蘻荷 (《別錄》) 【學名】zingiber miogarose【異名】嘉草(《周禮》),猼月(《史記》),蓆蒩(《說文》),芋渠(《後漢書》),覆葅(《別錄》),陽藿(《廣西志》),陽荷(《黔志》),山薑、觀音花(《浙江中藥資源名錄》),野老薑、土裏開花、野生薑、野薑、蓮花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薑科薑屬植物蘻荷的根莖。 【植物形態】蘻荷 多年生草本,高60~90釐米。根莖肥厚,圓柱形,淡黃色,根粗壯,多數。葉2列互生,狹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5~35釐米,寬3~6釐米,先端尖,基部漸狹,或短柄狀,上面無毛,下面疏生細長毛,或近無毛,中脈粗壯,側脈羽狀,近平行;具葉鞘,抱莖,葉舌2裂,長1釐米。穗狀花序自根莖生出,有柄,長6~9釐米,鱗片覆瓦狀排列,卵狀橢圓形,外部苞片橢圓形,內部披針形,膜質;花大,淡黃色或白色;花萼管狀,長2.5~3釐米,篦形分裂;花冠管狀,裂片披針形,唇瓣倒卵形,基部左右各有1小裂片;雄蕊1,藥室嚮外伸延成一長喙;退化雄蕊2;子房下位。蒴果卵形,成熟時開裂,果皮內面鮮紅色。種子黑色或暗褐色,被有白色或灰褐色假種皮。花期夏季。 生於山地林蔭下或水溝旁,分佈江西、浙江、貴州、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葉(蘻草)、花穗(山麻雀)、果實(蘻荷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根莖含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 【炮製】《雷公炮炙論》:"凡使(白蘻荷),以銅刀颳上粗皮一重了,細切,入沙盆中研如膏,衹收取自然汁,煉作煎,卻於新盆器中攤令冷,如幹膠煎,颳取研用。" 【性味】辛,溫。 ①《別錄》:"微溫。" ②《藥性論》:"味辛,有小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淡,無毒。" 【功用主治】活血調經,鎮咳祛痰,消腫解毒。治婦女月經不調,老年咳嗽,瘡腫,瘰癧,目赤,喉痹。 ①《別錄》:"主瘧。" ②陶弘景:"主諸溪毒、沙虱輩,亦云闢蛇。" ③《唐本草》:"根:主諸惡瘡。根心:主稻麥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註中。" ④《本草圖經》:"幹末水服,主喉痹。" ⑤《綱目》:"赤眼澀痛,搗汁點之。" ⑥《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活血,又可鎮咳祛痰。外用可拔毒,消瘡腫。" ⑦《四川中藥志》:"治老年咳嗽,氣喘(????吼),虛性白濁,婦人血寒經冷及月經不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研末或鮮者搗汁。外用:搗汁含漱、點眼或搗敷。 【宜忌】《本經逢原》:"忌鐵。" 【選方】①治指頭炎:蘻荷鮮根莖加食????少許,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頸淋巴結結核:鮮蘻荷根莖二兩,鮮射幹根莖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喉口中及舌生瘡爛:酒漬蘻荷根半日,含漱其汁。(《肘後方》) ④治卒失聲,聲噎不出:搗蘻荷根,酒和,絞,飲其汁。(《補缺肘後方》) ⑤治雜物眯目不出:白蘻荷根,搗,絞取汁,註目中。(《聖惠方》) ⑥治傷寒及時氣、溫病,及頭痛、壯熱、脈大,始得一日:生蘻荷根、葉合搗,絞取汁,服三、四升。(《補缺肘後方》) ⑦治大葉性肺炎:蘻荷根莖三錢,魚腥草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⑧治月信滯:蘻荷根,細切,煎取二升,空心酒調服。(《經驗方》) ⑨治跌打損傷:蘻荷根莖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曬幹研粉,用黃酒衝服,每次三至五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吐血,痔血:蘻荷根一把,搗汁三升服之。(《肘後方》) ⑾治婦女産後吃????過多的????吼咳纍:陽藿,裝入豬大腸內,燉服。(《四川中藥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