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中藥名。豆科植物。葛的塊根。因含有黃酮類及多量澱粉成分,能解饑退熱,治高血壓、頸項強痛、冠心病等。 |
|
民族植物歷史悠久
葛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植物,早在堯、舜、禹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葛藤製麻織布。1972年,江蘇吳縣草鞋山發掘出三塊製作於新石器時代、在今天看來依然技藝精湛的葛布殘片,這三塊葛布殘片是我國從6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見證。
周朝時,朝廷在中央設立“掌葛”官職,負責徵收和掌管葛麻類紡織原材料,並有了“山農”之葛(織葛布)和“澤農”之葛(供食用)的區分。
在漢朝,解表名方“葛根湯”就被張仲景收錄在《傷寒論》中;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葛根列為中品,並記載了葛根的性味和功效,葛根開始應用於治療疾病。與此同時,以葛麻為原料製成的“闌幹細布”也銷運到今天印度、中亞和西亞一帶。
明朝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對葛根進行了係統的研究,認為葛根的莖、葉、花、果、根均可入藥。他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葛,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弊,起陰氣,解諸毒”。
葛根的國內外種植與利用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喜馬拉雅地區是葛根的主要發源地。根據現有資料整理,現代的葛屬植物的種類在世界上主要野生或通過引種種植分佈在北緯42度左右至南回歸綫(南緯25度以內)左右和東經70度以上至西經70度以上所包括的廣大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14個葛屬植物品種,種質資源最豐富,居世界首位。
美國最早於1876年在費城百年紀念博覽會上從日本引種葛根,1948年又有葉培忠教授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水將野葛引種到嚮美國,在1935年至1950年間為保護土壤減少水土流失而大力發展種植。
葛根也被引種到非洲。在尼日利亞,葛根被用於玉米農耕田休耕期間的土壤肥力恢復和玉米農耕田休耕期間的糧食種植。
葛根在日本也有悠久的種植、采收和利用歷史。在現代日本,葛根主要用於編織葛布、加工食品和保健藥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以後,對葛根的種植和利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不論是在藥用葛根的藥理研究、成份提取、新藥開發方面,還是在粉用葛根的品種選育、種植基地、食品加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涌現出了許多專門從事葛跟種植和葛根類産品開發的公司,葛根産業也成了一些貧睏縣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
葛 根 radix puerariae
(英) lobed kudzuvine root
別名: 葛條、粉葛、甘葛、葛藤。
來源: 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的根。
植物形態: 藤本,長約達10m,全株被黃褐色長硬毛。三出復葉互生,托葉盾狀着生,卵狀橢圓形;中央小葉菱狀卵形或寬卵形,側生小葉斜橢圓形,兩面被糙毛,背面較密;托葉盾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鐘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下面l齒較長,內外面均被黃色柔毛;花冠蝶形,藍紫色,長約1.5cm。莢果綫形,長5~10cm,扁平,密生黃褐色長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草叢、路旁、疏林中較陰濕處。主産湖南、浙江、河南、廣東。
采製 :秋、鼕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乾燥。
性狀: 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l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質韌,纖維性強。無臭,昧微甜。
化學成分:含多種黃酮類成分,主要活性成分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
性味: 性涼,味甘、辛。
功能主治: 解表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高血壓頸項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
《本草綱目》載:葛根,性涼、氣平、味甘,具清熱、降火、排毒諸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葛根中的異黃酮類化合物葛根素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
附註 同屬植物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的根同作葛根入藥。
葛根
(《本經》)
【異名】幹葛(《閻氏小兒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陸川本草》),葛於根(《山東中藥》),黃葛根(《四川中藥志》),葛條根(《陝西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葛的塊根。
【植物形態】
葛(《詩經》),又名:雞齊(《本經》),絺綌草(《說文》),鹿藿、黃斤(《別錄》),黃葛藤(《天寶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藤本,長達10米,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肥厚。葉互生;具長柄;3出復葉,頂端小葉的柄較長,葉片菱狀圓形,有時有3波狀淺裂,長8~19釐米,寬6.5~18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較密;側生小葉較小,偏橢圓形或偏菱狀橢圓形,有時有2~3波狀淺裂。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密被黃白色絨毛;花密生;苞片狹綫形,早落,小苞片綫狀披針形;蝶形花藍紫色或紫色,長15~19釐米;花萼5齒裂,萼齒披針形;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瓣狹橢圓形,較旗瓣短,通常僅一邊的基部有耳,竜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兩體(9+1);子房綫形,花柱彎麯。莢果綫形,扁平,長6~9釐米,寬7~10毫米,密被黃褐色的長硬毛。種子卵圓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澤。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濕的地方。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藤莖(葛蔓)、葉(葛葉)、花(葛花)、種子(葛𠔌)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
春、秋采挖,洗淨,除去外皮,切片,曬幹或烘幹。廣東、福建等垃切片後,用????水、白礬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黃熏後曬幹,色較白淨。
【藥材】
乾燥塊根呈長圓柱形,藥材多縱切或斜切成板狀厚片,長短不等,約長20釐米左右,直徑5~10釐米,厚0.7~1.3釐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時可見殘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纖維性強。質硬而重,富粉性,並含大量纖維,橫斷面可見由纖維所形成的同心性環層,縱切片可見纖維性與粉質相間,形成縱紋。無臭,味甘。以塊肥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性少者為佳;質鬆、色黃、無粉性、纖維性多者質次。
全國大部地區有産,主産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屬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葉野葛藤等的塊根,在少數地區亦作葛根使用。
【化學成分】
葛根含異黃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及β-𠔌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澱粉(新鮮葛根中含量為19~20%)。
甘葛藤的幹根含澱粉37%。
三裂葉野葛藤的根部含澱粉15~20%。
從印度的同屬植物的根中分離出葛根素、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β-𠔌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藥理作用】
①對循環係統的作用
葛根中提出的黃酮能增加腦及冠狀血管血流量。麻醉狗頸內動脈註射葛根黃酮後,腦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應降低,作用維持2~20分鐘,如靜脈註射,則腦血流量增加較輕,也不能解除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收縮腦血管的作用,但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則能改善腦循環,其作用溫和。葛根黃酮及葛根酒浸膏註射於狗的冠狀動脈及靜脈,均能使冠狀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給大鼠腹腔及皮下註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註射其水煎劑及葛根中提出的結晶,對垂體後葉素所引起的心髒缺血反應均有保護作用,葛根水煎劑口服對高血壓狗無明顯的降壓作用。葛根(日本産)煎劑中據報道有興奮和抑製心髒兩種成分。
②解痙作用
中國葛根(品種未註明)與日本市售葛根中均含天豆黃酮,對小鼠、豚鼠離體腸管具有罌粟鹼樣解痙作用,但中國産葛根較日本産者解痙作用強,可能與所含大且黃酮較多有關,此解痙成分能對抗組織胺及乙酰膽鹼的作用;從日本産葛根中分離出之其他異黃酮類衍化物則無明顯的擴乙酰膽鹼作用。此外尚分離出肘腸管有收縮作用的物質,日本産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鹼樣作用。
③降血糖作用
葛根(品種未註明)煎劑給傢兔口服,開始2小時血糖上升,隨即下降,第3、4小時下降最低,對傢兔腎上腺素性高血糖不僅無對抗作用,反而使之增高,但能促進血糖提早恢復正常。葛根水提取物也能使傢兔血糖初上升後下降,對饑鋨傢兔升血糖作用更顯著,乙醚提取物對糖代謝則無明顯影響。
④解熱及雌激素樣作用
日本産葛根浸劑對人工發熱傢兔有明顯解熱作用,維持4~5小時之久。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宮的重量,有雌激素樣作用。此作用之有效成分為大豆黃酮。
【炮製】葛根:揀去雜質,洗淨,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幹。煨葛根:先以少量麩皮撒入熱鍋內,待冒煙後,將葛根片倒入,上面覆蓋剩下的麩皮,煨至下層麩皮呈焦黃色時.隨即以鐵鏟將葛根與麩皮不斷翻動,至葛根片呈深黃色為匿,取出,篩去麩皮,涼透。(每葛根100斤,麩皮25斤)
