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大柏地
目錄
《菩薩蠻·大柏地 Song form Dabaidi》
詩人: 毛澤東 Mao Zedong

  赤橙黃緑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一九三三年夏
No. 2
  詩詞名:菩薩蠻·大柏地 作者:毛澤東 朝代:近代 體裁:詞
  【原詩】
  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緑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題解】
  一九二九年初,湘贛兩省軍閥何鍵、魯滌平聯手第三次”會剿“井岡山。一月十四日,毛澤東率紅軍主力下山,意圖將敵軍引離井岡山。離山後紅軍在贛南數戰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殲贛軍劉士毅二個團,纔打破危局。這是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創建之始。這首詞是毛澤東重經大柏地時所作。 註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裏。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嚮贛南進軍。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餘人,並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是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彩虹。
  〔洞〕射穿。
  【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30公裏。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獲全勝。1933年夏天,毛澤東同志重新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詞。
  【註釋】
  1、大柏地: 圩鎮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約30公裏處。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按照蔣介石的指令,調集約三萬人,準備對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會剿”。為了打破敵人的“會剿”並解决給養、鼕服等問題,紅四軍主力三幹六百餘人在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同志率領下,於1月14日離開井岡山嚮贛南出擊。由於緻以重兵圍追,紅四軍沿路五戰皆失利。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一),紅四軍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陣,伏擊尾追不捨的敵贛軍劉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時激戰至次日正午,終將敵軍擊潰,俘敵八百餘人,繳槍八百餘支。陳毅同志在當年9月1日嚮黨中央所作《關於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稱:“是役我軍以屢敗之餘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絶之暗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紮始獲最後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1933年夏,毛澤東同志重到大柏地,撫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2、赤橙黃緑青藍紫:彩虹的七色。
  3、彩練:彩色絹帶。喻虹。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後復斜陽: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後卻斜陽。”
  5、關山泛指附近群山。陣陣:每一列戰鬥隊形。宋趙什《和韻前人初出鎖頭》詩:“淮木林林脫,霜鴻陣陣飛。”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北周皮信凋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雲積慘,山陣連陰。”蒼:青黑色。
  6、鏖戰:苦戰。急:激烈。
  7、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
  8、裝點:裝飾點綴。宋華嶽《登樓晚望》詩:“裝點江山歸畫圖。”
  9、今朝:如今。看:此處讀平聲。本篇守譜押用四部韻,句句皆葉兩句一換,兩慶兩平相問。具體地說,“紫”、“舞”相葉;“陽”、“蒼”相葉;“急”、“壁”相葉;“山”、“看”相葉。其中“紫”、“舞”本不同部,蓋用方音取葉。
  【譯詩】
  釋義一
  空中有赤橙黃緑青藍紫,
  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
  黃昏雨之後又見夕陽,
  延綿的群山正漸次變得蔥蘢。
  想當年在此激戰,
  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
  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卻更加妖豔。
  釋義二
  天上挂着一條七色的彩虹,
  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絲綢在翩翩起舞。
  陣雨之後又升起了西斜的太陽,
  有時陽光普照,
  有時雲霞遮掩,
  蒼翠的群山時隱時現。
  當年這裏曾經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鬥,
  子彈射穿了前面村子的墻壁。
  那前村墻壁上留下的纍纍彈痕,
  把這裏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麗。
  【賞析】
  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衹有江山之美躍然於目前。回憶是美好的,衹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尤其是詩人要在這裏憑吊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詩人毛澤東在這裏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嚮長沙》或那兩首《漁傢傲》反第一、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衝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鬆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他在回憶1929年,他同他的親密戰友朱德、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餘人在那一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嚮贛南進擊。由於敵軍重兵圍追,又由於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就在這一年的陰歷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江西敵軍便尾隨而至。毛主席見敵單薄,即决定再次迎敵。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毛主席沉着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裏處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陣。自第二日下午3時一直激戰到次日正午,終於擊潰敵軍,取得這次轉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而勝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個吉祥的必勝之好地名。
  世事變幻,雪泥鴻爪,時間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過去了,毛主席又置身於大柏地,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後,毛澤東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綫排斥,被免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改去地方上主持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工作,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從事調研工作,領導中央蘇區的查田運動纔重返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一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後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目前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一來就是七個顔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一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究竟是誰手持彩虹臨空而舞?仿佛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後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後的群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着綺麗的暮色。這三、四句中,雖然第三句化用花間詞人溫庭筠的“雨後卻斜陽”但並非落入花間派的婉約纖柔之中,其中一個“復”字就顯得比“卻”字有重量,更肯定,“卻”字卻更婉轉、更輕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風物也呈浩然大氣,尤其是“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象入手,最後一個“蒼”字顯得氣韻悠蕩,無邊無涯之感回蕩於心頭。
