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驗方 : 疾病 > 萎縮性鼻炎
目錄
No. 1
  萎縮性鼻炎
  (一)
  【辨證】肺陰虛不榮於鼻。
  【治法】養肺潤燥。
  【方名】黑參丸。
  【組成】玄參,生地,寸鼕各等份。
  【用法】共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剋,早晚各1丸,鼻內點麻油加蜜清汁,每日3次。
  【出處】齊強方。
  (二)
  【辨證】肺腎陰虛,邪毒侵犯,耗傷陰津。
  【治法】養陰潤燥,活血化瘀。
  【方名】滋陰湯。
  【組成】玄參10剋,麥鼕10剋,生地10剋,熟地10剋,知母10剋,木蝴蝶10剋,黃芩10剋,杷葉10剋,石斛10剋,當歸10剋,桃仁10剋,紅花10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 方。
概述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展緩慢,以鼻粘膜、骨膜及鼻甲萎縮,嗅覺消失,鼻腔內有結痂形成為特徵的鼻病。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營養不良、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等有關;繼發性多由局部因素或多次鼻腔手術所引起。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展緩慢,以鼻粘膜萎縮、嗅覺消失,鼻腔內有結痂形成為特徵的慢性鼻炎。其臨床表現為鼻塞,鼻咽乾燥,鼻出血、嗅覺障礙和惡臭,並可伴頭昏頭痛。其病因迄今未十分清楚,目前現代西醫學無特殊療法。
  現代針灸治療萎縮性鼻炎的報道,始於50年代。發現用溫針有較好的結果。後來,不斷有臨床資料刊登。70年代,有人還試用穴位埋植腸綫的方法治療本病。近年來,通過探尋萎縮性鼻炎的耳殼的敏感點,用耳針治療,以及施行脈衝電穴位治療等,均取得了某些成效。當然,截至目前,針灸療法對本病的治療還不能說完全成熟,有待於病例的進一步積纍和認識的深化。但鑒於本病治療睏難,故特立本節予以介紹。
病因
  (一)原發性:認為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局部表現,可能與缺乏脂類及脂溶性維生素,或與營養障礙、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遺傳因素、膠原性疾病等有關;亦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有一定關係,因多發於女青年,並在月經期癥狀加重。近年來隨着免疫學的發展,發現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亂,故有人認為,本病可能是一種免疫性疾病。
  (二)繼發性:由局部因素引起,如鼻腔粘膜受到外傷或手術切除過多,或因患特殊傳染病如結核、硬結病、麻風、梅毒等所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晚期,或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長期膿涕刺激,發生纖維結締組織過度增殖,致使鼻粘膜的血行受阻、營養障礙而致萎縮。鼻中隔極度偏麯,一側鼻腔寬大,增強的氣流的刺激,或因粉塵或有害氣體的長期刺激也可致病。曾有人提出本病是由於特殊細菌的感染,如臭鼻桿菌或類白喉桿菌感染。現認為這些細菌不是真正的病原菌,僅為萎縮性鼻炎的繼發感染。
  病理早期粘膜僅呈慢性炎癥的改變,繼而發展為進行性萎縮。粘膜與骨部血管逐漸發生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海綿狀靜脈叢炎,血管壁結締組織增生肥厚,管腔縮小或閉塞,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粘膜、腺體、骨膜及骨質萎縮、纖維化,粘膜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逐漸轉化為復層鱗狀上皮。甚至蝶齶神經節亦可發生纖維變性。
