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被子植物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葫蘆
目錄
葫蘆 Hu Lu  

魔幻 mysterious《至尊屍皇》

No. 2
  葫蘆科。一年生草質藤本。莖生軟黏毛,有捲須。葉心髒形。花白色。果實中間細,成熟後果皮變木質。原産印度,中國各地有栽培。果實可食用或藥用,也可供玩賞或製盛器。種子可作製皂原料。
hú lú hú lú
  用作中藥的該種植物的乾燥果實,用於利尿消腫
No. 4
  滑車的俗稱
No. 5
  由葫蘆殼做的器具(如瓶、壺)
No. 6
  取一葫蘆。——宋· 歐陽修《歸田錄》
No. 7
  糊塗,宋元時有“葫蘆提”俗語,意即糊裏糊塗;葫蘆廟,《紅樓夢》裏虛擬的廟名。意即糊裏糊塗的地方
No. 8
  植物名。也稱壺蘆、匏瓜。果實像重迭的兩個圓球,嫩時可食,幹老後可作盛器或供玩賞。 宋 歐陽修 《歸田錄》捲一:“﹝賣油翁﹞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警世通言·福祿壽三星度世》:“﹝ 劉本道 ﹞就船中取一個盛酒的葫蘆上岸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靜寧州道士》:“ 陝西 靜寧州 一道士,賣藥於市,手持小葫蘆。”
No. 9
  同“ 鬍盧 ”。笑;嗤笑。 清 談遷 《國榷》捲一三五:“後史氏飾美,不為有識者所葫蘆乎!” 郭沫若 《蜩螗集·頌蘇聯紅軍》:“﹝納粹的將軍們﹞唱着 拿破侖 時代的 俄國 民歌幽默地令人葫蘆:‘已經有了全 歐洲 ,為甚麽要到 俄羅斯 來吃苦?’”
葫蘆簡介 About Hoist
  【物種名稱】 葫蘆
  【拉丁學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英文名稱】 calabash gourd , bottlegourd
  【科屬分類】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葫蘆科、葫蘆
  【變種信息】有多個變種:
  原變種:(葫蘆)瓠果大,長數十釐米,中間縊細,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大於上部。
  var. depressa (ser.) hara(匏瓜、葫蘆)瓠果梨形,直徑約30﹎。亦有更大、更小的變型。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var. gourda hara
  var. microphylla hara(微型葫蘆
  以上三變種可通稱“小葫蘆”。瓠果長不足10﹎,其中“微型葫蘆”更小。
  var. hispida (thunb.) hara(瓠子)瓠果圓柱形,長60-80﹎。
形態特徵 Morphology
  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捲須2裂。葉片心狀卵形至腎狀卵形,長10—40釐米,寬與長近相等,稍有角裂或3淺裂,頂端尖銳,邊緣有腺點,基部心形;葉柄長5—30釐米,頂端有2腺點。花1—2果生於葉腋,雄花的花梗較葉柄長,雌花的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短;花萼長2—3釐米,落齒錐形;花冠白色,裂片廣卵形或倒卵形,長3—4釐米,寬2—3釐米,邊緣皺麯,頂端稍凹陷或有細尖,有5脈;子房橢圓形,有絨毛。果實光滑,初緑色,後變白色或黃色,長數十釐米,中間縊細,下部大於上部;種子白色,倒卵狀橢圓形,頂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
葫蘆由來 Hulu Origin
葫芦由来
葫芦由来
  ·甲骨文與《詩經》的敘述
  現代植物學把各種“葫蘆”都歸屬於葫蘆科。而在我國古代葫蘆有衆多稱呼,最早是出現在甲骨文當中。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這種類型的文字 ,古文字學者指出,這是“壺字”,有專傢指出它也是“葫蘆”,除甲骨文這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名稱外,葫蘆在我國古籍中最早稱瓠、匏和壺,這三個字都可以在《詩經》中找到,《邶風》雲:“匏有苦葉,濟有涉深”;《衛風》雲:“齒如瓠犀”;《幽風》雲:“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小雅》雲:“南有木,甘瓠纍之”。其中的“匏”、“瓠”、“壺”、“甘瓠”均指葫蘆。前二字在古代大約是相通的。
  ·《說文解字》、《世說新語》與孔子的敘述
  “葫蘆”這個名稱,從《說文解字》中兩字互訓這點中可以看出。瓠字從瓜,說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種;另外,孔子曾在《論語•陽貨》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說明。後來這些名稱在流傳中,逐漸出現壺盧這個雙音的名稱。這個名稱大約出現在三國時期,《世說新語》中記載了當時的學者提到東吳有“長柄壺盧” 。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在江南還出現一個發音與壺盧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樓”(音婁)。“瓠樓”的出現,進一步證實我們的推測。鬍蘆和葫蘆這兩個名稱顯然是從這裏衍生而來。到了唐朝,“葫蘆”這一名稱開始流行起來。宋代以後,由於葫蘆品種繁衍,名稱也變得更多了。
  ·李時珍《本草綱目》的敘述
  關於“葫蘆”的稱謂,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裏出現了七種名稱: 懸瓠、蒲盧、茶酒瓠、藥壺盧、約腹壺、長瓠、苦壺盧。之所以出現衆多名稱,主要因為古人把葫蘆按其性質和用途與形狀大小的不同而分類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藉造成的。
  ·為什麽“葫蘆”名稱衆說紛紜?
  一是因為葫蘆有很多品種,這是古人的一種分類方法。如陸佃《碑雅》認為:“長而唐上日瓠,短頸大腹曰匏”、“似匏而圓曰壺”。他的意思是瓠、匏、壺是三種葫蘆的名稱,其區別主要表現在外形上。瓠即現在用來當菜吃的瓠子,細而長,猶如絲瓜;匏即農傢作水瓢用的瓢葫蘆;壺即扁圓葫蘆。但古人的分類並不統一,李時珍解釋匏、壺的含義,正好與陸佃相反,即匏是扁圓葫蘆,壺纔是瓢葫蘆。崔豹在《古今註》中則認為瓠、匏、壺盧、瓢等都不是種與種的區別,而是種屬之別。他認為“瓠”是一切葫蘆的總稱,而匏、壺盧、瓢、懸瓠都是瓠,衹是外形有差別罷了。
  二是古人認為葫蘆的性質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稱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認為就其質來說,葫蘆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詩陸疏廣要》。至於“茶酒瓠”、“藥壺盧”,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綱目》。
  三是由於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葫蘆不但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而且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從《詩經》記載的時代來計算,我國栽培葫蘆也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詩經》之後,記載葫蘆的文獻就更多了。據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統計,提到葫蘆的古書有近百部(篇)。在這些書裏,有的寫葫蘆的種植方法,有的寫葫蘆的食用、藥用及日常器用的價值,有的是歌詠葫蘆的詩文,還有大批有關葫蘆的神話傳說故事。
葫蘆傳說 Hulu Legend
  我國至少有20多個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蘆,並有葫蘆神話相伴隨。聞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與葫蘆相關的神話49種;據統計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發現葫蘆神話119則。上古神話中作為人類始祖的伏羲、女媧,皆看作是葫蘆的化身。上古神話中還有“開天闢地”的始祖盤古,“‘盤’與‘奭瓠’之‘奭’古通用,‘古’與‘瓠’音近,‘盤古’即為‘奭瓠’,而‘奭瓠’就是葫蘆。”總之,創造人類及世界萬物的始祖乃是葫蘆轉化,“至於為什麽以始祖為葫蘆的化身,我想是因為瓜類多子,是子孫繁殖的最妙象徵。”由創生、始祖,再引申到男女性愛、婚戀等方面的意義,正是葫蘆作為隱喻意象在《詩》之興及《易》之象中的真正涵義。
  ·葫蘆神話的傳說
  葫蘆神話大多有這樣一些內容:葫蘆是誕生始祖的母體;是先祖靈魂的歸宿地;葫蘆籽是萬物的種子;葫蘆笙聲是祖先的聲音。彝族民間長詩《梅葛》說,漢、傣、彝、僳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從一個葫蘆裏出來的親兄弟;拉祜族長詩《牡帕密帕》中說:第一代人紮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蘆孕育出來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個民族是紮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對孩子。佤族《司崗裏》也有類似的傳說。《牡帕密帕》中又說紮笛和娜笛長大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紮笛砍來最好的泡竹,找來最好的葫蘆,找到蜂蠟和樹槽,做出了第一隻葫蘆笙。”“娜笛砍來最好的金竹做響篾(口弦)。彈起響篾象夜鶯歌唱,吹起葫蘆笙象布𠔌鳥歡唱”,“厄莎給響篾放上相思藥,厄莎給葫蘆笙放上相思藥;紮笛吹葫蘆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彈起響篾就想起哥哥。”還說,葫蘆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有一年天大旱,五人每人拿一根竹管去找天神降雨,可是天神睡着了,怎麽推喊也叫不醒,五人吹響了竹管,天神聽到這美妙的樂聲纔醒過來。有一次五兄弟去深山,老父親盼兒歸來,就採集了五根竹管捆紮在一起,吹響後五兄弟聽到,知道是老父親在召喚,立即回到了父母身邊。
