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蛇類 > 蟯蟲
目錄
No. 1
  寄生蟲名。也稱人蟯蟲。體小﹐色白﹐像綫頭。寄生在人體的小腸下部和大腸裏。雌蟲於夜晩爬至肛門處産卵﹐患者常覺肛門奇癢﹐可引起蟯蟲病。
No. 2
  學名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分類地位
  綫蟲動物門尾感器綱(phasmida)或胞管腎綱(secernentea)蛔蟲目(ascaridia)
  是寄生於人的盲腸、小腸下段的一種小型綫蟲,又名蠕形住腸綫蟲,雌性成蟲體長8—13mm,雄蟲2—5mm。雌、雄頭端均有角質膨大形成的翼。成蟲在寄生部位交配,交配後雄蟲死去,雌蟲子宮內充滿卵粒後嚮下移行。夜間寄主入睡後,雌蟲到寄主肛門處産卵,産卵後雌蟲多數死亡。偶有雌蟲仍爬回直腸。蟲卵在外界溫度適宜,氧氣充足的條件下,經數小時後即變成具感染能力的卵。當患者由於雌蟲及卵的刺激用手搔抓肛門時,蟲卵可經污染的手指進行自體感染,亦可經衣被、患者用具,甚至空氣進行傳播,也偶有蟲卵在肛門外孵化,然後幼蟲再爬回直腸。具感染力的蟲卵進入人體後在小腸內孵化為幼蟲,幼蟲沿小腸下行時脫皮兩層,至結腸再脫皮一次發育為成蟲。自感染到雌蟲産卵約需一個半月左右,成蟲壽命2—4周。蟯蟲患者多為兒童,特別是在兒童集體生活的條件下易於傳播流行。蟯蟲也是世界性分佈的寄生蟲。患者輕度感染時癥狀不明顯,嚴重感染會影響睡眠、食欲不振、煩躁、消瘦等癥狀出現。治療病人、註意個人衛生、加強家庭及托兒機構的衛生是控製其流行的手段。
  實驗診斷
  采用棉拭子法或透明膠紙法在肛周取材查蟲卵是最好的實驗診斷方法, 應在清晨排便前進行. 此外, 在糞便內檢獲成蟲或在患兒睡後查看肛周附近有無爬出的雌蟲也可確診, 一般在入睡1~3小時後進行.
形態
  成蟲細小,乳白色,呈綫頭樣。雌蟲大小約為8~13mm×0.3~0.5mm,蟲體中部膨大,尾端長直而尖細,常可在新排出的糞便表面見到活動的蟲體。雄蟲較小,大小約為2~5mm×0.1~0.2mm,尾端嚮腹面捲麯,雄蟲在交配後即死亡,一般不易見到。蟲卵無色透明,長橢圓形,兩側不對稱,一側扁平,另一側稍凸,大小約50~60μm×20~30μm,卵殼較厚,分為三層,由外到內為光滑的蛋白質膜、殼質層及脂層,但光鏡下可見內外兩層。剛産出的蟲卵內含一蝌蚪期胚胎。
生活史
  成蟲寄生於人體腸腔內,主要在盲腸、結腸及回腸下段,重度感染時甚至可達胃和食道,附着在腸粘膜上。成蟲以腸腔內容物、組織或血液為食。雌雄交配後,雄蟲很快死亡而被排出體外;雌蟲子宮內充滿蟲卵,在腸內溫度和低氧環境中,一般不排卵或僅産很少蟲卵。當宿主睡眠,肛門括約肌鬆弛時,雌蟲嚮下移行至肛門外,産卵於肛門周圍和會陰皮膚皺褶處。每條雌蟲平均産卵萬餘個。産卵後雌蟲大多自然死亡,但也有少數可返回腸腔,也可誤入陰道、子宮、尿道、腹腔等部位,引起異位損害。
  粘附在肛門周圍和會陰皮膚上的蟲卵,在34~36oC,相對濕度90%~100%,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卵胚很快發育,約經6小時,卵內幼蟲發育為感染期卵。雌蟲在肛周的蠕動刺激,使肛門周圍發癢,當患兒用手搔癢時,感染期卵污染手指,經肛門—手—口方式感染,形成自身感染;感染期蟲卵也可散落在衣褲、被褥、玩具、食物上,經口或經空氣吸入等方式使其他人感染。
  吞食的蟲卵在十二指腸內孵出幼蟲,幼蟲沿小腸下行,在結腸發育為成蟲。從食入感染期卵至蟲體發育成熟産卵,約需2~4周。雌蟲壽命一般約為1個月,很少超過2個月。但兒童往往通過自身感染、食物或環境的污染而出現持續的再感染,使蟯蟲病遷延不愈。
蟲卵
  淡黃色;一則較平,一則稍凸;有兩層殼質,內多為一幼蟲。蟲卵
致病
  成蟲寄生於腸道可造成腸粘膜損傷。輕度感染無明顯癥狀,重度感染可引起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雌蟲偶爾穿入腸壁深層寄生,造成出血、潰瘍,甚至小膿腫,易誤診為腸壁膿腫。雌蟲在肛管、肛周、會陰處移行、産卵,剌激局部皮膚,引起肛門瘙癢,皮膚搔破可繼發炎癥。患者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失眠、食欲減退、夜間磨牙、消瘦。嬰幼兒患者常表現為夜間反復哭吵,睡不安寧。長期反復感染,會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蟯蟲雖不是組織內寄生蟲,但有異位寄生現象,除侵入腸壁組織外,也可侵入生殖器官,引起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若蟲體進入腹腔,可導致蟯蟲性腹膜炎和肉芽腫,常被誤診為腫瘤和結核病等。
