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蛇類 : 金龜亞科 : 中草藥 > 蜣螂
目錄
qiāng láng qiāng láng
  滾糞成球而在其中産卵,幼蟲在其上取食的一種金龜科甲蟲(如糞金龜)——俗稱“屎殼郎”
No. 2
  見“ 蜣蜋 ”。
昆蟲簡介
  【英文名】dung beetle
  【別名】推糞蟲、推屎爬、屎蛒螂、糞球蟲、鐵甲將軍、牛屎蟲、推車蟲,屎殼郎……
  【來源】鞘翅目金龜子科昆蟲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 l.的乾燥全蟲。一般6~8月間捕捉,捉回後置沸水中燙死,烘幹即得。
  【性味歸經】鹹,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通便。用於瘡瘍腫毒,痔漏,便秘。
  【用法用量】 0.5~1錢;外用適量,研粉敷,或油調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生活習性
  蜣螂 (dung beetle)勺狀頭型的昆蟲,可將糞便變成球型。它們將卵産在此球狀糞便上並將卵掩埋,這樣可使幼蟲在孵化時,有現成的食物供應。
  世界上有2萬多種蜣螂,分佈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釐米長。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釐米長的巨蜣螂。大多數蜣螂營糞食性,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它常將糞便製成球狀,滾動到可靠的地方藏起來,然後再慢慢吃掉。一隻蜣螂可以滾動一個比它身體大得多的糞球。處於繁殖期的雌蜣螂則會將糞球做成梨狀,並在其中産卵。孵出的幼蟲以現成的糞球為食,直到發育為成年蜣螂纔破土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樹汁為食,雌雄交配後,雌蜣螂把卵産在腐葉土裏,約10天後,幼蟲便破卵而出,以腐葉土或動物糞便為食,幼蟲不斷成長,第二年七月化為蛹,約20天後變為成蟲。
  蜣螂屬昆蟲綱、鞘翅目,體黑色或黑褐色,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復眼發達,咀嚼式口器,觸角鰓葉狀,有3對足,足適於開掘,有2對翅,前翅角質化,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
藥用價值
  釋名:推丸,推車客、黑牛兒,鐵甲將軍、夜遊將軍。
  氣味:鹹、寒、有毒。
  主治:
  1、小兒驚風(不拘急、慢均適用)。用蜣螂一枚搗爛,加水一小碗,於百沸湯中燙熱,去渣,飲服。
  2、小兒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吃下。
  3、小兒重舌。有蜣螂燒成末,唾液和勻敷舌上。
  4、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瀉)。有蜣螂燒研為末。每用半錢或一錢,燒酒調服,小兒用黃酒調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5、大腸蛻肛。用蜣螂燒存性,研為末,加闊步片研勻,敷肛上托入,即愈。
  6、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陰幹的蜣螂一個,放淨磚上,四面以灰火烘幹,當腰切斷。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為末,水送服。
