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薄殼山核桃
科名:鬍桃科
拉丁名:caraya illinoensis
産地分佈:
原産北美東部;江蘇於數十年前引入栽培於淮安、南京、泰州、江陰等地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50m(原産地)。樹皮粗糙、縱裂。奇數羽狀復葉,小葉11-17枚,邊緣有粗鋸齒。卵狀披針形,基部不對稱。花期4~5月。堅果長圓形,核殼較薄,果熟期10-11月。
生長習性:
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酸鹼度的適應範圍比較大,微酸性、微鹼性土壤均能生長良好,不耐幹旱瘠薄,在土層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衝積平原或河𠔌地帶生長迅速,深根性,萌蘖力強,生長速度中等,壽命長。適於河流,湖泊地區栽培,
園林用途:
作行道樹種。本種樹幹端直,樹冠近廣卵形,根係發達,耐水濕,可孤植、叢植於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蔭樹,行道樹,亦適於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區緑化造林,為很好的城鄉緑化樹種和果材兼用樹種,江蘇省長江兩岸可大片營造經濟林。核仁可食,味美榨油供食用;材質堅韌,為優良的軍工用材。 種仁含油量達70%以上。
繁殖培育:
雄葇荑花序每束5—6個;雌花序有1一6;,成穗狀。果實長圓形或卵形,長約5釐米,外果皮薄,裂成4瓣,核果光滑,長圓形或卵形,頂端尖,基部近圓形,2室。花期4—5月,果期7一11月。常用種子或嫁接繁殖。 |
|
薄殼山核桃介紹
薄殼山核桃 (Carya illinoensis)
科屬:
鬍桃科 山核桃屬
別名:
形態特徵:
樹皮粗糙、縱裂。小葉11—17,邊緣有粗鋸齒。雄葇荑花序每束5—6個;雌花序有1一6;,成穗狀。果實長圓形或卵形,長約5釐米,外果皮薄,裂成4瓣,核果光滑,長圓形或卵形,頂端尖,基部近圓形,2室。花期4—5月,果期7一11月。
分佈與習性:
華東
中亞熱帶常緑、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嶽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陽性,喜溫濕氣候,較耐水濕
繁殖與栽培:
常用種子或嫁接繁殖。
應用:
庭蔭樹、行道樹 |
|
- n.: pec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