治療
  溫針
  (一)取穴
  主穴:足三裏、三陰交、迎香。
  配穴:禾髎、合𠔌、鼻通。
  鼻通穴位置:鼻唇溝上端盡處,鼻骨下凹陷中。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酌加配穴1~2個。足三裏、三陰交,針刺得氣後,於針柄上置1寸長之艾條段,點燃,燃盡後再加二段。迎香穴,斜刺進針,透針至夾鼻通穴,作捻轉加小幅度提插,使鼻腔內有明顯之酸脹感。餘穴,針至局部得氣。留針30分鐘。每日1次,每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3例,2例為個案,60例中,基本痊愈12例(20.0%),有效35例(58.3%),無效13例(21.7%),總有效率為78.3%。發現鼻塞、痂皮、頭痛和鼻衄等癥,改善較為明顯[1,3~5]。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內鼻、內分泌。
  (二)治法
  每次取1穴,細心尋找敏感點。然後用26~30號0.5~1寸長毫針,刺入敏感點,直達軟骨膜,深約1~2分。刺入後,治順時方向捻轉幾次,使針感明顯,然後用膠布固定,帶針5~7日(夏季2~3日),換針1次。每次雙側穴,2個主穴輪換。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0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22例,顯效3例(13.6%),有效8例(36.4%),無效11例(包括9例中斷)(50%),總有效為50.0%。
  穴位電療
  (一)取穴
  主穴:迎香。
  (二)治法
  用經絡磁電治療儀(脈衝電組)進行治療。該儀器輸出電壓高檔為0~600伏,低擋為0~100伏,以輸出調節器控製,脈衝頻率為50赫茲。首先將二塊硬幣大之金屬電極分別置於兩側迎香穴,下置10層紗布濕墊(墊較極片稍大),然後撥動輸出旋紐,至病人感到有電流刺激,有抽動、按壓(如按摩)、蟻走感,強度以病人可耐受為佳。通電20~30分鐘,每日1~2次,10~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治療各種慢性鼻炎(包括單純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及萎縮性鼻炎等)共1046例,總有效率為90.8%。其中萎縮性鼻炎為13例,基本痊愈1例(7.7%),顯效2例(15.4%),有效3例(23.1%),無效7例(53.8%);總有效率為46.2%。較之其他類型的慢性鼻炎療效為差。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迎香。
  (二)治法
  主穴雙側均取,將3/0腸綫取直部分剪成1cm放入無菌盤內備用。選準穴位,常規消毒,把剪好的腸綫插入11號腰穿針內,對準穴位,快速透過皮下直達骨膜表面,稍作提插,至患者有脹麻等感應時,將腰穿針稍稍提起,離開骨膜面,並將腸綫輕輕推出,埋於穴位深部。再以消毒敷料貼壓針孔。3周1次,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愈:鼻腔惡臭消失,無膿痂,嗅覺提高,頭痛及鼻乾燥感消失,鼻粘膜紅潤,鼻甲飽滿;有效:鼻幹、咽幹明顯較前好轉,鼻腔偶有臭味,有少量膿痂,粘膜較前增厚而濕潤;無效:經2個療程治療,癥狀無改善。
  共治40例,顯效11例,有效1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7%。
  【參考文獻】
  張文彬。萎縮性鼻炎針刺療效的報告。中醫雜志 1958;(7):490。
  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穴位埋綫治療萎縮性鼻炎。新醫學 1970;(附刊5):7。
  徐淵。針灸治療萎縮性鼻炎的機轉和療效。中醫雜志 1960;(7):21。
  朱賡堯。針灸對耳鼻喉科疾病99例的療效報告。中醫雜志 1959;(7):59。
  鄧澤材,等。針灸療法在耳鼻喉科的應用。江西中醫藥 1958;(10):22。
  林尚澤。萎縮性鼻炎的耳廓敏感點及耳針治療。貴州醫藥 1980;(3):42。
