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鸚鵡亞科 > 藍紋吸蜜鸚鵡
目錄
No. 1
  【物種名稱】 藍紋吸蜜鸚鵡
  【又 名】 閃電鸚鵡
  【拉丁學名】 eos reticulata
  【英文名稱】 blue-streaked lory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族
  【整體概述】
  藍紋吸蜜鸚鵡是臺灣普遍的吸蜜鸚鵡,手養鳥乖巧聽話,說話能力在吸蜜鸚鵡中算是較好的,適中的體型飼養方便,而且鮮豔的羽色十分美麗,是很受歡迎的吸蜜鸚鵡,所以它們的數量也愈來愈多。
  體長:31cm(12 吋)dghd
  雖然藍紋吸蜜鸚鵡的數量不少,在臺灣也常常可以見到,但是野外的盜捕行為與棲息地的破壞使他們的數量漸漸減少中,野生的吸蜜鸚鵡是最常被盜捕走私的鸚鵡之一,臺灣販賣野生吸蜜鸚鵡的鳥商比比皆是,通常野外如果抓到1000衹,到目的地的國傢後,約衹有100衹上下可存活,所以選擇有信譽、愛護鸚鵡的商傢是很重要的;藍紋吸蜜鸚鵡在野外的生態紀錄很少,大概棲息在棕櫚樹林、紅樹林等地;人工繁殖的藍紋吸蜜鸚鵡不大會吵,新引進的鳥兒較害羞,尤其是野生鳥,喂食吸蜜鸚鵡用粉狀飼料與青菜水果對它們薄弱的消化係統及健康較為理想。
  【地理分佈】
  源於印尼的塔尼巴群島,後來有引進到凱剋群島及大馬島上,而在凱剋群島的藍紋吸蜜鸚鵡似乎無法成功地繁衍生存,其族群已不復見。
  【繁 殖】
  選擇購買人工繁殖鳥,繁殖難度不高,常可見它們的幼鳥,成對分開飼養繁殖,全年可生好幾窩,一次産2顆蛋,孵化期約為26天,3個月後羽毛長成,之後fhehte再過2個星期幼鳥即會離巢,太晚將幼鳥移出可能會遭親鳥攻擊。
  【保護級別】
No. 2
  【物種名稱】 藍紋吸蜜鸚鵡
  【又名】 閃電鸚鵡
  【拉丁學名】 eos reticulata
  【英文名稱】 blue-streaked lory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族
  【整體概述】
  藍紋吸蜜鸚鵡是臺灣普遍的吸蜜鸚鵡,手養鳥乖巧聽話,說話能力在吸蜜鸚鵡中算是較好的,適中的體型飼養方便,而且鮮豔的羽色十分美麗,是很受歡迎的吸蜜鸚鵡,所以它們的數量也愈來愈多。
  體長:31cm(12 吋)dghd
  雖然藍紋吸蜜鸚鵡的數量不少,在臺灣也常常可以見到,但是野外的盜捕行為與棲息地的破壞使他們的數量漸漸減少中,野生的吸蜜鸚鵡是最常被盜捕走私的鸚鵡之一,臺灣販賣野生吸蜜鸚鵡的鳥商比比皆是,通常野外如果抓到1000衹,到目的地的國傢後,約衹有100衹上下可存活,所以選擇有信譽、愛護鸚鵡的商傢是很重要的;藍紋吸蜜鸚鵡在野外的生態紀錄很少,大概棲息在棕櫚樹林、紅樹林等地;人工繁殖的藍紋吸蜜鸚鵡不大會吵,新引進的鳥兒較害羞,尤其是野生鳥,喂食吸蜜鸚鵡用粉狀飼料與青菜水果對它們薄弱的消化係統及健康較為理想。
  【地理分佈】
  源於印尼的塔尼巴群島,後來有引進到凱剋群島及大馬島上,而在凱剋群島的藍紋吸蜜鸚鵡似乎無法成功地繁衍生存,其族群已不復見。
  【繁 殖】
  選擇購買人工繁殖鳥,繁殖難度不高,常可見它們的幼鳥,成對分開飼養繁殖,全年可生好幾窩,一次産2顆蛋,孵化期約為26天,3個月後羽毛長成,之後fhehte再過2個星期幼鳥即會離巢,太晚將幼鳥移出可能會遭親鳥攻擊。
  【保護級別】
名稱類別
  藍紋吸蜜鸚鵡1【中文名稱】藍紋吸蜜鸚鵡
  【中文別名】閃電鸚鵡
  【拉丁學名】Eos reticulata
  【命名時間】Müller, 1841
  【英文名稱】Blue-streaked Lory
  【科屬分類】鳥綱 、鸚形目、鸚鵡科、吸蜜鸚鵡亞科
外形特徵
  藍紋吸蜜鸚鵡2
  藍紋吸蜜鸚鵡身長30 - 31釐米,體重145-155 剋,壽命15年。像所有的奧斯屬(Eos)的種類一樣,有一身漂亮的羽毛,主要是紅色。成鳥有一道藍紫色寬帶紋通過眼睛和耳朵一直覆蓋到兩側的頸部。下頸部和翕也覆蓋着長長的藍紫色條紋。背部和尾巴是紅色,或多或少有藍色條紋。翅膀上的羽毛有大塊黑斑紋。初級飛羽幾乎全黑。尾巴呈深褐色和暗紅色。大腿完全紅色。嘴紅珊瑚色,虹膜紅橘色。爪灰色。
  幼鳥,在下身的羽兩側藍黑色。翕上覆蓋着藍色斑點,而不是條紋。喙是橙棕色。虹膜褐色。
分佈範圍
  藍紋吸蜜鸚鵡分佈圖分佈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臺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
  源於印尼的塔尼巴群島,後來有引進到凱剋群島及大馬島上,而在凱剋群島的藍紋吸蜜鸚鵡似乎無法成功地繁衍生存,其族群已不復見。
生活習性
  藍紋吸蜜鸚鵡3藍紋吸蜜鸚鵡偶爾尖叫,在飛行途中會推出了一係列的尖叫聲並夾雜着一“kshk”幹咳聲。也能聽到吹口哨,一般獨居,夫妻成對或集多達10衹的小群活動。這些鳥相當害羞和安靜,在受到幹擾時會給家庭成員發出尖銳的口哨以示警告。
  藍紋吸蜜鸚鵡活動於各種森林地區,包括原生林和次生林。也出現於椰子種植園和紅樹林、棕櫚林和耕地區及相對開放和低地地區的季風森林。雖然藍紋吸蜜鸚鵡的數量不少,但是野外的盜捕行為與棲息地的破壞使它們的數量漸漸減少中,野生的吸蜜鸚鵡是最常被盜捕走私的鸚鵡之一,通常野外如果抓到1000衹,到目的地的國傢後,約衹有100衹上下可存活。完全素食。它們吃果實,種子,芽,尚未成熟的種子。是收集花蜜和花粉的專傢。
生長繁殖
  藍紋吸蜜鸚鵡4育種要選擇購買人工繁殖鳥,繁殖難度不高,常可見它們的幼鳥,成對分開飼養繁殖,全年可生好幾窩,一次産2枚卵,孵化期約為26天,3個月後羽毛長成,之後再過2個星期幼鳥即會離巢,太晚將幼鳥移出可能會遭親鳥攻擊。人工繁殖的藍紋吸蜜鸚鵡不大會吵,喂食吸蜜鸚鵡用粉狀飼料與青菜水果對它們薄弱的消化係統及健康較為理想。
保護等級
  藍紋吸蜜鸚鵡5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
英文解釋
  1. lat.:  Eos reticul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