  7、小便血淋。用蜣螂研為末,水衝服。“
  8、痔泥土出水。用蜣、螂一個陰幹,加衝片少許,研為細末,搓紙捻蘸末塞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即愈。又方:用蜣螂焙幹,研為末,先以礬湯洗過,再加藥末敷貼。
  9、疔腫惡瘡。生取蜣螂一個,在蜜湯中浸死,瓦上焙焦為末。先用針燒過,把瘡腫挑破,然後用醋調藥末敷塗。
  10、無名惡瘡。用死蜣螂搗汁敷塗。
各地區別
  非洲的蜣螂
  在非洲大草原上,當雨季雨後的第四天液裏,成千上萬衹蜣螂就會從鑽出來。
  大雨過後,大象貪婪地享用着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係統難以承受這突然增大的負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還到地面上。巨蜣蜷是蜣螂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它的食物來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糞便。
  剛出穴的蜣螂,馬上就可以飛起來尋找食物。蜣螂的身長約七到八釐米,它的身體前半部分極堅硬,即使是碰上一隻很大的雕鵠也很難被摧毀。為了尋找大象,蜣螂常常要飛行很遠的路程。一旦它嗅到了大象糞便的味道,便會一直沿着大象行走的路綫追下去。當蜣螂追到目標之後,就會將翅膀一縮,猛地摔落到地面上,然後調整身體開始奔跑。蜣螂並不是真的在吃大象糞便,因為它無法吞食這些堅硬的東西,它衹是食用大象糞便中的微生物和營養物。
  聖甲蟲也是蜣螂的一種,它的技巧是將糞便滾成一個小小球,推到安全的地方去享用。與聖甲蟲不同,巨蜣螂采取另一種策略。它先是在地面上大吃,然後再着手在地面下挖一個小小的貯藏室,把象糞推到那裏邊緊緊地封好。
  聖甲蟲那訓練有素的口器,開始起來可以像一臺滾軋機一樣從纖維中分離出美味純淳漿來。
  從雨季一開始蜣螂們就成堆地聚在象糞上,有時,一團象糞上竟撲着40多衹蜣螂及4萬多衹其它的甲蟲。
  每天,大象們在平原上留下數百噸象糞,後面跟隨着蜣螂大軍。一部分象糞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勞動使得土地肥活起來。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巨蜣螂在其中擔負着重要的角色。
  在蜣螂們出洞前三個星期,它們已經交配完畢,準備生育後代了。雌蜣螂在糞堆下挖出一個坑道,然後把土推到地面上,堆成一個金字塔形的土堆。這個坑道連接一個地下室,這是它們貯存食物的地方。雨季一開始,蜣螂每天都要從事這項勞動。在此期間,它對食物十分節省,終日忙着為生兒育女做準備。
  在它的頭頂上有一個大鐵礦,叫唇基。用它可以刨鬆土壤,然後用前足把身體下面疏鬆的土推到身體後面去,再下一步,就是想盡辦法,把土推到地面上去。
  挖掘一個貯藏室通常要用2-3個小時,而且衹有雌蜣螂自己動物。它爭分奪秒地挖着,因為放在地面上的食物在太陽的照射下很快會變質。挖掘一個能夠貯藏全家所需食品的貯存室,需要搬運的土方量相當於蜣螂自身體重的400倍。
  搬運象糞的辦法之一是雌蜣螂背過身去,用雙腿一點一點地退着行走,把東西運下去。雌蜣螂把食物運到坑道中,然後再由雌蜣螂背到貯藏室裏。
  儘管雌蜣螂已經安全地將食物貯存在地下,但還是不能休息,它立即還要挖掘一個坑道,這個坑道要挖在貯藏室的裏面。第二個通道需要延伸得很長,它的終點將是雌蜣螂的産房,這又是一項艱苦而浩繁的工程。
  雌蜣螂把後腿支撐在通道的一邊作為支點,然後用它鐵鏟般的頭在堅硬的土中打出一個洞孔來。通道的寬窄僅能容下它的身體,並且衹是單行道。所以兩衹蜣螂交會時,就會出現一些麻煩。一個較為有效的辦法是背對背地錯過。其中一隻蜣螂必須抓住通道頂,通常這個角色由雌性扮演。
