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水産 : 中醫藥 : 中藥材 : 中藥飲片 : 中藥鑒定學 > 萱草根
目錄
No. 1
  萱草根 radix hemerocallis
  (英) daylily root
  別名 黃花菜根、藜蘆。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具肉質紡錘狀塊根。葉基生,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約2.5cm,背面被白粉。花葶圓柱形,高達100cm;圓錐花序頂生,具花5~6朵;苞片小,披針形;花被橙色或橙紅色,下部成管,上部裂片6,2 輪,內輪裂片較外輪為寬,中部有暗紅色∧形斑紋,邊緣稍作波狀;雄蕊6,花絲長,着生於花被喉部;子房上位。蒴果矩圓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於山地濕潤處。主産湖南、福建、江西、浙江。
  采製 夏、秋來挖根,除去殘莖、須根,洗淨,曬幹。
  性狀 完整的根長約5~15cm,中下部膨大成紡錘形塊根,多幹癟扭皺,有多數縱皺及少數橫紋。表面灰黃色或淡灰棕色。體輕,質鬆軟,稍有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放射性裂隙。氣微香,味稍甜。
  化學成分 含有生物鹼及蒽醌類化合物。
  性味 性涼,味甘。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用於小便不利、尿血、膀胱炎、乳汁缺乏、月經不調、便血等。
  附註 同屬植物黃花菜 h. citrina baroni 的根亦作萱草根入藥。
No. 2
  萱草根
  (《本草拾遺》)
  【異名】漏蘆果、漏蘆根果(《滇南本草》),地人參(《分類草藥性》),黃花菜根(《山東中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萱草、黃花萱草或小萱草的根。
  【植物形態】①萱草,又名:諼草(《詩經》),宜男(周處《風土記》),鹿蔥(《南方草木狀》),忘憂草,丹棘(崔豹《古今註》),漏蘆、蘆蔥(《滇南本草》),療愁(《綱目》),益男草(《本草原始》),黃花菜、黃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30~90釐米。根莖極短,叢生多數肉質纖維根及膨大呈紡錘形的塊根。葉基生,綫形,長達60~100釐米,寬2.5~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抱莖,全緣,主脈明顯,在背面凸出。花莖圓柱狀,自葉叢抽出,高出葉面;花6~10餘朵,集成傘房花序,兩歧;苞片短卵狀三角形;花梗長約2釐米;花大,橘紅色或黃紅色,無香味,長7~12釐米;花被下部管狀,長約2.5釐米,上部鐘狀,6裂,裂片長橢圓形,排列為2輪,外輪3片,寬1.2~1.8釐米,內輪2片,寬約2.5釐米,邊緣稍呈波狀,脈紋分枝或接合;雄蕊6,突出花被外,花絲綫狀,花藥多少丁字形;子房長圓形,3室。蒴果長圓形,長5~10釐米,具鈍棱,成熟時開裂。種子有棱角,黑色,光亮。花期6~7月。
  生於山坡、山𠔌、陰濕草地或林下分佈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②黃花萱草
  多年生草本,高70~100釐米。根長達25~30釐米,有膨大的塊狀部分,呈圓柱形或紡錘形,葉綫形,長40~60釐米,寬12~18毫米。花莖高出葉面,先端少分枝;花5~9朵,疏生成圓錐狀;花鮮黃色,下部管狀,長約5釐米,上部鐘狀6裂,裂片長約8釐米,內輪3片,較外輪3片稍寬,寬不過1.8釐米,脈紋不分枝,亦不接合。蒴果長2~4釐米,直徑約1.5釐米。花期6~8月。
  生於山坡、荒草地。分佈吉林、遼寧、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湖北、貴州、雲南、甘肅、四川、新疆等地。各地亦有栽培,
  ③小萱草
  多年生草本,高35~60釐米。根叢生,細長圓柱形,無膨大部分。葉綫形,長約45釐米,寬5~10毫米。花莖與葉面等高或略高;花1~5朵,淡黃色,有香氣,下部筒狀,上部漏鬥狀,裂片6,內輪裂片較外輪為寬,脈紋網結狀。蒴果長3~4.5釐米。花期6~8月。
