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菜豆樹
目錄
簡介
菜豆树 简介
菜豆树 简介
菜豆树 简介
  菜豆樹:【拼音】cài dòu shù
  學名:radermachera sinica(hance) hemsl
  科屬:紫葳科 bignoniaceae
  落葉喬木,高6-12m。二回奇數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頂端有長尾尖。圓錐花序頂生,花冠黃白色,筒狀,一側膨大,裂片5,不等大。蒴果綫狀圓柱形,長達70cm,直徑約7mm。分佈於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於海拔340-750m處的山𠔌或平地疏林中。不丹也有分佈。
  【別名】蛇樹、豆角樹、接骨涼傘、牛尾樹、朝陽花、山菜豆、苦苓舅(臺灣)、小葉牛尾連、個魯(海南島)、蛇仔樹、紅花木(兩廣喬灌木名錄)、牛尾樹(樹木學下册)、豇豆樹(雲南富寧)、辣椒樹(雲南河口)、接骨涼傘、森木涼傘、朝陽花、牛尾木(廣西實用中草藥)、豆角木、牛尾豆、蛇仔豆、大朝陽(廣西中獸醫藥用植物)、跌死貓樹(海南)
  【來源】紫葳科菜豆樹屬植物菜豆樹radermachera sinica (hance) hemsl.,以根、葉入藥。全年可采根,洗淨切片,曬幹;秋前采葉,曬幹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於傷暑發熱。外用治跌打骨折,毒蛇咬傷,癰腫。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植物學名
  “幸福樹”學名菜豆樹,別名辣椒樹、接骨涼傘、山菜豆樹,麒麟紫葳(商傢名)。為紫葳科、菜豆樹屬的喬木,其拉丁文學名為rad ermachera sinica。
形態特徵
菜豆树 形态特征
菜豆树 形态特征
  中等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淺灰色,深縱裂。2回至3回羽狀復葉,葉軸長約30釐米,無毛。中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 釐米至7釐米,先端尾尖,全緣,兩面無毛,葉柄無毛。花夜開性。花序直立,頂生,長25釐米至35釐米,徑30釐米,苞片綫狀披針形、早落。萼齒卵狀披針形,長約1.2釐米。花冠鐘狀漏鬥形,白色或淡黃色,長6釐米至8釐米,裂片圓形,具皺紋,長約2.5釐米。蒴果革質,呈圓柱狀長條形似菜豆,稍彎麯、多溝紋。
生態習性
菜豆树 生态习性
  菜豆樹原産於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多分佈於海拔300米至850米(廣西、海南)、1100米至1700米(雲南中部以南)的山𠔌、平地疏林中。印度、菲律賓、不丹等國也有分佈。
  它性喜高溫多濕、陽光足的環境。耐高溫,畏寒冷,宜濕潤,忌乾燥。栽培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壤土和沙質壤土。花期5月至9月,果期10月至12月。
繁殖技術
  1.播種:可於12月底,待其蒴果接近開裂、種子充分成熟時,采收長條狀蒴果,晾幹後脫出帶翅的種粒,搓揉後揚去膜質種翅碎片,將其幹藏至來年春天播種。也可將其浸泡2個至3個小時後拌和於濕沙中,薄攤於棚室內的大塑料盆中,保持種、沙濕潤,經常檢查防止出現黴變,待其種粒萌發後再行下地播種。幹藏的種子,於3月至4月間,先浸泡3個至4個小時,撈出後其稍加攤晾,再與沙土混合後撒播於作好的苗床上,輕覆薄土,加蓋薄膜保濕,待其種粒出苗後揭去薄膜,搭疏蔭棚遮光。當其長出2片至3片真葉時帶土團進行擴距移栽,也可待其長出4片至5片大葉時,再行上盆或袋栽,加強水肥管理,當年即可作為商品苗出售。
  2.扦插:3月至4月間,當環境氣溫達15℃左右時,剪取1年至2年生木質化枝,長約15釐米至20釐米,刪去全部葉片,下切口最好位於節下0.5釐米處,將其扦插於沙壤苗床上,插穗入土深度約為穗長的1 /3至1/2。在其下切愈合生根期間,應噴水維持苗床濕潤。待其長出完好的根係後,方可將其帶土團移栽上盆,最好2株至3株合栽,可及早成形出售。
