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蒲草根
目錄
No. 1
  【異名】席草根、茫草(《四川常用中草藥》),三角草、水三棱草、絲毛草、三棱觀(《中國經濟植物志》),度草根、大燈芯.
  漢語拼音:pu cao gen
  英文名:root of triangular bulrush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irpus mucronatus(l.)palla[scirpus mucronatus l.;s.triangulatus roxb.]
  拉丁文名:radix scirpi triangulati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根。
  【植物形態】水毛花
  多年生草本,高30~120釐米。須根纖維狀,有一短的根狀莖。桿簇生,銳三棱形;葉退化為葉鞘二個,生於桿基部,膜質,棕色,頂端斜截形。小穗卵狀長橢圓形,長8~15毫米,寬4~6毫米,3~20個合生,成一側生、單生的頭狀花序;苞片三棱形,為桿的延長,長2~10釐米;鱗片卵形,淡褐色,長約4毫米,先端短尖,有棱脊,覆瓦狀排列,最下1~2枚空虛,其它的有兩性花1朵,最頂的萎縮,下位剛毛6條,有倒刺;雄蕊3;柱頭3裂。小堅果倒卵形或扁三棱形,成熟時黑色,具光澤。抽穗期7~8月。
  資源分佈:生於沼澤、河邊、溪旁和田邊。分佈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南、四川、雲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秋季采根,曬幹。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淡微苦,涼。"
  【功用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利尿。治熱癥牙痛,淋癥,白帶。"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
  出處:《中華本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No. 2
  蒲草根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席草根、茫草(《四川常用中草藥》),三角草、水三棱草、絲毛草、三棱觀(《中國經濟植物志》)。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根。
  【植物形態】水毛花
  多年生草本,高30~120釐米。須根纖維狀,有一短的根狀莖。桿簇生,銳三棱形;葉退化為葉鞘二個,生於桿基部,膜質,棕色,頂端斜截形。小穗卵狀長橢圓形,長8~15毫米,寬4~6毫米,3~20個合生,成一側生、單生的頭狀花序;苞片三棱形,為桿的延長,長2~10釐米;鱗片卵形,淡褐色,長約4毫米,先端短尖,有棱脊,覆瓦狀排列,最下1~2枚空虛,其它的有兩性花1朵,最頂的萎縮,下位剛毛6條,有倒刺;雄蕊3;柱頭3裂。小堅果倒卵形或扁三棱形,成熟時黑色,具光澤。抽穗期7~8月。
  生於沼澤、河邊、溪旁和田邊。分佈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南、四川、雲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秋季采根,曬幹。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藥》:"淡微苦,涼。"
  【功用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利尿。治熱癥牙痛,淋癥,白帶。"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1~2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