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屬 : 中草藥 : 民間偏方 : 被子植物 > 蒲公英
目錄
蒲公英
作者: 醉秦 Zui Qin
  碧月說:“......她好像說,再過三十年,有一位叫醉秦的先生將會把咱蘆花村的事兒都寫下來,書上當然也有咱倆的事兒了。林姑娘說,醉秦是一位最尊崇曹雪芹的書生,他冥冥之中得到過曹公的點化,他將在一部叫《蒲公英》的長篇小說裏再現曹公的筆意。當然他...
《蒲公英》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No. 3
  又稱黃花地丁”。雙子葉植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株中有白色乳汁。葉倒披針形。秋季開黃花。果實成熟時像白色絨球,能隨風飛揚。全草可入藥,能清熱解毒。
pú gōng yīng pú gōng yīng
  多年生草本植物( Tarax acum mongolicum ),全株含白漿,葉叢生,花黃色,果實褐色,上帶白色軟毛,可順風飄散,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
No. 5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有白色乳汁。葉叢生,匙形或狹長倒卵形,邊緣羽狀淺裂或齒裂。鼕末春初抽花莖,頂端生一頭狀花序,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一白色絨球,可隨風飛散。嫩株可供食用和作豬飼料,根莖可以入藥,有解毒清熱的作用,又是健胃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蒲公英》﹝集解﹞引 韓保昇 曰:“蒲公英草生平澤田園中。莖、葉似苦苣,斷之有白汁。”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七:“蒲公英是黃色,迭瓣的花,很帶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愛她。”
No. 6
  這種植物的花。
No. 7
  學名:taraxacum officnala
  英文名:dandelion
  拼音:pu gong ying
  拉丁名:herba taraxaci
  科別:菊科 compositae
  別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僕公英(《千金翼方》)僕公罌(《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蔔(《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
  花期——3~8月
  使用部位——花、葉、莖、根
  介紹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不過在沒有專業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幹淨、略帶香氣者,乾燥蒲公英則選顔色灰緑、無雜質、乾燥者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軟毛。花莖比葉短或等長,結果時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緑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産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於路旁、田野、山坡。産於全國各地。
  藥材
  皺縮捲麯的團塊,根圓柱形,多彎麯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緑色或緑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藥用部位: 乾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係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咽炎,急性扁桃體炎.
  應用參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後服。
  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剋,水煎服。
  花語
  蒲公英:有着充滿朝氣的黃色花朵,花語是“停不了的愛”。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屬性暗。
  飛箭蒲公英:冠以飛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語是‘瞄準彈珠’,屬性風。
  ----------------------------------
  蒲公英
  材料:乾燥蒲公英75剋、水1000cc
  作法:
  1.將蒲公英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
  2.大火煮沸後蓋上鍋蓋,小火熬煮一小時
  3.濾除茶渣,待涼後即可飲用
  ----------------------------------
  蒲公英中藥配伍:配夏枯草:清熱;配地丁:清熱解毒;配金銀花:消癰化瘍;配决明子:清熱瀉火。
  蒲公英藥性說明: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於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 治療熱毒壅結於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用途:
  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熱毒瘡癰。 a.實火熱毒上攻,目赤咽腫,口舌生瘡。 b.熱毒瘡瘍,乳癰腫痛,疔毒內攻。 c.肺癰咳吐膿血,腸癰腹痛發熱。
  2,利濕:可治熱淋澀痛,及濕熱發黃。
  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l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1.用於燒傷合併感染:以鮮蒲公英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敷患處。(《中西醫結合雜志》1987;(5):301) 2.治療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參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藥雜志》1984(2):33) 3.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30g,柴鬍10g,鬱金12g,川楝6g,刺針草30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册》第33頁) 4.治療腮腺炎:以鮮蒲公英30g搗碎,加入1個雞蛋清中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日換藥1次。(《中藥現代臨床應用手册》1993;12) 1.急性熱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闌尾炎、瘡癤療腫: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g,山甲、當歸、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 3.目赤紅腫: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黃、木通、車前子各10g,水煎服。
  註意事項: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1.用量過大 常規用量煎服後,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驗兔子肝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2.過敏反應 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後,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蒲公英註射劑靜脈滴註後,亦偶有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癥狀。 3.藥不對證 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感染屬於陰寒證,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虛弱。筆者普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果病人出現食欲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竈並無好轉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産生不良反應。
  化學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鹼(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膠 (pectin)等。同屬植物藥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𠔌甾醇(β-sitosterol)、膽鹼、有機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索(lutein)、蝴蝶梅黃索(violaxanthin)、葉緑醌 (plastoquinone)、維生素c50~70毫剋/100剋和維生素d5~9毫剋/100剋。花中含山金車二醇(arnidiol)、葉黃素和毛莨黃索(flavoxanthin)。花粉中含β-𠔌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葉酸(folic acid)和維生素 c。緑色花萼中含葉緑醌。花莖中含β-𠔌甾醇和β-香樹脂醇。又本品含考邁斯托醇(coumestrol)、核黃素 1.43 微剋/剋和鬍蘿蔔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膠及膽鹼等。
  藥理研究:1. 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製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緑膿桿菌有抑製作用。2. 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製作用。 3. 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註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後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後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製實現的。 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製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緑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鈎端蠃旋體也有抑製作用。此外,尚有利膽、利尿及苦味健胃、輕度瀉下等作用。
  采收: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連根挖取,除淨泥土,曬幹。
  加工炮製:揀去雜質,洗去泥土,切段,曬幹。原藥揀淨,搶水洗去泥屑,撈出攤開晾幹,切1~1.5mm段片,曬幹,篩去灰屑。
  儲藏:放箱內或其他容器內,置乾燥處,防黴蛀。
  來源考證:出自《唐本草》; ①《唐本草》:“蒲公英,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 ②《綱目》:“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絶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並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③《本草新編》:“蒲公英煎膏,尤勝於生用。煎冒之法,每次須百斤,石臼內搗爛,鐵鍋內用水煎之。一鍋水煎至七分,盛於布袋之內,瀝取清汁;每大鍋可煮力‘斤, 十次煮完,俱取清計,入於大鍋內,再煎至濃汁;然後取入砂瓶內盛之,再用重湯煮之,侯其汁如蜜,將汁傾在盆內,用中皮膏化開入之,攪均勻為着,曬之自幹矣。大約濃汁一廳,人中皮膏一兩,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藥籠中,以治瘡毒火毒最妙。凡前藥內該用草一兩者,止消用二錢,最簡妙法也。無鮮草可用幹草,幹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卡包:其他
  日文名:ダンディライオン
  中文名:蒲公英
  星級:3
  罕貴度:金字ur
  卡種:效果怪獸
  屬性:地
  種族:植物
  攻:300
  防:300
  效果:這張卡被送去墓地時,在自己場上2衹「綿毛トークン」(植物族·風·1星·攻/守0)守備表示特殊召喚。這些衍生物(token)在特殊召喚的回合不能作為祭品召喚的祭品。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藥食兼用的植物。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本草綱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近年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腫瘤作用 ......
No. 8
  學名:taraxacum officnala
  英文名:dandelion
  拼音:pu gong ying
  拉丁名:herba taraxaci
  科別:菊科 compositae
  別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僕公英(《千金翼方》)僕公罌(《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蔔(《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
  花期——3~8月
  使用部位——花、葉、莖、根
  介紹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不過在沒有專業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幹淨、略帶香氣者,乾燥蒲公英則選顔色灰緑、無雜質、乾燥者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軟毛。花莖比葉短或等長,結果時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緑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産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於路旁、田野、山坡。産於全國各地。
  藥材
  皺縮捲麯的團塊,根圓柱形,多彎麯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緑色或緑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藥用部位: 乾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係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應用參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後服。
  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剋,水煎服。
  ----------------------------------
  蒲公英
  材料:乾燥蒲公英75剋、水1000cc
  作法:
  1.將蒲公英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
  2.大火煮沸後蓋上鍋蓋,小火熬煮一小時
  3.濾除茶渣,待涼後即可飲用
  ----------------------------------
  蒲公英中藥配伍:配夏枯草:清熱;配地丁:清熱解毒;配金銀花:消癰化瘍;配决明子:清熱瀉火。
  蒲公英藥性說明: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於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 治療熱毒壅結於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用途:
  1,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熱毒瘡癰。 a.實火熱毒上攻,目赤咽腫,口舌生瘡。 b.熱毒瘡瘍,乳癰腫痛,疔毒內攻。 c.肺癰咳吐膿血,腸癰腹痛發熱。
  2,利濕:可治熱淋澀痛,及濕熱發黃。
  蒲公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l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1.用於燒傷合併感染:以鮮蒲公英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敷患處。(《中西醫結合雜志》1987;(5):301) 2.治療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參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藥雜志》1984(2):33) 3.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30g,柴鬍10g,鬱金12g,川楝6g,刺針草30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册》第33頁) 4.治療腮腺炎:以鮮蒲公英30g搗碎,加入1個雞蛋清中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日換藥1次。(《中藥現代臨床應用手册》1993;12) 1.急性熱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闌尾炎、瘡癤療腫: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g,山甲、當歸、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 3.目赤紅腫: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黃、木通、車前子各10g,水煎服。
  註意事項: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1.用量過大 常規用量煎服後,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驗兔子肝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2.過敏反應 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後,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蒲公英註射劑靜脈滴註後,亦偶有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癥狀。 3.藥不對證 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感染屬於陰寒證,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虛弱。筆者普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果病人出現食欲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竈並無好轉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産生不良反應。
  化學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鹼(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膠 (pectin)等。同屬植物藥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𠔌甾醇(β-sitosterol)、膽鹼、有機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索(lutein)、蝴蝶梅黃索(violaxanthin)、葉緑醌 (plastoquinone)、維生素c50~70毫剋/100剋和維生素d5~9毫剋/100剋。花中含山金車二醇(arnidiol)、葉黃素和毛莨黃索(flavoxanthin)。花粉中含β-𠔌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葉酸(folic acid)和維生素 c。緑色花萼中含葉緑醌。花莖中含β-𠔌甾醇和β-香樹脂醇。又本品含考邁斯托醇(coumestrol)、核黃素 1.43 微剋/剋和鬍蘿蔔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膠及膽鹼等。
  藥理研究:1. 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製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緑膿桿菌有抑製作用。2. 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製作用。 3. 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註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後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後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製實現的。 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製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緑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鈎端蠃旋體也有抑製作用。此外,尚有利膽、利尿及苦味健胃、輕度瀉下等作用。
  采收: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連根挖取,除淨泥土,曬幹。
  加工炮製:揀去雜質,洗去泥土,切段,曬幹。原藥揀淨,搶水洗去泥屑,撈出攤開晾幹,切1~1.5mm段片,曬幹,篩去灰屑。
  儲藏:放箱內或其他容器內,置乾燥處,防黴蛀。
  來源考證:出自《唐本草》; ①《唐本草》:“蒲公英,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 ②《綱目》:“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絶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並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③《本草新編》:“蒲公英煎膏,尤勝於生用。煎冒之法,每次須百斤,石臼內搗爛,鐵鍋內用水煎之。一鍋水煎至七分,盛於布袋之內,瀝取清汁;每大鍋可煮力‘斤, 十次煮完,俱取清計,入於大鍋內,再煎至濃汁;然後取入砂瓶內盛之,再用重湯煮之,侯其汁如蜜,將汁傾在盆內,用中皮膏化開入之,攪均勻為着,曬之自幹矣。大約濃汁一廳,人中皮膏一兩,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藥籠中,以治瘡毒火毒最妙。凡前藥內該用草一兩者,止消用二錢,最簡妙法也。無鮮草可用幹草,幹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花語
  蒲公英:有着充滿朝氣的黃色花朵,花語是“停不了的愛”。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屬性暗。
  飛箭蒲公英:冠以飛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語是‘瞄準彈珠’,屬性風。
  卡包:其他
  日文名:ダンディライオン
  中文名:蒲公英
  星級:3
  罕貴度:金字ur
  卡種:效果怪獸
  屬性:地
  種族:植物
  攻:300
  防:300
  效果:這張卡被送去墓地時,在自己場上2衹「綿毛トークン」(植物族·風·1星·攻/守0)守備表示特殊召喚。這些衍生物(token)在特殊召喚的回合不能作為祭品召喚的祭品。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藥食兼用的植物。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本草綱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近年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腫瘤作用 ......
