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蓼藍(靛藍)
  【來源】摟蓼科植物蓼藍(靛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的地上部分。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莖圓柱形,淡紫紅色,下部節處生須根。單葉互生。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花淡紅色,密集;花被5深裂。瘦果卵形,具3棱,黑褐色,含種子1枚,包於宿存的花被內。
  【分佈】多栽培或半野生狀態。分佈於東北、華北、陝西、山東、湖北、四川、貴州、廣西及廣東等省區。
  【采製】一年可採集2次,5~6月采第一次,8~9月采第二次。割取地上部分,去雜質,切段,曬幹。
  【成分】青黛中含靛玉紅、靛蘭約3%~7%、色胺酮、青黛酮、異靛蘭、n-苯基-α萘胺、蟲漆蠟醇、β-𠔌甾醇。
  【藥理】靛玉紅對小鼠白血病的抑製率較高,對大鼠瓦剋瘤256,皮下和腹腔註射200mg/kg共6~7天,抑製率分別為47%~52%和50%~58%,灌胃500mg/kg,抑製率為23%~33%,皮下註射200mg/kg2次,可延長荷大鼠瓦剋瘤腹水型大鼠生存時間43%,對小鼠肺癌亦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還能提高正常和帶瘤動物單核巨噬係統的吞噬功能,提示可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發揮抗癌的作用。
  【臨床】用於治療白血病、骨髓瘤、頜竇癌等。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青黛每次0.9~1.5g,吞服或衝服,日服3次。如青黛鱉甲湯:青黛、鱉甲各62g,生地32g,龜板、生牡蠣、太子參、生山藥、地骨皮各31g,雞內金、丹皮、赤芍各12g,當歸、炮山甲各15g,紅花、廣木香各9g,甘草3g研末,煉蜜為丸,每丸9g,日服4~6丸。以此方劑配用馬利藍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36例,治療生存10年以上3例,6~9年8例,5~6年14例,3~5年9例,不足3年2例。以靛玉紅治療慢性細胞白血病314例。完全緩解82例(26.1%),部分緩解105例(33.4%),進步87例(27.8%),無效40例(12.7%)。達最佳療效時間平均66.1~70.2天,最佳療效劑量10.43~14.1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