  它開始挖掘另外一個洞室,這間屋子將有一隻鞋盒那麽大,這也是它所挖掘工作的最後一部分。先要挖一個比它身體稍大的通道,然後以此為基礎,嚮不同角度拓展空間。積土運走後,蜣螂對洞壁和洞頂進行修整,清理。在過去的12小時中,它已搬運了超過自身體重1000倍的土壤。所有貯存的食物都要搬進一米深的孵育室中。雌性蜣螂沿着它的食品堆周圍又挖了一個容納它身體的空隙,然後蜣螂封住這衹洞的尾端,以保證裏面的溫度。
  雌蜣螂一直不停地忙着。它已經滾好了兩個孵化球,又開始製作第三個球了。每作完一個球體,它都排下了一個卵在球體內,球體內的卵約2毫米長,6天後,它就會孵化出來。
  雌蜣螂前足把糞球分開。將它産下的第三衹卵放到小糞球中。它將新産下的那衹卵封閉好,以防水壞死。它需要修正這些卵糞球。它用前足輕輕地拍打纖維性的食料,同時用它的後腳轉動着小球,就這樣一邊拍打,一邊轉動,糞球越來越光滑。
  球內的幼蟲把身體鑲嵌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不停的轉動,不停的進食。裏面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大,這給幼蟲發育提供了條件。
  雌蜣螂總是來回依次輪流滾動着它的每一個孵化球,並慢慢地用土把它們蓋起來。它來回地翻滾,以便使每一個小球能與潮濕的地面接觸。雌蜣螂伸出後腿,比量着每一個球的大小,這對於保持每一個子女有足夠的食物是至關重要的。雌蜣螂用土壤覆蓋着小球,這層外衣保證裏面的幼蟲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裏生長。
  經過幾個小時的不停滾動,小球包上了一層紅色的粘土,它保護着裏面的小蜣螂,這個地下洞室就是小蜣螂逃避捕食者、成長發育的好地方。
其他含義
  蜣螂不僅對生態環境産生影響,也深刻地影響着人類的思想文化意識。如,在古埃及人看來,蜣螂是一種神聖的動物。他們相信在空中有一個巨大的蜣螂,名叫剋羅斯特,是它用後腿推動着地球轉動的。在埃及到處可見它的圖騰商品、形象、文字,在那裏,它不僅是避邪的護身吉祥之物,也是象徵生命不朽及正義之物。另外還有如《鷹和蜣螂》這樣的寓言故事,也告訴我們,弱者可以嚮強者挑戰,衹要不屈不撓,堅持戰鬥,最終定會取得勝利。
  蜣螂,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屎殼螂。據說,古埃及人是從蜣螂的孵育室中得到啓示而找到了使法老遺體防腐的方法。
No. 8
  蜣螂
  (《本經》)
  【異名】蛣蜣(《爾雅》),天社(《廣雅》),轉丸、弄丸(崔豹《古今註》),推丸(陶弘景),鬍蜣螂(《蜀本草》),推車客(《本事方》),推屎蟲(《孫天仁集效方》),黑牛兒、鐵甲將軍(李延壽),大烏殼硬蟲(《普濟方》),夜遊將軍(《綱目》),屎蜣螂(《本草原始》),滾屎蟲、車屎客(《醫林纂要》),牛屎蟲(《蘇州本産藥材》),推車蟲(《藥材資料匯編》),大將軍、觸角牛(《河北藥材》),鐵角牛(《山西中藥志》),糞球蟲(《中藥志》)。
  【來源】為金龜子科昆蟲屎蛒螂的乾燥全蟲。
  【動物形態】屎蛒螂
  全體黑色,稍帶光澤。雄蟲體長3.3~3.8釐米,雌蟲略小。雄蟲頭部前方呈扇面狀,表面有魚鱗狀皺紋,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嚮上逐漸尖細並略呈方形的角突;其後方之兩側有復眼,復眼間有一光亮無皺紋的狹帶。前胸背板密佈勻稱的小圓突,中部有橫形隆脊,隆脊中段微嚮前麯成鈍角狀,兩側端各有齒狀角突1枚,在齒突前下方有一淺凹,其底部光滑無小圓突,淺凹外側有一較深的凹,底部小圓突十分模糊或缺如;小盾片不可見;前翅為鞘翅,相當隆起,滿布緻密皺形刻紋,各方有7條易辨的縱綫;後翅膜質,黃色或黃棕色。口部、胸部下方,有很多褐紅色或褐黃色纖毛,中後足跗節兩側有成列的褐紅色毛刺。雌蟲外形與雄蟲很相似,惟頭部中央不呈角狀突而為後面平、前面扁圓形的隆起,頂端呈一橫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近似直綫,兩側端不呈齒狀突角,且衹有外側的深凹,明顯可見。