  蒲公英 (日本 壺井榮)
  “提燈籠,掌燈籠,聘姑娘,扛箱籠,……”
  村子裏的孩子們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氣,“噗”的一聲把茸毛吹去。
  “提燈籠,掌燈籠,聘姑娘,扛箱籠,噗!”
  蒲公英的茸毛像螞蟻國的小不點兒的降落傘,在使勁吹的一陣人工暴風裏,懸空飄舞一陣子,就四下裏飛散開,不見了。在春光彌漫的草原上,孩子們找尋成了茸毛的蒲公英,爭先恐後地賽跑着。我回憶到自己跟着小伴們在草原上來回奔跑的兒時,也給孩子一般的小兒子,吹個茸毛瞧瞧。
  “提燈籠,掌燈籠,聘姑娘,扛箱箱,噗!”
  小兒子高興了,從院裏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來,小嘴裏鼓足氣吹去。茸毛像雞虱一般飛舞着地散在狹小的院子裏,有的越過籬笆飛往鄰院。一旦紮下根,不怕遭踐踏被踩響,還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來,開出小小花朵來的蒲公英
  我愛它這忍耐的堅強和樸素的純美,曾經移植了一棵在院裏,如今已經八年了。雖然愛它面移植來的,可是動機並不是為風雅或好玩。在戰爭激烈的時候,我們不是曾經來回走在田野裏尋覓野草來麽?那是多麽悲慘的時代!一嚮衹當做應時野菜來欣賞的雞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變成美味了。
  我們亂切一些現在連名兒都記不起來的野草,摻在一起趴煮成吃得碗都懶得端的稀粥來,有幾次吃的就是蒲公英。據新聞雜志的報導,把蒲公英在開水裏燙過,去了苦味就好吃的,我們如法泡製過一次,卻再沒有勇氣去打來吃了。就在這一次把蒲公英找來當菜的時候,我偶然憶起兒時唱的那首童謠,就種了一棵在院子裏。
  蒲公英當初是不大願意被遷移的,它緊緊趴住了根旁的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的傷害,一定讓人以為它枯死;可是過了一個時期,又眼看着有了生氣,過了二年居然開出美麗的花來了。原以為蒲公英是始終趴在地上的,沒想到移到土壤鬆軟的菜園之後,完全像蔬菜一樣,緑油油的嫩葉衝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的。蒲公英衹為長在路旁,被踐踏、被蹂躪,所以纔變成了像趴在地上似的姿勢的麽?
  從那以後,我傢院子裏蒲公英的一族就年復一年地繁殖起來。
  “府上真新鮮,把蒲公英種在院子裏啦。”
  街坊的一位太太來看蒲公英時這樣笑我們。其實,我並不是有心栽蒲公英的,衹不過任它繁殖罷了。我那個像孩子似的兒子來我傢,也和蒲公英一樣的偶然。這個剛滿周歲的男孩子,比蒲公英遲一年來到我傢的。
  男孩子和緊緊趴住紮根的土裏,不肯讓人拔的蒲公英一樣,他初來時萬分沮喪,沒有一點精神。這個“蒲公英兒子”被奪去了撫養他的大地。戰爭從這個剛一周歲的孩子身上奪去了父母。我要對這戰爭留給我傢的兩個禮物,喊出無聲的呼喚:
  “須知你們是從被踐踏、被蹂躪裏,勇敢地生活下來的。今後再遭踐踏、再遭蹂躪,還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卻不要再嘗那已經嘗過的苦難吧!”
  我懷着這種情感,和我那孩子一般的小兒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
  “提燈籠,掌燈籠,聘姑娘,扛箱籠,噗!”
No. 9
  【中文名】蒲公英(《本草圖經》)
  【類別】全草類
  【異名】鳧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僕公莢(《千金翼方》),僕公罌(《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州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蔔(《咽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釐米。根深長,單一或分枝。葉根生,排成蓮座狀;葉片矩圓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6~15釐米,寬2~3.5釐米,先端尖或鈍,基部狹窄,下延成葉柄狀,邊緣淺裂或作不規則羽狀分裂,裂片齒牙狀或三角狀,全緣或具疏齒,緑色,或在邊緣帶淡紫色斑,被白色絲狀毛。花莖上部密被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直徑2.5~3.5釐米,全部為舌狀花,兩性:總苞鐘狀,總苞片多層,外層較短,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有角狀突起,內層綫狀披針形,先端呈爪狀;花冠黃色,長1.5~1.8釐米;寬2~2.5毫米,先端平截,5齒裂;雄蕊5,着生於花冠管上,花藥合生成筒狀,包於花柱外,花絲分離,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長橢圓形,花柱細長,柱頭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針形,長4~5毫米,寬約1.5毫米,外具縱棱,有多數刺狀突起,頂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長於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間。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此外,尚有多種同屬植物,如:鹼地蒲公英、異苞蒲公英、熱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均可同等人藥。
  【採集】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連根挖取。除淨泥土,曬幹。
  【藥材】乾燥的根,略呈圓錐狀,彎麯,長4~10釐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或已脫落。葉皺縮成團,或成捲麯的條片。外表緑褐色或暗灰緑色,葉背主脈明顯。有時有不完整的頭狀花序。氣微,味微苦。以葉多、色灰緑、根完整、無雜質者為佳。
  全國大部地區有産。
  【化學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膽鹼、菊糖和果膠等。
  同屬植物藥用蒲公英的根中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賽醇、ψ-葡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豆甾醇、β-𠔌甾醇、膽鹼、有機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素、蝴蝶梅黃素、葉緑醌、維生素C_50~70毫剋/100剋和維生素D_5~9毫剋/100剋。花中含山金車二醇、葉黃素和毛莨黃素。花粉中含β-𠔌甾醇、5z-豆甾-7-烯-3β-醇、葉酸和維生素C。緑色花萼中含葉緑醌。花莖中含β-𠔌甾醇和β-香樹脂醇。又本品含考邁斯托醇、核黃素1.43微剋/剋和鬍蘿蔔素7.7~8.8毫剋%。
  【藥理作用】蒲公英註射濃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菌株、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緑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試管內能抑製結核菌,但煎劑1:100亦無效。其1:80的水煎劑能延緩ECHO11病毒細胞病變。醇提取物31毫剋/公斤能殺死鈎端蠃旋體,對某些真酋亦有抑製作用。小白鼠靜脈註射蒲公英註射液的半數致死量為58.88±7.94/公斤,小鼠、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對腎髒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煎劑給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國外研究,蒲公英在動物身上有利膽作用,臨床上對慢性膽囊痙攣及結石癥有效。也有認為它有利尿作用,特別是對門脈性水腫有效,可能是由於植物中含有大量鉀的緣故。對離體蛙心,小量興奮而大量則呈抑製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劑或輕瀉劑者。內服葉的浸劑可治蛇咬傷,也有用以促進婦女的乳汁分泌的。
  【炮製】揀去雜質,洗淨泥土,切段,曬幹。
  【性味】苦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平,無毒。"
  ②李杲:"微苦,寒。"
  ③《本草述》:"甘,平微寒。"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苦甘,寒。"
  【歸經】入肝、胃經。
  ①李杲:"足少陰經。"
  ②《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太陰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癧,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①《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②《本草圖經》:"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③《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④《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癧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⑤《綱目》:"烏須發,壯筋骨。"
  ⑥《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⑦《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⑧《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⑨《嶺南採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⑩《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催乳。治疔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⑿《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乳癰:蒲公英(洗淨細銼),忍鼕藤同煎濃湯,入少酒佐之,服罷,隨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義補遺》)
  ②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兩,香附一兩。每日一劑,煎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治産後不自乳兒,蓄積乳汁,結作癰:蒲公英搗敷腫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師集驗方》)
  ④治瘰癧結核,痰核繞項而生:蒲公英三錢,香附一錢,羊蹄根一錢五分,山茨菇一錢,大薊獨根二錢,虎掌草二錢,小一枝箭二錢,小九古牛一錢。水煎,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⑤治疳瘡疔毒:蒲公英搗爛覆之,別更搗汁,和酒煎服,取汗。(《綱目》)
  ⑥治急性結膜炎:蒲公英、金銀花。將兩藥分別水煎,製成兩種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選編·五官》)
  ⑦治急性化膿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漢藥、甘草,煎服。(《中醫雜志》(11):31,1965)
  ⑧治多年惡瘡及蛇螫腫毒:蒲公英搗爛,貼。(《救急方》)
  ⑨治肝炎:蒲公英幹根六錢,茵陳蒿四錢,柴鬍、生山梔、鬱金、茯苓各三錢。煎服。或用幹根、天名精各一兩,煎服。
  ⑩治膽囊炎:蒲公英一兩。煎服。
  ⑾治慢性胃炎、胃潰瘍:蒲公英幹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錢,一日三次,生薑湯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脹痛:蒲公英一兩(研細粉),橘皮六錢(研細粉),砂仁三錢(研細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數回,食後開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臨床應用】蒲公英是清熱解毒的傳統藥物。近年來通過進一步研究,證明它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現已製成註射劑、片劑、糖漿等不同劑型,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多種感染性炎癥。
  ①用法
