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菱殼
目錄
No. 1
  菱殼
  (《綱目拾遺》)
  【異名】菱皮(《滇南本草》),烏菱殼(《綱目》),風菱角(《醫宗匯編》)。
  【來源】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屬植物的果皮。
  【功用主治】治泄瀉,脫肛,痔瘡,疔腫,黃水瘡,天泡瘡。
  ①《滇南本草》:"燒灰為末,調菜油搽痔瘡。"
  ②《綱目》:"止泄痢。"
  ③《綱目拾遺》:"治頭面黃水瘡。"
  ④《本草推陳》:"止便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脫肛:先將麻油潤濕腸上,自去浮衣,再將風菱殼水淨之。(《張氏必驗方》)
  ②治頭面黃水瘡:隔年老菱殼,燒存性,麻油調敷。(《醫宗匯編》)
  ③治無名腫毒及天泡瘡:老菱殼燒灰,香油調敷。(黃販翁《醫抄》)
  ④治指生天蛇:風菱角,燈火上燒灰存性,研末,香油調敷。未潰者即散,已潰者止痛。(《醫宗匯編》)
No. 2
  菱殼
  (《綱目拾遺》)
  【拼音名】 Línɡ Ké
  【英文名】 pericarp of Maximorwica Waterchesnut, pericarp of Singharanut
  【異名】菱皮(《滇南本草》),烏菱殼(《綱目》),風菱角(《醫宗匯編》)。
  【來源】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屬植物的果皮。
  【原形態】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葉緑素,生自莖節,羽狀細裂。莖細長,因水之深淺不同而長短不等。葉集生莖頂,成蓮座狀,菱狀三角形,長2.5-4cm,寬2-4.5cm,邊緣上半部有粗鋸齒,近基部全緣,緑色,上面無毛,下面幼時有細毛,後漸落,沿脈有毛;葉柄長2.5-5cm,有毛或無毛,近頂處有胖大海綿狀的氣室。花兩性,單生葉腋;萼管短,有毛,裂片4;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鑽狀,柱頭頭狀,花盤雞冠狀。果實為梢扁的倒三角形,兩端有刺,兩刺間距離3-4cm,腹背的萼裂片脫落。種子一顆。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功用主治】治泄瀉,脫肛,痔瘡,疔腫,黃水瘡,天泡瘡。
  ①《滇南本草》:"燒灰為末,調菜油搽痔瘡。"
  ②《綱目》:"止泄痢。"
  ③《綱目拾遺》:"治頭面黃水瘡。"
  ④《本草推陳》:"止便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脫肛:先將麻油潤濕腸上,自去浮衣,再將風菱殼水淨之。(《張氏必驗方》)
  ②治頭面黃水瘡:隔年老菱殼,燒存性,麻油調敷。(《醫宗匯編》)
  ③治無名腫毒及天泡瘡:老菱殼燒灰,香油調敷。(黃販翁《醫抄》)
  ④治指生天蛇:風菱角,燈火上燒灰存性,研末,香油調敷。未潰者即散,已潰者止痛。(《醫宗匯編》)
  【各傢論述】
  1.《滇南本草》:燒灰為末,調菜油搽痔瘡。
  2.《綱目》:止泄痢。
  3.《綱目拾遺》:治頭面黃水瘡。
  4.《本草推陳》:止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