  棲息在牛糞堆、人屎堆中,或在糞堆下掘土穴居。吸食動物之屍體及糞尿等。有夜間撲燈趨光的習性。産卵後,雌雄共同推曳糞土將卵包裹而轉成丸狀。分佈江蘇、浙江、雲南及其它大部分地區。
  【採集】一般於6~8月間晚上利用燈光誘捕,沸水燙死,再用炭火烘幹。
  【藥材】乾燥蟲體呈黑褐色,長3~4釐米,寬1.8~3釐米,雄蟲較雌蟲稍大。雄蟲頭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脫落,中央具角突1支,長約6毫米。前胸背板呈寬半月形,頂部有攢形隆脊,兩側各有角突1枚。後胸約占體長1/2,為翅覆蓋。雌者頭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的兩側無角狀突。前翅革質,黑褐色,有7條縱嚮平行的紋理;後翅膜質,黃色或黃棕色。足3對。體質堅硬,有臭氣。以體黑、乾燥、完整者為佳。
  主産江蘇、浙江、河北、湖北等地。此外,福建、廣東、廣西亦産。
  現售商品中另有一種獨角蜣螂蟲,為獨角仙科昆蟲獨角仙的乾燥雄蟲。全體棕色或棕褐色。頭頂有崛起的角狀突,長約1.7~3釐米,角上端2回分叉。前胸背板中央亦有一發達的二叉棘狀突,長約1釐米,尖端略彎嚮前下方。質較鬆脆。産於江蘇、安徽、山東、山西等地。一般均自産自銷。
  【化學成分】含有毒成分約1%。有效物質能溶於水、乙醇及氯仿,但不溶於乙醚。
  【藥理作用】蜣螂毒素。註射於小白鼠後表現不安,數十分鐘後因痙攣發作致死;靜脈註射於傢兔後,血壓一時下降,隨即上升,呼吸振幅增大,頻率加快;對蟾蜍離體心髒有抑製作用,灌註於蟾蜍的後肢血管,有暫時的擴張作用;對傢兔腸管及子宮有抑製作用,對蟾蜍的神經肌肉標本有麻痹作用。
  【性味】鹹,寒,有毒。
  ①《本經》:"味鹹,寒。"
  ②《別錄》:"有毒。"
  ③《湯液本草》:"氣寒,味酸,有毒。"
  【歸經】《綱目》:"手、足陽明,足厥陰。"
  【功用主治】定驚,破瘀,通便,攻毒。治驚癇,癲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脹便結,淋病,疳積,血痢,痔漏,疔腫,惡瘡。
  ①《本經》:"主小兒驚癇瘈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
  ②《別錄》:"主手足端寒,肢滿,奔豚。"
  ③《藥性論》:"治小兒疳蟲蝕。"
  ④《本草拾遺》:"治蜂瘻,燒死蜣螂末和醋敷之。"
  ⑤《日華子本草》:"能墮胎,治疰忤;和幹薑敷惡瘡,出箭頭。"
  ⑥《本草權度》:"去大腸風熱。"
  ⑦《本草求原》:"治小兒積滯,土包燒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8分;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敷。
  【宜忌】孕婦忌服。
  ①《本草經集註》:"畏羊角、石膏。"
  ②《藥對》:"畏羊肉。"
  ③《品匯精要》:"妊娠不可用之。"
  【選方】①治小兒驚風,不拘急慢:蜣螂一枚。杵爛,以水一小盞,於百沸湯中燙熱,去滓飲之。(《綱目》)
  ②治膈氣吐食:地牛兒二個,推屎蟲一公一母。同入罐中,待蟲食盡牛兒,以泥裹煨存性,用去白陳皮二錢,以巴豆同炒過,去豆,將陳皮及蟲為末,每用一、二分,吹入咽中,吐痰三、四次愈。(《孫天仁集效方》)