  ㈠註射:目前臨床用於抗感染的多以註射劑為主。肌肉註射每次可用2毫升(相當於總生藥10),每日2~3次,也有用至每日總量相當於生藥40~160剋的;靜脈滴註每次用含生藥25~100剋的註射液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滴入。亦可根據病情需要作穴位註射(治療脈臂炎)或胸腔註射(治療膿胸)。 ㈡口服:除煎劑(大多配成復方使用)、片劑、糖漿外,尚有用於治療乳腺炎的酒浸劑(蒲公英40剋加50°白酒500毫升浸7天,過濾。日服3次,每次20~90毫升)等。㈢外用:蒲公英根莖研末,加凡士林調成膏劑,或用鮮草全株搗成糊劑敷於患處,治療急性乳腺炎、頜下腺及頜下軟組織炎,頸背蜂窩織炎等急性軟組織炎癥;用鮮蒲公英搗取汁滴耳治療中耳炎,塗於創面治療燙傷等;製成1%點眼液點眼,或配合菊花煎水熏洗患眼,治療急性結膜炎、瞼緣炎等;用蒲公英20~90剋搗碎,加入一個雞蛋的蛋清,攪勻,再加白糖適量,共搗成糊狀,敷於患部,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等。
  ②應用範圍與療效
  臨床應用蒲公英的範圍較廣。僅據上海市試用註射劑治療的各種感染性疾病就達40種左右,計700餘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6例,痊愈38例,有效13例;急、慢性支氣管炎69例,痊愈19例,有效44例;肺炎43例,痊愈37例,有效1例;傳染性肝炎97例,痊愈47例,有效19例;泌尿係痞染52例,痊愈25例,有效14例;各種外科疾患(包括癤腫、淋巴結炎、急性乳腺炎、急性胰腺炎、丹毒、闌尾炎、膽囊炎、脈管炎)184例,痊愈42例,有效31例;用於手術後預防感染39例,效果滿意者33例,有效者5例;五官科炎癥(包括急性和化膿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急慢性副鼻竇炎、急性耳廓軟骨膜炎、牙周炎、眼結膜炎)194例,痊愈143例,有效41例;骨科炎癥(包括開放性骨折炎癥、骨髓炎等)12例,痊愈8例,有效2例;皮膚科炎癥(多發性毛囊炎、傳染性濕疹、膿皰瘡、皮膚感染等)24例,痊愈23例,有效1例。其它如敗血癥、傷寒、膽道感染、腮腺炎、輸卵管炎、附睾炎,以及腫瘤、結核等的繼發感染,也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但病例均很少,有待進一步觀察。蒲公英製劑在一定程度上似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對某些疾病還表現出廣譜抗菌素的作用;從治療病毒性感冒、肝炎等的效果來看,可能還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蒲公英還曾用於:㈠慢性胃炎:用蒲公英5錢,酒釀1食匙,水煎兩次混合,早、中、晚飯後服;㈡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用蒲公英根製成散劑,每日3次,每次5分,飯後服;㈢先天性血管瘤:取鮮蒲公英葉、莖的白汁,塗擦血管瘤表面,每日5~10次。
  ③副作用
  一般很少。但有個別病例靜脈滴註後出現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癥狀;部分病人服用片劑後有胃部發熱感覺;服用蒲公英酒浸劑有頭暈、惡心、多汗等酒性反應,少數病例出現蕁麻疹,個別病例出現蕁麻疹並發結合膜炎,停藥後即消失。
  【名傢論述】①《本草經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乳癰屬肝經,婦人經行後,肝經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並宜生啖之良。"
  ②《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餘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劑,能補肝腎。'味此一語,則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腎矣,不然,安能涼血、烏須發,以合於衝任之血髒乎?即是思之,則東垣所謂腎經必用者,尤當推而廣之,不當止以前所主治盡之也。"
  ③《本草新編》:"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以瀉火,未免太傷胃氣。蓋胃中之火盛,由於胃中土衰也,瀉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湯以瀉胃火,乃一時之權宜,而不可恃之為經久也。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凡係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六錢,始可散邪輔正耳。或問,蒲公英瀉火,止瀉陽明之火,不識各經之火,亦可盡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無過陽明之焰,陽明之火降,而各經餘火無不盡消。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藥,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而盡伏,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或問,蒲公英與金銀花,同是消癰化瘍之物,二物畢竟孰勝?夫蒲公英止入陽明、太陰二經,而金銀花則無經不入,蒲公英不可與金銀花同於功用也。然金銀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④《醫林纂要》:"蒲公英,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療療毒乳癰,皆瀉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齒牙,去陽明熱也。人言一莖兩花,高尺許,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見皆一莖一花,亦鮮高及尺者,然以治噎隔,則有可得效之理也。"
  ⑤《本草求真》:"蒲公英,能入陽明胃、厥陰肝,涼血解熱,故乳癰、乳岩為首重焉。緣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癰、乳岩,多因熱盛血滯,用此直入二經,外敷散腫臻效,內消須同夏枯、貝母、連翹、白芷等藥同治。"
  ⑥《本草正義》:"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疔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為捷效。鮮者搗汁溫服,幹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
No. 10
  蒲公英
  【來源】單驗方
  【原料】鮮蒲公英60剋(幹品30剋)。每次加白酒5-10毫升同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製法】水煎2次,混合後分2次服,
  【用法】每次加白酒5-10毫升同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功效】
基本信息
  學名:Taraxacum officinale
  英文名:Dandelion
  拼音:Pú gōng yīng
  拉丁名:Herba Taraxaci
  科別:菊科 Compositae
  別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鳧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圖經》)、地丁(《本草衍義》)、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黃花苗、黃花郎(《救荒本草》)、鵓鴣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譜》)、黃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綱目》)、奶汁草(《本經逢原》)、殘飛墜(《生草藥性備要》)、黃狗頭(《植物名實圖考》)、卜地蜈蚣、鬼燈籠(《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義》)、雙英卜地(《貴>>民間方藥集》)、黃花草、古古丁(《江蘇植藥志》)、茅蘿蔔(《四川中藥志》)、黃花三七(《杭州藥植志》)
  花期——3~8月
  使用部位——花、葉、莖、根
有關花語
  蒲公英:有着充滿朝氣的黃色花朵,花語是“停不了的愛”或“無法停留的愛”。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屬性暗。
  飛箭蒲公英:冠以飛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語是‘瞄準彈珠’,屬性風。
有關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十六歲的大姑娘患了乳癰,乳房又紅又腫,疼痛難忍。但她羞於開口,衹好強忍着。這事被她母親知道了。當時是封建社會,她母親又缺乏知識,從未聽說過大姑娘會患乳癰,以為女兒做了什麽見不得人的事。姑娘見母親懷疑自己的貞節,又羞又氣,更無臉見人,便橫下一條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傢園投河自盡。事有湊巧,當時河邊有一漁船,上有一個蒲姓老公和女兒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網捕魚。他們救起了姑娘,問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親的指點,從山上挖了一種好草,翠緑的披針形葉,上被白色絲狀毛,邊緣呈鋸齒狀,頂端長着一個鬆散的白絨球。風一吹,就分離開來,飄浮空中,活象一個個降落傘。小英采回了這種小草,洗淨後搗爛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癰上,不幾天就霍然而愈。以後,姑娘將這草帶回傢園栽種。為了紀念漁傢父女,便叫這種野草為蒲公英,簡稱公英。
  每種花都有個傳說。
  蒲公英也不例外。
  據說是“誰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誰就能得到完美的愛情.”還有個愛情故事那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官位顯赫大戶人傢,有個小女兒叫朝陽,長得非常美麗、聰明、賢淑善良,深得雙親的寵愛。可朝陽到了十七八歲時,還沒有找到心儀的郎君,因為朝陽不喜歡那些達官貴人傢的花花公子,而父母也不捨得心愛的女兒離開他們,所以對此事也並沒有怎麽放心裏。
  有一天朝陽帶着貼身丫環在街上玩耍,她看到了一個挑着草藥的英俊小夥子,那小夥穿着粗布衣褲,肩上搭着條擦汗用的舊毛巾,卻長得眉目清秀、英氣非凡。採藥的英俊小夥子也註意到了美麗的朝陽,但是他們衹能相視一笑,因為那時的傳統觀念是男女授受不親,當朝陽目送小夥子的身影消失在人流後,她在芳心也已被帶走。
  在街上的邂逅相遇,讓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陽時常嚮下人們打聽那個採藥郎的情況,她得知自己心儀的郎君叫蒲公,他曾飽讀詩書,學識淵博,但是後來因其父母早逝,落得傢境貧寒,所以纔以採藥為生,而蒲公也時常想起朝陽,可他想到自己傢境貧寒,而心生自卑。
  這世間讓人永生難忘的莫過於情,蒲公和朝陽在承受着相思的煎熬,彼此都無時無刻的思念着對方,他(她)們終於拋開了世俗和傳統的觀念,偷偷的約會了多次,並互訂終身,衹願此生長相依。終於,有一天朝陽鼓起勇氣、害羞地對父母說:“爹、娘,有個採藥的……叫蒲公的小夥子…女兒想…父母立刻明白了女兒的心思,因為她們早已聽下人們說起過,父親說:“朝陽呀,你也不小了,婚姻是你一生的幸福,蒲公出身低微、傢境貧寒,應該知道父母是為你好,”親人態度使朝陽很沮喪,但她的還是那麽倔強,因為她的心是那樣的戀着蒲公。
  當朝陽再次跟父母說起此事時,遭到了父母強烈的反對,父親用嚴肅的口氣說:“我們絶不同意的,他想娶我傢千金小姐絶不可能。”
  “是啊!我們是實在不忍心讓你受苦啊!孩子,你可得理解啊!”說着母親流下了無奈的淚。
  倔強的朝陽含淚說:“我今生非蒲公不嫁,如果您們不同意女兒的婚事,那女兒衹好來生再報答您們的養育之恩了,”說完就衝出了房間……
  父母沒有倔強過女兒,更不願意失去心愛的女兒,便勉強答應了。朝陽的臉上綻開了美麗而幸福的笑容,當然蒲公更是無比的感動與幸福。但是他們成親後,父母和親人對蒲公還是有很多的不滿與岐視,朝陽看到父母和親人的態度,她想不清為什麽深愛着自己的父母竟然如此排斥着自己心愛郎君?朝陽和蒲公商量後做出了一個心甘情願的决定-----浪跡天涯。
  朝陽和蒲公後來浪跡到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在那裏還有一個可擋風寒的破瓦窯,在瓦窯的前邊還有條小溪,小溪邊長着很多的蘭色的野花,他(她)們决定就在此居住,瓦窯的生活雖然艱苦,但他們卻生活的很幸福,並且朝陽還還生下了一個非常美麗、漂亮的女兒,在朝陽生女兒的那天,小溪邊的蘭色野花開得出奇的鮮豔,朝陽因此為女兒取乳名為------蘭若。
  然而由於局勢蕩亂,沒過多久,蒲公被迫着去參軍打仗了,這一去就是十八年!