  竜安民。脈衝電穴位治療慢性鼻炎1046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9;9(2):5。
  王燕如,等。迎香穴埋綫治療萎縮性鼻炎30例。山東中醫雜志 1998;17(1):23。
臨床表現
  1.鼻腔、鼻咽乾燥感,鼻塞,頭痛,呼吸有惡臭,鼻衄,嗅覺喪失等。 2.鼻腔寬大,粘膜乾燥萎縮,鼻甲縮小,有大量痂皮或稠厚膿性分泌物。
診斷依據
  1.病史較長,以青年女性患病多見,或有鼻外傷、和多次鼻腔手術史。 2.有以上癥狀和體徵。 3.應與鼻腔結核、梅毒、麻風及乾酪鼻炎相鑒別。
  治療原則
  1.鼻腔清洗,局部應用軟化痂皮,改善局部回圈及抗菌藥物。 2.全身應用擴張血管,保護粘膜上皮,促進細胞新陳代射藥物。 3.手術治療,縮小鼻腔,減少鼻內通氣量及水分蒸發以改善局部癥狀。
  用藥原則
  1.一般病例以局部及全身藥物治療為主,常用藥為“A”+“B”項藥。 2.病程長,癥狀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予手術治療。
  輔助檢查
  1.一般病例檢查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診斷有睏難須作鑒診斷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A”、“B”、“C”。
  療效評價
  1.治愈:鼻腔無痂皮,粘膜濕潤、癥狀消失。 2.好轉:鼻腔痂皮減少,癥狀改善。 3.未愈:鼻腔痂皮多,癥狀無改善。
  專傢提示
  該病發展緩慢,因多為原發性,病因不明故仍無理想治療方法。註意清除鼻腔痂皮,堅持局部用藥,可改善癥狀有利於控製病情發展。局部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癥狀
  (一)鼻及鼻咽部乾燥感:這是由於鼻粘膜的腺體萎縮,分泌物減少所致。
  (二)鼻塞:膿痂堵塞鼻腔可致鼻塞,或因鼻粘膜的神經感覺遲鈍,即使取除膿痂,空氣通過亦不易覺察,而誤認為鼻塞。
  (三)鼻分泌物:常呈塊狀、管筒狀膿痂,不易擤出,用力擤出幹痂時,有少量鼻出血。
  (四)嗅覺障礙:嗅覺多減退或消失。這是由於嗅區粘膜萎縮或幹痂阻塞引起。
  (五)呼氣惡臭:因膿痂下細菌繁殖生長,膿痂中的蛋白質腐敗分解,産生惡臭氣味,稱臭鼻癥。
  (六)頭痛、頭昏:由於鼻甲萎縮,鼻腔缺乏調溫保溫作用,吸入冷空氣刺激鼻粘膜,以及膿痂的刺激,皆可致頭痛頭昏。
檢查
  (一)鼻腔寬大,鼻甲縮小,從前鼻孔可看到鼻咽部,有時繼發性萎縮性鼻炎見下鼻甲明顯縮小,但中鼻甲卻肥大或呈息肉樣變。
  (二)鼻腔內有稠厚膿痂,黃褐色或灰緑色,大塊或呈管筒狀,可有惡臭氣味。除去膿痂後可見鼻甲粘膜乾燥萎縮,甚至糜爛滲血。早期或輕度萎縮性鼻炎,亦可僅有痂皮,而無惡臭氣味。
  (三)如萎縮病變嚮下發展,鼻咽及咽粘膜也可乾燥萎縮,時有膿痂覆蓋其上,嚴重者喉、氣管粘膜也有此變化。
  應註意與鼻部結核、狼瘡、硬結病、鼻石、麻風等作鑒別。
  治療
  (一)清潔鼻腔:用溫生理????水或一般溫????水500~1000ml衝洗鼻腔,去除膿痂,以利於局部用藥。若膿痂不易清除可用鑷子輕輕鉗出。
  (二)鼻腔用藥:常用潤滑性滴鼻劑,如復方薄荷油、液體石蠟、50%蜂蜜、清魚肝油等,可促使鼻粘膜充血腫脹,增加血液循環,減輕鼻內乾燥感和臭味,亦可用1%鏈黴素液滴鼻,能抑製桿菌繁殖,減輕炎癥性糜爛,有利於上皮生長。此外,使鼻腔粘膜潤滑,軟化痂皮,便於擤出。
  (三)維生素療法:曾試用多種維生素,常用維生素A肌註,每日5~10萬u,或維生素B2口服,10~15mg,每日3次,以保護粘膜上皮,促進組織細胞代謝機能,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亦可用維生素AD製劑5萬U肌註,每周2~3次;或口服魚肝油丸,2丸,每日3次。也可口服菸草酸,50~100mg,每日3次。有人提出鐵劑有治療本病的作用,可服硫酸亞鐵丸,0.3g,每日3次,飯後服用。
  (四)手術療法:對久治無效者可試行。目的在於使鼻腔縮小,減少空氣吸入量,以降低水分蒸發,減少膿痂形成,並可刺激鼻粘膜使呈充血和分泌增加,改善癥狀。
  萎縮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調理