  蟯蟲性闌尾炎 成蟲寄生在回盲部,成蟲容易鑽入闌尾引起炎癥。根據13 522例急性闌尾炎患兒住院手術的闌尾切除標本病理檢查,蟯蟲引起的闌尾炎占3.7%,也有報告高達9.2%。闌尾內寄生的蟲數為1至數條,曾有報告蟲體多達191條者。蟯蟲性闌尾炎的特點為疼痛部位不確定,多呈慢性過程。
  蟯蟲性泌尿生殖係統炎癥 雌蟲經女性陰道、子宮頸逆行進入子宮、輸卵管和盆腔,可引起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或輸卵管炎。曾有蟯蟲卵侵入子宮內膜導致不孕癥的報告。國內曾對431名女童采用透明膠紙法於晨起粘拭肛門周圍和尿道口,結果蟯蟲卵陽性率分別為52.5%和35.3%。蟯蟲刺激尿道可致遺尿癥(enuresis),侵入尿道、膀胱可引起尿路感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道剌激癥狀。蟲體偶爾也可侵入男性的尿道、前列腺甚至腎髒。
  此外,還有蟯蟲感染引起哮喘和肺部損傷等異位損害的報告。
診斷
  因為蟯蟲不在腸道內産卵,故糞便檢查難有所獲。根據蟯蟲在肛周産卵的特性,可用透明膠紙法或棉簽拭子法於清晨排便或洗澡前在肛周收集蟲卵。透明膠紙法的效果較好,1次檢出率為50%左右,3次檢出率達90%,5次檢出率高達99%。
  雌蟲常於夜間爬出肛門産卵, 若在肛門周圍發現白色的綫頭樣小蟲,可用鑷子夾入盛有70%乙醇的小瓶內送檢,根據蟯蟲的形態特點可資判斷。
  蟯蟲感染一般無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或血清IgE抗體水平升高。
流行與防治
  蟯蟲呈世界性分佈,其感染率與國傢或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無密切聯繫。即使在發達國傢蟯蟲亦較常見,例如美國的蟯蟲病是最常見的蠕蟲病,估計感染人數為4200萬。感染率一般是城市高於農村,各個年齡人群均可感染,但以5~7歲幼童感染率較高。其分佈具有兒童集體機構及家庭聚集性的特點,而且蟯蟲生活史簡單,蟲卵發育迅速,感染期蟲卵抵抗力強(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可存活20天),因而蟯蟲病流行廣泛。我國人群平均感染率為26.36%,個別地區高達79.83%。感染者一般有數十條蟯蟲寄生,重度感染者可多達5 000至10 000條。病人和帶蟲者是惟一的傳染源。
  根據蟯蟲病傳播和流行的特點,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以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重複感染。教育兒童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在托兒所、幼兒園和家庭應搞好環境衛生及衣被、玩具、食具的消毒。對家庭和集體機構中的患者應同時接受治療,以免相互感染。對蟯蟲病流行的地區,應有計劃地對兒童集居地成員進行普查普治,以徹底消滅傳染源。
  常用的治療藥物有阿苯達唑和甲苯達唑,噻嘧啶也有一定療效。局部外用藥可用3%噻嘧啶軟膏,塗於肛周和肛門內,連用1周。肛門周圍瘙癢者,可於睡前清洗肛周、會陰皮膚後,塗搽蟯蟲油膏,連用10~20天。
英文解釋
  1. :  seatworm,  oxyuria,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Ascaris vermicularis
  2. n.:  oxyurid,  pinworm,  threadworm
法文解釋
  1. n.  oxyure
包含詞
蟯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