《品匯精要》:"葛根,颳去皮或搗汁用。"
【性味】甘辛,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生根汁,大寒。"
③《綱目》:"甘辛,平,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①張元素:"通行足陽明經。"
②《本草新編》:"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藥分劑》:"入胃、膀胱二經,兼入脾經。"
【功用主治】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溫。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01]《本經》:"主消渴,身太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02]《別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療消渴,傷寒壯熱。"
[03]《本草經集註》:"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04]陶弘景:"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熱。葛根為屑,療金瘡斷血,亦療瘧及瘡。"
[05]《藥性論》:"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煩渴。熬屑治金瘡,治時疾解熱。"
[06]《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嚙,並飲其汁良。"
[07]《本草拾遺》:"生者破血,合瘡,墮胎,解酒毒,身熱赤,酒黃,小便赤澀。"
[08]《日華子本草》:"治胸膈熱,心煩悶熱狂,止血痢,通小腸,排膿破血,敷蛇蟲嚙。"
[09]《開寶本草》:"小兒熱痞,以葛根浸搗汁飲之。"
《醫學啓原》:"除脾胃虛熱而渴。"
元素:"發散表邪,發散小兒瘡疹難出。"
《綱目》:"散鬱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①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
②《本草正》:"其性涼,易於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
③《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選方】
(01)治大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傷寒論》葛根湯)
(02)治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
(03)治傷寒溫疫,風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升麻、幹葛(細銼)、芍藥、甘草(銼,炙)各等分。同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量大小與之,溫服無時。(《閻氏小兒方》升麻葛根湯)
(04)治癍疹初發,壯熱,點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鬍、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全幼心鑒》)
(05)治熱毒下血,或因吃熱物發動:生葛根二斤,搗取汁一升,並藕汁一升,相和服。(《梅師集驗方》)
(06)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頓服。(《廣利方》)
(07)治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聖惠方》)
(08)治妊娠熱病心悶: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傷寒類要》)
(09)治卒幹嘔不息: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差。(《補缺肘後方》)
(10)治酒醉不醒:葛根汁一鬥二升,飲之,取醒,止。(《千金方》)
(11)治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煮葛根飲汁。(《補缺肘後方》)
(12)治服藥失度,心中苦煩:飲生葛根汁大良。無生者,幹葛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補缺肘後方》)
(13)治急性腸梗阻:葛根、皂角各1斤,加水4000毫升,煎煮40分鐘,去渣,置藥汁鍋於火爐上保持適當溫度(以不致燙傷為度)。另以1市尺見方之10層紗布墊4塊,浸以藥液後,稍稍除去水分,交替置腹部作持續熱敷,每次1小時,每天2至3次。(《河南醫學院學報》9(4):203,1965)
(14)治金瘡中風,痙欲死:搗生葛根一斤,細切,以水一鬥,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幹者,搗末,溫酒調三指撮,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肘後方》)
(15)傷寒(初覺頭痛,內熱脈洪)。用葛根四兩,加水兩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薑汁更好。
(16)煩躁熱渴。用葛粉四兩,拌入泡過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湯同服。
(17)癤子初起。用葛蔓燒灰,水調敷塗。
【臨床應用】
①治療高血壓病頸項強痛
根據用葛根治療外感病項背強痛的經驗,試用於治療高血壓病的頸項強痛,亦取得療效。一煎劑:10~15/日,煎分2次服,連服2~8周。觀察52例,頸項強痛消失17例,明顯減輕30例。二總黃酮:每日量100毫剋,兩次分服,療程同上。治療40例,項痛消失9例,明顯減輕27例。同時對高血壓病的頭痛、頭暈、耳鳴及肢麻等癥狀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降壓不明顯。多數患者在用藥第1周即可出現療效,作用持續1~2周。無明顯副作用。
②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葛根酒浸膏片每日6~12片,分2~3次服,總療程4~22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71例,對心絞痛癥狀顯效29例,改善20例,基本無效22例。心電圖有效率為41.3%,血清膽甾醇及β-脂蛋白在服藥期間無明顯變化。又據75例用酒浸膏片(每片含葛甙100毫剋,每日量900~1200毫剋,少數用至1600毫剋;13例加用葛根註射液,每日2~4毫升,每毫升含黃酮200毫剋)治療2~9個月的結果,心絞痛的有效率為86.7%,其中顯效率為36%,心電圖的好轉率為44.4%。一般在1個月左右生效,2個月療效較明顯,此後療效與療程並不成正比,加用葛根註射液可提高部分患者療效。對緩解憋氣的效果較差。膽甾醇治療前後有顯著差異性,但可能是受季節、飲食等改變所影響,因此本品是否能降低膽甾醇尚待研究。還有用葛根糖漿(每毫升相當生藥1)每次20毫升,日服3次,療程4~12周,觀察19例。用藥後6例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8例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均有明顯減輕,無效5例。生效時間多在服藥後1~2周。療程達8周或以上者療效較好。心電圖復查,顯效5例,好轉5例,無效9冽。血清膽甾醇檢查有10例明顯降低,但對血壓無明顯影響。治療中除1例胃潰瘍患者於服藥第1周內有輕度腹脹及上腹部不適外,未見明顯副作用。
③治療眼底病
用葛根黃酮註射液(每毫升含黃酮40毫剋)局部註射。一般均采用結膜下註射法,遇局部反應重時,可交替使用球後註射法。前者每次0.2~0.4毫升,後者每次0.3~0.5毫升。初次宜用小劑量,以後可漸增。每周註射2次,2周一療程。病程超過半年者可加用胎盤組織液肌肉註射;視神經萎縮病例加用維生素b1肌註。盡量不與激素同用。共觀察中央性視網膜炎35例,痊愈26例,顯效5例,進步1例,無效3例。視神經萎縮12例,顯效6例,進步2例,無效4例。妊娠毒血癥視網膜病變2例均無效。陳舊性脈絡膜炎3例,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各1例,均有進步。黃斑發育不良及高度近視合併黃斑變性各1例均無效。葛根黃酮對因視網膜血管痙攣引起的中央性視網膜炎的療效比較顯著,治療不能少於4次,視力恢復正常或病變已經吸收後,可以本品肌肉註射或片劑內服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④治療早期突發性耳聾
日服葛根(總黃酮體)2~3次,每次20毫剋;同時配合復合維生素b口服。觀察33例,年齡15~64歲。根據eag(電聽閾麯綫)和癥狀判斷療效,痊愈9例,顯效6例,進步9例,無效9例。
【名傢論述】
⑴張元素:"用此(葛根)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即非太陽藥也,故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麻黃、葛根也。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知葛根非太陽藥,即陽明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頭痛者,不可便服葛根發之,若服之是引賊破傢也,若頭顱痛者可服之。"
⑵李杲:"幹葛,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聖藥也。"
⑶《綱目》:"本草十劑雲,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⑷《本草經疏》:"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主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故主諸痹。""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陽也,邪猶未入陽明,故無渴證,不宜服。"
⑸《本草匯言》:"葛根,清風寒,淨表邪,解肌熱,止煩渴。瀉胃火之藥也。嘗觀發表散邪之藥,其品亦多,如麻黃拔太陽營分之寒,桂枝解太陽衛分之風,防風、紫蘇散太陽在表之風寒,藁本、羌活散太陽在表之寒濕,均稱發散藥也,而葛根之發散,亦入太陽,亦散風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蘇、防,辛香溫燥,發散而又有損中氣之誤也;非若藁本、羌活,發散而又有耗營血之虞也。《神農經》謂起陰氣,除消渴,身太熱,明屬三陽表熱無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如傷風傷寒,溫病熱病,寒邪已去,標陽已熾,邪熱伏於肌腠之間,非表非裏,又非半表半裏,口燥煩渴,仍頭痛發熱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熱可也,否則捨葛根而用辛溫(如麻、桂、蘇、防之類),不惟疏表過甚,而元氣虛,必致多汗亡陽矣。然而葛根之性專在解肌.解肌而熱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諸書又言能發汗者,非發三陽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發風溫在經之汗也,實乃發三陽寒鬱不解,鬱極成熱之汗也。又如太陽汗出不徹、陽氣怫鬱,其人面色緣緣正赤,躁煩不知痛之所在,短氣.更發汗以愈,宜葛根湯治之,鬱解熱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諸書言發汗者此也。"
