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蠶沙
目錄
cán shā cán shā
  蠶屎≮色的顆粒﹐可作肥料及供藥用。
cán shā cán shā
  傢蠶糞,黑色,形同沙粒,幹透後可作為枕頭的裝料或入藥
No. 3
  蠶屎。黑色的顆粒,可作肥料及供藥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瓠》:“用蠶沙與土相和,令中半;若無蠶沙,生牛糞亦得。” 清 蔣士銓 《第二碑·書表》:“幾年來雙鉤響搨,墨香浮蟬翼紗,還仗你仙人鐵筆劃蠶沙,趁着這一片新碑如玉滑。” 巴金 《憶·最初的回憶》:“她們一捧一捧地把蠶沙收集攏來。”
No. 4
  別名:原蠶沙 原蠶屎 晚蠶沙 馬鳴肝 晚蠶矢 二蠶沙
  來源:為傢蠶(bombyx mori linnacus)的乾燥糞便。
  藥材性狀:糞便呈短圓柱形顆粒狀,長2--5mm,直徑1.5--3mm。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縱嚮有六條棱脊,棱上橫嚮有3--4條淺溝,粗溝,粗糙顯麻紋狀。質堅硬,不易碎(遇潮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清熱活血。治風濕、皮膚不仁,關節不遂,急劇吐瀉轉筋,筋骨不遂、腰腳痛、腹內瘀血、頭風赤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 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蠶沙是蠶食桑後排泄出來的糞便。色墨緑,呈顆粒狀,其大小隨着齡期遞進而增大,一齡時小如細沙,至五齡盛食期大如緑豆,飼養1盒蠶種(10g蟻量,25000條蠶),全齡期可獲得100-150kg新鮮蠶糞,風幹後可得到50-55kg風幹蠶沙或45kg左右的乾燥蠶沙。蠶糞組成;粗蛋白質占16.7%、粗脂肪占3.7%/粗纖維占19%、可溶性無氮物占45%、灰分占15.6%。蠶糞富含營養成分,是上等的肥料和豬、羊、魚的理想飼料。蠶糞還富含葉緑素和維生素E、K果膠等,是提取這些化學物品較為經濟的原料。蠶糞還用來製作蠶沙枕頭,據認為具有清涼和降血壓等效果。
No. 5
  【漢語拼音】can sha
  【英文名】silkworm shi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mbyx mori L.
  【異名】原蠶屎(《別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鬥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鑒》),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傢蠶蛾幼蟲的乾燥糞便。
  【採集】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時的糞便為主,收集後曬幹,簸淨泥土,除去輕粒及桑葉的碎屑。
  【藥材】乾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棱及3~4條橫嚮的淺紋。兩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質堅而脆,遇潮濕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乾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主産浙江、四川、河南、江蘇、湖南、雲南、廣東、安徽、甘肅、湖北、山東、遼寧等地。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又含葉緑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據報道,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緑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緑素衹一小部分。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緑素衹含純葉緑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蠶沙含植物醇0.25~0.29%。另含不皂化成分β-𠔌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𠔌甾醇-β-葡萄糖甙。
  蠶沙所含遊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氨基酸,隨着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蠶沙含多量鬍蘿蔔素。
  上述的粗葉緑素每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
  ⑤《泉州本草》:治風寒感冒,偏頭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宜忌】《本草經疏》: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選方】①治濕聚熱蒸,藴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滯,面目萎黃,病名濕痹: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錢,連翹、山梔各三錢,苡仁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子薑黃二錢,海桐皮三錢。