  ·葫蘆崇拜的傳說
  葫蘆還是有的少數民族崇拜的圖藤。在傈僳族口頭世代相傳的《創世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遠古時候,天地相連,混混沌沌。人們都要彎着腰走路、要不然,頭就會碰着天。有一個人駡道:該死的老天,你不能高一點嗎?”這咒駡觸怒了老天,突然天降傾盆大雨、九天九夜不停,世間一片汪洋。有對兄妹倆人躲藏在一個大葫蘆裏,隨着洪水漂流。洪水退落後,葫蘆擱淺在泥灘上,兄妹倆人從葫蘆裏走出來,發覺天地分開了。天是那麽高,地也不是那麽混濁,出現高山、平原、河流、森林,但世上的人都被淹死了。世上衹剩兄妹二人,如何生活和繁衍?哥哥說,世上人都死光了,衹剩我們兄妹二人,為了不使人類絶種,我們結婚,才能繁殖後代。妹妹說,不行不行、我們都是一母所生,結婚是違反天道的。哥哥說,世上衹剩我倆人,若不結婚。人類將會絶種。妹妹說,若老天同意我們才能結婚,如果你的箭射穿我的骨針孔,表示老天同意、我們就結婚。哥哥拉起彎弓、一箭射穿骨針孔。哥哥高興地說,老天同意我們結婚了。妹妹又說,還是不行,並指着一付磨盤說,我拿磨心,你拿磨軸,我們把它滾下山,如果磨心和磨軸合在一起,我們方可結婚;如果磨盤分開,我們就不能結婚。倆人把磨盤滾下山,磨心和磨軸果然合擾在一起。於是兄妹結為夫妻。
  兄妹結婚後,生了五個孩子。生第一個孩子時,父親把白布裹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漢族;生第二個孩子時,父親把弩箭放在孩子身旁,對孩子說,你是傈傈族;生第三個孩子時,父親把黑布裹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彝族;生第四個孩子時、父親把木棍插在孩子身旁,對孩子說,你是獨竜族;生第五個孩子時,父親把簸箕蓋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怒族。總之,我們中華各民族都是同胞弟兄。
  ·葫蘆與孟薑女的傳說
  從前有兩戶人傢,住在壽山的長城嶺下,一傢姓孟,一傢姓姜,他們是一墻之隔的好鄰居,但兩傢都無子女。
  有一年,孟傢栽了一棵葫蘆葫蘆長得很旺盛,葫蘆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頂上去了。奇怪的是這棵葫蘆衹結了一個葫蘆葫蘆又正長在兩傢共有的墻上。秋天葫蘆成熟了,孟、薑兩傢都希望葫蘆歸自傢,兩傢各不相讓,爭吵不休。最後,在村人的調和下决定每傢各分一半。
  兩傢把葫蘆摘下來,當場就要鋸為兩半,但孟傢找到鋸後怎麽也鋸不開,後經木匠師傅指點纔總算鋸開。當鋸開後,衆人十分驚訝!裏面竟然端坐着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長得似仙女下凡。兩傢一見這小姑娘都不爭着要那葫蘆了,卻搶着要抱那小姑娘。兩傢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還是由衆人調解,兩傢輪流撫養這個小姑娘。
  從此之後,這個小姑娘就被孟、薑兩傢養活着。一天,孟傢對姜家說:“我們給她取個名吧。”,經雙方商量便起名孟薑女。從此,孟薑女這個名字就被人們叫開了。等她長大後就出嫁了,沒到兩個月的時間,丈夫便被齊威王徵召為民夫,到壽山後修築長城去了。後來丈夫纍死在長城下,又被埋進了長城內,她便哭塌了長城。她的美名就在民間流傳下來了。
  ·葫蘆與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習俗,民間門上插桃枝挂葫蘆。現代氣功測試證明,葫蘆有隔絶氣場功能。民語有“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意即難以穿透葫蘆測視內中物品。從風水場氣分析,乃葫蘆的麯綫外形狀含“s”形的太極陰陽分界綫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風水化煞中應用。 據神話傳說,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化作賣油郎到一山村中賣油,油價標明後任人根據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於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錢則少付。有一少年也學着別人的樣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錢。這位少年歸傢後將大傢買油及自身買油情況嚮母親如實介紹,母親對兒子進行了嚴肅批評,並責令兒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並前去對賣油郎賠禮。呂洞賓深感其誠實,於是告訴這位少年,五月初一將有大禍降到人間,在門口挂一個葫蘆則可太平無事,躲過災難。這位心地善良的母親急忙把這一消息轉告鄰友,凡是聽到消息的傢傢戶戶都紛紛在門眉處挂起了葫蘆。果然未過數日,一場特大山洪捲走了沒有挂葫蘆的人傢,而挂葫蘆人傢則是安然無恙。從此留下了端午節前幾天挂葫蘆的習俗。也有民間傳俗,說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藥王爺下凡,見到人間毒蟲橫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裝神藥的葫蘆挂在一傢門口,滅蟲降瘟,普救衆生,留下了這一習俗。
  ·葫蘆與民俗的傳說
  古代夫妻結婚入洞房飲“合卺”酒,卺即葫蘆,其意為夫妻百年後靈魂可合體,因此古人視葫蘆為求吉護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蘆與仙道的關係非常密切。《列仙傳》上的鐵拐先生、尹喜、安期生、費長房這些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總是與葫蘆為伍的,以致後來葫蘆成為成仙得道的標志之一。由於“葫蘆”與“福祿”音同,它又是富貴的象徵,代表長壽吉祥,民間以彩葫蘆作佩飾,就是基於這種觀念。另外因葫蘆藤蔓綿延,結子繁盛,它又被視為祈求子孫萬代的吉祥物,古代吉祥圖案中有不少關於葫蘆的題材,如“子孫萬代”、“萬代盤長”等。有些民傢在屋梁下,懸挂着葫蘆,其稱之為“頂梁”,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傢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衆,則用紅繩綫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臺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傢風纔會富”,意思是說,在傢裏擺放一個葫蘆,纔會發財、富有。
葫蘆産地 Hulu origin
  過去有人認為葫蘆的原産地是印度與非洲。但據考古材料記載,亞洲的中國、泰國,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過石器時代的葫蘆化石。早在近一萬年前,在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經生長着葫蘆植物。據浙江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的考古發現 ,在7000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已開始種植葫蘆,而用葫蘆作為盛水的用具則要早於陶器和青銅器。在以後的歲月裏,人們對葫蘆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它的利用也愈來愈廣泛,如用它製成樂器,作為養蟲的器具,甚至用模具套製出多種多樣的高級藝術品——葫蘆器。這些都說明,葫蘆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不是從外國引進的;當然,也沒有材料說明,葫蘆是由我國傳到外國的。
葫蘆用途 Hulu uses
  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果實老熟後經一定處理可作容器,如酒壺;生活用具,如水瓢;鳴蟲玩具,如蟈蟈葫蘆;及觀賞品等。
  ·食用
  葫蘆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禎《農書》說:“匏之為用甚廣,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葷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條作幹……”又說:“瓠之為物也,纍然而生,食之無窮,烹飪鹹宜,最為佳蔬。”可見古人是把葫蘆作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種多樣,既可燒湯,又可做菜,既能腌製,也能幹曬。燒湯清香四飄,其味鮮美。與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論葫蘆還是它的葉子,都要在嫩時食用,否則成熟後便失去了食用價值。
  ·藥用
  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葫蘆味甘,性平滑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藥,醫治多種疾病。據古代醫書記載,葫蘆花味甘,性平,無毒,可做解毒之藥,對各種瘻瘡尤為有效。蔓、須藥性與花相同,可治麻瘡。葫蘆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齦或腫或露,牙齒鬆動。又可治面目、四肢腫,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癰疽惡瘡。尤以葫蘆殼的藥用價值最高,其味甘,性平,無毒,用於消熱解毒,潤肺利便。愈是陳年的葫蘆殼,療效愈高。
  ·樂器