⑹《本草正》:"葛根,用此者,用其涼散,雖善達諸陽經,而陽明為最,以其氣輕,故善解表發汗。凡解散之藥多辛熱,此獨涼而甘,故解溫熱時行疫疾,凡熱而兼渴者,此為最良.當以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
⑺《藥品化義》:"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錢,能理肌肉之邪,開發腠理而出汗,屬足陽明胃經藥,治傷寒發熱,鼻幹口燥,目痛不眠,瘧疾熱重。蓋麻黃、紫蘇專能攻表,而葛根獨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涼,能鼓舞胃氣,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虛熱渴,酒毒嘔吐,胃中鬱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藥,有醒脾之力。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陽氣鬱遏於脾胃之中,狀非表癥,飲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發熱如火,以此同升麻、柴鬍、防風、羌活,升陽散火,清肌退熱,薛立齋常用劑也。若金瘡、若中風、若痙病以致口噤者,搗生葛根汁,同竹瀝灌下即醒,幹者為末,酒調服亦可。痘瘡難出,以此發之甚捷。"
⑻《本經逢原》:"葛根輕浮,生用則升陽生津,熟用則鼓舞胃氣,故治胃虛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氣湯兼黃柏用者,以暑傷陽明,額顱必脹,非此不能開發也。"
⑼《本經疏證》:"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栝蔞但浥陰津,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陽氣,而能兼擅二者之長,故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湯證),太陽被下,利遂不止,脈促喘汗者(葛根芩連湯證)鹹用之。蓋兩者之利,為陽盛於外,不與陰交,陰遂不固而下溜,起其陰氣,使與陽泱,得曳以上行,則非但使利止,並能使陽之遏於外者,隨胃陽鼓蕩面散矣。"
⑽《藥眖醫學叢書》:"葛根,斑疹為必用之藥,亦並非巳見點不可用,痧麻均以透達為主,所懼者是陷,豈有見點不可用之理?惟無論痧麻,舌絳且幹者,為熱入營分,非犀角、地黃不辦,誤用葛根,即變證百出,是不可不知也。又凡傷寒陽明癥已見,太陽未罷,得葛根良。太陽已罷,純粹陽明經癥,得葛根亦良。惟溫病之屬濕溫及伏暑、秋邪者不適用,此當於辨癥加之註意。若一例橫施,伏暑、秋邪得此,反見白瘖,則用之不當之為害也。"
⑾《本草正義》:"葛根,氣味皆薄,最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傷寒論》以為陽明主藥,正惟表寒過鬱於外,胃傢陽氣不能散布,故以此輕揚升舉之藥,捷動清陽,捍禦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陽舒展,所以葛根湯中仍有麻黃,明為陽明表寒之主藥,非陽明裏熱之專司,若已內傳而為陽明熱癥,則仲景自有白虎諸法,非葛根湯之所宜用。其葛根黃芩黃連湯方,則主陽明協熱下利,貌視之.頗似專為裏有實熱而設,故任用芩、連之苦寒,則葛根似亦為清裏之品;抑知本條為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之變,邪熱因誤下而入裏,裏雖宜清,而利遂不止.即以脾胃清陽下陷之侯,葛根衹以升奉陷下之氣,並非為清裏而設,此皆仲師選用葛根之真旨。由此推之,而知《本經》之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過,降氣迅速,故雖飲多而渴不解,此藥治之,非特潤燥,亦以升清。又主嘔吐者,亦以胃氣不能敷布,緻令食不得入,非可概治胃火上逆之嘔吐。而僅知為清胃生津、甘潤退熱之普通藥劑,則似是實非,寧獨毫釐之差,真是千裏之謬矣。"
據《本草綱目》、 《中藥大辭典》、 《功能性食品》等權威資料著述,葛根及其製品有清火、排毒、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糖、減肥、通便、預防老年性癡呆,防止動脈硬化,防止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之良效。
現代醫學研究,葛根黃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樣作用,可促進女性豐胸、養顔,尤其對中年婦女和絶經期婦女養顔保健作用明顯。
葛根的藥用價值極高,素有“亞洲人參”之美譽,葛粉稱之為“長壽粉”,在日本被譽為“皇室特供食品”。常食葛粉能調節人體機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性味歸經】:甘辛,平。①《本經》:"味甘,平。"②《別錄》:"無毒。生根汁,大寒。"③《綱目》:"甘辛,平,無毒。"
入脾、胃經。①張元素:"通行足陽明經"②《本草新編》:"入胃,又入肺。"③ 《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④《要藥分劑》:"入胃、膀胱二經,兼入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①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②《本草正》:"其性涼,易於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③《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
|
葛根
(《本經》)
【異名】幹葛(《閻氏小兒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陸川本草》),葛於根(《山東中藥》),黃葛根(《四川中藥志》),葛條根(《陝西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葛的塊根。
【植物形態】葛(《詩經》),又名:雞齊(《本經》),絺綌草(《說文》),鹿藿、黃斤(《別錄》),黃葛藤(《天寶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藤本,長達10米,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肥厚。葉互生;具長柄;3出復葉,頂端小葉的柄較長,葉片菱狀圓形,有時有3波狀淺裂,長8~19釐米,寬6.5~18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較密;側生小葉較小,偏橢圓形或偏菱狀橢圓形,有時有2~3波狀淺裂。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密被黃白色絨毛;花密生;苞片狹綫形,早落,小苞片綫狀披針形;蝶形花藍紫色或紫色,長15~19釐米;花萼5齒裂,萼齒披針形;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瓣狹橢圓形,較旗瓣短,通常僅一邊的基部有耳,竜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兩體(9+1);子房綫形,花柱彎麯。莢果綫形,扁平,長6~9釐米,寬7~10毫米,密被黃褐色的長硬毛。種子卵圓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澤。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濕的地方。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藤莖(葛蔓)、葉(葛葉)、花(葛花)、種子(葛𠔌)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春、秋采挖,洗淨,除去外皮,切片,曬幹或烘幹。廣東、福建等垃切片後,用????水、白礬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黃熏後曬幹,色較白淨。
【藥材】乾燥塊根呈長圓柱形,藥材多縱切或斜切成板狀厚片,長短不等,約長20釐米左右,直徑5~10釐米,厚0.7~1.3釐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時可見殘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纖維性強。質硬而重,富粉性,並含大量纖維,橫斷面可見由纖維所形成的同心性環層,縱切片可見纖維性與粉質相間,形成縱紋。無臭,味甘。以塊肥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性少者為佳;質鬆、色黃、無粉性、纖維性多者質次。
全國大部地區有産,主産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屬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葉野葛藤等的塊根,在少數地區亦作葛根使用。
【化學成分】葛根含異黃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及β-𠔌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澱粉(新鮮葛根中含量為19~20%)。
甘葛藤的幹根含澱粉37%。
三裂葉野葛藤的根部含澱粉15~20%。
從印度的同屬植物的根中分離出葛根素、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β-𠔌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藥理作用】①對循環係統的作用
葛根中提出的黃酮能增加腦及冠狀血管血流量。麻醉狗頸內動脈註射葛根黃酮後,腦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應降低,作用維持2~20分鐘,如靜脈註射,則腦血流量增加較輕,也不能解除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收縮腦血管的作用,但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則能改善腦循環,其作用溫和。葛根黃酮及葛根酒浸膏註射於狗的冠狀動脈及靜脈,均能使冠狀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給大鼠腹腔及皮下註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註射其水煎劑及葛根中提出的結晶,對垂體後葉素所引起的心髒缺血反應均有保護作用,葛根水煎劑口服對高血壓狗無明顯的降壓作用。葛根(日本産)煎劑中據報道有興奮和抑製心髒兩種成分。
②解痙作用
中國葛根(品種未註明)與日本市售葛根中均含天豆黃酮,對小鼠、豚鼠離體腸管具有罌粟鹼樣解痙作用,但中國産葛根較日本産者解痙作用強,可能與所含大且黃酮較多有關,此解痙成分能對抗組織胺及乙酰膽鹼的作用;從日本産葛根中分離出之其他異黃酮類衍化物則無明顯的擴乙酰膽鹼作用。此外尚分離出肘腸管有收縮作用的物質,日本産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鹼樣作用。
③降血糖作用
葛根(品種未註明)煎劑給傢兔口服,開始2小時血糖上升,隨即下降,第3、4小時下降最低,對傢兔腎上腺素性高血糖不僅無對抗作用,反而使之增高,但能促進血糖提早恢復正常。葛根水提取物也能使傢兔血糖初上升後下降,對饑鋨傢兔升血糖作用更顯著,乙醚提取物對糖代謝則無明顯影響。
④解熱及雌激素樣作用
日本産葛根浸劑對人工發熱傢兔有明顯解熱作用,維持4~5小時之久。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宮的重量,有雌激素樣作用。此作用之有效成分為大豆黃酮。
【炮製】葛根:揀去雜質,洗淨,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幹。煨葛根:先以少量麩皮撒入熱鍋內,待冒煙後,將葛根片倒入,上面覆蓋剩下的麩皮,煨至下層麩皮呈焦黃色時.隨即以鐵鏟將葛根與麩皮不斷翻動,至葛根片呈深黃色為匿,取出,篩去麩皮,涼透。(每葛根100斤,麩皮25斤)