  生於沼澤地、濕地、林蔭旁。分佈黑竜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蘇、江西、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各地亦有栽培。
  以上三種植物的嫩苗(萱草嫩苗)、花蕾(金針菜)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大花萱草(東北)、麝香萱(江蘇、浙江、安徽)、黃金萱(江蘇)等亦同等入藥。
  【採集】秋季采挖,除去莖苗及細根,洗淨泥土,曬幹。
  【藥材】①萱草根
  為植物萱草或黃花萱草的乾燥根。呈圓柱形,微彎麯,長4~6釐米,徑約4毫米;膨大的塊狀部分,呈紡錘形,長3~5釐米,徑6~8毫米。表面灰黃色或土黃色,有少許橫紋及多數縱皺紋。質疏鬆而輕,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白色,有時呈棕黃色,皮部組織疏鬆,有大裂隙,木部小,不明顯,髓部通常成空洞。氣微香,味稍甜,略有粘液性。
  ②小萱草根
  為植物小萱草的乾燥根。全形如馬尾狀,根莖圓柱形,徑1~1.5釐米。根細長,叢生於根莖上,長8~10釐米,徑2~3毫米。表面灰黃色,少數微帶紅棕色,有細密橫紋。質輕而微帶韌性,其他與上種相似。上述二種藥材均以根條粗大,質充實飽滿,無殘莖及雜質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産。
  大花萱草的根與萱草根相似;麝香萱、黃金萱的根與小萱草根相似。
  【化學成分】重瓣萱草含γ-羥基𠔌氨酸、賴氨酸、琥珀酸、β-𠔌甾醇。黃花萱草花含豐富的維生素A,葉含維生素C_38.5毫剋%。小羞草花含維生素A、B、C及蛋白質、脂肪,根含天門鼕素、秋水仙鹼。花粉含海藻糖酶。大花萱草根含γ-羥基𠔌氨酸、天門鼕素、酪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琥珀酸、乳酸、無羈萜、β-𠔌甾醇葡糖甙、苯甲酸乙酯。黃金萱及麝香萱的根和根莖含大黃酚、大黃酸、美决明子素、美决明子素甲醚。麝香萱根又含萱草根素、天門鼕素、秋水仙鹼。
  【藥理作用】①對血吸蟲病的治療
  萱草根(麝香萱根)對實驗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的療效,文獻報道不一,有認為減蟲率達80%以上,有認為減蟲率不高,也有認為蟲數不減少;曾有人進一步研究認為,萱草根對感染血吸蟲尾蚴的小白鼠無預防作用,與廣木香、檳榔、黃連、黃柏、南瓜子漿粉合用均無效,與酒石酸銻鉀合用亦不表現增效。萱草根(包括鎮江産的黃花萱草)對血吸蟲成蟲的作用,主要表現為蟲體萎縮和生殖器官退化,但這些變化都是可逆的,停藥後迅速恢復,傢犬治療後糞便孵化可以轉陰,或毛蚴減少,經一定時間後仍可轉陽。由於萱草根對宿主有強烈的毒性,安全度小,在宿主致死情況下,尚不能殺死蟲體,故臨床價值較低。企圖通過化學方法將有效成分與毒性成分分離,但初步看來兩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質。
  ②抗結核作用
  萱草根在治療血吸蟲病時,其有效部分與毒性部分不易分離,加溫後毒性可顯著降低,但對血吸蟲病的治療作用亦喪失,而對結核菌的抑製力卻不變,不僅試管實驗有效,對豚鼠實驗性結核亦表現療效,在臨床上也有一定效果。進一步分離董草根的各種成分,萱草乙醚浸膏對豚鼠實驗性結核病,萱Ⅲ對小白鼠實驗性結核病減輕病變作用雖尚不夠顯著,但也未見到動物視神經萎縮等嚴重毒性反應。
  此外,萱草根與川烏合用,可滅蠃。