  萎縮性鼻炎患者日常生活中應註意從以下幾方面調理:
  (1).用溫的生理????水衝洗鼻腔,有助於清除痂皮,減少臭氣。具體做法是用生理????水反復清洗,洗淨為止。
  (2).食用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物(特別是維生素A、B、E等)、防止感冒,減少對鼻部的刺激。
  (3).白蘿蔔煮水治鼻塞:取白蘿蔔3--4衹放人鍋中加清水煮,沸後即用鼻吸蒸氣,數分鐘後,鼻漸暢通,頭痛消失。也可將蘿蔔切片泡於杯中,用鼻吸蒸氣。
  (5).柔肝生津湯:緑萼梅6剋,菊花9剋,幹地黃12剋,桑葉9剋,天鼕9剋。水煎服,每日1劑,7天為一個療程。
  護理
  1、改善生活、工作環境。經常接觸粉塵及化學氣體的工作人員應戴口罩。
  2、本病患者,宜長期戴用口罩。夏天更可用水濕潤後戴,隨幹隨即加濕。
  3、鼕天烤火,火爐上放上水壺,不加壺蓋,讓蒸汽盡量蒸發以潤空氣。
  4、禁用麻黃鹼液、滴鼻淨等鼻粘膜收縮劑。
  5、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萎縮性鼻炎並發癥如下:
  1.鼻衄 多為涕中帶血或少量滴血,兒童較多見。以往認為由劇烈噴嚏所致,現推測與肥大細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謝紊亂使血栓生成減少有關。
  2.變態反應性鼻竇炎 因鼻竇粘膜與鼻粘膜相連,故鼻腔粘膜變態反應性炎癥易波及鼻竇粘膜則産生變態反應性鼻竇炎。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涕,但癥狀加重。
  3.咽喉炎 由於長期鼻塞反復發作,患者經常張口呼吸,可發生慢性咽喉炎。
  4.支氣管哮喘 可與變性鼻炎同時存在。一些哮喘患者患者常在噴嚏發作後發病。
  5.滲出性中耳炎 鼻變態反應可藉且咽鼓管波及中耳。鼻咽部咽鼓管咽口粘膜水腫或變應原物質藉該管進入中耳,即可導致滲出性中耳炎。
  6.過敏性咽喉炎:鼻變態反應可嚮下波及咽喉病人出現咽喉發癢咳嗽輕度聲嘶嚴重者可出現會厭聲帶粘膜水腫而發生呼吸睏難。
萎縮性鼻炎的保健
  萎縮性鼻炎臨床表現為鼻腔、鼻咽乾燥感,鼻塞,頭痛,呼吸有惡臭,鼻衄,嗅覺喪失等。
  日常生活中應註意從以下幾方面調理:
  1、用溫的生理????水衝洗鼻腔,有助於清除痂皮,減少臭氣。具體做法是用生理????水反復清洗,洗淨為止。
  2、食用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物(特別是維生素a、b、e等)、防止感冒,減少對鼻部的刺激。
  3、白蘿蔔煮水治鼻塞:取白蘿蔔3--4衹放人鍋中加清水煮,沸後即用鼻吸蒸氣,數分鐘後,鼻漸暢通,頭痛消失。也可將蘿蔔切片泡於杯中,用鼻吸蒸氣。
  4、芎菊上清丸。按說明服用。
  5、柔肝生津湯:緑萼梅6剋,菊花9剋,幹地黃12剋,桑葉9剋,天鼕9剋。水煎服,每日1劑,7天為一個療程。
疾病大全
  疾病名稱:
    萎縮性鼻炎
  疾病編碼:
    472.002
  歸屬係統:
    耳鼻喉科
  藥療方案:
     ⒈鼻腔清洗,局部應用軟化痂皮,改善局部循環及抗菌藥物。治療係針對減少痂皮和除臭。局部滴用抗生素(如含肝肽菌500u/g的石蠟油滴劑),以及局部或全身使用雌激素和維生素A及維生素D可能有效。用手術或鼻腔充填羔羊毛小團以縮小鼻腔,或降低其通暢度,可減少萎縮粘膜表面氣流的乾燥作用所引起的痂皮。
  ⒉全身應用擴張血管,保護粘膜上皮,促進細胞新陳代射藥物。
  ⒊手術治療,縮小鼻腔,減少鼻內通氣量及水分蒸發以改善局部癥狀。
英文解釋
  1. :  atrophic rhinitis
包含詞
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腔縮窄術
萎縮性鼻炎鼻底填塞術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滅活疫苗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及其防治
萎縮性鼻炎鼻腔粘膜下填充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