《品匯精要》:"葛根,颳去皮或搗汁用。"
【性味】甘辛,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生根汁,大寒。"
③《綱目》:"甘辛,平,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①張元素:"通行足陽明經。"
②《本草新編》:"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藥分劑》:"入胃、膀胱二經,兼入脾經。"
【功用主治】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溫。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①《本經》:"主消渴,身太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②《別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療消渴,傷寒壯熱。"
③《本草經集註》:"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④陶弘景:"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熱。葛根為屑,療金瘡斷血,亦療瘧及瘡。"
⑤《藥性論》:"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煩渴。熬屑治金瘡,治時疾解熱。"
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嚙,並飲其汁良。"
⑦《本草拾遺》:"生者破血,合瘡,墮胎,解酒毒,身熱赤,酒黃,小便赤澀。"
⑧《日華子本草》:"治胸膈熱,心煩悶熱狂,止血痢,通小腸,排膿破血,敷蛇蟲嚙。"
⑨《開寶本草》:"小兒熱痞,以葛根浸搗汁飲之。"
⑩《醫學啓原》:"除脾胃虛熱而渴。"
⑾張元素:"發散表邪,發散小兒瘡疹難出。"
⑿《綱目》:"散鬱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①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
②《本草正》:"其性涼,易於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
③《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選方】①治大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傷寒論》葛根湯)
②治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
③治傷寒溫疫,風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升麻、幹葛(細銼)、芍藥、甘草(銼,炙)各等分。同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量大小與之,溫服無時。(《閻氏小兒方》升麻葛根湯)
④治癍疹初發,壯熱,點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鬍、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全幼心鑒》)
⑤治熱毒下血,或因吃熱物發動:生葛根二斤,搗取汁一升,並藕汁一升,相和服。(《梅師集驗方》)
⑥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頓服。(《廣利方》)
⑦治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聖惠方》)
⑧治妊娠熱病心悶: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傷寒類要》)
⑨治卒幹嘔不息: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差。(《補缺肘後方》)
⑩治酒醉不醒:葛根汁一鬥二升,飲之,取醒,止。(《千金方》)
⑾治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煮葛根飲汁。(《補缺肘後方》)
⑿治服藥失度,心中苦煩:飲生葛根汁大良。無生者,幹葛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補缺肘後方》)
⒀治急性腸梗阻:葛根、皂角各1斤,加水4000毫升,煎煮40分鐘,去渣,置藥汁鍋於火爐上保持適當溫度(以不致燙傷為度)。另以1市尺見方之10層紗布墊4塊,浸以藥液後,稍稍除去水分,交替置腹部作持續熱敷,每次1小時,每天2至3次。(《河南醫學院學報》9(4):203,1965)
⒁治金瘡中風,痙欲死:搗生葛根一斤,細切,以水一鬥,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幹者,搗末,溫酒調三指撮,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肘後方》)
(15)傷寒(初覺頭痛,內熱脈洪)。用葛根四兩,加水兩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薑汁更好。
(16)煩躁熱渴。用葛粉四兩,拌入泡過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湯同服。
(17)癤子初起。用葛蔓燒灰,水調敷塗。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病頸項強痛
根據用葛根治療外感病項背強痛的經驗,試用於治療高血壓病的頸項強痛,亦取得療效。㈠煎劑:10~15/日,煎分2次服,連服2~8周。觀察52例,頸項強痛消失17例,明顯減輕30例。㈡總黃酮:每日量100毫剋,兩次分服,療程同上。治療40例,項痛消失9例,明顯減輕27例。同時對高血壓病的頭痛、頭暈、耳鳴及肢麻等癥狀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降壓不明顯。多數患者在用藥第1周即可出現療效,作用持續1~2周。無明顯副作用。
②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葛根酒浸膏片每日6~12片,分2~3次服,總療程4~22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71例,對心絞痛癥狀顯效29例,改善20例,基本無效22例。心電圖有效率為41.3%,血清膽甾醇及β-脂蛋白在服藥期間無明顯變化。又據75例用酒浸膏片(每片含葛甙100毫剋,每日量900~1200毫剋,少數用至1600毫剋;13例加用葛根註射液,每日2~4毫升,每毫升含黃酮200毫剋)治療2~9個月的結果,心絞痛的有效率為86.7%,其中顯效率為36%,心電圖的好轉率為44.4%。一般在1個月左右生效,2個月療效較明顯,此後療效與療程並不成正比,加用葛根註射液可提高部分患者療效。對緩解憋氣的效果較差。膽甾醇治療前後有顯著差異性,但可能是受季節、飲食等改變所影響,因此本品是否能降低膽甾醇尚待研究。還有用葛根糖漿(每毫升相當生藥1)每次20毫升,日服3次,療程4~12周,觀察19例。用藥後6例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8例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均有明顯減輕,無效5例。生效時間多在服藥後1~2周。療程達8周或以上者療效較好。心電圖復查,顯效5例,好轉5例,無效9冽。血清膽甾醇檢查有10例明顯降低,但對血壓無明顯影響。治療中除1例胃潰瘍患者於服藥第1周內有輕度腹脹及上腹部不適外,未見明顯副作用。
③治療眼底病
用葛根黃酮註射液(每毫升含黃酮40毫剋)局部註射。一般均采用結膜下註射法,遇局部反應重時,可交替使用球後註射法。前者每次0.2~0.4毫升,後者每次0.3~0.5毫升。初次宜用小劑量,以後可漸增。每周註射2次,2周一療程。病程超過半年者可加用胎盤組織液肌肉註射;視神經萎縮病例加用維生素B1肌註。盡量不與激素同用。共觀察中央性視網膜炎35例,痊愈26例,顯效5例,進步1例,無效3例。視神經萎縮12例,顯效6例,進步2例,無效4例。妊娠毒血癥視網膜病變2例均無效。陳舊性脈絡膜炎3例,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各1例,均有進步。黃斑發育不良及高度近視合併黃斑變性各1例均無效。葛根黃酮對因視網膜血管痙攣引起的中央性視網膜炎的療效比較顯著,治療不能少於4次,視力恢復正常或病變已經吸收後,可以本品肌肉註射或片劑內服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④治療早期突發性耳聾
日服葛根(總黃酮體)2~3次,每次20毫剋;同時配合復合維生素B口服。觀察33例,年齡15~64歲。根據EAG(電聽閾麯綫)和癥狀判斷療效,痊愈9例,顯效6例,進步9例,無效9例。
【名傢論述】①張元素:"用此(葛根)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即非太陽藥也,故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麻黃、葛根也。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知葛根非太陽藥,即陽明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頭痛者,不可便服葛根發之,若服之是引賊破傢也,若頭顱痛者可服之。"
②李杲:"幹葛,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聖藥也。"
③《綱目》:"本草十劑雲,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④《本草經疏》:"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主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故主諸痹。""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陽也,邪猶未入陽明,故無渴證,不宜服。"
⑤《本草匯言》:"葛根,清風寒,淨表邪,解肌熱,止煩渴。瀉胃火之藥也。嘗觀發表散邪之藥,其品亦多,如麻黃拔太陽營分之寒,桂枝解太陽衛分之風,防風、紫蘇散太陽在表之風寒,藁本、羌活散太陽在表之寒濕,均稱發散藥也,而葛根之發散,亦入太陽,亦散風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蘇、防,辛香溫燥,發散而又有損中氣之誤也;非若藁本、羌活,發散而又有耗營血之虞也。《神農經》謂起陰氣,除消渴,身太熱,明屬三陽表熱無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如傷風傷寒,溫病熱病,寒邪已去,標陽已熾,邪熱伏於肌腠之間,非表非裏,又非半表半裏,口燥煩渴,仍頭痛發熱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熱可也,否則捨葛根而用辛溫(如麻、桂、蘇、防之類),不惟疏表過甚,而元氣虛,必致多汗亡陽矣。然而葛根之性專在解肌.解肌而熱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諸書又言能發汗者,非發三陽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發風溫在經之汗也,實乃發三陽寒鬱不解,鬱極成熱之汗也。又如太陽汗出不徹、陽氣怫鬱,其人面色緣緣正赤,躁煩不知痛之所在,短氣.更發汗以愈,宜葛根湯治之,鬱解熱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諸書言發汗者此也。"
⑥《本草正》:"葛根,用此者,用其涼散,雖善達諸陽經,而陽明為最,以其氣輕,故善解表發汗。凡解散之藥多辛熱,此獨涼而甘,故解溫熱時行疫疾,凡熱而兼渴者,此為最良.當以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
