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蔡希陶
目錄
No. 1
  蔡希陶
  蔡希陶(1911—1981),原名中矩,字侃如,曾用名玄彭,以號行,出生於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蔡宅村。青年時酷愛文學,創作短篇小說《蒲公英》,受魯迅稱贊。因傢貧難上高中,遂進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當練習生。1932年,從四川宜賓出發,徒步沿金沙江入雲南考察,經????津到昭通,在天鵝街與黑彝奴隸主喝牛血結盟,順利進入大涼山。野外調查3年,採集植物標本1萬多號,並發現油瓜,引種成功。抗日戰爭期間,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遷至昆明,改稱雲南省農林研究所。1938年成功引進名貴烤煙大金元、紅花大金元,育成雲南一號。建國後,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後改名植物研究所)主任。1955年,周恩來、陳毅莅站視察,解决經費、場地等問題。奉命繼續尋找植物資源,在瑞麗發現兩棵三葉橡膠樹,1955年種芽嫁接於實生橡膠苗獲成功,發展成大規模橡膠園,使中國進入世界産膠國前列。195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59年在西雙版納創建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和熱帶植物園,未幾又建立大勐竜生態群落研究站。1961年,在勐連山中找到自唐朝以來一直靠進口的內科名貴藥物“血竭”資源竜血樹。同年率中國科技代表團訪問幾內亞、摩洛哥、加納、阿爾及利亞。1972年8月,奉命組織尋找抗癌藥物美登木成功。終生研究植物資源及對植物資源進行分類,積纍了珍貴的植物標本和資料。為植物資源學、植物引種馴化、人工植物群落等的研究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奠定中國人工植物實驗群落學的根基,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植物學家、植物資源學家。歷任中國植物學會理事、中國科學院雲南分院副院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當選雲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研究領域:
  植物學家。是我國最早對雲南植物進行全面、深入調查的研究者。註重植物學的應用研究,對雲南煙草、橡膠兩大産業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推動了我國植物資源學的發展。參與創建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其昆明植物園,並親自領導中國科學院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及其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創建。
  作品:
  主要著作有《四十頭牛的悲劇》、《係統植物分類》、《中國植物志》、《植物資源學》、《油瓜落果原因的研究》、《十年來的中國科學—生物學Ⅱ》等。 譯作有《係統植物分類》。
No. 2
  蔡希陶
  (1911—1981),男,漢族,浙江東陽人,字侃如,曾用名玄彭,以號行.中共黨員,研究員,我國著名植物學家,曾任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長等職。1932年,他赴滇考察先後採集了10萬多份的珍貴植物標本,其中有不少新發現的種類,揭開了雲南這個“植物王國”的面紗。蔡希陶為雲南發掘、引種、遴選、試驗和推廣了一大批經濟植物。
  蔡希陶出生於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蔡宅村。青年時酷愛文學,創作短篇小說《蒲公英》,受魯迅稱贊。因傢貧難上高中,遂進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當練習生。1932年,從四川宜賓出發,徒步沿金沙江入雲南考察,經????津到昭通,在天鵝街與黑彝奴隸主喝牛血結盟,順利進入大涼山。野外調查3年,採集植物標本1萬多號,並發現油瓜,引種成功。抗日戰爭期間,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遷至昆明,改稱雲南省農林研究所。1938年成功引進名貴烤煙大金元、紅花大金元,育成雲南一號。建國後,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後改名植物研究所)主任。1955年,周恩來、陳毅莅站視察,解决經費、場地等問題。奉命繼續尋找植物資源,在瑞麗發現兩棵三葉橡膠樹,1955年種芽嫁接於實生橡膠苗獲成功,發展成大規模橡膠園,使中國進入世界産膠國前列。195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59年在西雙版納創建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和熱帶植物園,未幾又建立大勐竜生態群落研究站。1961年,在勐連山中找到自唐朝以來一直靠進口的內科名貴藥物“血竭”資源竜血樹。同年率中國科技代表團訪問幾內亞、摩洛哥、加納、阿爾及利亞。1972年8月,奉命組織尋找抗癌藥物美登木成功。終生研究植物資源及對植物資源進行分類,積纍了珍貴的植物標本和資料。為植物資源學、植物引種馴化、人工植物群落等的研究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奠定中國人工植物實驗群落學的根基,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植物學家、植物資源學家。歷任中國植物學會理事、中國科學院雲南分院副院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當選雲南省第五屆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研究領域:
  植物學家。是我國最早對雲南植物進行全面、深入調查的研究者。註重植物學的應用研究,對雲南煙草、橡膠兩大産業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推動了我國植物資源學的發展。參與創建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其昆明植物園,並親自領導中國科學院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及其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創建。
  作品:
  主要著作有《四十頭牛的悲劇》、《係統植物分類》、《中國植物志》、《植物資源學》、《油瓜落果原因的研究》、《十年來的中國科學—生物學Ⅱ》等。 譯作有《係統植物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