  下半闋起首二句纔點出此詩追憶的主題,上半闋整個是寫今日風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風景)。當年的激戰如今已成為煙雲,衹有雨後墻壁上還殘留着一些彈洞。這些追憶並非隨意道來,它將立即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新意境:“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對美的新發現,因為在一般人的眼中,彈洞點是不好看的東西,但在詩人眼裏,一切都是物隨心喜。就用這些彈洞來點綴祖國河山吧,它在夏日黃昏雨後的晴空裏顯得分外美麗。因為它展示了一種新風景,詩人在此也預感到一個新世界。
  【箋註】
  一、“赤橙”二句
  [赤橙黃緑青藍紫] 這7種顔色是太陽光譜的基本色。虹由天空中的小水珠經日光照射發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成,也具備這7色。
  [彩練] 彩色的綢子。這裏用來比喻七色的虹。
  【作者資料】
  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戰略傢和理論傢,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産主義組織。
  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産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
  1925年鼕至1927年春,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指出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無産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思想。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着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鬥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他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930年5月,寫《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同年8月,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任總政治委員。1931年,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193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綫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徵。長徵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徵。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1936年11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經過長徵到達甘肅境內,先後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同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决,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綫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衆,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大部分是在華北山區,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蘇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在抗日戰爭時 期,他發表《論持久戰》、《〈共産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黨進一步掌握了馬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 展生産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睏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大會製定了“放手發動群衆,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戰略。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蔣介石企圖消滅共産黨及其武裝力量的現實,他提出“針鋒相對”的鬥爭方針。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表明中國共産黨爭取國內和平的願望。
  1946年夏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積極防禦,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陝北,指揮西北戰場和全國的解放戰爭。1947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在以他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1949年4月渡長江以後的作戰,推翻了國民黨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並作重要報告,决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的各項基本政策,號召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7月1日,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規定了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為爭取國傢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總任務。同年10月,迫於美國軍隊攻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威脅中國東北部的形勢,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進行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2年,在他的領導下,進行了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開展了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和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傢財産、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1953年,按照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宣佈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開始有係統地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生産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論十大關係》的講話,這個講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1956年,生産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産力。但是這個方針後來沒有得到認真的執行,因而導致了以後的一係列指導工作上的錯誤和 挫折。1957年2月,他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
  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主持召開廬山會議。他本想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但在會議後期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會後在全黨 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從1960年鼕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係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
  但在1962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他把社會主義社會中一定範圍內存在的階級鬥爭擴大化和絶對化,發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以後提出的無産階級同資産階級的矛盾仍然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觀點。1963~1965年,發動農村和城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從50年代開始,他領導中共同蘇共領導人奉行的大國主義和干涉、控製中國的企圖進行了堅决的鬥爭。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製,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也製止和糾正過一些具體錯誤。他領導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不讓江青、張春橋等奪取最高領導權的野心得逞。
  在對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和中國永遠不稱霸的重要思想,並且開始打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為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澤東在他的晚年雖然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中國共産黨在他逝世5年以後,對他的全部革命活動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員會决議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評價。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剋思 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仍然是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四捲)、《毛澤東文集》(八捲)。