  ③治大、小便閉,經月欲死者:推車客七個,土狗七個。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樹南嚮皮,煎汁調服。(《本事方》推車散)
  ④治小便血淋:蜣螂研水服。(《鮑氏小兒方》)
  ⑤治疳:蜣螂裹燒熟,與兒食。(《韓氏醫通》)
  ⑥治赤白痢、噤口痢及泄瀉:黑牛兒燒研,每服半錢或一錢,燒酒調服。小兒以黃灑服。(李延壽)
  ⑦治痔漏出水:蜣螂一枚。陰幹,入冰片少許,為細末,紙捻蘸末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綱目》)又方:用蜣螂焙幹,研為末,先以礬湯洗過,再加藥末敷貼。
  ⑧治一切疔瘡:地上新糞內泥堆中大烏殼硬蟲,活者取來,用蜜浸待死,新瓦上煅灰,用好蠟調敷上。先用針火上燒過,待冷,撥損瘡頭。(《普濟方》)
  ⑨治鼻中息肉,不聞香臭:蜣螂一十枚。納青竹筒中,以刀削去竹青,以油單囊筒口,令密,納厠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幹,入麝香少許,同細研為散,塗息肉上。(《聖惠方》)
  ⑩治小兒重舌:燒蜣螂末和唾敷舌上。(《子母秘錄》)
  ⑾治大腸脫肛:蜣螂燒存性,為末,入冰片研勻,摻肛上,托之即入。(《醫學集成》)
  ⑿治附骨疽及魚眼瘡:蜣螂七枚。和大麥面,爛搗封之。(《聖惠方》)
  ⒀治癧瘍:途中先死蜣螂,搗爛塗之,當揩令熱封之。(《千金方》)
  ⒁治針灸瘡血出不止:死蜣螂末豬脂塗之。(《千金方》)
  ⒂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陰幹的蜣螂一個,放淨磚上,四面以灰火烘幹,當腰切斷。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為末,水送服。
  ⒃無名惡瘡:用死蜣螂搗汁敷塗。
  【臨床應用】①治療膀脹、尿道結石
  蜣螂去頭,置於新瓦上焙幹,研成粉末。每次口服1.5~3剋,每日2次。臨床觀察20餘例,部分病例可見結石排出。
  ②治療麻痹性腸梗阻
  取蜣螂蟲7衹,黑白醜3錢,石菖蒲3錢。水煎,1日2次早晚分服。服至大便暢通為止。臨床試治3例,均愈。
  【名傢論述】①《本草經疏》:"蜣螂,治小兒驚癇瘛瘲,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走,皆肝、胃、大腸三經風熱壅盛所致,鹹寒除三經之邪熱,則諸癥自瘳。《別錄》主手足端寒、支滿者,以脾胃主四肢而治中焦,肺氣結滯則血液不能通行灌溉於手足,胃傢熱壅及大腸結實,則中焦不治而氣逆支滿,行三焦之壅滯則所苦減除矣。鹹能軟堅入腎,故又主奔豚也。"
  ②《長沙藥解》:"蜣螂,善破癥瘕,能開燥結,《金匱》鱉甲煎丸用之,治病瘧日久結為瘧瘕,以其破癥而開結也。"
昆蟲簡介
  【英文名】Dung Beetle。亦作dung chafer或tumblebug。
  【別名】推糞蟲、推屎爬、屎蛒螂、糞球蟲、鐵甲將軍、牛屎蟲、推車蟲,屎殼郎……
  【來源】鞘翅目金龜子科昆蟲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 L.的乾燥全蟲。一般6~8月間捕捉,捉回後置沸水中燙死,烘幹即得。
  【性味歸經】鹹,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通便。用於瘡瘍腫毒,痔漏,便秘。
  【用法用量】 0.5~1錢;外用適量,研粉敷,或油調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即屎殼郎。