  在古代,葫蘆是製作樂器的重要原材料,其價值不亞於絲,竹。《堯典》中有匏為八音之一的說法。葫蘆笙最早載於漢代的《禮樂志》:“有葫蘆笙。”後來晉崔豹《古今註》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麯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則漆其裏。”這句話是說長柄葫蘆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麯沃的葫蘆最佳。除了笙、竽等簧管樂器外,葫蘆還可以做弦樂器或彈撥樂器的共鳴箱。葫蘆還可以做鴿哨,分很多種,製法各異。
  ·日用
  葫蘆作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葫蘆開口做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使用,最常見的是用來裝水或裝酒的水壺或酒壺,也可用來舀水、淘米、舀面、盛東西東西等。在古代葫蘆還被用來盛藥,它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為它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不致損壞變質。另外,葫蘆還能製成舟和農具,甚至被製成火器,在戰爭中使用。
葫蘆製作技法 Gourd production techniques
  (一)葫蘆烙畫技法
  (二)葫蘆雕刻技法
  (三)葫蘆漆藝技法
  (四)葫蘆範製技法
  (五)葫蘆勒紮技法
  (六)葫蘆押花技法
  (七)葫蘆針刻技法
  (八)葫蘆結紮技法
  (九)葫蘆彩繪技法
  (十)葫蘆鑲嵌技法
  (十一)葫蘆編製技法
  (十二)葫蘆剪接技法
  (十三)葫蘆燈製作技法
  (十四)葫蘆筆筒製作技法
  (十五)葫蘆蟲具製作技法
  (十六)葫蘆花瓶製作技法
  (十七)葫蘆鳥巢製作技法
  (十八)葫蘆鴿哨製作技法
  (十九)葫蘆酒製作技法
  (二十)葫蘆音箱製作技法
  (二十一)葫蘆首飾製作技法
  (二十二)葫蘆果脯製作技法
  (二十三)葫蘆小菜製作技法
  (二十四)葫蘆瓜子製作技法
  (二十五)葫蘆幹絲製作技法
  (二十六)葫蘆樂器製作技法
  (二十七)葫蘆酒具製作技法
  (二十八)葫蘆修飾技法
  (二十九)葫蘆表製作技法
  (三十)葫蘆包製作技法
  (三十一)葫蘆吊牌製作技法
  (三十二)葫蘆動物製作技法
  (三十三)葫蘆罐製作技法
  (三十四)葫蘆壺製作技法
  (三十五)葫蘆花籃製作技法
  (三十六)葫蘆人物製作技法
  (三十七)葫蘆日用品製作技法
  (三十八)葫蘆勺製作技法
  (三十九)葫蘆社火製作技法
  (四十)葫蘆塑骨技法
有關葫蘆的影片 Video on Hulu
  ·《葫蘆兄弟》
  分集劇情:
   第1集 神峰奇遇
  一位老爺爺在山上採藥,無意中進入了一個山洞,在洞中他救下一隻穿山甲。穿山甲告訴老爺爺自己不小心穿破葫蘆山,放走了蛇蝎二妖。穿山甲幫助老爺爺取出了能降妖服魔的寶葫蘆籽。
  第2集 七色葫蘆
  老爺爺種下葫蘆籽,有靈性的葫蘆籽長得飛快,不久藤上便結出了七個色彩不同的葫蘆。蛇蝎二妖得知後,决定除掉葫蘆藤。夜晚,老爺爺沒有聽從葫蘆們的勸告,出屋相救,不幸被妖怪擒走。
  第3集 誤入泥潭
  大力娃迫不及待地出來,去妖洞救老爺爺。大力娃力大如牛,而且能變大變小,闖入妖洞如入無人之境。蛇精眼看抵擋不過,就施下毒計,將大力娃騙入泥潭。大力娃有力無處使,被妖精擒住。
  第4集 夢窟迷境
   第二個葫蘆娃降生了,他用千裏眼和順風耳先探明了妖洞的情況,趕去救大哥和老爺爺。蛇精知道他耳聰目明、機敏過人,使毒計誘他進入迷鏡宮。在迷鏡宮,千裏眼娃被幻象所迷惑,被妖怪殘忍的刺瞎了雙眼、刺聾了雙耳。
  第5集 絶路逢生
  穿山甲帶老爺爺和千裏眼娃順利逃出了妖洞,卻在洞門外驚動了看門蝙蝠。穿山甲犧牲自己,去引開蝙蝠的註意。就在老爺爺將被蝙蝠抓住的緊急關頭,還未出世的鋼筋鐵骨娃趕來相救。
  第6集 鋼筋鐵骨
  鋼筋鐵骨娃與蝎子精一陣惡鬥,蝎子精落荒而逃。堅固的石門擋不住葫蘆娃的鋼筋鐵骨,妖洞裏,他一闖到底,撞碎了蛇精的寶貝。蛇精拔出一把“剛柔陰陽劍”,以柔剋剛,死死的纏住了葫蘆娃。
  第7集 水火奇功
   水娃和火娃雙雙出世,他倆的水火奇功對老爺爺的生活幫助很大。蛇蝎二妖為煉七星丹,從深潭底下取出了煉丹寶爐。不料,爐內的火種迅速點燃山頭,將二妖睏住。善良的水、火二娃不明就裏地救了二妖,還被騙進了妖洞。
  第8集 酒酣心冰
  水、火二娃被騙入洞後,二妖用美酒佳餚款待、以歌舞表演助興。見二娃喜歡喝酒,蛇精暗地裏用如意寶貝調出毒酒。火娃喝下後連心都被凍住了,水娃更是醉得不省人事。
  第9集 幽𠔌彩蓮
   蛇蝎二妖又來攻擊葫蘆藤,他們將老爺爺扔下了山崖,又將千裏眼娃和剩下的兩個葫蘆帶回了妖洞。老爺爺被山鷹救下,被帶到了葫蘆山。葫蘆山的山神將七色蓮花交給了老爺爺,並告訴他衹有再加上這個蓮花,葫蘆娃才能同心協力、鏟妖除魔。
  第10集 捕風捉影
   隱身娃衹身進入妖洞,眼見兄弟們一個個束手被擒,焦急萬分,他靈機一動,叫橙娃用千裏眼找到妖怪的如意寶貝,用妙計偷來,然後用隱身法進入蛇蝎的洞穴,把兩個妖精戲弄得狼狽不堪。
  第11集 巧奪如意
  隱身娃偷吃了蛇妖的“如意”寶貝,救出了五位兄長,又去救七弟,但七弟紫娃已被蛇蝎二妖所迷惑,不認六娃這個哥哥,六娃無法,衹能含淚離去。
  第12集 妖迷心竅
  紫娃被妖精的毒汁妖霧熏陶成聽話的乖孩子,他出世後已經不認得爺爺和六個哥哥了,還用紫葫蘆射出一道道閃光,把兄弟們的心擊碎,讓他們自相殘殺,最後還被吸進了紫葫蘆。老爺爺悲痛欲絶。
  第13集 七子連心
   七個葫蘆娃全部被蛇妖關進煉丹爐,準備煉成“七星丹”,老爺爺拿出山神給予的“七色蓮花”,使七個葫蘆娃團结一心,將妖精全部消滅。
  ·《葫蘆小金剛》
   葫蘆兄弟化作七色山峰,鎖住了蛇蝎二妖,青蛇精為了替姐夫報仇,屢施毒計欲害葫蘆兄弟,七兄弟闖過了重重險關,消滅了黑風怪,燒死了蜘蛛精,並直搗青蛇洞。
  ·《寶葫蘆的秘密》
  講述一個小男孩的一段奇幻經歷。
No. 18
  【藥品名稱】 葫蘆
  【藏藥名】 嘎貝哲布
  【拼音名】 Hulu
  【英文名】 SEMEN LAGENARIAE SICERARIAE
  【標準編號】 WS3-BC-010
  【來源/處方】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葫蘆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的乾燥種子。立鼕前後摘下果實,取出種子,曬幹。
  【性狀】 本品扁長方形或卵圓形,長1.2~1.8cm,寬約0.6cm,表面淺棕色或淡白色,較光滑,並有兩面對稱的四條深色花紋,花紋上密被淡黃色絨毛,一端平截或心形凹入,一端漸尖或鈍尖。對種皮質硬而脆,子葉2,乳白色,富含油性。氣微,味微甜。
  【鑒別】 本品粉末淡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壁薄,垂周壁平直或彎麯,外被角質層。種皮厚壁細胞多成片存在,細胞較大,壁較厚,黃棕色,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約50μm,長約100μm,木化,紋孔圓形或長圓形,孔溝明顯。石細胞淡黃色,較小,壁甚厚,呈長方形或類圓形,有的少數分枝,壁波狀彎麯。星狀細胞碎片較多,不規則形,分枝成星狀,界限不甚明顯,具數個分枝或突起,壁彎麯,木化,胞腔不規則。種皮下皮細胞類長方形,扁平,垂周壁稍厚。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直徑2~15μm,並含脂肪油滴和脂類物質,用水合氯醛透化,脂類物質成片脫落,可見糊粉粒溶化後的痕跡。內胚乳細胞類多角形,充滿油滴和糊粉粒,直徑2μm以下。假種皮碎片細胞類長方形,排列成鑲嵌狀,壁薄,微彎或平直。纖毛衆多,長短不一,長約100μm,平直或稍波狀彎麯。
  【炮製】 除去雜質。
  【性味】 酸、澀,溫。
  【功能與主治】 止瀉,引吐。用於熱痢,肺病,皮疹。
  【用法與用量】 6~9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葫蘆的中藥功用】:利水消腫:用於重癥水腫及腹水。
  【中藥劑量】:15~30剋。
一【葫蘆簡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gourd
  【物種名稱】 葫蘆(bottle gourd)
  【拉丁學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英文名稱】 Calabash Gourd , Bottle Gourd
  【科屬分類】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五椏果科、堇菜目、葫蘆科、葫蘆
  【變種信息】有多個變種:
  原變種:(葫蘆)瓠果大,長數十釐米,中間縊細,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大於上部。
  var. depressa (Ser.) Hara(匏瓜、葫蘆)瓠果梨形,直徑約30㎝。亦有更大、更小的變型。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var. gourda Hara
  var. microphylla Hara(微型葫蘆
  以上三變種可通稱“小葫蘆”。瓠果長不足10㎝,其中“微型葫蘆”更小。
  var. hispida (Thunb.) Hara(瓠子)瓠果圓柱形,長60-80㎝。
  亦作calabash gourd。亦稱白花葫蘆(white-flowered gourd)。
  葫蘆科(Cucurbitaceae)蔓生或攀緣藤本植物,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原産舊大陸熱帶,在溫暖地區已栽培數百年。葫蘆各栽培類型藤蔓的長短,葉片、花朵的大小,果實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果有棒狀、瓢狀、海豚狀、壺狀等,類型的名稱亦視果形而定。
  葫蘆枝蔓生長快,莖多毛,捲須分叉,有麝香氣味。花大,白色,美觀。葉稠密。常栽培作涼棚或供觀賞。果實嫩時可食,成熟後殼硬,可做瓶、瓢、匙羹等用具,以及鳥巢、小裝飾品、燈具及樂器等。有些品種果實長逾1公尺(約3呎)。葫蘆以種子繁殖,易栽培,但要求有較長的炎熱季節果實才能成熟。
