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植物 > 菜豆象
  學名 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say)
  異名 bruchus breweri crotch, 1867;b. irresecius fabraeus,1839;b. obtectus say, 1831;b. subellipticus wollaston, 1854
  英文名 bean weevil;common bean bruchid
  分類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菜豆象屬acanthoscelides
  【分 布】
  國外:緬甸、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朝鮮、日本、烏幹達、剛果、安哥拉、布隆迪、尼日利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美國、墨西哥、巴西、智利、哥倫比亞、洪都拉斯、古巴、尼加拉瓜、阿根廷、秘魯;英國、奧地利、比利時、意大利、葡萄牙、法國、瑞士、南斯拉夫、匈牙利、德國、希臘、荷蘭、西班牙、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波蘭、前蘇聯;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
  國內:吉林。
  【危害情況】此蟲為多種菜豆和其它豆類的重要害蟲。菜豆象在田間豆莢上,在倉內幹豆上都能産卵為害,但在野外,衹在成熟的幹豆莢的裂縫內産卵。被害豆粒可有數條幼蟲危害,而無食用價值。在墨西哥和中美,豆類儲藏期造成的重量損失為35%。
  【形態特徵】
  1、成蟲 體長2~4.5mm,近長橢圓形。頭、胸黑色,被灰黃色茸毛。觸角鋸齒狀,1~4節和末節桔紅色,其餘褐至黑色。鞘翅黑色,端緣紅褐色,被灰黃或金黃色毛,其亞基部、中部及端部散生呈方形和無毛的黑斑。後足腿節內側近端部有一長齒及兩較小的齒。雄蟲外生殖器:陽基側突基 1/5愈合,內陽莖骨化刺由端部至基部方向逐漸增大變稀。雌蟲第八背板呈狹梯形,基緣深凹,端部疏生少量剛毛,從背板基部兩側角嚮端緣方向有兩條近平行的骨化條紋,第八腹板呈“y”形。
  2、 卵 淡白色,長橢圓形,0.55~0.8mm。幼蟲:1齡0.52~0.8mm長,單眼1對,位於上顎和觸角之間,觸角1節;前胸背板“h”或“x”形。老熟幼蟲4-4.5mm。肥胖,c型。上唇前緣有8根剛毛及短而細的刺突,下唇亞頦有一黃褐色窄骨化板。
  3、 蛹 長3.2~5mm,橢圓形,淡黃色。
  【寄主植物】主要危害菜豆屬的植物,也危害豇豆、兵豆、鷹咀豆、木豆、蠶豆和豌豆等,具體種類如下: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金甲豆 p. lunatus l.、豇豆vigna unguiculate (linn.)、緑豆v. rabiata (linn.)、赤小豆v. umbellate (thunb.)、鷹咀豆cicer arietinum l.、蠶豆vicia faba l.、豌豆pisum sativum l.、voandzeia subterranea。
  【危害情況】此蟲為多種菜豆和其它豆類的重要害蟲。菜豆象在田間豆莢上,在倉內幹豆上都能産卵為害,但在野外,衹在成熟的幹豆莢的裂縫內産卵。被害豆粒可有數條幼蟲危害,而無食用價值。在墨西哥和中美,豆類儲藏期造成的重量損失為35%。
  【生物學】平均溫度15℃以上,越鼕幼蟲開始化蛹,羽化為成蟲。成蟲羽化後幾分鐘或幾小時便可交配。在畹町室內自然條件下每年發生7代。産卵期夏天為 5天,鼕天為39天。初夏成蟲可從倉庫飛出,在田間取食花蜜。卵産在幹豆莢的裂縫裏,在倉內産卵在豆粒間。田間取食的成蟲比倉內不取食的成蟲産卵多。卵幾天後孵化為幼蟲。咬破種皮進入種子內。老熟幼蟲食去種子內部至外皮。並蛀一羽化孔。成蟲羽化後在豆內靜止1~3天,以頭和前足頂開羽化孔而爬出。在75%r.h. 、26℃時,卵期8.4天,幼蟲期18.6天,蛹期9天。 傳播途徑
  危害豆粒通過貿易或引種進行傳播。卵、幼蟲、蛹和成蟲都可被攜帶。
  【檢疫與防治】
  過篩:篩下物裏尋找蟲卵,一齡幼蟲或成蟲。
  染色檢驗:50g樣品→銅網或紗布→1%ki或2%碘灑,2分鐘→0.5%naoh,0.5~1分鐘→水洗→挑出表面有褐色到深褐色點的豆粒→鏡檢.或:50g樣品→銅網→30℃水1分鐘→酸性品紅2分鐘→水洗→豆粒表面有粉紅色小點為有蟲粒。油脂浸潤檢驗:50g樣品→盤內鋪薄層,1g豆+1~1.5ml油(橄欖油,機械油)30分鐘→目檢,蛀入處為褐點,蟲道呈現透明狀。防治方法
  熏蒸:氣溫20~30℃時,磷化鋁:9/m3,時間48小時。
  加熱:少量豆類可用高溫處理50℃,2小時;55℃,1小時,60℃,20分鐘。
  草木灰拌種:草木灰∶豆重量比為1∶2。
  花生油拌種:每公斤豆5ml花生油拌勻可保護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