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不受日光的照射和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下培育出來的黃色蒜葉。 |
|
在不受陽光照射和適當的溫度條件下培育出來的黃色蒜葉 |
|
【詞語】:蒜黃
【註音】:suàn huáng
【釋義】:1.在不受日光的照射和適當的溫﹑濕度條件下培育出來的黃色蒜葉。 |
|
(1)品種選擇。蒜黃的産值較高,應選用大瓣品種,以求發芽快,生長粗壯,産量高。選種時剔除凍、爛、傷、弱的蒜瓣。
(2)栽培場地。蒜黃主要在鼕春低溫季節栽培,凡是有一定溫度條件的場所均可進行。多采用保溫性能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柵、風障畦、空室、菜窖,或在流水的河灘地、泉水地旁進行。
在保護地內挖30~40釐米深的栽培床,床寬12~15米。在室內可用磚砌成0.5~0.6米的長方形栽培池。在河灘或泉水邊,可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黃可用細沙或砂壤土。在栽培床內鋪沙或土3~6釐米,攤平。
(3)播種。蒜黃可在10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連續不斷地播種和收穫。從種到收穫,在適溫條件下約20~25天。可根據上市期確定播種期。
播種前,把選出的蒜頭用清水浸泡24小時,使之吸足水分後去掉蒜盤踵部,一個換一個地把蒜頭緊緊排在栽培池內,盡量不留空隙,空隙處亦用散種瓣填嚴。一般每平方米采用蒜種10~20千克。播後上面覆蓋細沙3~4釐米,用木板拍實壓平,再澆足水。水滲下後,再覆1~2釐米一層細沙。
(4)田間管理。①遮蔭。蒜芽大部分出土時,栽培床上蓋葦簾或草苫子遮光,亦可蓋黑色塑料薄膜遮光,以軟化蒜葉,保證蒜黃的質量。蓋簾過晚,或蓋得不嚴密,蒜苗見光,會使葉片變緑而降低品質。蓋簾還有保護栽培床溫度和濕度的作用。②溫度管理。播種後至出土前,利用保護地的覆蓋措施盡量提高栽培床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溫不能低於18~20℃,如有條件,夜溫略高於日溫更好。出苗後至苗高10釐米時,為使苗粗壯,白天可降低溫度至20~25℃,夜溫16~18℃。苗高20~25釐米時,通風量還應加大。白天保持18~20℃,夜溫14~16℃,以促進蒜苗粗壯,高産,改善品質。收穫前4~5天,盡量加大通風,白天保持10~15℃,夜間10~15℃,防止秧苗徒長倒伏。③水分管理。蒜黃栽培中,第一水應充足,一定要淹沒蒜瓣。以後每2~4天澆1次水,保持栽培床經常濕潤。水分管理要根據保護地內的溫度和秧苗時期確定,溫度高,蒸發量大,秧苗大時,勤澆,澆水量應大,反之應小些。收割前2~3天應澆水,以保持蒜苗細嫩。④通風。栽培床內有時積聚大量二氧化碳或保護地加溫時放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在中午溫度高時,應放風換氣。出於保溫需要,一般不必過多地通風。
(5)收穫。蒜黃高25~30釐米左右時,即可收割。從播種至收穫約20~25天。收割時刀要快,下刀不宜過深,以貼地皮割下為宜,不可割傷蒜瓣。割後不要立即澆水,防止刀口感染3~4天後澆水,促進第二茬生長。約過20天後可收第二刀。收第三主刀時連瓣拔起。第一刀,每千克蒜種可産蒜黃0.7~0.8千克,第二刀約0.4~0.5千克。收割後的蒜黃要紮成捆,放在陽光下曬一下,使蒜葉由黃白色轉變為金黃色,稱“曬黃”。曬的時間不要太長,並註意防凍。 |
|
蒜黃也是大蒜的幼苗,但因鼕季栽培在溫室中,避免陽光照射,故蒜葉呈嫩黃鈀,質地也比較柔嫩。品質好的蒜黃應柔軟細嫩,植株肥壯,葉蠟黃色,葉尖稍帶綫紫色,基部嫩白,葉尖不爛、不幹,富有清香味,辣味不濃。
蒜黃色澤豔麗,香味濃郁,鮮嫩可口,營養豐富,是深受大衆喜愛的開胃健身蔬菜。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