  【形態特徵】 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捲須2裂。葉片心狀卵形至腎狀卵形,長10—40釐米,寬與長近相等,稍有角裂或3淺裂,頂端尖銳,邊緣有腺點,基部心形;葉柄長5—30釐米,頂端有2腺點。花1—2果生於葉腋,雄花的花梗較葉柄長,雌花的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短;花萼長2—3釐米,落齒錐形;花冠白色,裂片廣卵形或倒卵形,長3—4釐米,寬2—3釐米,邊緣皺麯,頂端稍凹陷或有細尖,有5脈;子房橢圓形,有絨毛。果實光滑,初緑色,後變白色或黃色,長數十釐米,中間縊細,下部大於上部;種子白色,倒卵狀橢圓形,頂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
  【葫蘆的種殖】 葫蘆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近幾年在黑竜江省種植面積發展很快,一般畝效益1000~1500元。甜葫蘆瓜條主要出口日本、韓國等地。
  玉泉山葫蘆1、選茬整地選擇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平川及低窪地和有灌溉條件的崗地。忌西瓜等瓜類重迎茬。整地:頂漿打壠,及時鎮壓保墒。移植壟為長口壟。壟寬9~13釐米,中間7~8條空壟也要打壟利於滅草。
  2、浸種、催芽品種選用日本青皮葫蘆,用40℃溫水浸種12~24小時,撈出後用紗布包好甩幹,並嗑開浸好的甜葫蘆種子。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墊一層消毒的鋸末或沙子,再墊上一層紗布,將浸好的種子均勻地放在紗布上,上面蓋上擰幹的新毛巾,蓋上蓋簾,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撣水2次。催芽溫度一般在25~28℃。要求每天撿出已出芽的種子,放在另外的盆裏,置於室內陰涼的地方,控製芽的生長。
  3、苗床播種①苗床準備。苗床底墊8~10釐米馬糞或碎草,上面鋪一層土,踩平。同時用70%的0.3~0.6/平方米敵可鬆可濕性粉劑消毒,同時扣棚。待播完種子後,在苗床上再扣小棚。②營養土準備。選擇沒有使用過普施特、豆磺隆等除草劑的土壤,並篩好,與篩好的腐熟農傢肥按7∶2比例混拌。③裝袋播種。將營養土裝入10釐米×15釐米的塑料袋中,並在塑料袋底1/3處放入20~30粒二銨作底肥,裝滿墩實,並將營養袋底角剪開或者在底部紮孔徑為8~10毫米的眼2~4個以便透水。播種時間根據當地的季節為準。用木棒在營養袋中間紮3~4釐米深的眼,將催好芽的種子,芽眼朝下放好,復完土後進行一次澆水。
  加工後藝術烙畫葫蘆4、苗床管理適當澆水,不能過澇;防治鼠害、蟲害:可用辛硫磷、敵百蟲拌麥麩子(毒餌)均可;及時鋤草,噴施葉面肥;在真葉長到3~4片時開始定心,防止徒長;苗床適宜溫度25~28℃,夜間不低於15℃。一般苗齡35~40天,栽前5~7天煉苗。
  5、適時移栽(1)挖大穴。移栽前挖20釐米×20釐米大穴,株距1.3~1.6米,畝保苗80~100株左右,每穴施5~7.5公斤農傢肥和100~250剋化肥(二銨、鉀肥、鎂粉比例為3∶1∶1)做底肥。(2)人工移栽。移栽前把營養袋澆足水,將苗移植穴中,蓋土,並澆足水。同時覆膜,摳眼放苗。也可選擇雙膜移栽,即移栽後加蓋拱膜。
  6、田間管理(1)人工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2)結合追肥耮平空壟並鋪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麥稭1公斤左右,防止草荒。在主蔓長到50釐米左右時,最好結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燒根。不要將尿素散落於葉面上,防止燒葉。(3)順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順蔓,每株留兩個主蔓。兩條主蔓均橫嚮擺在空壟上,可培一次定嚮土。掐尖:一級分杈,長到3片葉時,開始掐尖,看住並掐調二、三級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23日以後。人工授粉:一般甜葫蘆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時開始授粉,過了處暑以後就可停止授粉,一般兩條主蔓結瓜6~8個。
  剛收穫的大亞腰葫蘆7、采收8月上旬開始逐漸采收,即第一茬瓜長到7~9公斤左右,原則頭一天采收,第二天先削掉瓜皮,再削瓜條。
  8、在8月到9月份,基本上是9月份葫蘆長成近似白色,表皮上的毛沒有了,但是還是比較沉的時候就可以采摘了,不然的話如果蔓枯黃了,葫蘆就有可能掉下來砸壞了。采下來後還要風幹,這樣大半年的豐收果實就是你的了。
二【葫蘆藝術的特點】 Second, the characteristics】 【gourd art
  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葫蘆也不例外,它是藝術品也是很好的遠古文化傳承的載體,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其作品大多出於民間藝人之手,由於他(她)們以歷史題材為基礎,全憑純樸的感情與直覺的印象去創作,因此形成葫蘆藝術渾厚、單純、簡潔、明快的特殊風格,反映了人們那種樸實無華的精神。葫蘆是由圓構成的,象徵着和諧美滿。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係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廣泛的群衆基礎,在現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
  1 葫蘆藝術的天然性
  2 葫蘆藝術的觀賞性
  3 葫蘆藝術的技巧性
  4 葫蘆藝術的獨特性
  5 葫蘆藝術的趣味性
  6 葫蘆藝術的通俗性
四【葫蘆傳說】 Four legends】 【gourd
  我國至少有20多個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蘆,並有葫蘆神話相伴隨。聞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與葫蘆相關的神話49種;據統計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發現葫蘆神話119則。上古神話中作為人類始祖的伏羲、女媧,皆看作是葫蘆的化身。上古神話中還有“開天闢地”的始祖盤古,“‘盤’與‘奭瓠’之‘奭’古通用,‘古’與‘瓠’音近,‘盤古’即為‘奭瓠’,而‘奭瓠’就是葫蘆。”總之,創造人類及世界萬物的始祖乃是葫蘆轉化,“至於為什麽以始祖為葫蘆的化身,我想是因為瓜類多子,是子孫繁殖的最妙象徵。”由創生、始祖,再引申到男女性愛、婚戀等方面的意義,正是葫蘆作為隱喻意象在《詩》之興及《易》之象中的真正涵義。
  ·葫蘆神話的傳說
  葫蘆神話大多有這樣一些內容:葫蘆是誕生始祖的母體;是先祖靈魂的歸宿地;葫蘆籽是萬物的種子;葫蘆笙聲是祖先的聲音。彝族民間長詩《梅葛》說,漢、傣、彝、僳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從一個葫蘆裏出來的親兄弟;拉祜族長詩《牡帕密帕》中說:第一代人紮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蘆孕育出來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個民族是紮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對孩子。佤族《司崗裏》也有類似的傳說。《牡帕密帕》中又說紮笛和娜笛長大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紮笛砍來最好的泡竹(不是爆竹),找來最好的葫蘆,找到蜂蠟和樹槽,做出了第一隻葫蘆笙。”“娜笛砍來最好的金竹做響篾(口弦)。彈起響篾象夜鶯歌唱,吹起葫蘆笙象布𠔌鳥歡唱”,“厄莎給響篾放上相思藥,厄莎給葫蘆笙放上相思藥;紮笛吹葫蘆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彈起響篾就想起哥哥。”還說,葫蘆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有一年天大旱,五人每人拿一根竹管去找天神降雨,可是天神睡着了,怎麽推喊也叫不醒,五人吹響了竹管,天神聽到這美妙的樂聲纔醒過來。有一次五兄弟去深山,老父親盼兒歸來,就採集了五根竹管捆紮在一起,吹響後五兄弟聽到,知道是老父親在召喚,立即回到了父母身邊。
  ·葫蘆崇拜的傳說
  葫蘆還是有的少數民族崇拜的圖騰。在傈僳族口頭世代相傳的《創世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遠古時候,天地相連,混混沌沌。人們都要彎着腰走路、要不然,頭就會碰着天。有一個人駡道:該死的老天,你不能高一點嗎?”這咒駡觸怒了老天,突然天降傾盆大雨、九天九夜不停,世間一片汪洋。有對兄妹倆人躲藏在一個大葫蘆裏,隨着洪水漂流。洪水退落後,葫蘆擱淺在泥灘上,兄妹倆人從葫蘆裏走出來,發覺天地分開了。天是那麽高,地也不是那麽混濁,出現高山、平原、河流、森林,但世上的人都被淹死了。世上衹剩兄妹二人,如何生活和繁衍?哥哥說,世上人都死光了,衹剩我們兄妹二人,為了不使人類絶種,我們結婚,才能繁殖後代。妹妹說,不行不行、我們都是一母所生,結婚是違反天道的。哥哥說,世上衹剩我倆人,若不結婚。人類將會絶種。妹妹說,若老天同意我們才能結婚,如果你的箭射穿我的骨針孔,表示老天同意、我們就結婚。哥哥拉起彎弓、一箭射穿骨針孔。哥哥高興地說,老天同意我們結婚了。妹妹又說,還是不行,並指着一付磨盤說,我拿磨心,你拿磨軸,我們把它滾下山,如果磨心和磨軸合在一起,我們方可結婚;如果磨盤分開,我們就不能結婚。倆人把磨盤滾下山,磨心和磨軸果然合擾在一起。於是兄妹結為夫妻。
  兄妹結婚後,生了五個孩子。生第一個孩子時,父親把白布裹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漢族;生第二個孩子時,父親把弩箭放在孩子身旁,對孩子說,你是傈傈族;生第三個孩子時,父親把黑布裹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彝族;生第四個孩子時、父親把木棍插在孩子身旁,對孩子說,你是獨竜族;生第五個孩子時,父親把簸箕蓋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說。你是怒族。總之,我們中華各民族都是同胞弟兄。
  ·葫蘆與孟薑女的傳說
  從前有兩戶人傢,住在壽山的長城嶺下,一傢姓孟,一傢姓姜,他們是一墻之隔的好鄰居,但兩傢都無子女。
