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黑竜江 >雞西 >虎林市 > 虎頭要塞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虎頭要塞聯繫方式地址:虎林市境內。
  郵編:158100
  虎頭要塞投訴電話雞西市旅遊投訴電話:0467-2384266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虎頭要塞景區榮譽全國愛國主義都育基地虎頭要塞節慶活動雞西地區是祖國東北邊陲開發較早的地區。早在六千年前,雞西地區的先民——肅慎人就開始生息繁衍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漁獵文明——新開流文化。以後,肅慎人的後裔——挹婁、勿吉、女真人的足跡又遍及了雞西大地。唐朝時,雞西地區正式和中原地區有了交往,渤海國在此設立了東平府(府治在今密山市),雞西地區正式劃入了政權版圖。雞西的古代居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遺跡,至今已發現的文物遺址達成123處之多,其中古墓葬9處,古城址15處,革命文物遺址15處。有7處文物遺址被列為黑竜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雞西市刀背山墓地、滴道區的萬人坑和煉人爐、雞東縣的永安大鍋盔山金代古城、密山市的新開流遺址、虎林市的虎頭侵華日軍地下工事和虎頭關帝廟),11處遺址被列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雞冠區烈士墓、梨樹東山烈士墓、城子河小城山古城、恆山區柳毛鄉小四平山古城、雞東縣平陽鎮八角樓、嚮陽古城、金城古城、密山市的大珠山古城、承紫河古城、虎林市的安興古城、迎南古城)。徵集文物標本近三千件,其中已定為國傢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90餘件。虎頭要塞開放時間8:00——17:00虎頭要塞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時間:夏季。虎頭要塞美食水晶肚
  水晶肚的外皮有兩種,一種是用豬大腸灌製(即一般稱為肚子)。另一種是豬小肚(即豬膀胱)灌製。用豬大肚灌製,最好選擇有肚膜的比較合適。水晶肚不用澱粉凝結,是靠豬肉皮凍凝固而成。
  原料配方:豬瘦肉100公斤豬皮(潔淨無毛)50公斤精????2.5公斤味精200剋五香面200剋桂皮面200剋大蔥3公斤鮮薑2公斤香油公斤
  製作方法:
  1.原料整理:與鬆仁小肚相同。
  2.熬汁:將豬肉皮放到清水鍋中煮到半熟撈出,切成黃豆大小的方塊,再放入鍋內,加入清水80公斤左右,熟放稠濃狀膠汁。
  3.拌餡:將膠汁倒入拌餡機內,冷卻到40~50℃時,把蔥薑切成細粒,將肉片和全部輔料倒入混合拌勻。
  4.灌製:將豬大腸或小肚洗淨,瀝幹水分,將餡裝入肚內,裝至80~90%,將大肚兩頭用綫繩紮緊,如用小肚則用竹針縫好肚口。
  5.煮熟:洗淨肚上的餡湯,用手捏緊,在沸水中下鍋,一直用文火燜煮,大肚煮3~3.5小時,小肚煮2小時即可出鍋。
  6.熏製:與鬆仁小肚相同。
  竜江海米蕨菜
  製法:
  (1)先將蕨菜用清水脫????,泡去鹹味,再用開水打焯,撈出控幹水分。
  (2)加精????、味素、花椒油拌好,然後改刀成寸段,碼入盤中,呈棱型。
  (3)將上好的大海米,用熱水泡軟,碼在蕨菜上面,即成。
  特點:清淡典雅、味鮮爽口。
  同江赫哲族生魚片
  我國赫哲族人口衹有1400多人(1982年),主要分佈在黑竜江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沿江居住。漁獵經濟是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食物以魚為主,有一套烹調魚類菜餚的獨特技藝。
  製法:
  (1)把活魚肉削下,切成薄片,放到盆裏上桌。
  (2)用????、醋及辣椒油蘸着吃,味道十分鮮嫩可口,是下酒的好菜。
  特點:在赫哲漁村,常用此菜招待客人,原汁原味,鄉情濃郁。
  美溪"三股流"血腸
  殺豬菜是伊春林區的特色菜之一,而美溪"三股流"血腸更是遠近聞名。將新殺豬的腸衣洗淨,把新鮮豬血佐以薑末、醬油、蒜末、味素和花椒等調味料灌入腸中,煮熟後食用。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邊敘傢常邊吃血腸,濃濃的鄉情會使您感到北方人的好客和林區人的熱情。
  山蘑燉山雞
  有名的東北菜,以野生草蘑、榛蘑、榆黃蘑與山雞和燉。這道菜野味濃厚,肉香菇滑,口味獨特。
  虎頭要塞住宿帕弗爾飯店、電業賓館位置及住宿環境不錯。虎頭要塞購物中俄界湖興凱湖以水域浩瀚、氣勢磅薄聞名於世,其特産大白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烏蘇裏江特産大馬哈魚,是久享盛譽的水産美味虎頭要塞玩法參觀、吊唁、學習、