⑦《藥品化義》:"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錢,能理肌肉之邪,開發腠理而出汗,屬足陽明胃經藥,治傷寒發熱,鼻幹口燥,目痛不眠,瘧疾熱重。蓋麻黃、紫蘇專能攻表,而葛根獨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涼,能鼓舞胃氣,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虛熱渴,酒毒嘔吐,胃中鬱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藥,有醒脾之力。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陽氣鬱遏於脾胃之中,狀非表癥,飲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發熱如火,以此同升麻、柴鬍、防風、羌活,升陽散火,清肌退熱,薛立齋常用劑也。若金瘡、若中風、若痙病以致口噤者,搗生葛根汁,同竹瀝灌下即醒,幹者為末,酒調服亦可。痘瘡難出,以此發之甚捷。"
⑧《本經逢原》:"葛根輕浮,生用則升陽生津,熟用則鼓舞胃氣,故治胃虛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氣湯兼黃柏用者,以暑傷陽明,額顱必脹,非此不能開發也。"
⑨《本經疏證》:"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栝蔞但浥陰津,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陽氣,而能兼擅二者之長,故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湯證),太陽被下,利遂不止,脈促喘汗者(葛根芩連湯證)鹹用之。蓋兩者之利,為陽盛於外,不與陰交,陰遂不固而下溜,起其陰氣,使與陽泱,得曳以上行,則非但使利止,並能使陽之遏於外者,隨胃陽鼓蕩面散矣。"
⑩《藥盦醫學叢書》:"葛根,斑疹為必用之藥,亦並非巳見點不可用,痧麻均以透達為主,所懼者是陷,豈有見點不可用之理?惟無論痧麻,舌絳且幹者,為熱入營分,非犀角、地黃不辦,誤用葛根,即變證百出,是不可不知也。又凡傷寒陽明癥已見,太陽未罷,得葛根良。太陽已罷,純粹陽明經癥,得葛根亦良。惟溫病之屬濕溫及伏暑、秋邪者不適用,此當於辨癥加之註意。若一例橫施,伏暑、秋邪得此,反見白瘖,則用之不當之為害也。"
⑾《本草正義》:"葛根,氣味皆薄,最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傷寒論》以為陽明主藥,正惟表寒過鬱於外,胃傢陽氣不能散布,故以此輕揚升舉之藥,捷動清陽,捍禦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陽舒展,所以葛根湯中仍有麻黃,明為陽明表寒之主藥,非陽明裏熱之專司,若已內傳而為陽明熱癥,則仲景自有白虎諸法,非葛根湯之所宜用。其葛根黃芩黃連湯方,則主陽明協熱下利,貌視之.頗似專為裏有實熱而設,故任用芩、連之苦寒,則葛根似亦為清裏之品;抑知本條為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之變,邪熱因誤下而入裏,裏雖宜清,而利遂不止.即以脾胃清陽下陷之侯,葛根衹以升奉陷下之氣,並非為清裏而設,此皆仲師選用葛根之真旨。由此推之,而知《本經》之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過,降氣迅速,故雖飲多而渴不解,此藥治之,非特潤燥,亦以升清。又主嘔吐者,亦以胃氣不能敷布,緻令食不得入,非可概治胃火上逆之嘔吐。而僅知為清胃生津、甘潤退熱之普通藥劑,則似是實非,寧獨毫釐之差,真是千裏之謬矣。" |
|
葛根
【來源】外治方
【原料】葛根、白礬、千裏光等量。
【製法】共研為細末,密封包裝,每袋40剋。每晚取藥粉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約3000毫升,攪勻,將患足浸於藥水中20分鐘,7日為1療程。
【用法】
【功效】據報道,用本方治療足癬及合併癥238例,經3個療程後,痊愈194例,顯效26例,好轉15例,總有效率為98.74%。 |
葛根的國內外種植與利用情況 Pueraria planting and utiliz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
中華人民共和國——喜馬拉雅地區是葛根的主要發源地。根據現有資料整理,現代的葛屬植物的種類在世界上主要野生或通過引種種植分佈在北緯42度左右至南回歸綫(南緯25度以內)左右和東經70度以上至西經70度以上所包括的廣大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14個葛屬植物品種,種質資源最豐富,居世界首位。
美國最早於1876年在費城百年紀念博覽會上從日本引種葛根,1948年又有葉培忠教授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水將野葛引種到嚮美國,在1935年至1950年間為保護土壤減少水土流失而大力發展種植。
葛根也被引種到非洲。在尼日利亞,葛根被用於玉米農耕田休耕期間的土壤肥力恢復和玉米農耕田休耕期間的糧食種植。
葛根在日本也有悠久的種植、采收和利用歷史。在現代日本,葛根主要用於編織葛布、加工食品和保健藥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以後,對葛根的種植和利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不論是在藥用葛根的藥理研究、成份提取、新藥開發方面,還是在粉用葛根的品種選育、種植基地、食品加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涌現出了許多專門從事葛跟種植和葛根類産品開發的公司,葛根産業也成了一些貧睏縣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 |
葛根的生物學特性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eraria |
葛 根 Radix Puerariae
(英) Pueraria Root
別名: 葛條、粉葛、甘葛、葛藤、葛麻。
基原∶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乾燥根。
植物形態: 藤本,長約達10m,全株被黃褐色長硬毛。三出復葉互生,托葉盾狀着生,卵狀橢圓形;中央小葉菱狀卵形或寬卵形,側生小葉斜橢圓形,兩面被糙毛,背面較密;托葉盾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鐘狀,萼齒5,上面2齒合生,下面l齒較長,內外面均被黃色柔毛;花冠蝶形,藍紫色,長約1.5cm。莢果綫形,長5~10cm,扁平,密生黃褐色長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草叢、路旁、疏林中較陰濕處。主産湖南、浙江、河南、廣東。
采製 :秋、鼕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乾燥。
性狀: 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l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質韌,纖維性強。無臭,昧微甜。
化學成分:含多種黃酮類成分,主要活性成分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
性味: 性涼,味甘、辛。
功能主治: 解表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高血壓頸項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
《本草綱目》載:葛根,性涼、氣平、味甘,具清熱、降火、排毒諸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葛根中的異黃酮類化合物葛根素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
【異名】幹葛(《閻氏小兒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陸川本草》),葛於根(《山東中藥》),黃葛根(《四川中藥志》),葛條根(《陝西中藥志》)。
【植物形態】
葛(《詩經》),又名:雞齊(《本經》),絺綌草(《說文》),鹿藿、黃斤(《別錄》),黃葛藤(《天寶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藤本,長達10米,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肥厚。葉互生;具長柄;3出復葉,頂端小葉的柄較長,葉片菱狀圓形,有時有3波狀淺裂,長8~19釐米,寬6.5~18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較密;側生小葉較小,偏橢圓形或偏菱狀橢圓形,有時有2~3波狀淺裂。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密被黃白色絨毛;花密生;苞片狹綫形,早落,小苞片綫狀披針形;蝶形花藍紫色或紫色,長15~19釐米;花萼5齒裂,萼齒披針形;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瓣狹橢圓形,較旗瓣短,通常僅一邊的基部有耳,竜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兩體(9+1);子房綫形,花柱彎麯。莢果綫形,扁平,長6~9釐米,寬7~10毫米,密被黃褐色的長硬毛。種子卵圓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澤。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路旁及較陰濕的地方。分佈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藤莖(葛蔓)、葉(葛葉)、花(葛花)、種子(葛𠔌)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
春、秋采挖,洗淨,除去外皮,切片,曬幹或烘幹。廣東、福建等垃切片後,用????水、白礬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黃熏後曬幹,色較白淨。 |
葛根的藥用價值 Kudzu's medicinal value |
【藥材】
乾燥塊根呈長圓柱形,藥材多縱切或斜切成板狀厚片,長短不等,約長20釐米左右,直徑5~10釐米,厚0.7~1.3釐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時可見殘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纖維性強。質硬而重,富粉性,並含大量纖維,橫斷面可見由纖維所形成的同心性環層,縱切片可見纖維性與粉質相間,形成縱紋。無臭,味甘。以塊肥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性少者為佳;質鬆、色黃、無粉性、纖維性多者質次。
全國大部地區有産,主産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屬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葉野葛藤等的塊根,在少數地區亦作葛根使用。
【化學成分】
葛根含異黃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及β-𠔌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澱粉(新鮮葛根中含量為19~20%)。
甘葛藤的幹根含澱粉37%。
三裂葉野葛藤的根部含澱粉15~20%。
從印度的同屬植物的根中分離出葛根素、大豆黃酮、大豆黃酮甙、β-𠔌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藥理作用】