  有一年,孟傢栽了一棵葫蘆葫蘆長得很旺盛,葫蘆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頂上去了。奇怪的是這棵葫蘆衹結了一個葫蘆葫蘆又正長在兩傢共有的墻上。秋天葫蘆成熟了,孟、薑兩傢都希望葫蘆歸自傢,兩傢各不相讓,爭吵不休。最後,在村人的調和下决定每傢各分一半。
  兩傢把葫蘆摘下來,當場就要鋸為兩半,但孟傢找到鋸後怎麽也鋸不開,後經木匠師傅指點纔總算鋸開。當鋸開後,衆人十分驚訝!裏面竟然端坐着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長得似仙女下凡。兩傢一見這小姑娘都不爭着要那葫蘆了,卻搶着要抱那小姑娘。兩傢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還是由衆人調解,兩傢輪流撫養這個小姑娘。
  從此之後,這個小姑娘就被孟、薑兩傢養活着。一天,孟傢對姜家說:“我們給她取個名吧。”,經雙方商量便起名孟薑女。從此,孟薑女這個名字就被人們叫開了。等她長大後就出嫁了,沒到兩個月的時間,丈夫便被齊威王徵召為民夫,到壽山後修築長城去了。後來丈夫纍死在長城下,又被埋進了長城內,她便哭塌了長城。她的美名就在民間流傳下來了。
  ·葫蘆與端午節的傳說
  端午節習俗,民間門上插桃枝挂葫蘆。現代氣功測試證明,葫蘆有隔絶氣場功能。民語有“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意即難以穿透葫蘆測視內中物品。從風水場氣分析,乃葫蘆的麯綫外形狀含“S”形的太極陰陽分界綫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風水化煞中應用。 據神話傳說,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化作賣油郎到一山村中賣油,油價標明後任人根據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於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錢則少付。有一少年也學着別人的樣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錢。這位少年歸傢後將大傢買油及自身買油情況嚮母親如實介紹,母親對兒子進行了嚴肅批評,並責令兒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並前去對賣油郎賠禮。呂洞賓深感其誠實,於是告訴這位少年,五月初一將有大禍降到人間,在門口挂一個葫蘆則可太平無事,躲過災難。這位心地善良的母親急忙把這一消息轉告鄰友,凡是聽到消息的傢傢戶戶都紛紛在門眉處挂起了葫蘆。果然未過數日,一場特大山洪捲走了沒有挂葫蘆的人傢,而挂葫蘆人傢則是安然無恙。從此留下了端午節前幾天挂葫蘆的習俗。也有民間傳俗,說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藥王爺下凡,見到人間毒蟲橫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裝神藥的葫蘆挂在一傢門口,滅蟲降瘟,普救衆生,留下了這一習俗。
  ·葫蘆與民俗的傳說
  古代夫妻結婚入洞房飲“合卺”酒,卺即葫蘆,其意為夫妻百年後靈魂可合體,因此古人視葫蘆為求吉護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蘆與仙道的關係非常密切。《列仙傳》上的鐵拐先生、尹喜、安期生、費長房這些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總是與葫蘆為伍的,以致後來葫蘆成為成仙得道的標志之一。由於“葫蘆”與“福祿”音同,它又是富貴的象徵,代表長壽吉祥,民間以彩葫蘆作佩飾,就是基於這種觀念。另外因葫蘆藤蔓綿延,結子繁盛,它又被視為祈求子孫萬代的吉祥物,古代吉祥圖案中有不少關於葫蘆的題材,如“子孫萬代” 、“萬代盤長” 等。有些民傢在屋梁下,懸挂着葫蘆,其稱之為“頂梁”,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傢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衆,則用紅繩綫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臺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傢風纔會富”,意思是說,在傢裏擺放一個葫蘆,纔會發財、富有。
  【有關葫蘆的詩篇】
  《葫 蘆》
  陳 源
  坐在矮墻上,我已年老
  老年的我 徜徉在自傢院子
  看海浪飛揚
  醒來時 綁我的繩子
  卻成了我生長的藤枝
  越過高高的墻頂
  彌漫整個院子
  誰也看不見
  我的內心不停地歡跳
  昨夜的月光奏響音樂
  墻上挂着卻是一把
  陳年的琵琶
  當紅燭靈光的手撫去
  琵琶上的積塵舊事
  墻上的葫蘆被星光擊得粉碎
  我坐在自傢院子 看漏雨的
  老屋。回響琵琶的歌
  歌聲是一條條葫蘆
  傳遍千萬個村莊
  【葫蘆産地】
  過去有人認為葫蘆的原産地是印度與非洲。但據考古材料記載,亞洲的中國、泰國,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過石器時代的葫蘆化石。早在近一萬年前,在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經生長着葫蘆植物。據浙江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的考古發現 ,在7000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已開始種植葫蘆,而用葫蘆作為盛水的用具則要早於陶器和青銅器。在以後的歲月裏,人們對葫蘆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它的利用也愈來愈廣泛,如用它製成樂器,作為養蟲的器具,甚至用模具套製出多種多樣的高級藝術品——葫蘆器。這些都說明,葫蘆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不是從外國引進的;當然,也沒有材料說明,葫蘆是由我國傳到外國的。
  【葫蘆挑選】
  一、葫蘆要幹透、型好、芯正。
  二、葫蘆上手要有墜手的感覺,葫蘆越重密度越高,所以葫蘆的生長期要長。
  三、葫蘆上手撮一下應當有圓潤光滑的手感。
  四、裏子要糠,有厚度,跟海綿墊似的有彈性,行話:瓷皮糠裏。
  五、葫蘆的皮色應當幹淨,必須沒有一點瑕疵,要像水一樣幹淨,行話:一汪水。
  六、皮色慘白的葫蘆千萬不能要,因為葫蘆肯定用藥水浸泡過。
  七、拿起葫蘆用鼻子問一下裏子和外皮的味道,沒有動過手腳的葫蘆應該發出濃郁自然的葫蘆香味。如葫蘆裏子和外皮有刺鼻的味道或者一點味道也沒有的,這表明葫蘆本身已經做過手腳,堅决不要。
  成熟的葫蘆去皮風幹後呈淡黃色,托在掌中有果實沉甸感,稍用力搖動有清脆的葫蘆籽撞擊葫蘆內壁發出的清脆“嘩嘩”聲,屬上佳葫蘆。隨着時間的流逝顔色逐漸成暗黃色,長時間日照顔色會逐漸成褐紫色,在加上收藏者長期用手賞玩,葫蘆表面會有一層自然包漿,更顯晶瑩光潔。
  品質優良的葫蘆不僅外觀重要,更重要的是葫蘆壁的厚度,壁厚為葫蘆生長過程中養料供給充足,未受病蟲害侵擾,且生長周期長,葫蘆品種純正。宜雕宜烙,在藝術傢手中雕琢起來得心應手,手隨心願,且保存時間長。製成工藝品可收藏盤玩數百年不朽不腐。
  葫蘆本身經過長期的把玩以後,本身的色澤會逐漸由黃變紅、由紅轉紫,光亮潤澤。這種顔色葫蘆的價值必然遠遠高於一般葫蘆。因此有的商傢為了逐利的需要,作舊現象隨之而生。以下介紹幾種葫蘆作舊的方法。
  一、日照塗油法:將葫蘆置於陽光之下,均勻地暴曬一段時間以後,在用質地細密的布料蘸上幹淨的核桃油均勻塗於葫蘆的表面。如此上面的兩個過程交替進行,就可以極大地加快葫蘆變色的過程,不過要想達到那種古色古香的境界還是需要經過1到2年左右的時間方可。
  二、沸水煮色法:將葫蘆放到濃紅茶水、中藥兒茶水或者紅木末水之中煮或高溫浸泡一段時間以後使色彩浸入葫蘆的表皮之內。
  三、高溫油炸法:將葫蘆完全浸入高溫的食用油之中,經過一段時間後葫蘆就會變顔色,顯得古色古香了。
  不過如何作舊我們依然有辦法將其與真正自然變色的葫蘆給區分開來。下面是一些簡易的鑒別方法:從顔色上看人工作舊的葫蘆可能在色度上酷似自然變色的葫蘆,但卻沒有內斂的光暈,表面的那層浮光皮生硬無比,很容易鑒別。其次看葫蘆的內壁,自然變色的葫蘆顯得比較陳舊,特別是蟲具,葫蘆的內壁一般會是灰黑色,並經常有蟲蛀的痕跡。而人工作舊的葫蘆則不然,其內壁的顔色多與外壁的色澤相同,並有侵染之相。最後,從葫蘆各部位的着色程度來看,自然變色的葫蘆各部位色澤不完全一致,一般是把玩、觸摸越多的地方色澤越深,反之則越淺。以範製葫蘆為例其陽文凸起的部位由於經常受到摩擦後色澤較其他部位深的多。而人工着色的葫蘆在這方面則截然相反;盤玩摩擦越多的地方會掉色而變淺,反到是凹陷之處色澤更深。
五【葫蘆的吉祥意義與風水力量】 【Hoist five auspicious meaning and The Power of Feng Shui
  一、吉禮、吉市為吉器。
  “合卺(jǐn),夫婦之始也”。將一隻葫蘆剖作一對瓢,以綫相連用以飲酒合婚,古代稱為“合卺”,象徵新婚夫妻連為一體。由自然物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經驗與創造,葫蘆獲得了“文化”屬性,開始成為文化載體、文化事象。
  二、圍繞葫蘆的生長態勢、性能與實用,古人不斷將逐步發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諸於它。如:
  1、適應性強、長勢好、果實纍纍圓潤飽滿,令人聯繫傢族興旺,繁衍,美滿。
  2、既為食,又為器;作器皿既能容納、包藏,並且不拒固體、液體,又便於多種使用,攜帶,貯存;除因襲上古為吉器,象徵天生品質以及被重視、重用,又寓意順利、富裕、如意。
  3、由濟水,共濟,代表保平安、濟世救人;以利水與易燃成灰等可入藥,還可用以裝藥及作火器、兵器,進而代表醫藥,健康,長壽,甚至包括驅災難、避兇險。僅此,已足夠“五福”,不論是《尚書·洪範》所列“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終”抑或通常所指福、祿、壽、喜、財。不僅如此,經《葫蘆棗》、《壺公》傳說,善待道人可由葫蘆帶給致富財源或得登入“壺中仙境”,“壺中仙境”在道傢臆想中即至高無上的福地:無憂無慮、長生不老。因《八仙過海》傳說,葫蘆躋於“暗八仙”亦即“八寶”,獲“寶葫蘆”之譽,並“葫蘆中豈衹存五福”之謂,包羅了“應有盡有”、“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由於葫蘆所具封閉、包藏等原生形狀與性能,誘發了人類的想象力及神秘感。