詩詞概述
  詩詞名:菩薩蠻·大柏地
  菩薩蠻·大柏地作者:毛澤東
  朝代:近代
  體裁:詞
詩詞原文
  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 1933年夏
  赤橙黃緑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註釋譯文
  1、大柏地: 圩鎮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約30公裏處。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軍按照蔣介石的指令,調集約三萬人,準備對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會剿”。為了打破敵人的“會剿”並解决給養、鼕服等問題,紅四軍主力三幹六百餘人在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同志率領下,於1月14日離開井岡山嚮贛南出擊。由於緻以重兵圍追,紅四軍沿路五戰皆失利。2月10日(農歷正月初一),紅四軍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陣,伏擊尾追不捨的敵贛軍劉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時激戰至次日正午,終將敵軍擊潰,俘敵八百餘人,繳槍八百餘支。陳毅同志在當年9月1日嚮黨中央所作《關於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稱:“是役我軍以屢敗之餘作最後一擲擊破強敵,官兵在彈盡援絶之暗用樹枝石塊空槍與敵在血泊中掙紮始獲最後勝利,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1933年夏,毛澤東同志重到大柏地,撫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開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2、赤橙黃緑青藍紫:彩虹的七色。
  3、彩練:彩色絹帶。喻虹。當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後復斜陽:唐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後卻斜陽。”
  5、關山泛指附近群山。陣陣:每一列戰鬥隊形。宋趙什《和韻前人初出鎖頭》詩:“淮木林林脫,霜鴻陣陣飛。”是說大雁列隊而飛;本詞則謂群山如層層軍陣。北周皮信凋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風雲積慘,山陣連陰。”蒼:青黑色。
  6、鏖戰:苦戰。急:激烈。
  7、彈洞:槍眼。洞,若視為動詞、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莊。指戰場附近的一個小村棗杏坑。
  8、裝點:裝飾點綴。宋華嶽《登樓晚望》詩:“裝點江山歸畫圖。”
  9、今朝:如今。看:此處讀平聲。本篇守譜押用四部韻,句句皆葉兩句一換,兩慶兩平相問。具體地說,“紫”、“舞”相葉;“陽”、“蒼”相葉;“急”、“壁”相葉;“山”、“看”相葉。其中“紫”、“舞”本不同部,蓋用方音取葉。
  釋義一
  空中有赤橙黃緑青藍紫,
  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
  黃昏雨之後又見夕陽,
  延綿的群山正漸次變得蔥蘢。
  想當年在此激戰,
  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
  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卻更加妖豔。
  釋義二
  天上挂着一條七色的彩虹,
  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絲綢在翩翩起舞。
  陣雨之後又升起了西斜的太陽,
  蒼翠的群山時隱時現。
  當年這裏曾經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鬥,
  子彈射穿了前面村子的墻壁。
  那前村墻壁上留下的纍纍彈痕,
  把這裏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麗。
詩詞鑒賞
  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衹有江山之美躍然於目前。回憶是美好的,衹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尤其是詩人要在這裏憑吊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詩人毛澤東在這裏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嚮長沙》或那兩首《漁傢傲》反第一、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衝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鬆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他在回憶1929年,他同他的親密戰友朱德、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餘人在那一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嚮贛南進擊。由於敵軍重兵圍追,又由於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就在這一年的陰歷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江西敵軍便尾隨而至。毛主席見敵單薄,即决定再次迎敵。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毛主席沉着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裏處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陣。自第二日下午3時一直激戰到次日正午,終於擊潰敵軍,取得這次轉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而勝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個吉祥的必勝之好地名。
  世事變幻,雪泥鴻爪,時間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過去了,毛主席又置身於大柏地,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後,毛澤東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綫排斥,被免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改去地方上主持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工作,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從事調研工作,領導中央蘇區的查田運動纔重返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一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後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目前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一來就是七個顔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一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究竟是誰手持彩虹臨空而舞?仿佛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後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後的群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着綺麗的暮色。這三、四句中,雖然第三句化用花間詞人溫庭筠的“雨後卻斜陽”但並非落入花間派的婉約纖柔之中,其中一個“復”字就顯得比“卻”字有重量,更肯定,“卻”字卻更婉轉、更輕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風物也呈浩然大氣,尤其是“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象入手,最後一個“蒼”字顯得氣韻悠蕩,無邊無涯之感回蕩於心頭。
  下半闋起首二句纔點出此詩追憶的主題,上半闋整個是寫今日風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風景)。當年的激戰如今已成為煙雲,衹有雨後墻壁上還殘留着一些彈洞。這些追憶並非隨意道來,它將立即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新意境:“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對美的新發現,因為在一般人的眼中,彈洞點是不好看的東西,但在詩人眼裏,一切都是物隨心喜。就用這些彈洞來點綴祖國河山吧,它在夏日黃昏雨後的晴空裏顯得分外美麗。因為它展示了一種新風景,詩人在此也預感到一個新世界。
作者簡介
  偉大的馬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傢、戰略傢和理論傢,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産主義組織。
  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産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
  1925年鼕至1927年春,先後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指出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無産階級領導農民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思想。