  (《溫病條辨》宣痹湯) ②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蠶沙一升。
  以水二鬥,煮取一鬥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
  (《聖惠方》) ③治外感頭痛:蠶沙、白芷、大黃各三錢。
  共研細末,調蔥湯外敷。
  (《泉州本草》) ④治風濕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一兩。
  煎湯,一日三回分服,臨服時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
  (《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半身不遂:蠶沙二碩。
  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
  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
  (《綱目》) ⑥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晚蠶沙五錢,生苡仁、大豆黃捲各四錢,陳木瓜三錢,川連(薑汁炒)三錢,製半夏、黃芩(酒炒)、通草各一錢,焦梔一錢五分,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王士雄《霍亂論》蠶矢湯) ⑦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塗患處。
  (《陳氏經驗方》一抹膏) ⑧治迎風流淚:蠶沙(炒)四兩,巴戟(去皮,用練肉)、馬藺花(去梗)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清熱活血。治風濕、皮膚不仁,關節不遂,急劇吐瀉轉筋,筋骨不遂、腰腳痛、腹內瘀血、頭風赤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可用滾水泡製。
  【宜忌】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蠶沙是蠶食桑後排泄出來的糞便。色墨緑,呈顆粒狀,其大小隨着齡期遞進而增大,一齡時小如細沙,至五齡盛食期大如緑豆,飼養1盒蠶種(10g蟻量,25000條蠶),全齡期可獲得100-150kg新鮮蠶糞,風幹後可得到50-55kg風幹蠶沙或45kg左右的乾燥蠶沙。蠶糞組成;粗蛋白質占16.7%、粗脂肪占3.7%/粗纖維占19%、可溶性無氮物占45%、灰分占15.6%。蠶糞富含營養成分,是上等的肥料和豬、羊、魚的理想飼料。蠶糞還富含葉緑素和維生素E、K果膠等,是提取這些化學物品較為經濟的原料。蠶糞還用來製作蠶沙枕頭,據認為具有清涼和降血壓等效果。
  【藥理作用】
  1.抗癌及光敏作用,蠶沙中分離出的葉緑素衍生物(CPD),其中的13-羥基(13-R,S)脫鎂葉緑素a和脫鎂呀緑素b對體外肝癌組織培養細胞有抑製作用。小鼠腹部下接種肉瘤S180作為模型,瘤內註射CPD,註後1-2h或24-48h,以適當波長光綫照光,早期照光者腫瘤治愈率100%,註後24-48h照光者,腫瘤治愈率衹有60%。因此,早期照光是必要的。但自然界的脫鎂葉緑素類在黑暗中也有細胞抑製作用,提示該類化合物對細胸的抑製作用 除光敏作用外,尚有其他作用機製參與。10-羥基脫鎂葉緑素a也顯示較強的光動力學作用。編CPD4的葉緑素衍生物,對荷瘤小鼠腫瘤細胞的殺傷劑量50mg/kg(靜註),結合200mW/cm2功率激光或光輻射照射20-30min,對小鼠移植肉瘤S180和Lewis2肺癌或宮頸癌U14均有明顯殺傷效應。從蠶沙中分離得到的六種葉緑素衍生物中以CPD7(3)殺傷力最強,CPD4最弱。CPD的光氧化(降解)産物保留光動力感光劑的所有特徵。
  2.其他作用,在體外試驗0.04g(生藥)ml或0.01g(生藥)/ml的蠶沙水提取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顯著延長人血纖維蛋白在的凝聚時間。
  3.毒性,蠶沙光每劑500mg/kg給小鼠靜脈註射,以耳指數(φ8mm雙耳重mg/體重g×100%)為指標,發現藥物加照光(2支30W日光燈)組的耳指數顯著纔低於血卟啉衍生物加照光組(Y-HPD10mg/kg)靜註,與單純照光組相似,雖高於對照組,但差異無顯著性。說明蠶少光每劑皮膚光毒反應較輕。小鼠靜脈註射蠶沙光敏劑的LD50為502+/-54mg/kg。死亡小鼠病理切片表明小鼠肝細胞漿稀疏,空泡變性,部分肝細胞核密集或消失。小鼠口服劑量日達6666mg/kg仍為可耐受量。給3月齡大鼠以120mg/kg,80mg/kg,40mg/kg三種劑量分別為腹註射該藥,連續2星期,動物全部存活,血象及肝髒指均政黨但高劑量組給藥7天後體重開始下降,處死病檢可見個別大鼠腎近麯小管上皮細胞濁腫,大腦小竈性膠質細胞增生。25mg/kg蠶沙光敏劑給傢兔靜脈註,對傢兔血壓、心率、II導心電圖和呼吸均無明顯影響。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蠶沙呈顆粒狀六棱形,長2-5mm,直徑1.5-3mm。表面灰黑色或黑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絶及橫嚮淺溝紋。氣微,味淡。
英文解釋
  1. :  silkworm dropping,  excrementum bombycis,  litter
  2. n.:  silkworm excr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