  三、福、祿、萬、生、升的諧音。福、祿與福祿因諧音用葫蘆表示,子孫萬代用枝葉繁茂、多果的葫蘆藤蔓表示,笙表示生與升,葫蘆的稱謂與書寫僅漢字楷體不下50種,也是葫蘆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以最基本的瓠(hù)、壺、葫,鐘盧、蘆,匏(páo),瓢而言,可直析為大瓜,大圓球,大包或大泡,和瓢瓜對照方言並慮及早期居民發音或較單一,或不盡相同,瓠一浮一蒲一匏一漂一瓢有所近似結合聲韻,恰似仿效葫蘆受物體、流體作用的擬音,即嚕,呼嚕,浮嚕,噗嚕……葫代福,蘆代祿,蔓代萬,笙代生、升均為約定俗成,笙又因聲音如春天生機勃發而代表生機。葫蘆笙成了許多民族的吉祥樂器。
  四、合卺,婚禮專用吉語。
  合卺是結婚的同義詞,吉祥詞,專用的慶賀詞。首先,它源於前文所述《昏義》等記載。其次,合婚飲酒用葫蘆作瓢特定字——卺從楷體解:上部丞即承,為繼、延續,和佐,相輔、相助之義;下部巳,為篆體卩,即竹,現作節,指貞節、節操、操守。如《昏義》所講“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對新人各以一係紅繩之半瓢交杯對飲,後合二半瓢為一體用紅繩係牢成為婚禮上最重要的儀式,寓意不言而明。
  五、葫蘆多種多樣造型超越吉祥圖譜。
  吉祥圖譜或圖案是中華吉祥文化歷史的積纍和重要部分,為建築,裝璜,雕塑,繪畫,刺綉,剪紙等不同材質、不同工藝、不同需要的構思與設計提供參照。葫蘆或花、果、葉、蔓連綿,或突出果實,在有關圖譜中或為主,或為輔。猴子上葫蘆意為從此見者一傢代代封侯,葫蘆金剛、葫蘆兄妹是正義與神通的化身。諸多的葫蘆圖譜,表明了葫蘆在中華吉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為吉祥物過去與現在的穩固地位。
  六、葫蘆諧音“福祿”。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徵。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表意傢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
  七、送瓜求子是我國民俗活動的重要事項,《清稗(bài)類鈔·迷信類·食瓜求子》條記載“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婦而數年不育者,則親友必有送瓜之舉。”
  八、道觀及佛廟也多以葫蘆寶頂作為鎮寺廟之靈寶。與世界其他國傢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徵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志。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葫蘆籽衆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闢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有些民傢在屋梁下,懸挂着葫蘆,其稱之為“頂”,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傢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衆,則用紅繩綫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在臺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cuò)內一粒瓠,傢風纔會富”,意思是說,在傢裏擺放一個葫蘆,纔會聚財、富有。
  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拉祜(hù)人把葫蘆籽釘在小孩的衣領上以保佑孩子平安生長;姑娘和少婦則喜歡在領口、袖口、統裙邊銹上葫蘆花紋以示吉祥;葫蘆花潔白無瑕象徵着愛情的純潔、癡情。一些民族的小夥子也常在三弦和贈給姑娘的信物筒上,雕刻葫蘆圖案,象徵愛情像葫蘆花一樣潔白、純淨。亞腰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徵着和諧美滿,寓意着夫妻互敬互愛,因此擺放一隻在床頭,永保家庭和睦,民俗研究者認為,吉祥的葫蘆滿足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葫蘆是常用的風水道具,因為它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將好的氣場收納為己有,也可以將壞的氣場吸收殆盡,不至於造成危害,是輔佐風水佈局、加強感應的絶佳道具。風水用葫蘆一般采用天然葫蘆瓜曬幹成品或銅製葫蘆
  葫蘆是風水學中常用之物,效果好,威力大,作用奇特,它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醫病,二是化煞收邪。《飛星賦》曰:‘七有葫蘆之異,醫卜興傢。’七為兌卦,如果這個方位有山如葫蘆狀,為葫蘆砂,主人在醫卜星相方面有很高的學術和發展。在洛書裏兌卦在西方。
  葫蘆主醫卜星相,如果有人是從事這個方面職業的,在傢中挂葫蘆,則對事業和學術有利。在《魯班寸白薄》中有此詩:墻頭梁上畫葫蘆,九流三教用功夫,凡往人傢皆異術,醫卜星相往來多。除此之外,葫蘆還是一件神秘之物,可以降妖除怪,阻擋任何煞氣,特別是銅葫蘆化煞效果最好。
  在風水上,令人運程阻滯並帶來疾病的星耀,都是五行屬於土,而銅葫蘆即擁有化解土煞的功效,如果在銅葫蘆的底部及蓋加上八卦圖案,便成為效果更佳的‘八卦化煞葫蘆’,為何能化煞呢?原因有四:
  一、銅葫蘆五行屬金,可化土煞;
  二、葫蘆有兩個圓形的葫蘆身,圓形屬金,可化土煞;
  三、八卦為天地萬物的符號代表,能化解各類不同的煞氣;
  四、葫蘆嘴窄身肥,所收煞氣,易入難出。
  可見,其化煞功能非同凡響。另外,遇到一些不好變動的風水,例如壓梁、路衝、形煞等等,葫蘆也能夠化解僵局。
  住宅中有大梁壓床、壓竈等梁煞,可以在大梁上或兩梁之間,挂一個葫蘆來化解。
  打開窗戶或大門,就可以看到醫院、殯儀館、墳場、廟宇、監獄、屠場、垃圾場、色情場所,或住傢底下剛好是停車場之出入口,這都會對住宅中人的財運、事業、健康、情緒等有不利的影響,解决方法是在迎接這些煞氣的窗戶或大門上,懸挂葫蘆即可。
  不限材質,把葫蘆挂在汽車後視鏡或機車竜頭上,對行車平安也有幫助。
  醫病保健康
  葫蘆是過去醫師裝盛仙丹妙藥的法器,它能納福增祥、去除災厄;並且吸取空間中的穢煞之氣,恢復原本的幹淨清晰。對身體不好、罹患疾病的人,能夠緩和癥狀,讓身心都好過一些。從風水命理的角度來看,人之所以會生病,與犯到病符星有莫大的關係。先找出住宅中的病符星方位之後,再放置葫蘆,即可達到保健康之效果。用法如下:
  1、在床頭放置三個葫蘆
  2、準備兩個葫蘆,一個挂在門背上,另一個則挂在廚房門上或廚房內的瓦斯爐附近。
  3、除了上述地點外,也可找出‘病符星’方位所在,將葫蘆放置於此。
  增夫妻感情
  夫妻感情淡薄、經常為小事爭執,這樣的家庭將會經營得很辛苦。想要增進夫妻感情,葫蘆也能派上用場。
  準備葫蘆一個,最好是銅製的或木製的,不限時間,安放在主臥室的床頭上,將可收夫妻恩愛的效果,對促進家庭和樂,甚至生育能力都有不錯的助益。
  納氣招福祿
  葫蘆的音與‘福祿’相近,而它的外形圓滾有麯綫,看來相當福氣,加上入口小、肚量大的特色,仿佛能夠廣吸金銀珠寶。挂在財位上,葫蘆納進了財富,就不易外流,守財聚富功能一級棒。
  將葫蘆放置在生肖財位,可以放在桌上,也可以懸挂在這些方位的門口或墻壁上。
  【葫蘆用途】 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果實老熟後經一定處理可作容器,如酒壺;生活用具,如水瓢;鳴蟲玩具,如蟈蟈葫蘆;及觀賞品等。
  ·食用
  葫蘆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禎《農書》說:“匏之為用甚廣,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葷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條作幹……”又說:“瓠之為物也,纍然而生,食之無窮,烹飪鹹宜,最為佳蔬。”可見古人是把葫蘆作為瓜果菜蔬食用的,而且吃法多種多樣,既可燒湯,又可做菜,既能腌製,也能幹曬。燒湯清香四飄,其味鮮美。與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論葫蘆還是它的葉子,都要在嫩時食用,否則成熟後便失去了食用價值。
  ·藥用
  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葫蘆味甘,性平滑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藥,醫治多種疾病。據古代醫書記載,葫蘆花味甘,性平,無毒,可做解毒之藥,對各種瘻瘡尤為有效。蔓、須藥性與花相同,可治麻瘡。葫蘆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齦或腫或露,牙齒鬆動。又可治面目、四肢腫,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癰疽惡瘡。尤以葫蘆殼的藥用價值最高,其味甘,性平,無毒,用於消熱解毒,潤肺利便。愈是陳年的葫蘆殼,療效愈高。
  ·樂器
  在古代,葫蘆是製作樂器的重要原材料,其價值不亞於絲,竹。《堯典》中有匏為八音之一的說法。葫蘆笙最早載於漢代的《禮樂志》:“有葫蘆笙。”後來晉崔豹《古今註》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麯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則漆其裏。”這句話是說長柄葫蘆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麯沃的葫蘆最佳。除了笙、竽等簧管樂器外,葫蘆還可以做弦樂器或彈撥樂器的共鳴箱。葫蘆還可以做鴿哨,分很多種,製法各異。
  “葫蘆絲”在民間稱為“葫蘆蕭”,別處也有稱為“葫蘆笙”,名稱的變化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解放初期,知識青年下鄉,將傣族不標準的漢語“蕭”誤聽為絲而得名,有說是為了區別於哈尼族的“蘆笙”又區別於“蕭”(蕭無簧),故文藝工作者將它定名為“葫蘆絲”。說以前者居多。葫蘆絲的傣語名稱為“篳朗道”,“朗道”為“葫蘆”的傣語名,“篳”為傣語對吹管樂器的總稱。德昂語稱“篳格寶”,阿昌語稱“拍勒翁”