  鞘翅目(Coleoptera)金龜亞科(Scarabaeinae或Coprinae)昆蟲。用鏟狀的頭和槳狀的觸角把糞便滾成一個球,有時可大如蘋果。初夏時蜣螂把自己和糞球埋在地下土室內,並以之為食。稍後,雌體在糞球中産卵,孵出的幼蟲也以此為食。蟲體一般呈圓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5∼30公釐(0.2∼1吋多)長。色深,有的具金屬光澤。雄蟲頭頂有一長而彎麯的角狀突。在24小時內吃的食物可超過本身的體重。因為能加速使糞便轉變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質的過程,所以對人類有益。
  見於古埃及許多繪畫及首飾中的甲蟲形護符描繪的是一種蜣螂Scarabaeus sacer. 其中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宇宙起源學說,蜣螂代表太陽,所滾的糞球代表地球。蜣螂3對足共30節(實際上該種僅20節,與之近緣的種方具30節),代表每月的30日。有些種類(如印度的Heliocopris屬和某些Catharsius屬)所滾的糞球非常大,外包一層黏土,幹後極硬,曾被誤認為是古時的石頭炮彈。澳大利亞的共生蜣螂Macrocopris symbioticus生活於沙袋鼠的肛門內。牧場金龜亞科(Geotrupinae)和蜉金龜亞科(Aphodiinae)的種類亦稱dung beetle, 但不滾糞球,而是在糞堆下挖一洞,用以取食和産卵。蜉金龜較小,長4∼6公釐(約0.2吋),多為黑色,翅蓋黃色。牧場金龜(如Geotrupes屬)長14∼20公釐(約0.5∼0.75吋),褐色或黑色。歐洲糞金龜子(G. stercorarius)是歐洲常見的種。
  屎殼郎在推糞球【生活習性】蜣螂 (Dung Beetle)勺狀頭型的昆蟲,可將糞便變成球型。它們將卵産在此球狀糞便上並將卵掩埋,這樣可使幼蟲在孵化時,有現成的食物供應。
  世界上有2萬多種蜣螂,分佈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釐米長。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釐米長的巨蜣螂。大多數蜣螂營糞食性,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它常將糞便製成球狀,滾動到可靠的地方藏起來,然後再慢慢吃掉。一隻蜣螂可以滾動一個比它身體大得多的糞球。處於繁殖期的雌蜣螂則會將糞球做成梨狀,並在其中産卵。孵出的幼蟲以現成的糞球為食,直到發育為成年蜣螂纔破土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樹汁為食,雌雄交配後,雌蜣螂把卵産在腐葉土裏,約10天後,幼蟲便破卵而出,以腐葉土或動物糞便為食,幼蟲不斷成長,第二年七月化為蛹,約20天後變為成蟲。
  蜣螂屬昆蟲綱、鞘翅目,體黑色或黑褐色,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復眼發達,咀嚼式口器,觸角鰓葉狀,有3對足,足適於開掘,有2對翅,前翅角質化,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
英文解釋
  1. n.:  scarab,  dung beetle
法文解釋
  1. n.  bousier
近義詞
屎殼郎, 屎蛒螂, 推屎爬, 推糞蟲, 糞球蟲, 鐵角牛, 觸角牛, 大將軍, 推車蟲, 牛屎蟲, 車屎客, 滾屎蟲, 蜣螂, 夜遊將軍, 大烏殼硬蟲, 鐵甲將軍, 黑牛兒, 推屎蟲, 推車客, 蜣螂, 推丸, 弄丸, 轉丸, 天社, 蛣蜣
相關詞
動物藥材昆蟲安徒生故事大全埃及宗教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