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醫學 > 蜱傳回歸熱
目錄
疾病名稱
  蜱傳回歸熱
疾病概述
  回歸熱,是由回歸熱包柔體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其臨床特點是陣發性高熱伴全身疼痛,肝脾腫大,短期熱退呈無熱間歇,數日後又反復發熱,發熱期與間歇期交替反復出現,故稱回歸熱。根據媒介昆蟲不同,又分為虱傳(流行性)回歸熱及蜱傳(地方性)回歸熱。目前已被列為國際監測傳染病。
疾病分類
  感染科
癥狀體徵
  潛伏期2—15d,多為4—9d。臨床表現與虱傳回歸熱基本相同,但較輕。多數患者在發病前數小時至1d可有周身不適等癥狀,繼之急劇發病,惡寒戰慄,體溫很快升至39℃,伴有頭痛、惡心、嘔吐、全身酸痛等表現,有些患者腰痛甚重,亦可有較明顯的腓腸疼痛。可出現齒齦出血、黃疸等癥狀,但均少見。 發病前在蜱叮咬的局部有炎癥改變,初為斑丘疹,刺口有出血或小水皰,伴癢感,局部淋巴結可腫大,至發病時則僅留色素沉着。肝、脾腫大較虱傳回歸熱為少且緩慢。 初次發作高熱持續1—2d,少數可長達4—6d。退熱時多伴有大汗,間歇期通常2—10d,可感軟弱、頭痛、食欲不振等。大多發作3—9次,隨發作次數增加,發作期漸短,間歇期延長,癥狀減輕或不規則。
疾病病因
  是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類等嚙齒動物既是傳染源又是貯存宿主。牛、羊、馬、驢等傢畜及狗、狼、蟾蜍、蝙蝠等均可成為傳染源。病人亦可為傳染源,但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偶有經胎盤、輸血、手術傳播的報告。鈍緣蜱既是傳播媒介,也是保菌宿主。婢吸血被感染後,包柔體在蜱體內大量繁殖,並可從糞便和唾液排出,人被叮咬時,包柔體隨蜱糞或唾液經咬破的皮膚創面而感染。亦可經眼結膜、胎盤或輸血感染。蜱傳回歸熱也具普遍易感性。感染後第1周即可出現1gm型抗體,1個月後逐漸下降。繼1gm抗體後出現1gg抗體,2個月後仍繼續增高。免疫力約1年,與虱傳回歸熱無交叉免疫。本病春夏季多發,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
病理生理
  回歸熱的發熱和中毒癥狀與包柔體血癥有關。其發作及間歇之“回歸”表現與機體免疫反應和包柔體體表抗原變異有關。包柔體通過皮膚、粘膜到達淋巴及血液循環。皮損局部可出現皮疹和癢感。隨着包柔體在血內增殖,引起發熱等臨床表現。與此同時,機體逐漸産生特異性抗體,與補體結合將蠃旋體溶解或凝集。消滅血液循環中的包柔體。臨床上高熱驟退,轉入間歇期。少數抗原性發生變異的包柔體隱匿於肝、脾、骨髓、腦及腎等髒器中,逃避了機體的免疫清除,經繁殖並達一定數量再次入血,引起發熱等臨床癥狀,但較前次為輕。每次回歸發作,包柔體的抗原性均有變異,變異的抗原又導致新的免疫應答,如此多次反復,寒熱往來引起的回歸熱。復發次數愈多,産生特異性免疫範圍愈廣,病原體抗原變異愈加有限直至其抗原變異不能超越特異免疫作用的範圍時,終將包柔體消滅。 包柔體及其代謝産物能破壞紅細胞和損傷小血管內皮細胞以及激活補體、活化凝學因子等。導致溶血性黃疸、貧血、出血性皮疹及嚴重的腔道出血,甚或發生dic。回歸熱包柔體感染易侵入腦組織。 病理變化可見於各重要髒器。但以脾最為顯著,脾腫大而質軟,有散在梗死、漿細胞侵潤,脾髓單核—吞噬細胞增生及小膿腫形成。肝髒表現為散在的壞死竈,庫普弗細胞增生,肝內可見出血和退行性變。腎髒濁腫、彌漫性心肌炎、腦和肺充血水腫及腦膜炎性侵潤等。上述髒器中均可檢出回歸熱包柔體。
診斷檢查
  根據典型臨床表現,結合有否體虱或野外作業和蜱叮咬史等流行病學資料,並考慮本病診斷。凡在流行地區和流行季節,有體虱或蜱叮咬,又有不規則間歇發熱者,均應考慮有本病之可能。確診有賴於查獲病原包柔體。國內已多年消滅本病,應警惕首發病例被忽略。
治療方案
  (一)一般治療及對癥治療 應徹底滅虱。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流質飲食。補充足量液體和所需電解質。高熱時物理降溫。並發神經精神癥狀時,可投給鎮靜劑。體溫驟降應註意防止虛脫發生。毒血癥狀嚴重者,可適當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二)病原治療 四環素為首選藥物,每日2g,4此分服,熱退後減量為1.5g/d,療程7—11d。紅黴素或氯黴素與四環素療效相當。亦可選用青黴素。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靜脈給藥,在應用抗生素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赫剋斯海默樣反應,需及時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亦可在應用抗生素治療之同時,合用激素類藥物,以防赫剋斯海默反應發生。
疾病預防
  (一)切斷傳播途徑
  1.虱傳回歸熱 患者及可疑者均須立即隔離治療,隔離至體溫正常後15d。接觸者滅虱後醫學觀察14d。以滅虱為主。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煮燙、幹熱、熨燙和冷凍四種方法。煮燙60度,30min;幹熱65—80度,30—60min即可滅虱。冷凍在-20度9h可凍死全部成虱及虱卵。亦可用藥物滅虱,常用藥物有敵敵畏、馬拉硫磷。衣被上的殘留藥物通過皮膚吸收引起有機鱗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應予以註意。
  2.蜱傳回歸熱,以防鼠滅鼠防蜱為主。徹底消滅建築物內的鼠等野生動物。畜圈、禽窩遠離住宅。野外作用穿緊口的防護服,亦可噴灑二氯苯醚菊酯等化學驅避劑。
  (二)保護易感人群 除搞好個人衛生,消滅虱子,野外作用做好個人防護外,對進入疫區而確被疫蜱叮咬者投給多西環素0.1g口服。藥
安全提示
  1、高熱護理,流質飲食,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蜱傳型回歸熱應滅蜱、滅鼠。
  3、在疫區執行任務時應註意個人防護,必要時口服強力黴素或四環素預防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