  十八年裏蒲公遙無音訊,朝陽帶着蘭若堅守着瓦窯,父母送來糧食、衣服也不要,那些有錢人傢的公子、少爺用金銀珠寶來誘惑她,但她仍然是那麽無怨無悔的在守望着她心愛的蒲公,她每天都要帶着蘭若到山上去,站在山坡上遙望着遠方等着蒲公的歸來,十八年裏她們母女靠的衹有那滿山的一種不知名的野花來填飽肚子,到了那野花幹枯的時候她們還拿回瓦窯取暖,朝陽和蘭若提着籃子跑遍了附近大小的山,後來她們發現這種野花不但能吃,還有療傷、美容的效果,原因是朝陽有一次在采花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擦破了皮,因沒有錢去看郎中,朝陽衹好躺在瓦窯的幹枯野花上養傷,到第二天她發現傷已無大礙,她看到擦傷處粘了些幹枯的野花,特別是蘭若因長期服用這種野花,還用長滿野花的小溪水洗臉而貌如桃花、美如天仙,朝陽每次帶着蘭若在山坡上看那隨風飄逸的白色野花,她都會和女兒蘭若說:“看,多美啊,它們在隨風而舞,一朵一朵在天空尋找着伴侶,又飄落在大地的每個角落,到明年又有更多生命的鮮豔”。
  十八年後一天,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像一陣春風傳入了朝陽的耳中,蒲公回來了!並且因戰功卓著,已做了大將軍,朝陽聽後無比的激動、喜悅……這個她盼望了十八年的消息使她太過於激動,加上朝陽的相思成疾,她暈倒了。
  瓦窯依舊,而前塵往事的愛戀就像昨天般回繞在蒲公和朝陽心頭,蒲公愛拂着伊人已斑白的鬢發,眼前已是模糊
  朝陽在彌留之際,帶着無限依戀的眼神對蒲公說:“好好照顧蘭若,還記得山上遍地的野花嗎?帶着它們去前綫吧,它們不但能吃,還能療傷,當你們想我的時候它們就會隨風飄揚在你們身邊!”。說完後朝陽就化作成無數的白色花朵飄揚在天空。後來蒲公帶着蘭若和很多的野花離開了瓦窯,蒲公行軍作戰數萬裏,沿途他都會拿那些野花出來讓它們隨風飄落在大地,從此滿山遍野隨處都可以看見那美麗而自強的野花。”
科學研究
  這美麗的傳說可能是虛構的,但它治療乳癰的良效卻是真實的。實驗證明,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白喉稈菌、緑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卡他球菌等,皆有殺滅作用,對結核桿菌、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生素使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體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膽鹼、有機酸、菊糖、葡萄糖、維生素、鬍蘿蔔素等多種健康營養的活性成分,同時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鈣的含量為番石榴的2.2倍、刺梨的3.2倍,鐵的含量為刺梨的4倍,更重要的是其中富含具有很強生理活性的硒元素Se。因此,蒲公英具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學價值。國傢衛生部新近將蒲公英列入藥食兩用的品種。
  日本近幾年也十分重視開發蒲公英,而且頗有成效。目前日本市場上流行的一種功能性飲料,就是用蒲公英作原料製成的。日本還用蒲公英製成醬湯、花酒等係列保健食品,將蒲公英直接作蔬菜食用亦十分盛行。
  藥食觀賞兼用巨大型“銘賢1號”蒲公英栽培技術
  一、巨大型“銘賢1號” 蒲公英植物學特徵
  銘賢1號蒲公英肉質根較粗壯;葉基生,葉狹倒披針形,先端急尖或盾圓,邊緣有倒嚮羽狀缺裂,長20-65cm,最長可達80cm以上,寬50-100mm左右;花由葉叢中抽出,頭狀花序,直徑25-40mm;總苞寬鐘狀,長13-25mm,緑色,先端漸尖長4-10mm;舌狀花,亮黃色;花葶多數,可達百餘枝,花葶高20-70cm;瘦果淺黃褐色,長3-4mm;中部以上有大量小尖刺,其餘部分為小瘤狀突起,頂端突然縊縮為長0.4-0.6mm的喙基,喙長7-12mm,冠毛白色,長6-8mm,種子千粒重為0.68g;花期始於4月上旬,5月上旬進入盛果期,盛果期延續15天左右,全年均有零星開花,在9-10月間也有一次較集中的果期。
  二、巨大型“銘賢1號”蒲公英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蒲公英適應性很強,在大部分土壤中均可成活,但人工栽培應選用嚮陽、肥沃、可灌溉的沙壤土地。土地深翻25-30cm,每10000m²施有機肥30000-40000kg,整細整平,做畦待播。
  2.播種與育苗。蒲公英在4-9月間均可播種。種子無休眠特性,且采收後生活力下降較快,最好在5月下旬選用剛剛采收的新種播種。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采用條播,澆足底水後按行距25-30cm開淺溝,畝用種500g,播後耙平地面即可。育苗時需專用育苗畦,撒播用種5g/m2,覆土0.5cm以下,7-15天內出苗。及早清除雜草。
  3.定植。育苗畦內苗高達到10cm以上、幼苗4片真葉以上時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作藥用與食用栽培時株行距一般為25cm×25cm,較好的地塊還可以減小密度。作觀賞用時可定植於較深的花盤,也可根據緑化帶形狀適當調整密度來定植。定植後澆定植水和緩苗水,然後中耕鋤草。
  4.田間管理。直播苗在苗期要及時拔除雜草,拔草可隨間苗一同進行。2次間苗後按株行距25cm×25cm定苗。當年不采收地上部分,應促進生長,利於根部營養的積纍。追肥2次,以速效氮肥為主。第二年即可開花結籽,在開花前與結籽後各澆水追肥1次,這時蒲公英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衹要拔除田間個別大草即可。作觀賞用時,應及時去除枯黃葉片和不整齊的花葶,在盛花期要去掉種子已成熟的花葶,在果期應去掉剛剛開放的花。每年的晚秋,地上部分枯黃後應及時清理掉,以防病菌與害蟲在栽培地中越鼕。
  5.病蟲害防治。蒲公英抗病力強,很少發生病害。感染病菌大部分是由於地下害蟲咬傷根部引起感染所致。蒲公英根係為肉質直根係,地下害蟲危害較為嚴重。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是在種植蒲公英的地塊提前一年秋翻曬土及鼕灌,可殺滅蟲卵、幼蟲及部分越鼕蛹;也可用糖醋液、馬糞和燈光誘蟲,清晨集中捕殺;將豆餅或麥麩5kg炒香,或用秕𠔌5kg煮熟晾至半幹,再用90%晶體敵百蟲150g對水將毒餌拌潮,畝用毒餌1.5-2.5kg,撒在地裏或苗床上;地下害蟲為害嚴重時可用5%辛硫磷顆粒劑1-1.5kg與15-30kg細土混勻後撒入地面並耕耙,或於定植前溝施毒土。以人藥為目的栽培時不使用化學藥劑殺蟲。
  6.收穫。播種當年不采收葉片,第二年開始采收。以藥用為目的,收穫全草時可於春秋植株開花初期挖取全株。作蔬菜栽培時不收全株,在葉片長至30cm以上時可刈割葉片和在開花初期收花葶,去掉爛損葉片,分級包裝即可上市。每年可刈割4-5茬,每畝産量可達3500-4000kg。在5月份蒲公英種子大量成熟,應及時采收,否則很容易被風吹散。采收時最好用吸塵器采收,效率極顯著高於手工采收。
地區分佈
  多分佈於北半球。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佈。生於道旁、荒地、庭園等處。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長,單一或分枝,外皮黃棕色。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軟毛。花莖比葉短或等長,結果時伸長,上部密被白色珠絲狀毛。頭狀花序單一,頂生,長約3.5cm;總苞片草質,緑色,部分淡紅色或紫紅色,先端有或無小角,有白色珠絲狀毛;舌狀花鮮黃色,先端平截,5齒裂,兩性。瘦果倒披針形,土黃色或黃棕色,有縱棱及橫瘤,中産以上的橫瘤有刺狀突起,先端有喙,頂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於路旁、田野、山坡。産於全國各地。整株植物匍匐於地上,葉如薺菜,衹是稍大,無挺立莖,花從植株中心冒出。
生態習性
  它沒有桃李的花朵嬌豔,沒有玫瑰月季芬芳,但它傳播着春天的氣息,散發着頑強的生命力,在田間、溝𠔌、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等隨處可見它那堅強可愛的身影。
  “花罷成絮,因風飛揚,落濕地即生。”每當初春來臨,蒲公英抽出花莖,在碧緑叢中綻開朵朵黃色的小花。花開過後,種子上的白色冠毛結為一個個絨球,隨風搖曳。種子成熟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安傢落戶,孕育新的花朵。
  它是那麽不起眼,但卻依然不忘待着美好的願望在空中自由的飛翔。
繁殖栽培
  常見病害:
  常見病害有葉柄病,發病前期可噴1:1:120的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蒲公英的繁殖與栽培技術
  2002年春節,濟南某超市人工種植蒲公英每5千克售價80元,蒲公英將成為餐桌上的新時尚。
  1.如何從野生蒲公英中獲得種子?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二年生植株就能開花結籽,初夏為開花結籽期,每株開花數隨生長年限而增多,有的單株開花數達10個以上,開花後13-15天種子即成熟。花盤外殼由緑變為黃緑,種子由乳白色變褐色時即可采收,切不要等花盤開裂時再采收,否則種子易飛散失落損失較大。一般每個頭狀花序種子數都在100粒以上。大葉型蒲公英種子千粒重為2剋左右,小葉型蒲公英種子粒重為0.8-1.2剋左右。
  採種時可將蒲公英的花盤摘下,放在室內存放後熟一天,待花盆全部散開,再陰幹1-2天至種子半幹時,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然後曬幹種子。在蒲公英野生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可挖根栽培。通常10月份,挖根後集中栽培於大棚中,株行距8釐米×3釐米,栽後澆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芽,這時再施一次有機肥,可采葉上市。
  2.蒲公英種子如何發芽?如何播種?