①對循環係統的作用
葛根中提出的黃酮能增加腦及冠狀血管血流量。麻醉狗頸內動脈註射葛根黃酮後,腦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應降低,作用維持2~20分鐘,如靜脈註射,則腦血流量增加較輕,也不能解除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收縮腦血管的作用,但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病人則能改善腦循環,其作用溫和。葛根黃酮及葛根酒浸膏註射於狗的冠狀動脈及靜脈,均能使冠狀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給大鼠腹腔及皮下註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註射其水煎劑及葛根中提出的結晶,對垂體後葉素所引起的心髒缺血反應均有保護作用,葛根水煎劑口服對高血壓狗無明顯的降壓作用。葛根(日本産)煎劑中據報道有興奮和抑製心髒兩種成分。
②解痙作用
中國葛根(品種未註明)與日本市售葛根中均含天豆黃酮,對小鼠、豚鼠離體腸管具有罌粟鹼樣解痙作用,但中國産葛根較日本産者解痙作用強,可能與所含大且黃酮較多有關,此解痙成分能對抗組織胺及乙酰膽鹼的作用;從日本産葛根中分離出之其他異黃酮類衍化物則無明顯的擴乙酰膽鹼作用。此外尚分離出肘腸管有收縮作用的物質,日本産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鹼樣作用。
③降血糖作用
葛根(品種未註明)煎劑給傢兔口服,開始2小時血糖上升,隨即下降,第3、4小時下降最低,對傢兔腎上腺素性高血糖不僅無對抗作用,反而使之增高,但能促進血糖提早恢復正常。葛根水提取物也能使傢兔血糖初上升後下降,對饑鋨傢兔升血糖作用更顯著,乙醚提取物對糖代謝則無明顯影響。
④解熱及雌激素樣作用
日本産葛根浸劑對人工發熱傢兔有明顯解熱作用,維持4~5小時之久。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宮的重量,有雌激素樣作用。此作用之有效成分為大豆黃酮。
【炮製】葛根:揀去雜質,洗淨,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片,曬幹。煨葛根:先以少量麩皮撒入熱鍋內,待冒煙後,將葛根片倒入,上面覆蓋剩下的麩皮,煨至下層麩皮呈焦黃色時.隨即以鐵鏟將葛根與麩皮不斷翻動,至葛根片呈深黃色為匿,取出,篩去麩皮,涼透。(每葛根100斤,麩皮25斤)
《品匯精要》:"葛根,颳去皮或搗汁用。"
【性味】甘辛,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生根汁,大寒。"
③《綱目》:"甘辛,平,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①張元素:"通行足陽明經。"
②《本草新編》:"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藥分劑》:"入胃、膀胱二經,兼入脾經。"
【功用主治】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溫。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01]《本經》:"主消渴,身太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02]《別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療消渴,傷寒壯熱。"
[03]《本草經集註》:"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04]陶弘景:"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熱。葛根為屑,療金瘡斷血,亦療瘧及瘡。"
[05]《藥性論》:"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煩渴。熬屑治金瘡,治時疾解熱。"
[06]《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嚙,並飲其汁良。"
[07]《本草拾遺》:"生者破血,合瘡,墮胎,解酒毒,身熱赤,酒黃,小便赤澀。"
[08]《日華子本草》:"治胸膈熱,心煩悶熱狂,止血痢,通小腸,排膿破血,敷蛇蟲嚙。"
[09]《開寶本草》:"小兒熱痞,以葛根浸搗汁飲之。"
《醫學啓原》:"除脾胃虛熱而渴。"
元素:"發散表邪,發散小兒瘡疹難出。"
《綱目》:"散鬱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①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
②《本草正》:"其性涼,易於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
③《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選方】
(01)治大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傷寒論》葛根湯)
(02)治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
(03)治傷寒溫疫,風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升麻、幹葛(細銼)、芍藥、甘草(銼,炙)各等分。同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量大小與之,溫服無時。(《閻氏小兒方》升麻葛根湯)
(04)治癍疹初發,壯熱,點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鬍、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全幼心鑒》)
(05)治熱毒下血,或因吃熱物發動:生葛根二斤,搗取汁一升,並藕汁一升,相和服。(《梅師集驗方》)
(06)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頓服。(《廣利方》)
(07)治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聖惠方》)
(08)治妊娠熱病心悶: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傷寒類要》)
(09)治卒幹嘔不息: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差。(《補缺肘後方》)
(10)治酒醉不醒:葛根汁一鬥二升,飲之,取醒,止。(《千金方》)
(11)治食諸菜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煮葛根飲汁。(《補缺肘後方》)
(12)治服藥失度,心中苦煩:飲生葛根汁大良。無生者,幹葛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補缺肘後方》)
(13)治急性腸梗阻:葛根、皂角各1斤,加水4000毫升,煎煮40分鐘,去渣,置藥汁鍋於火爐上保持適當溫度(以不致燙傷為度)。另以1市尺見方之10層紗布墊4塊,浸以藥液後,稍稍除去水分,交替置腹部作持續熱敷,每次1小時,每天2至3次。(《河南醫學院學報》9(4):203,1965)
(14)治金瘡中風,痙欲死:搗生葛根一斤,細切,以水一鬥,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幹者,搗末,溫酒調三指撮,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肘後方》)
(15)傷寒(初覺頭痛,內熱脈洪)。用葛根四兩,加水兩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薑汁更好。
(16)煩躁熱渴。用葛粉四兩,拌入泡過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湯同服。
(17)癤子初起。用葛蔓燒灰,水調敷塗。
【臨床應用】
①治療高血壓病頸項強痛
根據用葛根治療外感病項背強痛的經驗,試用於治療高血壓病的頸項強痛,亦取得療效。一煎劑:10~15/日,煎分2次服,連服2~8周。觀察52例,頸項強痛消失17例,明顯減輕30例。二總黃酮:每日量100毫剋,兩次分服,療程同上。治療40例,項痛消失9例,明顯減輕27例。同時對高血壓病的頭痛、頭暈、耳鳴及肢麻等癥狀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降壓不明顯。多數患者在用藥第1周即可出現療效,作用持續1~2周。無明顯副作用。
②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用葛根酒浸膏片每日6~12片,分2~3次服,總療程4~22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71例,對心絞痛癥狀顯效29例,改善20例,基本無效22例。心電圖有效率為41.3%,血清膽甾醇及β-脂蛋白在服藥期間無明顯變化。又據75例用酒浸膏片(每片含葛甙100毫剋,每日量900~1200毫剋,少數用至1600毫剋;13例加用葛根註射液,每日2~4毫升,每毫升含黃酮200毫剋)治療2~9個月的結果,心絞痛的有效率為86.7%,其中顯效率為36%,心電圖的好轉率為44.4%。一般在1個月左右生效,2個月療效較明顯,此後療效與療程並不成正比,加用葛根註射液可提高部分患者療效。對緩解憋氣的效果較差。膽甾醇治療前後有顯著差異性,但可能是受季節、飲食等改變所影響,因此本品是否能降低膽甾醇尚待研究。還有用葛根糖漿(每毫升相當生藥1)每次20毫升,日服3次,療程4~12周,觀察19例。用藥後6例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8例心絞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均有明顯減輕,無效5例。生效時間多在服藥後1~2周。療程達8周或以上者療效較好。心電圖復查,顯效5例,好轉5例,無效9冽。血清膽甾醇檢查有10例明顯降低,但對血壓無明顯影響。治療中除1例胃潰瘍患者於服藥第1周內有輕度腹脹及上腹部不適外,未見明顯副作用。
③治療眼底病
用葛根黃酮註射液(每毫升含黃酮40毫剋)局部註射。一般均采用結膜下註射法,遇局部反應重時,可交替使用球後註射法。前者每次0.2~0.4毫升,後者每次0.3~0.5毫升。初次宜用小劑量,以後可漸增。每周註射2次,2周一療程。病程超過半年者可加用胎盤組織液肌肉註射;視神經萎縮病例加用維生素B1肌註。盡量不與激素同用。共觀察中央性視網膜炎35例,痊愈26例,顯效5例,進步1例,無效3例。視神經萎縮12例,顯效6例,進步2例,無效4例。妊娠毒血癥視網膜病變2例均無效。陳舊性脈絡膜炎3例,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各1例,均有進步。黃斑發育不良及高度近視合併黃斑變性各1例均無效。葛根黃酮對因視網膜血管痙攣引起的中央性視網膜炎的療效比較顯著,治療不能少於4次,視力恢復正常或病變已經吸收後,可以本品肌肉註射或片劑內服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④治療早期突發性耳聾
日服葛根(總黃酮體)2~3次,每次20毫剋;同時配合復合維生素B口服。觀察33例,年齡15~64歲。根據EAG(電聽閾麯綫)和癥狀判斷療效,痊愈9例,顯效6例,進步9例,無效9例。
4、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根據《傷寒論》“項背強幾幾,葛根湯主之”的理論,臨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6例,30日內見效者4例,60日內見效者1例,5個月見效者1例,在解除臨床癥狀方面,從有效率100%。驗放舉例:柴葛根30g,麻黃10g,桂枝15g,赤、白芍各30g,狗脊30g,骨碎補30g,接骨木20g,大血藤30g,紅藤30g,附子20g,生薑20g.