  ·日用
  葫蘆作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葫蘆開口做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使用,最常見的是用來裝水或裝酒的水壺或酒壺,也可用來舀水、淘米、舀面、盛東西東西等。在古代葫蘆還被用來盛藥,它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為它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不致損壞變質。另外,葫蘆還能製成舟和農具,甚至被製成火器,在戰爭中使用。
  ·鳴蟲葫蘆
  葫蘆器範製工藝自清康熙朝始創,興盛於乾隆道光。至清末同光時期官模器逐步衰落,一些宮廷範製葫蘆的藝人將手藝傳出紫禁城,帶到宮外,自民國初期民間範製葫蘆器已經初具規模,對其他地區不瞭解,我單說天津,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有着悠久的碼頭文化,加上離北京較近亦受北京皇城滿洲旗人文化影響,同時由於天津有對外開放的租界地也接納了許多外來文化,當時有前清廢帝溥儀在津靜園暫居,前清的遺老遺少王公貝勒每日簇擁其左右。下臺的政客,軍閥也蟄居於此,這些人每日除去吃喝玩樂,養花玩鳥,駕鷹鬥蟲幾乎沒有什麽正事,但這些都為後來天津鳥市文化的雛形奠定了基礎,別的不說單說葫蘆蟲具,當時天津有幾位範製葫蘆的大傢:旋傢大爺、李六爺、史老啓、常春堂張傢、陳擺飾、蕭扯子等。其中數旋傢大爺、李六爺、史老啓、常春堂張傢這老四位為主,旋傢大爺和李六爺種植葫蘆其中有一小故事:李六爺個子很高,一眼瞽目,人稱大李六或瞎李六,當年六爺也是喜歡養蟲玩葫蘆,一次到旋大爺傢中去買當年的好葫蘆,旋大爺故意將精品收起,衹留下一些普通的貨色給六爺挑選,六爺問旋大爺是否有精品,大爺言道好壞全都在這裏,你就選吧,六爺沒有相中,失望而歸,不幾日有人拿一旋傢當年精品葫蘆來嚮六爺顯寶,並言道是旋大爺親自選好給他送去的,六爺聞聽非常生氣,找到旋大爺要問個究竟,並發誓自己種葫蘆,轉年六爺真的開始種植葫蘆,由於六爺沒有什麽經驗,資金也不豐厚,糊製葫蘆模具所用紙張多為草紙(也稱灰紙是比較廉價的紙張)這樣被六爺誤打誤撞開創出了草紙模,且由於經驗不足葫蘆蔓很少打尖,肥水不足出現了糠胎兒,雖然密度較差但養蟲出音極佳。後來旋大爺與李六爺合夥一起種植葫蘆,有一種黑蟲葫蘆棠梨肚走壯子了(變形),比棠梨肚肚大腰粗,最後兩傢平分這些走壯子的葫蘆一傢一堆,就將這些走壯子的葫蘆稱為兩大堆。
  再說常春堂張傢,可稱天津衛藥行的大商賈,在天津南門外大街開設店鋪,老東傢坐堂懸壺濟世,治病救人,老東傢喜歡養蟲玩葫蘆,後來老東傢因為常常給津郊八裏臺的農民義診治病,八裏臺的鄉紳送給了常春堂五畝土地,並蓋了幾間房,地點在十五間房(今復康路圖書館附近),老東傢平時就在那裏為周圍的百姓看病,同時邀請了旋大爺、李六爺、史老啓在那裏種植葫蘆範製葫蘆蟲具,當時幾位先生相互取長補短,在當時(上世紀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個範製葫蘆蟲具的製作高峰,旋傢的代表作瓦加紙金錢扁、鬆脖棒子、步步得、玉簪把等;李六爺代表作草紙模棒子,玉簪把,步步得、緊脖雞心、油瓶子、簽筒子、白蟲炮筒等。常春堂有花模棒子(仿官模)、兩大堆玉簪把等。在這裏不得不說史老啓,這位老先生範製葫蘆的手藝很高,仿製他人的葫蘆可以亂真,尤其是仿製的本長葫蘆,幾乎與本長無異,現在有史老啓手捏一說就是指的這種葫蘆。史老啓的作品有棠梨肚、步步得、鑼鼓槌、油瓶子等。
  葫蘆藥用價值
  壺盧
  【出處】《日華子本草》
  【拼音名】 Hú Lú
  【別名】匏(《詩經》),匏瓜(《論語》),壺(《鶡冠子》),瓠瓜(《說文》),甜瓠瓤(《唐本草》),腰舟(《鶡冠子》陸佃註),瓠匏(《滇南本草》),藈姑(《群芳譜》),葫蘆瓜(《本草求原》),葫蘆(《飲片新參》)。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瓢瓜的果實。秋季采取成熟而未老的果實,去皮用。
  【源形態】一年生攀援草本,全株蒼緑色,被軟毛;捲須分枝。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或腎狀卵圓形,長寬各約10~40釐米,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鈍尖,邊緣有短齒,基郎心形,有長葉柄,頂端具腺齒2枚。花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腋;雄花柄較葉柄為長,雌花柄短;萼漏鬥狀,5裂,裂齒狹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稍圓形。雄花雄蕊3枚,花藥結合,一藥衹1室,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有絨毛,花柱短,柱頭3枚,各2裂。果實大型,呈扁圓球形或梨形,幼時略柔軟,淡緑色,熟後外皮變硬,近於白色。種子白色,多數,呈倒卵狀長橢圓形。花期7~8月。
  【生境分佈】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化學成分】
  原種葫蘆幹瓢中含葡萄糖20%,戊聚糖等。果實成熟時木質素的含量增多,而莽草酸等含量減少。
  另有謂葫蘆有毒,含葫蘆素B。
  【藥理作用】
  麻醉犬靜脈註射葫蘆煎劑0.4/公斤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較蟲筍略強而持久,如與蟲筍合用,利尿效果比單用者顯著。傢兔以葫蘆煎劑2/公斤灌胃,每日排尿總量雖無甚增加,但在給藥後的最初12小時內,尿量較平時增加40%;如以葫蘆與蟲筍等量混合煎劑灌胃,尿量增加達67.41%。傢兔以2/公斤/日灌胃,連續1周無不良反應。去皮根可治水腫,並有緻瀉作用。
  葫蘆素B對兔之最小致死量為0.6毫剋/公斤(靜脈註射?),註射於麻醉貓0.3毫剋/公斤可致死,小鼠腹腔註射之半數致死量為1毫剋/公斤,動物之死亡皆由於急性肺水腫;死後解剖除肺充血外,有全身青紫、心停於擴張期、胃粘膜鬱血等。某些變種的果肉或葉有緻瀉作用。
  【性味】
  甘,淡,平。
  ①《滇南本草》:"性寒,甘淡。"
  ②《品匯精要》:"味甘,性平,無毒。"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涼。"
  【歸經】
  入肺、牌、腎經。
  ①《本草求真》:"入心、胃、大小腸,兼入肺。"
  ②《本草再新》:"入脾、腎二經。"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治水腫,腹脹,黃疸,淋病。
  ①陶弘景:"利水道。"
  ②《飲膳正要》:"主消水腫,益氣。"
  ③《滇南本草》:"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煩熱。"
  ④《本草再新》:"利水。治腹脹,黃疸。"
  ⑤《陸川本草》:"潤肺。治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煅存性研末。
  【註意】
  中寒者忌服。
  《滇南本草》:"動寒疾,有寒疾食之,肚腹疼。發腹中風濕痰積,有風濕積食之,肚腹疼痛。出風疹,不宜多食。"
  苦壺盧子
  (《綱目》)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種子。植物形態詳"苦壺盧"條。
  採集秋後采取成熟果實,剖取種子,曬幹。
  性味《綱目》:"苦,寒,有毒。"
  功用主治治水腫,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齲齒,聤耳。
  ①《綱目》:"治癰疽惡瘡,疥癬,齲齒有蟲匿者。"
  ②《本草求真》:"治諸般齒病或目翳、鼻塞。"
  用法與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煮汁塗、煎水含漱或研末點塗。
  選方①治大腹水腫:苦壺盧子二兩(微炒),搗細羅為散。以粥飲調下二錢。
  ②治小便不通:螻蛄三枚(微炒),苦壺盧子三十粒(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一錢。
  ③治鼻塞,眼昏頭疼,胸悶:苦壺盧子一兩,以童子小便一中盞浸之,夏一日,鼕七日。取汁少許,滴入鼻中。(腦瀉散)
  ④治鼻內息肉:苦壺盧子,苦丁香等分。入麝香少許,為末。紙拈點之。
  ⑤治齲齒疼痛:苦壺盧子半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漱口,吐之。莖葉亦可用。
  ⑥治齒匿口臭:苦壺盧孑,為末,蜜丸,半棗大。每旦漱口了,含一丸,仍塗齒斯上,涎出,吐去。
  ⑦治聤耳出膿:幹苦壺盧子一分,黃連半錢。為末。以綿先繳淨,吹入半字,日二次。(選方出《聖惠方》)
  陳壺盧瓢
  【藥 名】
  陳壺盧瓢
  【拼 音】
  CHENHULUPIAO
  【英文名】
  葫蘆Bottle Gourd Peel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葫蘆科植物瓢瓜或苦葫蘆的陳舊的老熟果皮。
  【功 效】
  利水消腫、涼血止血。
  【主 治】
  治水腫,膨脹,痔漏下血,血崩,帶下。
  【性味歸經】
  苦,平。①《綱目》:"苦,平,無毒。"②《飲片新參》:"淡,平。"
  入腎、膀胱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燒存性研末。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 名】
  舊壺盧瓢(《海上方》)、破瓢(《孫天仁集效方》)、敗瓢(《綱目》)、敗瓠(《食物本草會纂》)
  【動植物資源分佈】
  主産江蘇及上海郊區等地,其他地區亦有。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瓢瓜:秋末或鼕初,采取老熟果實,打碎,曬幹。苦葫蘆:秋季果實老熟至外殼轉黃時采下,用瓷片颳去外層薄皮後曬幹。
  【拉丁名】
  藥材Pericarpium Lagenariae原植物瓢瓜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Depressa Ser. 或苦葫蘆 L.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Gourda Ser.