  成熟的蒲公英種子沒有休眠期,所以從初春到盛夏都可進行播種。在晴朗的時候(28度左右),將種子與土混合,澆透,曝曬至土壤微潤,再適當澆水,保濕,第二天中皮將變緑,幾小時後即可生根發芽。
  根據試驗結果得知:5月末采收種子後立即播種,從播種至出苗需10-20天;延至夏季7-8月份播種,則從播種到出苗需15天,播種量一般每平方米3剋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
  蒲公英播種前,應先翻地作畦,畦寬80-90釐米在畦內開淺溝,溝距12釐米,溝寬10釐米。然後將種子播在溝內,播種後覆土,土厚0.3-0.5釐米。播種時要求土壤濕潤,如土壤幹旱,在播種前兩天澆透水。春播最好進行地膜覆蓋,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蓋。
  3.蒲公英如何進行肥水管理?
  蒲公英抗病、抗旱、抗蟲能力很強,一般不需進行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的重點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是它還是喜歡肥沃、濕潤、疏鬆、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每畝還須施17-20公斤硝銨作基肥。播種後,也要始終保保持土壤有適當的水分。在生長季節,要追肥1-2次。播種當年一般不采葉,以促進其繁茂生長,使下年早春植株新芽粗壯,抽生品質好、産量高的嫩葉。
  4.蒲公英怎樣進行早熟栽培?
  早春表土5釐米深處地溫達1~2度時,上年種植的蒲公英就開始萌發長出新芽。一般清明節前新芽露出地面,此時在土裏的“白芽”部分長度已有3-4釐米所以野生的蒲公英一般在4月20日前後即可上市,這時市場上很少有新鮮葉菜蔬菜,很受消費者歡迎。
  人工溫棚栽培的蒲公英,由於生育環境條件改善,因此上市期比野生的提早,這樣,對蔬菜市場供應更有實際意義。
  無公害蒲公英體芽菜的生産技術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體芽菜是指利用蒲公英營養貯藏器官肉質直根,在適宜的栽培環境下直接培育成的芽苗菜。蒲公英具有很高的營養和醫療保健價值,它的肉質直根生産的體芽菜新鮮、富含營養並且無污染,對推進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採種。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上午8、9點鐘採集野生的蒲公英種子。採種時選擇葉片肥大、汁多色緑、鋸齒較深、根莖粗壯的蒲公英作為採種株。將花托變黃的花序剪下,放室內後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開,再蔭幹1-2天,用手搓掉冠毛,曬幹備用。蒲公英的留種採種最好有固定的種子圃地。
  (二)肉質直根的培育。用作生産體芽菜的直根可以到野外直接採集,這樣雖然比較經濟,但直根不肥大,建議人工培育。
  1、選地與播前準備。選擇土壤耕層深厚,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無較大污染源的地塊種植。秋收後淨園並結合耕翻整地每畝施入4000-5000千克腐熟的優質農傢肥。翌年土壤化凍後按1.2米寬做畦,待播。
  2、播種。在土溫達到10℃以上時開始播種。在畦內開淺溝2-3釐米,溝距10釐米、寬10釐米,踏實澆透水,將種子按細沙,拌均勻,撒播於溝內,覆土2-3釐米,最後在畦的兩邊插上竹弓子,蓋上塑料膜以保持蒲公英萌發的最適溫濕度。
  3、苗期管理。播種後9-12天出苗。幼苗出齊後,去掉薄膜並及時澆水、中耕除草。2-3片真葉期及5-6片和7-9片真葉期時,結合中耕除草分別進行3次間苗(間下的苗可上市),最後一次按株距5釐米、行距10釐米選壯苗定苗。間苗、定苗後一般均需及時澆水。定苗後立即隨水追施腐熟消毒的人糞尿。
  4、蹲苗與田間管理。蓮座期後一段時間不澆水,直到肉質根進入迅速膨大期。田間管理除清除雜草外,主要是水分管理,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可根據植株生長狀況追施有機肥。播種當年不采葉,以促其肉質根粗大,以利來年早春生産出優質的芽菜。一旦發生病蟲害可選擇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
  5、肉質根的收穫與貯藏。肉質根的收穫最遲應於上凍前完成。將挖出的根株進行整理,摘掉老葉,保留完整的根係及頂芽。選擇背蔭地塊挖寬1-1.2米,深1.5米(東西延長)的貯藏窖。將嚮質根放入窖內,碼好,高不超過50釐米。貯藏前期要防止溫度過高引起肉質根腐爛或發芽,後期要防凍。該技術高産的關鍵是培育粗大、肥壯和充實的肉質根,並且鼕季貯藏合理,營養消耗少。
  (三)蒲公英肉質根囤栽技術。選用溫度能穩定維持在8-25℃的保護設施。在設施內做床土厚40—50釐米的栽培床,栽培基質用潔淨的土壤或河沙等,最後設施內用熏劑消毒。囤栽前應將肉質根提前一天從貯藏窖內取出蔭晾。按長度分級,然後按級別一溝一溝的碼埋,碼埋間距2-3釐米,埋入深度以露出根生長點為度,碼埋要整齊。碼埋完畢後立即澆透水,水後2-3天插小拱棚、覆蓋黑色薄膜。囤栽後一般床內溫度保持在15-20℃,濕度控製在60%-75%為好。當葉片達到10-15釐米時,用手掰或用刀割取葉片,註意保護生長點。收穫一般應在清晨進行。芽苗清洗分級包裝後及時放入冷庫或運往市場銷售。為延長市場供應期,可分期分批囤栽。
  大棚蒲公英的栽培
  蒲公英是一種深受大衆喜愛的野生菜,野生狀況下的蒲公英産量不高,但引種栽培後能夠獲得高産、穩産,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選地和播種蒲公英種子采收後可當年播種,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目前采用夏季播種、秋季定植的方法。選擇土壤肥沃、濕潤的嚮陽沙壤土地塊,播前澆透水,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傢肥3-5萬公斤,過磷酸鈣300公斤。深耕,整平耙細,作畦,畦寬1.2米。將種子均勻地撒在畦面上,然後覆土約0.3-0.5釐米厚。小面積播種可采用育苗盤育苗。
  定植後管理定植後,新葉生長前一般情況下不澆水,如土壤幹旱時可用噴壺澆水。新葉長出後可視土壤墒情澆水,畦面土表風幹見濕為宜。同時開始鬆土打壟,發現缺苗要及時補苗,栽後2-3周內不宜澆水,以防爛根。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蒲公英生長過程中一般不施用化肥,以保證蒲公英品質。大棚栽培蒲公英入鼕前畦面澆透水,地表最好用馬糞或麥稭等覆蓋,以利保溫、保濕。當年秋末鼕初蓋棚,也可在第二年早春3月中下旬扣棚,促進早日萌發,並及時除去地表覆蓋物,澆水,鬆土。若在溫室內,溫度保持10℃以上,蒲公英植株即可正常生長,當植株生長達到適宜大小即可采收上市。
  采收與留種 用鈎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1-1.5釐米處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長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小株繼續生長。蒲公英每株開花數隨生長年限而增多,所以留種要有專門的種子田,應選生長健壯、葉肥大、汁多色緑、根莖粗壯、無病蟲害株就地留種。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花盤黃緑,種子從乳白色變成褐色時表明種子成熟,為防止種子脫落,應分次采收。將花摘下,在室內存放2天,等花盤全部散開,再陰幹1-2天,待種子半幹時,用手搓掉種子頂端的絨毛,曬幹備用。
  法國厚葉蒲公英的栽培技術
  法國厚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農技人員從法國引進的一種高産藥菜兼用新品種,生産性能和生物産量是我國野生蒲公英的8倍-10倍。綜合效益每畝達6000元以上。現將我國種植法國厚葉蒲公英的技術整理如下,供廣大讀者參考。
  1.整地施肥 選疏鬆、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種植,畝施有機肥4500千克-5000千克,混合過磷酸鈣15千克,均勻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釐米-25釐米,整平耙細,做成長10米-20米、寬1.2米-1.5米的畦待播。
  2.播種 蒲公英采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無休眠期,從春到秋可隨時播種。根據市場需求,鼕季也可在溫室內播種。露地直播可條播或撒播,條播是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5釐米-30釐米開淺橫溝,播幅約10釐米,種子播下後覆土1釐米,然後稍加鎮壓,播種量50/畝。平畦撒播,畝用種50-100剋,播種後蓋草保溫保濕,出苗時揭去蓋草,約10天即可出苗。
  3.中耕除草和間苗 當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後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壟為止,封壟後可人工拔草。出苗10天左右進行間苗,株距8釐米-10釐米,經20天-30天即可定苗,行距30釐米,株距20釐米-25釐米,撒播者株距15釐米。
  4.肥水管理 蒲公英田間管理的重點是肥和水。蒲公英喜歡肥沃、濕潤、疏鬆、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除合理施用基肥外,生長期間應追肥1次-2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0千克-14千克,磷酸二氫鉀5千克-6千克。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秋播者入鼕後,在畦面上每畝撒施有機肥25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既起到供養分作用,又可以保護根係安全越鼕。翌春返青後可結合澆水施用化肥(畝施尿素10千克-15千克、過磷酸鈣8千克)。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蓋。
  5.病蟲害防治 蒲公英的抗病能力極強,常見病害主要有霜黴病和蚜蟲。防治霜黴病可用72%剋露或剋黴氰或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9%安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也可每畝噴施5%百菌清粉劑300剋,或用2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采收前10天停止用藥。防治蚜蟲可用50%闢蚜霧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2000倍-3000倍液,該藥對蚜蟲有特效。也可用50%馬拉硫磷乳油或20%二嗪農乳油,21%滅斃乳油3000倍液或70%滅蚜鬆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噴灑。
  6.采收 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層大葉,或用鐮刀割取心葉以外的葉片,每隔15天至20天割1次。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畝地每次可收割500千克-600千克。蒲公英整株割取後,根部受損流出白漿,此期不宜澆水,以防爛根。蒲公英作中藥材用時可在晚秋采挖帶根的全草,去泥曬幹以備藥用。作蔬菜時可采收其嫩苗或嫩葉。蒲公英種子采收的時間在5月下旬-6月上旬,採種時選擇葉片肥大、汁多色緑、鋸齒較深、根莖粗壯的蒲公英作為採種株。將花托變黃的花序剪下,放室內後熟1天,待花序全部散開,再陰幹1天-2天,用手搓掉冠毛,曬幹備用。因蒲公英的植株生長年限越長産量越高,所以留種採種最好有固定的種子圃地。
  日光溫室栽培蒲公英
  1、整地 10月下旬在日光溫室內施入優質腐熟農傢肥,翻土深20-30釐米,耙平做成南北走嚮,小低畦,畦寬1.2米,畦埂高5釐米,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釐米),以利於光照和澆水。
  2、播種 11月上旬播種,種子很小,播種時,捏起少量種子嚮空中高拋,使其自然飄落均勻着於畦面。
  幹播濕出,播種完畢後澆水,澆水要采取噴淋,噴頭嚮上,呈牛毛細雨狀均勻下落。往返噴灑,畦面水量不要太多,避免種子在地表不固定而漂移。澆水三天後畦面撒過篩細土0.3釐米厚,再噴灑少量水。苗出土前不能澆大水。
  溫室內溫度要保持在15-30℃,並要做好保溫措施。從播種至出苗約10天。除了直播以外,還可采挖母根。選挖葉片肥大,根係粗壯者,保留主根與頂芽,作為種用。開溝定植,株行距為20釐米×10釐米,澆定植水。緩苗養根,封凍前澆一次封凍水,並蓋上草簾,等待越鼕。
  3、出苗後管理 蒲公英是雙子葉植物,種子出苗時兩片子葉出土,6-7天後出真葉,當有2-3片真葉時,對畦中生長不均勻的小苗進行間苗,株距10-12釐米。此時日光溫室內溫度要降至10-15℃,同時要適當降低土壤溫度,以防幼苗徒長。在間苗時要拔出畦中雜草。
  4、軟化栽培 為了增加可食性,常采用軟化栽培這一技術,方法是蒲公英萌發後,進行沙培,每次鋪1釐米厚的細沙,待葉片露出地面1釐米後,再一次進行沙培,依次進行沙培4-5次,於葉片長出沙面8-10釐米,連根挖出、洗淨,去掉須根,即可上市。通過軟化栽培後的蒲公英,苦味降低,纖維減少,脆嫩質優。
  5、病蟲害防治 蒲公英抗病力強,如有蚜蟲危害,可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21%滅殺斃乳油300倍液噴霧防治。
  6、采收 1月上旬開始采收上市,此時株高以達到15釐米以上,有7-8片真葉。當發現植株根係健壯而生長緩慢時,可適當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寶、大民-緑興、雲大-120等,也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及微量元素復合肥等進行葉面追肥,可明顯提高蒲公英的産量和品質。
  采收方法:沿地表下1-2釐米處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長新芽。割大株留中、小株繼續生長。也可掰取葉片。摘取嫩莖葉去掉枯葉,提高商品菜價值。
  7、採種 二年生植株方可開花、結實,授粉後,經過15天左右果實成熟。5月下旬至6月下旬,花托由緑變黃,每天上午8-9時,將花序剪下,放室內後熟一天,待花序全部散開,再陰幹1-2天至種子半天時,用手搓掉寇毛,曬幹即可。
