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蠟梅花 wax mumeplant japanese》 |
詩人: 董嗣杲 Dong Sigao
剛條簇簇凍蠅封,勁葉將零傲此鼕。 磬口種奇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鎔。 根依陽地春風透,瓶倚晴窗日氣濃。 一樣黃昏疏影處,懸知水月不相容。 |
|
蠟梅花
flos chimonanthi praecocis
(英) wintersweet flower
別名 黃梅花、蠟花、巴豆花。
來源 為蠟梅科植物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的花蕾。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達3m。枝、莖方形,棕紅色,有橢圓形突出的皮孔。芽有多數復瓦狀的鱗片。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7~15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上面深緑,下面淡緑色。花芳香,先葉開放,直徑約2.5cm,外部花被片卵狀橢圓形,黃色,內部的較短,有紫色條紋;花托橢圓形,長約4cm;雄蕊5~6;心皮多數,分離,着生於壺狀花托內。瘦果多數,包於膨大肉質的花托內。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期次年8~9月。
各地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
采製 花期采收花蕾,曬幹或烘幹。
性狀 花蕾圓形、長圓形、卵形,直徑4~8mm,長0.6~1cm。花被片迭合,黃色,膜質;中部以下由多數膜質鱗片包被,鱗片略呈三角形,黃棕色,復瓦狀排列。有香氣,味微甜、苦。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苄醇、乙酸苄酯、芳樟醇、金合歡花醇(farnesol)等,並含吲哚、蠟梅甙(meratin)鬍蘿蔔素。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解暑生津,順氣止咳。用於暑熱心煩、口渴、百日咳、肝胃氣痛、水火燙傷。 |
|
蠟梅花
(《綱目》)
【異名】臘梅花(《救荒本草》),黃梅花(《綱目》),鐵筷子花、雪裏花(《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蠟梅科植物蠟梅的花蕾。
【植物形態】蠟梅(《綱目》),又名:臘木、岩馬桑、臭臘梅。
落葉灌木,高2~4米。莖叢出,多分枝,皮灰白色。葉對生,有短柄,不具托葉,葉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7~15釐米,寬3~7釐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深緑色而光亮,老時粗糙,下面淡緑色,光滑,有時於葉脈上略被疏毛。花先於葉開放,黃色,富有香氣;花被多數,呈花瓣狀,成多層的覆瓦狀排列,內層花被小形,中層花被較大,黃色,薄而稍帶光澤,外層成多數細鱗片;雄蕊5~6個,藥外嚮;心皮多數,分離,着生於花托的內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橢圓形,深紫褐色,疏生細白毛,內有種子1粒。
我國各地均有栽植。
本植物的根及莖(鐵筷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1~2月間采摘,曬幹或烘幹。
【藥材】乾燥花蕾呈圓形、矩形或倒卵形,長1~1.5釐米,寬約0.4~0.8釐米,花被疊合作花芽狀,棕黃色,下半部由多數膜質鱗片所包,鱗片黃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後苦,稍有油膩感。商品有二種:①素心蠟梅,花心黃色,重瓣,花瓣圓而大,朵大。②狗心蠟梅,花心紅色,單瓣,花瓣狹而尖,朵小,質較次。以花心黃色、完整飽滿而未開放者為佳。
産江蘇、浙江、四川、貴州等地。
【化學成分】花含揮發油,內含1,8-桉葉素、竜腦、芳樟醇,苯甲醇、乙酸苄酯、金合歡醇、鬆油醇、吲哚等。又含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α-鬍蘿蔔素。種子含洋蠟梅鹼,脂肪油含不皂化物5.6%,脂肪酸組成是飽和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22%,單烯脂肪油46%,亞油酸25%,亞麻酸7%。葉含洋蠟梅鹼。
【藥理作用】洋蠟梅鹼可引起哺乳動物之強烈抽搐,作用類似士的寧。靜脈註射對小鼠的平均致死量為43.79±1.89毫剋/公斤,對大鼠為17.16±0.82毫剋/公斤。對兔之毒性更強,大約在10~40毫剋之間,靜脈註射後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為7.5毫剋。中毒劑量對上述三種動物皆引起興奮,但對蛙可引起抑製。對兔靜脈註射還可降低血糖。對血細胞數目無影響。對離體兔腸、子宮有興奮作用,但對豚鼠子宮作用微弱。在麻醉貓、犬身上可抑製心髒,降低血壓。但有人認為不會引起降壓。
【性味】①《救荒本草》:"味甘,微苦。"
②《綱目》:"辛,溫,無毒。"
【功用主治】解暑生津。治熱病煩渴,胸悶,咳嗽,湯火傷。
①《綱目》:"解暑,生津。"
②《浙江中藥手册》:"治暑溫胸痞煩渴,小兒麻疹,百日咳。"
③《江蘇植藥志》:"治心煩口渴,氣鬱胃悶。"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外用:浸油塗。
【選方】①治久咳:鐵筷子花三錢。泡開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②治湯火傷:蠟梅花(以)茶油浸()。(《嶺南採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