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流1.5億年,那時陸地上的統治者就是巨大恐竜群,其中的主角則是有100多個種類的蜥腳類恐竜(屬於蜥臀目)。蜥腳類恐竜中身長最大的超過30米,有很長的頸和尾,粗壯的四肢支撐着如大酒桶般的身軀。
當時,雖然陸地上的生命已出現了4億年,但是除了蜥腳類恐竜之外,陸生動物中沒有身長超過20米的。
恐竜分為兩個不同而又相關的目——蜥臀目和鳥臀目,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腰帶的構造不同。蜥臀目又分為獸腳亞目及蜥腳形亞目。本文主要介紹的就是蜥腳形亞目的100種恐竜,我們在這裏統稱它們為蜥腳類恐竜。
1877年,在美國西部的浩瀚荒原上,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馬許(othniel marsh,1831~1899)和愛德溫·考普(edwin cope,1840~1897)開始了發掘恐竜化石的激烈競爭。他們的發掘隊在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等地比賽發掘的數量,結果發現了許多恐竜化石。由於這些人活躍在第一綫,使恐竜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如今,我們在博物館或恐竜圖鑒裏看到的恐竜,都是經過人工復原的。
奧斯尼爾·馬許和愛德溫·考普發現許多身長超過20米的巨大恐竜的化石,如圓頂竜、迷惑竜、腕竜等。它們都有着肥碩的身軀,頸長尾長,靠四條粗壯的腿步行並以植物為食,被稱為“蜥腳類恐竜”(在蜥臀目恐竜中還有屬肉食恐竜的獸腳亞目)。不久,他們又從同一地層中發掘出身長超過30米的超大型蜥腳形亞目——蜥腳竜超科的恐竜等,一時成為熱門話題。現在,蜥腳類恐竜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所發現。
蜥腳類恐竜曾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今世界上所有已經發現的化石以及所有現存動物,都沒有能超過它們的。
歷史上最大的動物,超過30米!
在蜥腳類裏都有哪些恐竜呢?本文列出的是,發現了全身骨骼化石或雖未發現全身骨骼化石但依照部分骨骼化石復原的41種蜥腳類恐竜。
首先,在這頁裏看到的是全長超過30米的6種超大型蜥腳類恐竜。阿根廷竜可以說是最大的,即使往小了估計,全長也有35米。由於衹發現了該恐竜的脊椎骨、脛骨和腰骨的部分化石,因此也有學者對此復原圖抱有疑問。所謂“復原”,就是以少量的化石為基礎,以近緣以及已發現更多部分的蜥腳類恐竜化石作參考,推定出全身的形象。這種方法不僅限於阿根廷竜,也多用於其他蜥腳類恐竜。
與阿根廷竜化石相比,發現化石更多而且能用科學方法正確復原的蜥腳類恐竜是 地震竜和超竜。它們都是全長33米,是歷史上最大的動物。
代表着蜥腳類恐竜的20~30米等級
接着,我們再看超過20米、不滿30米的蜥腳類恐竜。迄今為止,雖然已經發現有1000多種恐竜化石,但長20米以上的衹發現於蜥腳類恐竜中。例如,有名的大型肉食恐竜霸王竜身長為13米左右,最大的肉食恐竜棘竜也就是長17米左右。
如果長20米以上,在恐竜中可謂鶴立雞群了。在這個等級中,可以從許多圖鑒中看到知名度很高的腕竜、梁竜、迷惑竜等。
在此刊載的10個種類裏,有的把重竜、梁竜、迷惑竜及雷巴齊斯竜分類為一組。這一組的特點是嘴尖嚮前伸出,頭骨的高度低;齒衹生長在嘴的前端;尾巴的後一半如鞭狀。前面介紹未發現頭部的地震竜及超竜,從骨骼的特徵可以認為應列在這一組中。
比肉食恐竜還要大的13~20米等級
再看不夠20米等級的蜥腳類恐竜。這裏登場的是比最大級肉食恐竜(獸腳類)的霸王竜還要長的13米以上的種類。從侏羅紀到白堊紀出現的肉食恐竜幾乎都不到13米。也就是說,13米以上的蜥腳類恐竜身體一般都比肉食恐竜大。
這裏列舉的12種當中,有的把巨腳竜、巴塔哥尼亞竜、盤足竜、峨眉竜、蜀竜分類在同一組。這些恐竜的特徵之一是與頸長比較顯得腿短(除外原始存在的蜀竜)。前面介紹全長22米的馬門溪竜也是包括在這一組的恐竜。
還有,這裏列舉的蜥腳類恐竜有1/3是在中國發現的。
棘刺、裝甲、短頸……不到13米的恐竜
還有許多身長為5~13米的蜥腳類恐竜。這裏是有代表性的幾種。有的頸上帶有棘刺,有的脊背上披着骨質厚甲片。雖然是蜥腳類,但是頸短軀幹長的短頸潘竜也屬於這一等級。與13米以上的蜥腳類比較,其形態更富於多樣性。
這裏列舉的13種蜥腳類恐竜中,後凹尾竜、巨竜、薩爾塔竜、馬拉維竜及岡瓦納巨竜分類在同一類群。由化石可知,此類群以南半球為中心繁衍,在白堊紀晚期(約1億~約6550萬年前)擴大到北半球和世界各地。前面介紹的阿根廷竜也包括在此類群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