  8、經濟價值 蒲公英分佈廣,適應性強,生長量盛,繁殖快速,營養全面,藥用多效,是得天獨厚的“緑色食品”和“營養保健品”。
  市場價格則更可觀,一般平均每平方米産1-1.2千克。每千克平均10元(按3月份市場計算),則每(畝)收益可達6000-7000元,是農作物效益的十幾倍。
  特色蔬菜蒲公英的早春栽培技術
  1、種子準備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野生條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開花結籽,初夏為開花結籽期,每株開花數隨生長年限而增多,有的單株開花數達20個以上,優良品種單株開花數量可高達100多個,開花後經13-15d種子即成熟。花盤外殼由緑變為黃緑,種子由乳白色變成褐色時即可采收,切不要等到花盤開裂時再采收,否則種子易飛散失落損失較大。一般每個頭狀花序種子數都在100粒以上。大葉型蒲公英種子千粒重為2g左右,小葉型蒲公英種子千粒重為0.8-1.2剋左右。
  採種時可將蒲公英的花盤摘下,放在室內存放後熟一天,待花盤全部散開,再陰幹1-2d至種子半幹時,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然後曬幹種子備用。
  在蒲公英野生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挖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於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後集中栽培於大棚中,株行距8×3cm,栽後澆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發新葉,這時再施一次有機肥,生長到一定程度即可采葉上市。
  2、整地施肥
  選肥沃、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的沙質土壤進行播種,播前深翻整地。施農傢肥3000-4000kg/666.7平方米,混合過磷酸鈣15kg/666.7平方米,均勻地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25cm,整平耙細,做平畦寬1.2-1.5m、長10m、起20cm高小壟,精細整畦,畦內開溝進行條播。
  3、播種
  蒲公英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但也耐-30℃低溫,3月下旬-4月上旬開始播種,品種有“銘賢一號”“法國厚葉管花蒲公英”等。播前將適量細沙與種子拌均勻,在畦內開淺溝,溝距12cm,溝寬10cm,行距30cm。然後將種子播在溝內,播種後覆土,土厚0.3-0.5cm,播量0.5-1.0kg/666.7平方米。播種時要求土壤濕潤,如土壤幹旱,在播種前兩天澆透水。播種後為了保溫、保濕和提高出苗速度,應覆地膜於畦上,4-5d出苗後再取下地膜。為提早出苗可采用溫水燙種催芽處理,即將種子置於50-55℃溫水中,攪動至水涼後,再浸泡8h,撈出種子包於濕布內,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濕布蓋好,每天早晚用溫水澆1次,約3-4d種子萌動即可播種。
  4、間苗、定苗
  出苗10d左右結合中耕進行間苗,株距3-5cm;出苗20d後定苗,株距8-10cm,保苗700-1000株/平方米。
  5、肥水管理
  出苗10d左右要及時中耕鋤草並加強肥水管理。生長期追肥1-2次,追施尿素10-15kg/666.7平方米,磷酸二氫鉀8-10kg/666.7平方米。
  6、病蟲害防治
  蒲公英一般沒有病害。蟲害有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多在苗期危害,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灌根防治。
  7、采收
  蒲公英莖葉再生能力強,可一次播種多茬采收。當葉片達10-15cm時,即可沿地表2cm處平行收割,收割時割大株,留中小株,綁成小捆上市。也可采摘外層大葉供食,或刀割心葉以外葉片。一般産量露地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産0.8-1.0kg;大棚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産1.2-1.7kg;溫室栽培,平均每平方米産1.5-2.4kg,經濟效益可觀。
  8、多年生植株的田間管理
  蒲公英植株生育年限越長,根係越發達,地上植株生長也越繁茂,收穫的産品産量高、品質好。因此,生産上應進行多年生栽培。多年生栽培的地塊,要註意多次拔除雜草,並在生長季節加強水肥管理,適時采收。
  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蓋。秋末鼕初,應澆一次透水,然後在畦面覆蓋馬糞或麥稭等,以利根株越鼕和翌年春季較早萌發新株。
食用價值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味獨特。生吃: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淨、瀝千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涼拌:洗淨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衝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據自己口味拌成風味各異的小萊。
  做餡:將蒲公英嫩莖葉洗淨水焯後,稍攥、剁碎,加佐料調成餡(也可加肉)包餃子或包子。
  食療:①蒲公英粥:蒲公英30剋,粳米100剋,煮成粥,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②蒲公英茵陳紅棗湯:蒲公英50剋,茵陳50剋,大棗10枚,白糖50剋,製成湯,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上等輔療藥物;③蒲公英桔梗湯:蒲公英60剋,桔梗10剋,白糖少許,一起煎成湯,對癰有一定療效;④蒲公英玉米湯:蒲公英60剋,玉米蕊60剋,加水濃縮煎服或代茶飲,用於治療熱淋,小便短赤。
藥用價值
  藥學應用簡介: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根則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不過在沒有專業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幹淨、略帶香氣者,乾燥蒲公英則選顔色灰緑、無雜質、乾燥者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藥食兼用的植物。據《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本草綱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藥材
  皺縮捲麯的團塊,根圓柱形,多彎麯長3~7cm,棕褐色,根頭部有茸毛,葉破碎,完整葉片為倒披針形,暗灰緑色或緑褐色,邊緣淺裂或具有羽狀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葶1至數條,頭狀花序頂生,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有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藥用部位: 乾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係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應用參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後服。
  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剋,水煎服。
  4.清熱解毒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其藥用價值早已載入各種醫書。它全草入藥,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苦素、咖啡酸、膽鹼、菊糖等成分。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有顯著的催乳作用,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助消化,增食欲,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還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種腫癌等功效。
  1.感冒傷風:蒲公英;30剋,防風、荊芥各10剋,大青葉15剋,水煎服。
  2.各種炎癥:薄公英60剋,金銀花30剋,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剋煮粥,日服2次,連服3-5日。
  3.慢性胃炎:蒲公英30剋,豬肚1個,洗淨加水燉爛,分兩次食用。
  4.上消化道出血:蒲公英、地榆等份,烘幹。
  5.黃膽型肝炎:蒲公英、茵陳、白糖各50剋,大棗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
  6.肺膿腫:蒲公英60剋、桔梗10剋,魚腥草20剋,白糖適量,水煎服。
  7.痔瘡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剋,焙幹研末,用生薑、大棗湯送服,每次6剋。
  8.氣管炎:幹蒲公英60剋、魚腥草40剋,焙幹研成細末,用蜂蜜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6剋。
  9.便秘:鮮蒲公英60剋,水煎取50-1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適量,日服1劑,連服3-5日。
  10.小便淋澀:蒲公英、玉米須各60剋,水煎濃汁,加白糖調服。
  11.急性乳腺炎:鮮蒲公英60剋,水剪服,早晚各服1次,同時將蒲公英搗爛敷患處,蒲公英、忍鼕藤各30剋,加水及適量黃酒,煎濃汁,日服1劑,分2次服用。
  12.跌打損傷:鮮蒲公英適量,洗淨搗爛,敷患處。
  13.目赤腫痛:鮮蒲公英60-120剋,水煎服。
  14.油彩皮炎:蒲公英、馬齒莧各30剋,水煎取汁,冷敷患處。
  15.腮腺炎:蒲公英30-60剋,水煎服功搗爛外敷。
  蒲公英除藥用外也是早春一種很好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很多,葉片可生食、腌漬或焯後涼拌,也可切細片後與米煮食或油炒食用,還可製成不含咖啡鹼的蒲公英咖啡。其花則可釀製成蒲公英酒。日本已開始利用蒲公英提取物製成糖果、飲料和糕點等係列保健食品。
蒲公英茶
  材料:乾燥蒲公英75剋、水1000cc
  作法:
  1.將蒲公英洗淨,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蒲公英
  2.大火煮沸後蓋上鍋蓋,小火熬煮一小時
  3.濾除茶渣,待涼後即可飲用
  ----------------------------------
  蒲公英中藥配伍:配夏枯草:清熱;配地丁:清熱解毒;配金銀花:消癰化瘍;配决明子:清熱瀉火。
  蒲公英藥性說明:甘寒清解,苦以開泄,功專解毒消腫,為治乳癰要藥。兼有利濕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於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 治療熱毒壅結於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用途:它可以作食物或草藥。早春的嫩蒲公英是一種蔬菜中傳統的野菜。現在已經有傢養出來的,比salut的大很多。嫩蒲公英可以涼拌,燒湯或炒熟。老了的也能吃,但是比較苦。不苦的蒲公英也可以拌肉作餃子餡,味道和西洋菜做的餡差不多。歐洲人在中世紀時就已經用蒲公英花來釀酒。蒲公英葉子含有很多維生素A和維生素C。 蜜蜂也常到蒲公英采花粉和蜜糖。
  蒲公英是一種中草藥。《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結核、疔腫。”
  蒲公英根也是一種草藥,在加拿大是正式註册為利尿,解水腫的草藥。烤幹磨成粉之後可以泡茶,據說在飯前喝過可以解胃助消化,在保健食品商店可以買到,但是沒有科學證明這種作用。
  蒲公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l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1.用於燒傷合併感染:以鮮蒲公英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敷患處。(《中西醫結合雜志》1987;(5):301) 2.治療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參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藥雜志》1984(2):33) 3.治療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30g,柴鬍10g,鬱金12g,川楝6g,刺針草30g。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册》第33頁) 4.治療腮腺炎:以鮮蒲公英30g搗碎,加入1個雞蛋清中攪勻,加冰糖適量,搗成糊狀,外敷患處。日換藥1次。(《中藥現代臨床應用手册》1993;12) 1.急性熱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等: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闌尾炎、瘡癤療腫: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各15g,山甲、當歸、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單用其鮮品搗爛局部外敷。 3.目赤紅腫:蒲公英30g,黃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黃、木通、車前子各10g,水煎服。