  【毒性】萱草根對宿主具有強烈的毒性,對小白鼠所引起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腦、脊髓白質部和視神經纖維索普遍軟化和髓鞘脫失,灰質部的病變一般均較輕微;此外,肝、腎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濁腫,肺部有鬱血或斑狀出血;傢兔、犬中毒癥狀表現為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失明、後肢癱瘓和膀胱瀦尿等而致死亡;傢兔在萱草根中毒時出現尿蛋白,但無膽紅素,血清轉氨酶也正常,說明受損害者,主要為腎,而未傷及肝,從出現尿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看出糖代謝異常。萱草的毒性主要集中於根中,其毒性因産地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加熱60℃以上可使毒性減弱,甚至完全破壞。萱草根在體內有很大的蓄積作用,感染血吸蟲的動物對萱草根的耐受較未感染者低,用米泔水泡製不能減低藥物的毒性,黃連、黃柏可部分解除它的毒性。
  【炮製】除去殘莖、雜質,洗淨撈出,稍悶潤,切段,曬幹。
  【性味】甘,涼。
  ①《本草拾遺》:"涼,無毒。"
  ②《本草圖經》:"味甘,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平。"
  【歸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肺二經。"
  ②《本草求真》:"入心、脾。"
  【功用主治】利水,涼血。治水腫,小便不利,淋濁,帶下,黃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癰。
  ①《本草拾遺》:"治沙淋,下水氣,主酒疸黃色通身者,搗絞汁服。"
  ②《本草衍義》:"研汁一盞,生薑汁半盞相和,時時細呷,治大熱衄血。"
  ③《滇南本草》:"治乳結紅腫硬痛,乳汁不通,乳癰,乳岩,攻癰瘡,漢中産者,其性補陰血,止腰疼,治崩漏,止大腸下血。"
  ④《本草蒙筌》:"咀和酒煎,為破腦傷風要藥。"
  ⑤《本草正》:"治帶濁。"
  ⑥《本草從新》:"小便不通,煎水頻飲甚良;遍身水腫亦效。"
  ⑦《分類草藥性》:"滋陰補神氣,通女子血氣,消腫,治小兒咳嗽。"
  ⑧《天寶本草》:"治膀胱疝氣,氣火瘰癧。"
  ⑨《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治婦女月經不調,紅崩白帶,月經來時腰酸腹痛,又可健胃補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蘇醫《中草藥手册》:"幹萱草根用量一般不宜超過一兩,過量有可能損害視力。"
  【選方】①治通身水腫:鹿蔥根葉,曬幹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服。(《聖惠方》)
  ②治大便後血:萱草根和生薑,油炒,酒衝服。(《聖濟總錄》)
  ③治大腸下血,諸藥不效者:漏蘆果十個,茶花五分,赤地榆三錢,象牙末一錢。以上四味,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④治黃疸:鮮萱草根二兩(洗淨),母雞一隻(去頭腳與內臟)。水燉三小時服,一至二日服一次。(《閩東本草》)
  ⑤治乳癰腫痛:萱草根(鮮者)搗爛,外用作罨包劑。(《現代實用中藥》)
  ⑥治男婦腰痛:漏蘆根果十五個,豬腰子一個。以上二味,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名傢論述】《本草求真》:"萱草味甘而氣微涼,能去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鬱。但氣味清淡,服之功未即臻,不似氣猛烈藥,一入口而即見其有效也。"
食療價值
  各種黃花菜的根部。又稱緑蔥根、雞腳參、地人參。秋季采挖,除去莖苗及須根,洗淨曬幹用,或用鮮品。
  性味甘涼,有小毒。能利水除濕,清熱涼血。用於水腫,小便不利,黃疸,婦女崩漏,帶下病,便血。可煎湯或研末、搗汁服。其氣微香,味略甜,亦可作食療之品。
  生品有一定毒性,久服可引起蓄積中毒。但如經煎煮加熱處理,可使毒性減弱或消失。幹品用量一般不宜超過30g,過量有可能損害視力和腎髒。
英文解釋
  1. :  Daylily Root,  Citron Daylily,  Small Yellow Day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