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福建 >廈門 >廈門市區 > 菽莊花園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菽莊花園投訴電話廈門市旅遊投訴電話:0592-5318985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菽莊花園門票價格20元菽莊花園特別提醒菽莊花園裏的鋼琴博物館是亞洲最大的鋼琴博物館,展出了19世紀德國、奧地利産的古鋼琴,一定要去參觀。菽莊花園交通乘渡輪至鼓浪嶼觀海園碼頭上岸,步行幾分鐘即到。
  來到菽莊花園一定要去被譽為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看看。本館由原籍鼓浪嶼的旅居澳大利亞鋼琴收藏傢鬍友義先生提供珍藏的30臺古鋼琴,展現世界鋼琴發展史,以傳播鋼琴音樂知識,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突現鼓浪嶼音樂之島、鋼琴之鄉的形象。裏面展出了十九世紀德國、奧地利産的古鋼琴,都是鬍先生的私人藏品,免費供遊人參觀的。
  菽莊花園原是臺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傢花園,50年代氣闢為公園,近年又建了許多設施,面積也擴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頗有特色的海濱公園。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可臺灣軍民拒絶割臺,總兵劉永福等帶領“黑旗軍”進行抵抗,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駐臺官兵回大陸。時任臺灣墾撫兼團防大臣的林維源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於鼓浪嶼。林維源,原籍竜溪,其先祖於乾隆年間赴臺灣淡水墾殖發傢,在臺北建有“板橋別墅”即林傢花園。其子林爾嘉從小就生活在那裏,別墅的一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1905年林維源去世,林爾嘉繼承父業。1913年,他為懷念臺北板橋故居,選定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臺北板橋別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花園,取名“菽莊”,乃主人“叔臧”的諧音,也是“稻菽主人莊園”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傢而富甲臺灣的。他花1萬銀元的“潤筆”費,請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題寫“菽莊”園匾。
  林爾嘉對花園的結構佈局精心設計,力求再現臺北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緻。他利用一塊不到十畝的坡地,創造出寬闊的空間,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納入花園的懷抱。花園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小巧別緻,自成一格。
  菽莊花園集世界園林藝術十大特點中的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於一園,是很難得的。第一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一堵黃墻擋住了視綫,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先把海“藏”起來,而後大海奔騰聚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臺風吹倒後一直未能恢復。瑞士園林專傢參觀菽莊花園後說:“我們衹有藏湖,而廈門有藏海,十分難得。”菽莊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藉”:是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裏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窄的一個小海灣,藉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頗有層次,視野寬廣的海上花園。這在中國的任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是菽莊花園最秀人的地方。
  
  在這裏可以看到洶涌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都成了花園的外景,構成一幅動感的立體畫,十分秀美。菽莊花園的第三個特點是:“動靜結合”:林爾嘉對動與靜的處理也頗為獨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為“十二洞天”,洞洞相聯,讓孩子們去追玩,顯出跳動出沒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息觀景,表現靜雅的環境。海潮的流動,長橋的安臥,岸上花團錦簇,海中百舸爭流,都體現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匠心獨具!還有林爾嘉把臺北板橋別墅的小板橋也搬了進來,把眉壽堂,壬秋閣等建得小巧玲瓏,采用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琉璃粉墻,小橋流水,淡雅高潔,與海色、山色、天色渾然一體。組成了風格統一的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
  
