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學名:虎鼬
中文目名:食肉目
中文科名:鼬科
中文屬名:虎鼬屬
中文俗名:花地狗臭狗子
拉丁文名:vormela peregusna
英文名:marbled polecat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guldenstaedt,1770 |
|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哺乳綱 mammalia → 真獸亞綱 tber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鼬科 mustelidae → 虎鼬屬 vormela →虎鼬 vormela peregusna |
|
雄性大於雌性,體長290-380mm,尾長150-220mm,體重370-715g,耳橢圓形。背毛黃白色,身上有許多大小和形狀不規則的褐色或棕色斑紋,身體後部斑紋多而顔色深。頭部自吻端至兩耳間為黑褐色,橫過面顔部有一條白紋,經眼上方向兩側延伸到耳下、上下唇。尾末端黑褐色,易與其它鼬類相區別。 |
|
分佈國外産於俄羅斯、蒙古;國內主要分佈於甘肅平涼、環縣、會寧、榆中等地;新疆準葛爾南部;寧夏????池;內蒙古的伊剋昭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山西北部;陝西榆林、定邊、靖邊以及青海北部。
西北亞種(v.p negans eastern tiger weasel miller,1910)東至甘肅、陝北、內蒙古鄂爾多斯;蒙古亞種(v.p pallidior stroganov)蒙古和我國東北;南達以色列、約旦、埃及,再至巴基斯坦等。
主要分佈省份:山西 內蒙古 陝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羅山 奇臺荒漠草原類草地 塔城野巴旦杏 額濟納鬍楊林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賀蘭山 香山 秦嶺 卡拉美裏戈壁 準噶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 鄂爾多斯高原 |
|
虎鼬棲居於荒漠與半荒漠草原,一般避開遼闊的草原和純沙漠區,在潮濕的濕地或石質荒原也很少見。挖洞穴居,也利用其他動物的洞穴。主要在夜間和晨昏活動。善於攀爬,但主要在地面活動,捕食鼠類、鳥類、蜥蜴等。除繁殖季節外,均單獨活動。2-3月産仔,妊娠期約9周,每胎4-8仔。在飼養條件下,壽命約9 年。 |
|
分佈區雖較廣,但 種群密度低,歷來數量十分稀少。 |
|
將近數十年來,未對該虎鼬種群進行過研究,對其生物學、生態學及數量狀況知之甚少。建議首先要對虎鼬的分佈現狀和生態開展研究,在此基礎上采取保護對策。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
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哺乳綱 Mammalia → 真獸亞綱 Tber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鼬科 Mustelidae → 虎鼬屬 Vormela → 虎鼬 Vormela peregusna |
|
- lat.: Vormela peregus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