  註意事項: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1.用量過大 常規用量煎服後,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可見實驗兔子肝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輕度濁腫,腎小管變窄,其它無明顯改變。小鼠和兔亞急性毒性試驗,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2.過敏反應 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後,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蒲公英註射劑靜脈滴註後,亦偶有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癥狀。
  3.藥不對證 主要是寒熱不分,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臨床上所見的感染多數為熱證,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但少數感染屬於陰寒證,無熱象,病程多較長,病人體質虛弱。筆者曾見有人用大劑量蒲公英治療陰寒證,結果病人出現食欲減退、倦怠、疲乏、出虛汗、面色蒼白。感染竈並無好轉之象。將蒲公英清熱解毒的作用簡單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濫用,會産生不良反應。
  化學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膽鹼(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膠 (Pectin)等。同屬植物藥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𠔌甾醇(β-Sitosterol)、膽鹼、有機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樹脂、橡膠等。葉含葉黃索(Lutein)、蝴蝶梅黃索(Violaxanthin)、葉緑醌 (Plastoquinone)、維生素C50~70毫剋/100剋和維生素D5~9毫剋/100剋。花中含山金車二醇(Arnidiol)、葉黃素和毛莨黃索(Flavoxanthin)。花粉中含β-𠔌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葉酸(Folic acid)和維生素 C。緑色花萼中含葉緑醌。花莖中含β-𠔌甾醇和β-香樹脂醇。又本品含考邁斯托醇(Coumestrol)、核黃素 1.43 微剋/剋和鬍蘿蔔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膠及膽鹼等。
  藥理研究:1. 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製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緑膿桿菌有抑製作用。2. 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製作用。 3. 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註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後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後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製實現的。 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製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緑膿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鈎端蠃旋體也有抑製作用。此外,尚有利膽、利尿及苦味健胃、輕度瀉下等作用。
  采收:春、夏開花前或剛開花時連根挖取,除淨泥土,曬幹。
  加工炮製:揀去雜質,洗去泥土,切段,曬幹。原藥揀淨,搶水洗去泥屑,撈出攤開晾幹,切1~1.5mm段片,曬幹,篩去灰屑。
  儲藏:放箱內或其他容器內,置乾燥處,防黴蛀。
  來源考證:出自《唐本草》; ①《唐本草》:“蒲公英,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 ②《綱目》:“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絶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並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③《本草新編》:“蒲公英煎膏,尤勝於生用。煎冒之法,每次須百斤,石臼內搗爛,鐵鍋內用水煎之。一鍋水煎至七分,盛於布袋之內,瀝取清汁;每大鍋可煮力‘斤, 十次煮完,俱取清計,入於大鍋內,再煎至濃汁;然後取入砂瓶內盛之,再用重湯煮之,侯其汁如蜜,將汁傾在盆內,用中皮膏化開入之,攪均勻為着,曬之自幹矣。大約濃汁一廳,人中皮膏一兩,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藥籠中,以治瘡毒火毒最妙。凡前藥內該用草一兩者,止消用二錢,最簡妙法也。無鮮草可用幹草,幹則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各傢論述
  1.《本草經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乳癰屬肝經,婦人經行後,肝經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並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餘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劑點朗肝腎。'昧此一語,則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腎矣,不然,安能涼血、烏須發,以合於衝任之血髒乎?即是思之,則東垣所謂腎經必用者,尤當推而廣之,不當止以前所主治盡之也。
  3.《本草新編》:蒲公英,至賤而有大功,藉世人不知用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以瀉火,未免太傷胃氣。蓋胃中之火盛,由於胃中士衰也,瀉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湯以瀉胃火,乃一時之極宜,而不可恃之為經久也。蒲公英亦瀉胃火之藥,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凡係陽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劑服之,火退而胃氣自生。但其瀉火之力甚微,必須多用,一兩,少亦五、六錢,始可散邪輔正耳。或問,蒲公英瀉火,止瀉陽明之火,不識各經之火,亦可盡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無過陽明之焰,陽明之火降,而各經餘火無不盡消。蒲公英雖非各經之藥,而各經之火,見蒲公英而盡伏,即謂蒲公英能消各經之火,亦無不可也。或問,蒲公英與金銀花,同是消癰化瘍之物,二物畢竟孰勝?夫蒲公英止入陽明、太陰二經,而金銀花則無經不入,蒲公英不可與金銀花同於功用也。然金銀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4.《醫林纂要》:蒲公英點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療疔毒乳癰,皆瀉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齒牙,去陽陰熱也。人言一莖兩花,高尺許,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見皆一莖一花,亦鮮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陽明胃、厥陰肝,涼血解熱,故乳癰、乳岩為首重焉。緣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乳癰、乳岩,多因熱盛血滯,用此直入二經,外敷散腫臻效,內消須同夏枯、貝母、連翹、自英等藥同治。
  6.《本草正義》: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療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療,紅腫堅塊,尤為捷效。鮮者搗汁溫服,幹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
  7.《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8.《本草圖經中: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9.《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白。
  10.《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頽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癘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11.《綱目》:烏須發,壯筋骨。
  12.《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13.《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14.《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15.《嶺南採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16.《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17.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解毒, 涼血利尿。治療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18.《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19.《本草新編》:蒲公英,味苦,氣平。入陽明、太陰。潰堅腫,消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電視劇《蒲公英》
  基本資料
  劇名:《蒲公英
  集數:20集
  年份:2003年
  導演:於建福
  類型:偶像劇
  地區:中國大陸
  主要演員
  鬍 歌 飾 程 灝
  孫 莉 飾 夏 冰
  關 穎 飾 夏 雪
  袁 弘 飾 汪博深
  劇情簡介
  夏仲文和張嚮晴經歷了轟轟烈烈的愛情,終於結婚了,婚後,他們生了一對雙生女兒,嚮晴說:雪從天上飄下來,落到地上,變成堅固的冰,冰和雪是一體的,所以,她的一對寶貝女兒,姐姐叫雪,妹妹叫冰,姐妹倆感情親密,誰也離不開誰。但並不是每個愛情故事都如童話一般有美滿的結局。仲文畢業後回臺灣的生活吃盡了苦頭,而嚮晴,卻像永遠長不大的女孩,活在父母的蔽護下,夫妻倆的裂痕越來越大,雪和冰七歲的那年,仲文和嚮晴的裂痕,終於不可收拾,很無奈地,很痛苦地,他們離婚了!年紀小小的雪和冰,縱有百般的不情願,也被逼分開了。從此姐妹天各一方,衹能靠着小量合照和腦海裏面無數的回憶,互相思念。仲文帶着小冰離開了臺灣,連同父母,輾轉又到了大連,可是在大連,仲文生意失敗又入獄,撇下衹有十歲的小冰,小小的肩膀,挑起了不能承受的重擔,冰又要照顧癱瘓的爺爺、又要照顧瘋瘋癲癲的奶奶,生活過得很苦。雪比較幸運。感情受了重傷的嚮晴,在父母相繼過世之後,滿懷傷感地帶着小雪到臺東重新生活,沒有生計能力的嚮晴,在臺東嫁了給一個有錢人張石開 一個有父親感覺的男人,張對母女二人十分疼愛,雪過着還不錯的生活。冰和雪長大了,天涯海角,兩人過的生活也是天淵之別。對雪的愛和思念,是支持冰活下去的最強動力。二十歲那年,冰憑半工半讀,終於考上了醫學院,數年之後,她從醫學院畢業,成了腦科見習醫生。遭受繼父的另外兩個兒女的排斥,程灝有點意興闌珊,决定放棄農莊,另尋發展。最後,他决定回大陸尋找機會,開拓新天地,繼續發展他在農業方面的抱負。程灝獨個兒到大連探路,怎料一下飛機,遇上意外,被劫走一切財物,更因頭部被打緻重傷,生命垂危。程灝被一年輕人汪博深發現了,送進一所醫院接受搶救,而負責救他的主診醫生,正是夏冰。一天,雪來到冰工作的醫院,可是她查不到程灝的資料,卻遇上了冰。她們做夢也沒想到,對方就是自己失散了多年、思念了多年的雙生姊妹!但相逢卻又讓三人陷入了痛苦之中。
動畫《蒲公英》
  劇情簡介
  動畫《蒲公英》 熱心的小學生大地,看見自己的同班同學明日香,為世界上是否有幽靈的問題與同學發生了摩擦。看到自己喜歡的明日香為拿不出證據證明幽靈的存在而苦惱,大地决定去拍幽靈的照片而來到了一幢在人們傳說有幽靈存在的無人的別墅裏。當大地尋找幽靈的時候,卻被突然出來的白色老鼠嚇得個半死,匆忙中撞進了房子的主人之一,愛的懷裏,並差點被愛的巨乳夾得窒息。好心的愛把大地從懷裏弄出,並溫柔的問他為何在這裏,但是大地哪裏知道愛是人是鬼,一轉身就大喊的朝門口跑去。剛好這時候,房子所有的主人都回來了……
  大傢帶大地來到了餐廳,問他為何要闖入別墅,大地如實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房主門聽了後原諒了大地,並進行了自我介紹-——房主愛,三妹小咪,次女小舞,女傭麻亞。四人還答應幫助大地拍鬼照片……
  回到班上的大地將自己得到的鬼照片拿出,立即造成了不小的轟動,大地也看到了明日香開心的笑臉。為了感謝那四位大姐姐的幫助,大地又一次來到了別墅,但女傭麻亞告述大地三位女主人都不在傢。在回傢的路上,大地看到了愛一行人在河邊玩耍。愛叫大地陪他們一下,並答應之後再幫大地照幽靈的照片,而在野炊的時候,大地發現溫柔的愛竟然能和蒲公英說話,但在玩耍之後,大地吃了愛的料理,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
  第二天,大地再次把新的照片拿給了明日香看,但此時卻得知了明日香追問幽靈是否存在的原因,原來是應為在明日香生日時,似乎看到了自己死去的媽媽的靈魂,所以……
  大地不願繼續欺騙明日香,但是當他欲說出實情時,明日香的朋友卻將大地作假的證據給了明日香,明日香哭着跑出了教室。
  放學的路上下着大雨,大地又來到了那間別墅,但女管傢麻亞還是說三人不在傢,並將大地鎖在門外,但好心的愛還是將大地接近了屋子,儘管麻亞在一旁說所剩的時間不多了……
  在幫大地洗澡的時候,愛安慰了大地,說他的行為並沒有做錯,因為在大地的相片裏,影藏着對明日香的關心。大地也逐漸在愛的懷裏誰着了……