  【考 證】
  出自《本草綱目》;《綱目》:"瓢,乃瓠壺破開為之者,近時方藥亦時用之,當以苦瓠為佳,年久者尤妙。"
  【生藥材鑒定】
  ①瓢瓜的乾燥果皮,係陳舊而破碎的片塊,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厚約4~7毫米; 外表黃棕色,較光滑,內表面黃白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氣無,味淡。②苦葫蘆的完整果實,呈啞鈴狀,中部細縮如腰,上段卵形,下段較大,呈球形,頂部有花柱痕、基部的果柄已除去,僅存果柄痕,全長8~12釐米,直徑3~4釐米;外面黃色,光滑。質堅硬。破碎後灰黃白色。氣弱,味苦。上二種均以乾燥、色黃、無黴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
  葫蘆果實含瓜氨酸(citrulline)。葫蘆雜交種果實的主成分為22-去氧葫蘆苦味素 D(22-deoxocucurbitacin D)及少量22-去氧異葫蘆苦味素D(22-deoxoisocucurbitacin D);種子含脂肪油、皂甙。
  苦壺盧花
  藥名
  苦壺盧花
  漢語拼音
  ku hu lu hua
  英文名
  flower of Bitter Bottle Gour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歸經
  心;肝經
  功效
  散結;拔毒;斂瘡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
  科屬分類
  葫蘆
  拉丁文名
  Flos Lagenariae gourdae
  主治
  鼠瘻
  各傢論述
  《本草綱目》:治一切鼠瘻。
  采收和儲藏
  7-8月花開時采;曬幹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軟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0-20cm,頂端有2腺體,被毛;捲須纖細,上部分2歧,初時被微柔毛;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彎缺開張,邊緣有不規則的齒;掌狀脈5-7。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萼筒漏鬥狀,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裂往皺波狀,雄蕊3,花室折麯。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間縊縮,花柱粗短,柱頭3,2裂。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啞鈴狀,下部大於上部,長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功效分類
  清熱藥
  性味
  苦;寒
  藥材基源
  為葫蘆科植物小葫蘆的花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出處
  《中華本草》
  苦壺盧蔓
  (《綱目》)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的莖。原植物詳"苦壺盧"條。
  【採集】夏、秋采。
  【功用主治】《稗史》:"痳瘡,煎湯浴之。"
  【選方】治小兒白禿:苦壺盧蔓同裹????荷葉,煎濃汁洗三、五次。(《聖濟總錄》)
  【葫蘆製作技法】(一)葫蘆烙畫技法
  烙畫葫蘆---嬰戲圖(二)葫蘆雕刻技法
  (三)葫蘆漆藝技法
  (四)葫蘆範製技法
  (五)葫蘆勒紮技法
  (六)葫蘆押花技法
  (七)葫蘆針刻技法
  (八)葫蘆結紮技法
  (九)葫蘆彩繪技法
  (十)葫蘆鑲嵌技法
  (十一)葫蘆編製技法
  (十二)葫蘆剪接技法
  (十三)葫蘆燈製作技法
  (十四)葫蘆筆筒製作技法
  (十五)葫蘆蟲具製作技法
  (十六)葫蘆花瓶製作技法
  (十七)葫蘆鳥巢製作技法
  (十八)葫蘆鴿哨製作技法
  (十九)葫蘆酒製作技法
  (二十)葫蘆音箱製作技法
  (二十一)葫蘆首飾製作技法
  (二十二)葫蘆果脯製作技法
  (二十三)葫蘆小菜製作技法
  (二十四)葫蘆瓜子製作技法
  (二十五)葫蘆幹絲製作技法
  (二十六)葫蘆樂器製作技法
  (二十七)葫蘆酒具製作技法
  (二十八)葫蘆修飾技法
  (二十九)葫蘆表製作技法
  (三十)葫蘆包製作技法
  (三十一)葫蘆吊牌製作技法
  (三十二)葫蘆動物製作技法
  (三十三)葫蘆罐製作技法
  (三十四)葫蘆壺製作技法
  (三十五)葫蘆花籃製作技法
  (三十六)葫蘆人物製作技法
  (三十七)葫蘆日用品製作技法
  (三十八)葫蘆勺製作技法
  (三十九)葫蘆社火製作技法
  (四十)葫蘆塑骨技法
  製作葫蘆工具
  (一)加工工具:
  角膜機、鋼刷子、小鋸、麯綫鋸、銅刷子、麯綫刀、口罩、眼罩、錐子、木銼、竹片、砂紙、砂紙器、鐵刨花、筷子、勺、貝殼等。
  (二)製作工具
  烙畫機、渲畫機、可換筆、可換筆頭、貼紙、美工刀、膠棒、膠條、復寫紙、金剛石磨頭、尼竜筆、鬃毛刷子、雕刻鑽、電鑽、膠槍、雕刻刀、烙畫花紋、鉗子、榔頭、改錐、夾剪等。
  (三).裝飾物
  彩色綫、中國結、裝飾結、木珠、項鏈繩、手機鏈 、穗、寶石、昆蟲模型、水晶珠、銀飾品、石牌、葫蘆托、大漆、油漆、樹脂、蜂蠟、化工染料、丙烯顔料、硅膠、硅油等。
  種植方法:浸種55度水15分鐘,然後30度水24小時.溫水上放七天(不接觸)尖端裂開就栽種。然後栽種到土裏,苗出到3分之2時轉到18度。
  葫蘆者,福祿也。
  葫蘆栽培七千載有餘,工藝葫蘆自唐始,成於宋,興於明清。因乾隆紀曉嵐等聖賢名傢追寵而得以廣布民間。
  葫蘆形體優美,色黃如金,寓意吉祥,賞玩者甚衆,為大儒名傢推崇,愛之彌厚,經多年把玩摩挲,日久天長,葫蘆通體挂磁包漿,紫潤光潔,價值千金。
  社會推進,文明式微,傳統葫蘆日漸消彌,瀕危的範製,打結、火繪、雕刻等工藝得以挖掘保存,傾心製一、二精品,自賞、饋友,美不勝收。樂莫大焉。
  烹飪相關原料介紹
  葫蘆瓜,又名葫蘆、蒲瓜、夜開花和大葫蘆等,屬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瓠瓜的變種,莖蔓生,葉心髒形,互生,夏秋開白花,果實的形狀因種類而異,具體的說又分為瓠子、葫蘆、匏瓜(瓢葫蘆)和扁葫蘆幾種。原産非洲南部。我國自古有栽培,現在是民間夏令常吃的佳餚。葫蘆瓜是可消腫結、潤肌膚的瓜菜。
  葫蘆瓜各地均有栽培,嫩果可供食用,老後不能食用。相對其他果蔬,營養價值較低。
  營養分析
  瓠瓜含有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同時,瓠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促進抗體的合成,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 從瓠瓜中能分離出兩種胰蛋白酶抑製劑,對胰蛋白酶有抑製作用,從而起到降糖的效果。 鬍蘿蔔素在瓠瓜中含量較多,食後可阻止人體緻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癥的發病率,從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特別適合免疫力低下、高血糖、癌癥患者多食。
  製作指導
  1. 葫蘆栽培時因土壤或光照等原因,可能含有醣苷結構化合物,食後容易中毒,烹飪前可舔嘗,如有苦味,應棄而不用。
  2. 葫蘆瓜的食用法有炒、燴、做湯、製餡等,如辣炒葫蘆條、葫蘆燒肉塊、葫蘆湯等等。
  3. 烹調時不宜煮復太爛,否則營養損失多。
  4. 苦葫蘆因含有過量的葫蘆甙等苦素有毒物質,食後易出現嘔吐葉、腹瀉和痙攣等癥狀,應在烹飪之前先嘗出來而棄之不要。
  食療作用
  葫蘆瓜性寒、味甘,入肺、胃、腎經;
  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
  主治水腫腹水、煩熱口喝、瘡毒、黃疸、淋病、癰腫等病癥。
  可用於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熱、口渴、黃疸、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癥。另有潤肌膚的優點,能抗病毒並防癌。
  每100剋葫蘆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15.00千卡) ·蛋白質 (0.70) ·脂肪 (0.10) ·碳水化合物 (3.50) ·膳食纖維 (0.80) ·維生素A (7.00微剋) ·鬍蘿蔔素 (40.00微剋) ·硫胺素 (0.02毫剋) ·核黃素 (0.01毫剋) ·尼剋酸 (0.40毫剋) ·維生素C (11.00毫剋) ·鈣 (16.00毫剋) ·磷 (15.00毫剋) ·鉀 (87.00毫剋) ·鈉 (0.60毫剋) ·鎂 (7.00毫剋) ·鐵 (0.40毫剋) ·鋅 (0.14毫剋) ·硒 (0.49微剋) ·銅 (0.04毫剋) ·錳 (0.08毫剋)
  德州撲剋,5張牌大小排序,其中三個相同的帶一個對,叫做豪斯,有叫做葫蘆
  食療價值
  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瓢瓜的果實。又稱壺盧、瓠瓜、瓠匏、葫蘆瓜等。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秋季瓜成熟時采收。去皮,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熱潤肺,利水通淋。
  [參考]含葡萄糖、戊聚糖、鬍蘿蔔素,維生素B、C,脂肪、蛋白質等成分。
  動物實驗表明,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較蟲筍略強而持久。
  [用途]用於肺燥咳嗽;水腫,小便不利,熱淋,以及黃疸。
  [用法]煎湯,絞汁,或煮食等。
  [註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食。據有的報道指出,葫蘆有毒,含葫蘆素B,某些變種的果肉有緻瀉作用。
  [附方]
  1,葫蘆汁:鮮葫蘆1個,搗爛,絞取汁液。每次用1小碗,加入適量蜂蜜調服。
  單用鮮葫蘆汁,可充分發揮其清熱利水或潤肺的功效。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或肺燥咳嗽等。
  2,葫蘆蟲筍湯:葫蘆60g,切片,蟲筍30g,切段。加水煎湯服。
  葫蘆、蟲筍皆長於利水,二者合用,能明顯增強利尿行水作用。用於水腫小便不利較有效驗。
  【用葫蘆加工成的藝術作品】
  葫蘆一般都用來加工烙畫葫蘆,彩繪葫蘆,雕刻葫蘆等,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烙畫葫蘆彩繪葫蘆烙畫葫蘆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葫蘆
    病名。出清·祁坤 《外科大成》。指脫出於陰道口外的胞宮。因其形如植物葫蘆狀,故名。詳見子宮脫垂條。 
    
英文解釋
  1. :  Bottle Gourd Peel,  calabash gourd,  bottle gourd,  Hu Lu
  2. n.:  marrow,  calabash,  gourd,  the calabash gourd,  large fruit or gourd of which the hard outer skin is used as a container for liquids
法文解釋
  1. n.  calebasse, gourde
  2. n.  calebasse / gourde
近義詞
葫蘆科植物
葫蘆社區, 葫蘆居委會
葫蘆
葫蘆
葫蘆
葫蘆
相關詞
蘭州雕刻民間工藝收藏古董文化藝術芍藥
保健烹飪漢字文字語言字典匏製
工藝葫蘆植物葫蘆變種園藝????城
????更多結果...
包含詞
葫蘆鄉葫蘆島悶葫蘆西葫蘆葫蘆科
油葫蘆水葫蘆糖葫蘆葫蘆目酒葫蘆
響葫蘆葫蘆素B葫蘆素E葫蘆瓢磁葫蘆
鋸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