  真是:片片帆影日邊來,成群鷗鷺乘風去;“世外桃源君小隱,袖中東海我來遊”!近幾年菽莊花園的後山新建了“聽濤軒”,設鋼琴博物館,展出世界古鋼琴30臺,最名貴的是1810年出品的。他們是鼓浪嶼華僑收藏傢鬍友義的稀世珍藏。“蛇嶺花苑”展出盆景增添了菽莊的內涵。最後告訴大傢林爾嘉的情況吧。林爾嘉,1874年生於廈門,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共事業。清末捐巨款晉升為侍郎。1941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多有貢獻。曾連任鼓浪嶼工部局“華董”14年。抗戰時從廬山出了香港,抗戰勝利後回臺灣定居,1951年去世,終年77歲。
No. 2
  菽莊花園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臺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莊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臺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遊竜。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緑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進園,便有橫墻一堵,擋住遊人視綫,把海藏入園內。
  藏海園有五景:即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也有五景,即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以後又陸續建小板橋,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茅亭、 扇亭等。
  "眉壽堂"位於入園庭院右側,表示祝願長壽的意思。又名"談瀛軒",因臺灣古時稱瀛州,此乃表示懷念臺灣的意思。眉壽堂臨海兩邊有麯堤,每逢大潮,坐在堤上俯身可以掬水,倘在月夜,又可領略"掬水月在手"、"滿目飛明鏡"的意境。
  壬秋閣,建於農歷歲次壬戌之秋而得名,落成之日,正逢久雨初晴,江山如洗,主人趁此良辰邀客吟詩,自己也吟有:"橫江鶴去笛聲在,未信消沉八百年"之句。壬秋閣水陸各半,東西兩拱門,一背陸一朝水,在此可觀山賞海,山嵐流雲,帆影鷗鳥,盡收眼簾。
  真率亭真率亭,形狀似菱,背山臨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此見仁見智,各抒已見,可達到"真誠坦率,胸無芥事"的境界。
  四十四橋,乃全園主景,因主人建橋時四十四歲而得名。此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外池、內池三處,把大海藏進去。由於橋身迂回麯折、凌波臥海,宛如遊竜。橋上有觀魚臺,渡月亭,千波亭,渡月亭有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在月夜,坐在亭裏,看皓月當空,靜影沉璧,令人浮想聯翩,月下濤聲,輕如細語,仿佛與人談心。明月之夜,遊此最佳。
  千波亭,造形幽雅精巧,遊人在此觀潮、聽濤、躑躅、盤桓,均能各盡其妙。
  招涼亭,面對大海,涼風習習,且亭子造型如折扇,更有招涼之意。
  補山園,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十二洞天"是人工造出來的連環洞,像猴子洞,因客人進洞摸不出路來,又叫迷魂洞。十二洞天,即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醜、寅、……戊、亥為名,洞室大小、形狀各異,小徑錯落、上下盤旋,麯折迷離。
  亦愛吾廬,乃林傢居住的院子,昔日用竹籬笆圍起來,並種菊花,主人在欣賞"竹禽茅捨自甘心"之餘,對傢居情景,頗為自得,故名"亦愛吾廬"。
  頑石山房,是主人讀書之地,他自比"頑石"希望通過攻讀,能夠聰明穎悟,故稱"頑石山房"。
  菽莊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
  從妙處說,是"藏"、""、"巧"三個字。"藏"就是把海藏起來,進門左拐後,才能見到萬頃碧波的大海;四十四橋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外池、內池,使海水不再揚波,這就是"藏"字做工夫。
  "",就是藉景、藉聲、藉意、藉影。化他物為已物,納外景為內景,藉日光岩為仰景,南太武山為遠景,藉大海做鋪墊,藉樓閣做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捲。
  "巧",四十四橋凌波臥海,按不同地形變化,依山壘石建亭,圍池砌階聯以麯橋,宛如遊竜。使小巧玲瓏的花園,擴大數倍,且園內亭閣無一雷同,此乃巧字做工夫。
  菽莊花園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港仔後
  廈門菽莊花園地圖(鼓浪嶼菽莊花園地圖菽莊花園乘車路綫:
  公交站點:500米內沒有公交站點
  交通路綫:乘渡輪至鼓浪嶼觀海園碼頭上岸,步行幾分鐘即到
  廈門——鼓浪嶼輪渡航班時刻表
  廈 門 站 首 航 班為 05:45 鼓 浪 嶼 站 首 航 班為 05:30;06:00
  對開航班:
  早高峰 07:00——08:30( 每十分鐘一班) 中午高峰11:30——12:30( 每十分鐘一班)
  下午高峰13:30——14:30( 每十分鐘一班) 晚高峰 17:00——18:30 ( 每十分鐘一班)
  其它時間每十五分鐘一班
  夜間航班:21:10 21:20 21:40 22:00 22:20 22:40 23:00
  23:20 00:30 21:10 21:30 21:50 22:10 22:30
  22:50 23:10 00:20 (對開)
  註意:
  1、星期日取消廈門——鼓浪嶼航綫中、下午高峰航班。
  2、節假日或特殊情況不定時開航。
  3、收費:往返票價八元,單嚮收費。晚上十點以後免費輪渡
包含詞
廈門菽莊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