  醒來後的大地發現自己躺在了野外,而此時大地看見那一幢別墅正發生着不可思議的變化
  STAFF:
  原作 : ぷちフェレット
  監督 :木村真一郎
  キャラクター原案: ぽよよん ろっく
  アニメーション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 櫻井はるか
  總作畫監督 :水上ろんど
  シリーズ構成 :花田十輝
  美術 :桑原悟
  音響監督 :鶴岡陽太
  編集 :瀬山武司
  撮影監督 :小澤次雄
  アニメーション製作 :シャフト
  製作 :ぽぽ
  CAST:
  あい: 大原さやか
  まい: 淺野真澄
  みい: 桃井はるこ
  メアー: 門脇舞
  うなぎ: 川澄綾子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蒲公英
  漢語拼音:
  Pugongying
  英文名:
  HERBA TARAXACI
  基原:
  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鹼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開時采挖,除去雜質,洗淨,曬幹。
  性狀:
  本品呈皺縮捲麯的團塊。根呈圓錐狀,多彎麯.長3-7cm;表面棕褐色,抽皺;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緑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莖1至數條,每條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內面一層較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鑒別:
  (1)本品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麯,表面角質紋理明顯或稀疏可見。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細胞,直徑17-34μm,頂端細胞甚長,皺縮呈鞭狀或脫落。下表皮氣孔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6個,葉肉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結晶。葉脈旁可見乳汁管。
  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棕色。韌皮部寬廣,乳管群斷續排列成數輪。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小,射綫不明顯;導管較大,散列。薄壁細胞含菊糖。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併乙酸乙酯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咖啡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隊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磷酸????緩衝液(取磷酸二氧鈉1.56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再加1%磷酸溶液調節pH值至3.8-4.0,即得)(23:77)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3n,;柱溫40℃。理論板數按咖啡酸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在110℃乾燥至恆重的咖啡酸對照品7.5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咖啡酸3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粗粉約1g,精密稱定,置50ml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5%甲酸的甲醇溶液10ml,密塞,搖勻,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甲酸的甲醇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置棕色量瓶中,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咖啡酸(C9H8O4)不得少於0.020%。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幹。
  性味:
  苦、甘,寒。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主治:
  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咽痛,肺癰,腸痛,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HERBA TARAXACI
中國藥典2000版
  蒲公英
  拼音名:Pugongying
  英文名:HERBATARAXAC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89
  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鹼地蒲公英Taraxa-
  cumsinicumKitag.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開時采挖,除去雜質,
  洗淨,曬幹。
  【性狀】本品呈皺縮捲麯的團塊。根呈圓錐形,多彎麯,長3~7cm;表面棕褐色,
  抽皺;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
  呈倒披針形,緑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
  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莖1至數條,每條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內面一層較
  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鑒別】(1)本品葉表面觀:上下表面細胞垂周壁波狀彎麯,表面角質紋理明顯或
  稀疏可見。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細胞,直徑17~34μm,頂端細胞甚長,皺縮呈鞭狀
  或脫落。下表皮氣孔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6個,葉肉細胞含細小草酸鈣
  結晶。葉脈旁可見乳汁管。
  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棕色。韌皮部寬廣,乳管群斷續排列成數輪。形成層成
  環。木質部較小,射綫不明顯;導管較大,散列。薄壁細胞含菊糖。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水10ml
  使溶解,濾過,濾液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併醋酸乙酯液,蒸幹,殘渣
  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咖啡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
  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難,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分
  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
  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
  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磷酸????緩衝
  液(取磷酸二氫鈉1.56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再加1磷酸溶液調節PH值至3.8~4.0,即
  得)(23:77)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3nm;柱溫40℃。理論板數按咖啡酸峰計算應不低
  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在110℃乾燥至恆重的咖啡酸對照品7.5mg,置50ml量瓶
  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
  1ml中含咖啡酸3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粗粉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第一法)],
  精密稱定,置50ml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5甲酸的甲醇溶液10ml,密塞,搖勻,稱定重量,超
  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甲酸的甲醇溶液補足
  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濾液置棕色量瓶中,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
  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咖啡酸(C9H8O4)不得少於0.020。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幹。
  【性味與歸經】苦、甘,寒。歸肝、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癘,
  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用法與用量】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百科大全
  pugongying
  蒲公英
  dandelion
    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鹼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 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
    
英文解釋
  1. :  herba taraxaci,  Mongolian Dandelion Herb
  2. n.:  dandelion,  taraxacum,  thepriest's Crown
法文解釋
  1. n.  pissenlit
相關詞
電影劇情片愛情片文藝片冰上奇跡迦文·歐康諾青年志願者
社會組織ngo黃花菜動漫教育藝術集團民辦
包含詞
蒲公英屬蒲公英片秋蒲公英
蒲公英e傢蒲公英酒蒲公英粥
蒲公英蜜蒲公英湯蒲公英節
華蒲公英蒲公英獅蒲公英奬
蒲公英茶藏蒲公英蒲公英黃酮
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藥用蒲公英
紫色蒲公英蒲公英現象蒲公英衝劑
蒲公英傢族紅色蒲公英沙漠蒲公英
西洋蒲公英涼拌蒲公英蒲公英膠囊
寒生蒲公英紅果蒲公英蒲公英團隊
蒲公英色素麗花蒲公英霧靈蒲公英
朝鮮蒲公英紅梗蒲公英白花蒲公英
異苞蒲公英芥葉蒲公英細裂蒲公英
東北蒲公英亞洲蒲公英光苞蒲公英
川藏蒲公英多裂蒲公英戟片蒲公英
白緣蒲公英遼東蒲公英蒲公英中學
款鼕蒲公英蒲公英咖啡蒲公英顆粒
蒲公英乳香深裂蒲公英堆葉蒲公英
粉緑蒲公英短喙蒲公英蔥岑蒲公英
紅角蒲公英窄苞蒲公英印度蒲公英
小花蒲公英麗江蒲公英光果蒲公英
翼柄蒲公英天全蒲公英網苞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錫金蒲公英亞東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垂頭蒲公英川西蒲公英
紫花蒲公英長角蒲公英毛柄蒲公英
血果蒲公英天山蒲公英無角蒲公英
蒼葉蒲公英拉薩蒲公英林周蒲公英
紫果蒲公英山地蒲公英緋紅蒲公英
中亞蒲公英白色蒲公英蒲公英免煎
蒲公英在飛蒲公英染料蒲公英兔子
藏zang蒲公英青膠蒲公英褐果蒲公英
窄邊蒲公英刺果蒲公英礆地蒲公英
山東蒲公英寬邊蒲公英膜葉蒲公英
白冠蒲公英亮紅蒲公英黑柱蒲公英
復方蒲公英蒲公英片停蒲公英梳子
毛葉蒲公英小葉蒲公英反苞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大頭蒲公英灰果蒲公英
狹苞蒲公英山西蒲公英長春蒲公英
興安蒲公英斑葉蒲公英臺灣蒲公英
白膜蒲公英蒙古蒲公英川甘蒲公英
捲苞蒲公英凸尖蒲公英丹東蒲公英
新源蒲公英角苞蒲公英和田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荒漠蒲公英尖角蒲公英
雙角蒲公英小果蒲公英長錐蒲公英
平滑蒲公英蒲公英黃質蒲公英屬植物
蒲公英提取物蒲公英合唱團四聖蒲公英茶
蒲公英黨參茶蒲公英文學社蒲公英義工社
蒲公英粳米粥加味蒲公英粥蒲公英的約定
狹戟片蒲公英白花華蒲公英淡黃花蒲公英
阿爾泰蒲公英兇惡的蒲公英蒲清蒲公英片
川藏zang蒲公英蒲公英洗手液蒲公英花露水
憂鬱的蒲公英興奮的蒲公英蒲公英色的風
蒲公英清香劑蒲公英屬之植物藥用蒲公英幹根
戰場上的蒲公英蒲公英教育集團車前草蒲公英汁
金銀花蒲公英汁蒲公英教育軟件鮮蒲公英敗醬草
蒲公英謎語兒歌蒲公英葉風毛菊蒲公英潤膚乳液
誠信蒲公英毛巾蒲公英片蒲清停細裂遼東蒲公英
尋夢者的蒲公英蒲公英濕地猛猿蒲公英志願者團隊
蒲公英鄉村圖書館蒲公英蒓菜雞絲湯復方蒲公英註射液
蒲公英祛痱花露水蒲公英蛇膽花露水生氣的蒲公英兔子
維榮之妻:櫻桃與蒲公英留美雜感:蒲公英與鬱金香蒲公英校園傳媒互動體係
湯臣倍健奶薊蒲公英藥用植物蒲公英白粉病蒲公英一起飛的女孩
留美雜感蒲公英與鬱金香蒲公英四季青眼藥水蒲公英的栽培與利用
小學籬芭旁的蒲公英蒲公英南海乳業有限公江蘇蒲公英保健品公司
蒲公英寶寶去痱金水套裝蒲公英空氣清新劑水果香型蒲公英空氣清新劑桂花香型
蒲公英蘆薈奶山羊奶乳飲料蒲公英乳酸菌山羊奶乳飲料蒲公英蛇膽祛痱花露水
哈爾濱蒲公英藥業有限公司蘭州蒲公英廣告有限公司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