  虎頭要塞位於虎林市境內,這裏號稱"東方馬奇洛防綫",是二戰的終結地。要塞修築於1934年,工程龐大,動用10萬民工,花了六年時間建成。是至今發現的二戰期間修築最堅固、保持最完整的軍事要塞,其牢固程度、完備程度、現代化程度堪稱二戰之最,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是二戰期間,前綫陣地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場。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前綫,時刻提醒着我們不要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正是它的軍事地位,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軍,在與德、意建立軍事同盟後,便從1934年起,用了六年時間,在這幾個山底下,構築了互相聯通的地下工事,主幹道總長十幾公裏。都是鋼筋水泥的建築,且設施相當完備,有指揮所、通訊室、彈藥庫、糧食庫、燃料庫、士兵捨、將校捨、醫務所、發電所、伙房、浴池、厠所和水井等。通往地面的地方,又有觀察所、地堡、竪井、通風口、射擊口等,甚至在通道的關隘處,還設有陷阱和射擊孔,都是為最後抗擊而造。據稱,它可容納一萬二千兵力,支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日本侵略軍說它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綫”,“北滿第一永久要塞”。
  
  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的第二天,開始攻打虎頭陣地。日軍一千四百名守備隊官兵,憑塞據守,拼死抵抗。直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仍然頑固死戰,甚至殺死前來勸降的使者。於是,蘇軍以幾近十倍於虎頭日軍的兵力、各種重型大炮和火器,狂風暴雨般轟擊這股頑敵。到8月26日,終於使這要塞歸於寂靜,連同前來避難的六百多名日本僑民(老人、婦女和小孩),除五十三人逃出外,其餘兩千人,或中炮、或窒息,全部死於要塞工事裏。蘇軍也犧牲了一千餘將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時間,不是8月15日,而是8月26日!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被強拉去修築地下工事的1萬多名中國勞工,都先後被折磨致死或秘密殺害。為的是滅口保密。最慘的是最後一批勞工,工程完工之日,被集體騙到猛虎𠔌參加“慶功宴”,遭到機槍掃射,全部罹難,留下如山的屍骨,也留下千萬冤魂的控訴。
  
  一支守備隊,竟不聽天皇的投降令,其原因儘管有許多解釋,但都屬於猜測。歷來不義之戰,都是少數骨幹分子所為。
  他們打着人民旗號,號稱士氣神勇,視死如歸,皆是欺騙的結果。岡崎哲夫筆下,要塞裏的日軍士兵,眼看末日到來之時,
  卻是充滿恐怖、驚慌和絶望,並無赴湯蹈火、死而後已的氣概,所謂武士道精神,不過是一種神話。
  
  一句歷史的遺言:幾時拓土成王道,從古窮兵是禍胎。侵略者想稱王稱霸,必定奴役百姓,驅民於水火。東瀛歷史,為世所鑒。那島國之民,想必不會忘記虎頭要塞之下,那堆枯骨那群冤魂!
虎頭要塞軍事工程
  虎頭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東部原中蘇邊境上的一個軍事基地,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留下的極其重要的罪證之一。它位於黑竜江省虎林縣虎頭鎮(今虎林市虎頭)周邊完達山餘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裏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裏,縱深6公裏。在此方圓數十公裏的範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陣地,虎東山、虎北山為其兩翼前沿陣地,成鉗形以南北兩綫呈護衛陣勢,虎西山、虎嘯山兩個陣地位於猛虎山主陣地西面,為猛虎山後方第二綫陣地。
  主陣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東猛虎山、西猛虎山三個丘陵組成,周圍是沼澤地帶,形成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中猛虎山是日軍虎頭國境守備司令部的所在地,標高111.8米,距東、西猛虎山兩製高點直綫距離分別為350米和300米,距烏蘇裏江約2000米。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為中心,由隧道與東、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連。地下工事包括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庫、彈藥庫、發電所等,並有竪井直通山頂觀測所和通風口、排氣孔、反擊口等通道。
關於虎頭要塞
  日本關東軍修建虎頭要塞的目的在於以此作為進攻蘇聯的戰略基地。因為虎頭的軍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恰好僅次於伯力和海參崴的中心點,扼製蘇聯遠東烏蘇裏鐵路的咽喉,同時它又是遠東蘇軍進入東北腹地的捷徑通道。