【名傢論述】
⑴張元素:"用此(葛根)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即非太陽藥也,故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麻黃、葛根也。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知葛根非太陽藥,即陽明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頭痛者,不可便服葛根發之,若服之是引賊破傢也,若頭顱痛者可服之。"
⑵李杲:"幹葛,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聖藥也。"
⑶《本草綱目》:"本草十劑雲,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⑷《本草經疏》:"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主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故主諸痹。""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陽也,邪猶未入陽明,故無渴證,不宜服。"
⑸《本草匯言》:"葛根,清風寒,淨表邪,解肌熱,止煩渴。瀉胃火之藥也。嘗觀發表散邪之藥,其品亦多,如麻黃拔太陽營分之寒,桂枝解太陽衛分之風,防風、紫蘇散太陽在表之風寒,藁本、羌活散太陽在表之寒濕,均稱發散藥也,而葛根之發散,亦入太陽,亦散風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蘇、防,辛香溫燥,發散而又有損中氣之誤也;非若藁本、羌活,發散而又有耗營血之虞也。《神農經》謂起陰氣,除消渴,身太熱,明屬三陽表熱無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如傷風傷寒,溫病熱病,寒邪已去,標陽已熾,邪熱伏於肌腠之間,非表非裏,又非半表半裏,口燥煩渴,仍頭痛發熱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熱可也,否則捨葛根而用辛溫(如麻、桂、蘇、防之類),不惟疏表過甚,而元氣虛,必致多汗亡陽矣。然而葛根之性專在解肌.解肌而熱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諸書又言能發汗者,非發三陽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發風溫在經之汗也,實乃發三陽寒鬱不解,鬱極成熱之汗也。又如太陽汗出不徹、陽氣怫鬱,其人面色緣緣正赤,躁煩不知痛之所在,短氣.更發汗以愈,宜葛根湯治之,鬱解熱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諸書言發汗者此也。"
⑹《本草正》:"葛根,用此者,用其涼散,雖善達諸陽經,而陽明為最,以其氣輕,故善解表發汗。凡解散之藥多辛熱,此獨涼而甘,故解溫熱時行疫疾,凡熱而兼渴者,此為最良.當以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
⑺《藥品化義》:"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錢,能理肌肉之邪,開發腠理而出汗,屬足陽明胃經藥,治傷寒發熱,鼻幹口燥,目痛不眠,瘧疾熱重。蓋麻黃、紫蘇專能攻表,而葛根獨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涼,能鼓舞胃氣,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虛熱渴,酒毒嘔吐,胃中鬱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藥,有醒脾之力。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陽氣鬱遏於脾胃之中,狀非表癥,飲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發熱如火,以此同升麻、柴鬍、防風、羌活,升陽散火,清肌退熱,薛立齋常用劑也。若金瘡、若中風、若痙病以致口噤者,搗生葛根汁,同竹瀝灌下即醒,幹者為末,酒調服亦可。痘瘡難出,以此發之甚捷。"
⑻《本經逢原》:"葛根輕浮,生用則升陽生津,熟用則鼓舞胃氣,故治胃虛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氣湯兼黃柏用者,以暑傷陽明,額顱必脹,非此不能開發也。"
⑼《本經疏證》:"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栝蔞但浥陰津,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陽氣,而能兼擅二者之長,故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湯證),太陽被下,利遂不止,脈促喘汗者(葛根芩連湯證)鹹用之。蓋兩者之利,為陽盛於外,不與陰交,陰遂不固而下溜,起其陰氣,使與陽泱,得曳以上行,則非但使利止,並能使陽之遏於外者,隨胃陽鼓蕩面散矣。"
⑽《藥盦醫學叢書》:"葛根,斑疹為必用之藥,亦並非巳見點不可用,痧麻均以透達為主,所懼者是陷,豈有見點不可用之理?惟無論痧麻,舌絳且幹者,為熱入營分,非犀角、地黃不辦,誤用葛根,即變證百出,是不可不知也。又凡傷寒陽明癥已見,太陽未罷,得葛根良。太陽已罷,純粹陽明經癥,得葛根亦良。惟溫病之屬濕溫及伏暑、秋邪者不適用,此當於辨癥加之註意。若一例橫施,伏暑、秋邪得此,反見白瘖,則用之不當之為害也。"
⑾《本草正義》:"葛根,氣味皆薄,最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傷寒論》以為陽明主藥,正惟表寒過鬱於外,胃傢陽氣不能散布,故以此輕揚升舉之藥,捷動清陽,捍禦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陽舒展,所以葛根湯中仍有麻黃,明為陽明表寒之主藥,非陽明裏熱之專司,若已內傳而為陽明熱癥,則仲景自有白虎諸法,非葛根湯之所宜用。其葛根黃芩黃連湯方,則主陽明協熱下利,貌視之.頗似專為裏有實熱而設,故任用芩、連之苦寒,則葛根似亦為清裏之品;抑知本條為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之變,邪熱因誤下而入裏,裏雖宜清,而利遂不止.即以脾胃清陽下陷之侯,葛根衹以升奉陷下之氣,並非為清裏而設,此皆仲師選用葛根之真旨。由此推之,而知《本經》之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過,降氣迅速,故雖飲多而渴不解,此藥治之,非特潤燥,亦以升清。又主嘔吐者,亦以胃氣不能敷布,緻令食不得入,非可概治胃火上逆之嘔吐。而僅知為清胃生津、甘潤退熱之普通藥劑,則似是實非,寧獨毫釐之差,真是千裏之謬矣。"
據《本草綱目》、 《中藥大辭典》、 《功能性食品》等權威資料著述,葛根及其製品有清火、排毒、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糖、減肥、通便、預防老年性癡呆,防止動脈硬化,防止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之良效。
現代醫學研究,葛根黃酮具有防癌抗癌和雌激素樣作用,可促進女性豐胸、養顔,尤其對中年婦女和絶經期婦女養顔保健作用明顯。
葛根的藥用價值極高,素有“亞洲人參”之美譽,葛粉稱之為“長壽粉”,在日本被譽為“皇室特供食品”。常食葛粉能調節人體機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性味歸經】:甘辛,平。①《本經》: "味甘,平。"②《別錄》: "無毒。生根汁,大寒。"③《綱目》: "甘辛,平,無毒。"
入脾、胃經。①張元素: "通行足陽明經"②《本草新編》: "入胃,又入肺。"③ 《本草求真》: "入胃,兼入脾。"④《要藥分劑》: "入胃、膀胱二經,兼入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①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②《本草正》:"其性涼,易於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③《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葛根無明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但脾胃慮寒者慎用。 |
葛根作優質高産飼料 Kudzu for high yield feed |
葛根、蔓、葉、花、種子除供藥用外,它營養豐富,産量又 高,是一個很有開發前景的優質高産飼料,葛根搗碎洗粉後的葛渣是牲畜喜食的飼料,可鮮食也可曬幹儲貯,已有悠久歷史,葛葉除富含一般營養物質外,還含腺素、天門鼕氨酸、𠔌氨酸和刺槐甙、山柰酚和鼠李糖甙等,是兔、牛、羊等牲畜安全喜食的飼料,由於葛在生長期耐寒、耐旱又耐熱,葛根又有根瘤菌,故生長旺盛,適應性強而廣,栽種粗放,産量極高,據調查統計,鮮草産量可達3500—4000kg/畝,Smith等(1985)和Asiedu等(1985)分別報道了葛作為牲畜草場的試驗結果,認為插種的葛草場比自然草場好。R.Syluester—Bradley等(1983,1991)報道,他們已從葛根中篩選出固氮能力較強的固氮根瘤菌,有望進一步提高葛草場的産量,因此,有人提出將葛作為緑肥種植,提高土壤肥力,M.K.Wade等(1983)報道,用野葛作覆蓋物和緑肥種植,連續5年後,在完全不施其它肥料的情況下,玉米、早稻、黃豆、豇豆和花生的産量可達到與完全施肥的産量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葛蔓皮還可作為造紙、紡織的原料,其紡織物具有較高的強度。 |
葛根治理荒漠化作用的探討 Pueraria role of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
由於葛生長快、易栽培、抗逆性強,具有抗寒、抗熱、耐旱、耐瘠薄、抗病蟲等生物學特性,適應性廣,被生態譽為進軍荒漠的“先鋒”,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的“大地醫生”,維護生態環境的“衛士” |
營養分析 Nutritional Analysis |
葛根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還含有黃酮類物質:大豆素,大豆甙,還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藤及異黃酮甙等。
1.營養心肌,擴張血管葛根總黃酮和葛根素能改善心肌的氧代謝,對心肌代謝産生有益作用,同時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故可用防治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
2.解肌發表 葛根丙酮提取物有使體溫恢復正常的作用,對多種發熱有效。故常用於發熱口渴,心煩不安等病癥。
3.降糖降脂 葛根素有明顯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葛根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油三酯,用於治療高血糖,高血脂病癥,有顯著療效。
4.益智作用 某些研究表明葛根對學習記憶障礙有明程的治療作用,葛根醇提取物能顯著對抗東度警鹼所致的記顯礙。可用於治療老年性癡呆,智力障礙,記憶力差等病癥。
5.升舉陽氣,止渴止瀉葛根輕清升散,藥性升發,柳舉陽氣,鼓舞機體正氣上升,津液布行。升發脾胃清陽空氣而止渴,止瀉痢。故常用於治療內熱消渴,麻疹透發不暢,腹瀉、痢疾等病癥。 |
適宜人群 Appropriate population |
適合人群:老少皆宜.特別適用下列人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偏頭痛等心腦血管病患者、更年期婦女、易上火人群(包括孕婦和嬰兒)、常用煙酒着、女性滋容養顔,中老年人日常飲食調理等. |
|
1.桂花葛粉羹
桂花糖5剋,葛根50剋。先用涼開水適量調葛粉,再用沸水衝化葛粉,使之成晶瑩透明狀,加入桂花糖調拌均勻即成。此羹甘甜潤口,氣味芬芳。此羹具有遲熱生津,解肌發表的功效,適用於發熱、口渴、心煩、口舌潰瘍等病癥。
