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香幹
一種豆製品,最早在四川地區流行的美味食品。
薛濤是唐代女詩人,陝西長安人,幼年隨父親來到蜀國(今四川),居住在成都院紗溪畔,她精通琴、棋、書、畫,善於吟詩作賦。她常用傢中的井水製作小箋寫詩饋贈蜀中友人,其詩留世較多,稱“薛濤箋”,而她傢中的井被譽為“薛濤井”。
薛濤故居旁邊曾住着一位姓石的生意人,會做豆腐,且手藝高超。他用薛濤井水浸泡黃豆製作豆腐幹,並用雞湯、八角、花椒、辣椒等製作鹵水燒煮豆腐幹,取名“全雞薛濤香幹”。
為使這種香幹更加美味,他又用牛肉濃湯,加入八角、桂皮、山茶、花椒、生薑一起合煮,起鍋後,加入黃酒、香油,然後緩慢風幹即成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的“薛濤香幹”。
製作原料:白豆腐1000剋,雞湯(或牛肉汁)1000毫升,精????10剋,八角5粒,花椒10剋,辣椒5剋,桂皮10剋,生薑片20剋,香油50毫升,黃酒50毫升。
製作方法:把八角、花椒、辣椒、桂皮、薑片泡入清水中,入煮鍋煮成鹵汁。把豆腐切成2釐米厚、6釐米見方的方塊,放入鹵汁中煮成脫水豆腐幹。
將雞湯倒入另一鍋中,燒沸,將豆腐幹撈入,煮到湯濃,加????、黃酒、香油上味,起鍋自然風幹即成。
特點:顔色金黃,味道鮮美,香氣撲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