  為達到對蘇聯戰略進攻的目的,虎頭要塞的兵力、火力配備極為強大。1939年3月,關東軍建立了第4國境守備隊,守備隊轄3個步兵大隊、5個炮兵中隊、1個工兵中隊。此後,又多次擴大編製,增加兵員。初期以倉周藏少將為司令官,守備隊以步兵和炮兵各12個中隊為基幹編成一個旅團,兵員總數為8000人。1941年是虎頭國境守備隊編製兵員和裝備的鼎盛期。在此期間,虎頭要塞倉庫中儲備的糧食、被服、彈藥、燃料,足可供養超過10000名士兵三個月以上。各要塞的守備隊兵力也增至1個師團12000人。各要塞的火力配備方面,除步兵常規武器外,在虎東山西側部署了30釐米口徑榴彈炮2門、24釐米口徑榴彈炮2門;在中猛虎山西側部署了15釐米口徑加農炮6門;在虎嘯山南側和東猛虎山北側共部署了10釐米口徑榴彈炮8門。各步兵中隊分別配備了17門山炮、16門92式步兵炮、8門中迫擊炮。另外,虎頭要塞設置了高射炮陣地,裝備高射炮18門和高射機槍10挺,用於要塞的對空防禦。
  為加強重型火炮威力,在西猛虎山西北山麓構築了巨炮陣地,將東京灣要塞的海防巨炮40釐米口徑榴彈炮運抵虎頭要塞,該炮炮身直徑1米,長約20餘米,最大射程20公裏,炮彈長4米,彈頭直徑40釐米、長1.2米,最大裝藥量為1000公斤,備有炮彈200發。巨炮陣地炮塔為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炮口直對東南方蘇聯的伊曼鐵橋和拉佐水塔。這門巨炮的任務是在對蘇作戰中對烏蘇裏鐵路運輸中樞進行毀滅性打擊,破壞伊曼鐵橋和拉佐給水塔,摧毀蘇軍鐵路運輸設施和給水設施。同時在虎頭鎮以西30公裏的火石山還修築了列車炮陣地,駐有一個列車炮中隊,裝備24釐米口徑的列車炮,最大射程50公裏,用於對蘇進行切斷交通、斷絶水源、騷擾後方補給、炮擊軍事目標等遠距離作戰。原基地設在虎頭,因其射程太遠,且機動性強,後移至火石山。
  為防禦敵方飛機和大口徑重火炮的攻擊,虎頭要塞的各地下工事均在山體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設施頂部澆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鋼筋混凝土覆蓋厚度達3米。在地上,利用地形構築成環繞山體的戰鬥掩體和交通壕,形成具有一定縱深的、便於平面立體交叉發揮火力的地面工事,並設有出入地下要塞的通道、觀測所、射擊孔及通訊聯絡設施,使地上地下軍事設施聯成一個整體。為防止敵方坦剋的攻擊,在各陣地周圍都設置了鐵絲網障礙。
  正是由於虎頭要塞的分佈範圍廣、工事規模大、軍事設施全、防禦堅固、攻擊力強,日本關東軍將其吹噓為永久要塞,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綫”。
  日本關東軍為修建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工程,耗資數億,徵用勞力十多萬,共用時六年(1934年開工,1939年完工)。在修築要塞期間,無數的中國勞工和戰俘遭到殘酷奴役和殺害,可以說,要塞是用中國勞工和戰俘的纍纍白骨堆積而成的。
  在“七·七”事變以前,修築虎頭要塞的中國勞工,主要來自偽滿各地和中國關內山東等省,日偽當局通過抓捕“浮浪”,強徵偽滿報國隊、誘招中國關內農民等手段,將大量中國勞工秘密送往虎頭修築要塞工事工事。“七·七”事變之後,大量中國戰俘也被強製從事虎頭要塞工事的修築。
  殘酷的勞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強度的體力勞動,使勞工大批死亡,鼕季時被直接拋入草甸子,或棄屍於荒野山林,屍體都被野狼撕咬啃噬,其狀慘不忍睹。據曾在虎頭要塞服役的日本軍人加納傳三說,他入伍第一年,親眼目睹中猛虎山背後有許多暴棄於山野的勞工屍骨。這些死難的勞工是在工事修成後,被日軍集體屠殺的。
  究竟有多少中國勞工被強製從事修築虎頭要塞,又有多少被折磨至死或被槍殺,由於當時修築虎頭要塞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而且日軍為保護軍事秘密,處死中國勞工也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準確數字已難於統計。但據日本方面的資料顯示“每年春天約2000名中國勞工和滿洲報國隊被送到要塞從事修築軍用道路和火炮陣地”,依此計算,六年期間應至少強徵了12000名中國勞工,這些勞工除少數僥幸逃跑外,絶大多數人的結局不是被折磨致死便是被秘密處死。據日本士兵岡崎哲夫所著的《日蘇虎頭决戰秘錄》寫道:“昭和18年(1943年)的某一天,由於要塞設施大體完成,俘虜勞工被集中在猛虎山西麓(猛虎𠔌)的窪地裏,舉行完工酒宴,用酒菜酬勞他們,……突然,重機槍噴出了火舌,剎那間,宴會場化為血腥的屠場,到處是刺鼻的血腥味和堆積如山的屍體。”
  1945年8月9日,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對虎頭要塞發動了攻擊,日軍守備隊憑藉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激戰至26日,蘇軍終於攻剋虎頭要塞。1400名日軍和要塞周邊地區數百名日本開拓團及軍屬除僅53人逃脫生還外,都最終成了不義戰爭的殉葬品。
虎頭要塞現狀
  現在的虎頭要塞已成為歷史遺跡,虎頭地下要塞博物館已經建成,被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了日本侵華罪行的見證。
包含詞
虎頭要塞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