Campion, 1924)
10.犀蟌科 Chlorocyphidae
綫紋鼻蟌 Rhinocypha drusilla Needham, 1930
三斑鼻蟌(棋紋鼓蟌) Rhinocypha perforata perforata (Percheron,1835)
Rhinocypha sp.
11.昔蟌科 Diphlebiidae
粗壯恆河蟌 Philoganga robusta Navás,1936
12.原蟌科 Protoneuridae
烏齒原蟌 Prodasineura autumnalis (Fraser,1922)
13.扁蟌科 Platystictidae
Drepanosticta zhoui Wilson & Reels, 2001
14.絲蟌科 Lestidae
Lestes temporalis Selys,1883
15.山蟌科 Megapodagrionidae
Pseudolestes mirabilis Kirby, 1900
Rhipidolestes sp. | 蜻蜓的傳說 The Legend of Dragonfly | 許多蜻蜓科擁有與學名相關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鷹眼(Aeshnidae科)、瓣尾(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其他與分類學和事實無關的衆多名稱傳統上一直用於蜻蜓,例如叮馬蜻蜓。在美國南方,蜻蜓亦稱為「蛇醫」,因為人們迷信,蜻蜓能讓生病的蛇回覆健康。「魔鬼補衣針」一詞源自蜻蜓會縫住兒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別是行為不檢的兒童。事實上,蜻蜓對人是沒有危害的。 | 油畫·《蜻蜓》 Oil painting "Dragonfly" | 油画·《蜻蜓》
基本信息
畫作名稱:《蜻蜓》--- 畫傢女兒列賓娜
作者: I·E·列賓 I·E·Repin, (俄國)
創作年代: 1884年
風格: 現實主義
題材: 肖像
規格: 69x57cm
質地: 油彩
存藏處: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
作品賞析
這是畫傢野外寫生的作品之一。他使用了有節制的色彩,依然給人以豐富多彩的感覺,使畫 面充滿陽光和空氣感。列賓的這類室外寫生作品,盡量保持人物的自然靈性,以非同尋常的技法,真實、樸素地描 繪了與自己親近的人物形象。畫中這位活潑可愛的女孩是畫傢的女兒,她在父親面前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神態。動漫中的蜻蜓片名
火影忍者
簡介
蜻蜓屬於田之國的風魔一族,為了使傢族興旺。蜻蜓等4人被大蛇丸所利用攻擊木葉忍者。在和自來也鳴人一戰中為救夥伴使用一生衹能使用一次的忍術。最終耗盡查剋拉而死。
基本資料
【出場集數】:137 138
【經典臺詞】:蜻蜓幼蟲破殼而出,在陽光下展開翅膀僅。僅是一時的輝煌,而這正是突破陰影覺醒之時。剛出場時的樣子
【忍術】:土遁
【蜻蜓忍法】 詠唱者、變成蝴蝶 | | 蜻蜓
藥名。出梁·陶弘景《本草經集註》。 為蜓科昆蟲蜻蜓Aeschna,melanictera,Selys的全蟲。性味:寒涼,無毒。功效:益腎強 陰 ,興陽展勢。主治:腎虛遺精,虛火陽強,陰冷惡交等疾。用量用法:2~4衹,煎湯或研末 內服。
| | - : dragon fly
- n.: damselfly, dragonfly, skimmer, flying adder, darning needle, insect with a long thin body and two pairs of wings, dragon-fly
| | - n. libellule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