  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到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接着率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鬥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他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對這個問題從理論上作了闡述。
  1930年5月,寫《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同年8月,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任總政治委員。1931年,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193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綫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徵。長徵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徵。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1936年11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經過長徵到達甘肅境內,先後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同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决,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綫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衆,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大部分是在華北山區,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蘇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在抗日戰爭時 期,他發表《論持久戰》、《〈共産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黨進一步掌握了馬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 展生産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睏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大會製定了“放手發動群衆,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戰略。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蔣介石企圖消滅共産黨及其武裝力量的現實,他提出“針鋒相對”的鬥爭方針。1945年8月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表明中國共産黨爭取國內和平的願望。
  1946年夏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積極防禦,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陝北,指揮西北戰場和全國的解放戰爭。1947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在以他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1949年4月渡長江以後的作戰,推翻了國民黨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並作重要報告,决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的各項基本政策,號召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7月1日,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規定了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為爭取國傢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總任務。同年10月,迫於美國軍隊攻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威脅中國東北部的形勢,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進行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2年,在他的領導下,進行了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開展了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和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傢財産、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1953年,按照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宣佈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開始有係統地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生産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論十大關係》的講話,這個講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1956年,生産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産力。但是這個方針後來沒有得到認真的執行,因而導致了以後的一係列指導工作上的錯誤和 挫折。1957年2月,他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
  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主持召開廬山會議。他本想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但在會議後期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會後在全黨 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從1960年鼕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係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
  但在1962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他把社會主義社會中一定範圍內存在的階級鬥爭擴大化和絶對化,發展了他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以後提出的無産階級同資産階級的矛盾仍然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觀點。1963~1965年,發動農村和城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從50年代開始,他領導中共同蘇共領導人奉行的大國主義和干涉、控製中國的企圖進行了堅决的鬥爭。
  1966年,由於對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製,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也製止和糾正過一些具體錯誤。他領導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不讓江青、張春橋等奪取最高領導權的野心得逞。
  在對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和中國永遠不稱霸的重要思想,並且開始打開對外工作的新局面,為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澤東在他的晚年雖然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中國共産黨在他逝世5年以後,對他的全部革命活動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員會决議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評價。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剋思 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仍然是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四捲)、《毛澤東文集》(八捲)。
創作背景
  一九二九年初,湘贛兩省軍閥何鍵、魯滌平聯手第三次”會剿“井岡山。一月十四日,毛澤東率紅軍主力下山,意圖將敵軍引離井岡山。離山後紅軍在贛南數戰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殲贛軍劉士毅二個團,纔打破危局。這是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創建之始。這首詞是毛澤東重經大柏地時所作。
  這首詞作於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30公裏。1929年1月,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出發,2月10日,同追來的國民黨反動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獲全勝。1933年夏天,毛澤東同志重新經過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為能恢復的沉鬱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