2.葛根粉粥
葛粉200剋,粟米300剋。用清水浸粟米一晚,第二天濺出,與葛粉同拌均勻,按常法煮粥,粥成後酌加調味品。此粥軟滑適口,清香沁脾,具有營養機體,時舉陽氣的功效,適用於防治心腦血管病癥。高血壓,糖尿病,腹瀉,痢疾患者宜常食之。
3.葛粉飯葛粉200剋,梁粟米飯500剋。先用滾開水將飯淋濕,加入葛粉拌勻,放入豆鼓汁水適量,在旺火上煮熟。適當拌以調味品即可食。此飯具有清心醒脾,促進智力的作用。適用於狂癥,心神恍惚,言語失常,記憶衰退等病癥。
4.葛粉
豬胰湯葛粉50剋,豬胰半具。將豬胰洗淨切薄片,煎水,待豬胰熟後,加入葛粉調勻,酌加五味調料,即可食用。此湯鮮香適口,具有生津止渴,降糖的功效,適用於治療,消渴,多尿等病癥。 |
|
葛根味甘、辛,涼,歸脾、胃經;
具有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的功效;
主治外感發熱頭痛、頑強,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等癥。 |
|
葛根,味甘,氣平,體輕上行,浮而微降,陽中陰也,無毒。入胃足陰明,療傷寒,發表肌熱。又入脾,解燥,生津止渴。解酒毒卒中,卻溫瘧往來寒熱,散瘡疹止疼,提氣,除熱蒸。雖君藥而切戒過用,恐耗散人真氣也。 |
葛根關於女性豐胸及保健的誤區 Pueraria breast on women and health care errors |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女性豐胸産品,其中就有一種為葛根。不少女性服用葛根、葛根素、葛根粉等來豐胸,那究竟葛根是否有這樣的效果呢?真的能豐胸嗎? 醫生觀點:“野葛根豐胸是騙人的”
廣醫一院營養科主任閆鳳告訴記者,雌性激素理論上對女性保持皮膚光潔、抗衰老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論人工雌激素還是植物雌激素,都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影響。曾有試驗讓羊群服用相對安全的植物雌激素,結果造成羊群中絶大多數母羊的不孕不育。另外雌激素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
廣州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梁基智告訴記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版)規定,現在中醫中使用的葛根就是野葛根,主要功效是退熱,治療肌肉酸痛等癥狀,葛根確實含有一定量的植物激素,但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或多或少含有植物激素,沒有依據證明葛根含有的植物激素足以達成豐胸的效果,“葛根豐胸是騙人的。”
尚未發現葛根有豐胸奇效
葛根葛粉中確實含有一些植物雌激素,但要說它有非常好的豐胸效果,沒有任何臨床試驗能證明。
非但不豐胸,長期服用有危害
葛根非但不豐胸,長期服用還可能産生月經紊亂、子宮內膜炎等不良反應。
據《每周質量報告》調查,有幾百名消費者通過網絡投訴,在花費數千元購買葛根豐胸産品後,不但沒有獲得廣告中的神奇效果,反而出現長青春痘、月經紊亂、胸部疼痛等多種不良反應,有的消費者服用後甚至還出現嘔吐現象。
由於葛根中含有葛根異黃酮,它和大豆異黃酮都是植物性的雌激素,不但不具有豐胸功效,而且長期過量服用可能導致女性內分泌紊亂,産生月經周期紊亂、長青春痘等不良反應,嚴重的還會引起子宮內膜的炎癥。
因此,婦女朋友們務必不要相信網絡傳播所謂“葛根”豐胸的知識,影響自身健康。 |
中國藥典2005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5 Edition |
名稱:
葛根
漢語拼音:
Gegen
英文名:
RADIX PUERARIAE LOBATAE
基原:
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hwi的乾燥根。習稱野葛。秋、鼕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乾燥。
性狀:
本品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紋理不明顯。質韌,纖維性強。氣微,味微甜。
鑒別:
(1)本品粉末談棕色。澱粉粒單粒球形、半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37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10分粒組成。纖維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圍細胞大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少見,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8-70μm。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具緣紋孔六角形或橢圓形,排列極為緊密。
(2)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條斑。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4.0%。
總灰分 不得過7.0%(附錄Ⅸ K)。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0um。理論板數按葛根素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葛根素對照品10mg,置25ml量瓶中,加30%乙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葛根素8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1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3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洪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葛根素(C21H20O9)不得少於2.4%。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性味:
甘、辛,涼。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
主治:
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
用法用量:
9-15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中國藥典2000版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00 |
葛根
拼音名:Gegen
英文名:RADIXPUERARI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73
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i
Benth.的乾燥根。秋、鼕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乾燥;甘葛藤習稱“
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黃熏後,稍幹,截段或再縱切兩半,乾燥。
【性狀】野葛呈縱切的長方形厚片或小方塊,長5~35cm,厚0.5~1cm。外皮淡
棕色,有縱皺紋,粗糙。切面黃白色,紋理不明顯。質韌,纖維性強。無臭,味微甜。
粉葛呈圓柱形、類紡錘形或半圓柱形,長12~15cm,直徑4~8cm;有的為縱切或
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橫切面可見由纖
維形成的淺棕色同心性環紋,縱切面可見由纖維形成的數條縱紋。體重,質硬,富粉性。
【鑒別】(1)本品粉末淡棕色、黃白色或淡黃色。澱粉粒甚多,單粒球形、半圓
形或多角形,直徑3~37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或星狀;復粒由2~10分粒組成。纖
維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圍細胞大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
厚。石細胞少見,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38~70μm。具緣紋孔導管較大,具緣紋孔六
角形或橢圓形,排列極為緊密。
(2)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0.5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
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
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氯仿-甲醇-水(7:
2.5: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條斑。
【檢查】水分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4.0%。
總灰分野葛不得過7.0%;粉葛不得過5.0%(附錄ⅨK)。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25:75)
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0nm。理論板數按葛根素峰計算應不低於4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葛根素對照品10mg,置25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刻度,
搖勻,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葛根素80μ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野葛0.1g,粉葛0.8g),精密稱定,置
錐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30乙
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葛根素(C21H20O9),野葛不得少於2.4;粉葛不得少於0.30。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性味與歸經】甘、辛,涼。歸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解肌退熱,生津,透疹,升陽止瀉。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
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高血壓頸項強痛。
【用法與用量】9~15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
中草藥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
RADIX PUERARIAE |
|
葛根
radix puerariae
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乾燥根。 |
|
- : Kudzuvine Root, radix puerariae, root of kudzuvine, Pueraria lobata, kudzu root, kudzu-vine root
|
|
藥理學 | 中藥學 | 植物提取物 | 中國藥典2005版 | 藥品大全 | 粉葛 | 珠海特産 | 葛粉 | 葛根澱粉加工 | 豐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