  3.壓條:可於3月至4月間,在2年生壯枝或莖幹的節下,進行環狀剝皮,剝皮寬度一般為被壓條莖幹直徑的2倍至3倍。在環剝口下,捆綁一塊15釐米×20釐米的塑料薄膜。用幹淨濕潤的泥炭土或沙壤土,在環剝處握捏一個直徑8釐米至10釐米的土團。繼之,用塑料薄膜包裹好土團,上端留好接水口,並將其綁靠於粗大的主幹上,以防下垂被風折斷。到了秋末,待其環剝口長出較完好的根係後,再將其切離母株另行上盆栽種。
管理要點
  1.溫度:菜豆樹喜暖熱環境,生長適溫為20℃至30℃。盛夏酷暑期間,當環境溫度達30℃以上時,要適當給予搭棚遮陰,增加環境和葉面噴水,或將其搬放到有疏陰的通風涼爽處過夏。秋末降臨,當環境溫度降至10℃左右時,應及時將其搬放到棚室內。越鼕期間,最好能維持不低於8℃的棚室溫度,最低不得低於5℃,以免出現冷害傷葉或落葉。家庭盆栽,可將其搬放到有空調或電熱取暖器的室內,確保室溫不低於8℃,使其能平安過鼕。
  2.光照:菜豆樹為喜光植物,也稍能耐陰,全日照,半陰環境均可。其幼苗比較耐陰,夏季要搭棚遮光。盆栽植株,在室內陳列期間應將其擱放於光照充足的窗前或室內。如果長時間將其擱放於光綫暗淡的室內,易造成落葉。家庭盆栽,越鼕期間可將其擺放於窗前或陽臺前較高的部位,讓其多多接受光照。
  3.水分:栽培菜豆樹,要求有一個比較濕潤的土壤和陳列環境。育苗期,要保持苗床濕潤,入夏後的高溫幹旱季節,更應重視水分供應。盆栽菜豆樹,為了使其不長得過於高大,在春季抽生新梢時,可適當控製澆水,維持盆土比較濕潤即可。在室內陳列的盆株,除要求保持盆土濕潤外,高溫季節每天還要給植株噴水2次至3次。夏、秋季擱放於室外養護的植株,一定要加強植株及周圍小環境的噴水,為其創造一個涼爽濕潤的適宜環境。鼕季擱放於室內的植株,由於一般室內溫度均低於10℃,植株進入休眠狀態,不可澆水太多,以免出現積水爛根,可每隔2天至3天於晴好天氣的中午前後,用稍溫的清水噴灑植株一次,以維持其清秀的外貌,也可增加環境濕度。此外,菜豆樹還可進行水培。
  4.土壤:盆栽菜豆樹,應選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培養土。通常用園土5份、腐葉土3份、腐熟有機肥1份、河沙1 份混合配製。生長季節每月進行一次鬆土,確保其根部始終處於通透良好的狀態。梅雨季節,對擱放於露天環境中的盆栽植株,每次大的降雨後要及時檢查盆土,發現盆內有積水要盡快排除,並於盆土收幹後進行翻盆換土。一般情況下,作為家庭盆栽的中小植株,可每年於4 月初出房時進行一次翻盆,以滿足其全年生長對土壤肥力的要求。
  5.肥料:盆栽菜豆樹,除要求在培養土中加入適量的腐熟餅肥和 3%的多元復合肥外,還應不間斷給予追肥。生長季節可每月澆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餅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對長時間作公共場所陳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緩釋復合肥顆粒,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澆施。北方地區盆栽,中秋後可連續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氫鉀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於其安全過鼕。夏季氣溫高於32℃、秋末鼕初氣溫低於12 ℃後,均應停止追肥。
病蟲防治
  葉斑病:在高溫、高濕通風不好的環境中,其葉片易感染葉斑病。防治方法: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都應加強通風透光,避免葉面長時間滯水,減少葉斑病發生的可能。發現少量病葉,及時將其摘除燒毀,定期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半月一次,連續 3次至4次。家庭盆栽,個別植株少量葉片上出現的病斑,可塗抹達剋寧霜軟膏。
  介殼蟲:在高溫高濕、通風透氣不良的條件下,特別是秋鼕季長時間擱放於棚室期間,其莖幹及葉片上,易出現介殼蟲危害。防治方法:加強通風透光,註意控製環境濕度。發現少量活蟲體,及時用濕布抹去,也可用透明膠帶將其粘去。生産性栽培,可於其若蟲孵化盛期,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噴殺。
養花問答
  問:擺放於室內的植株為何出現大量落葉?
  答:這是因為室內光綫過於暗淡,且通風透氣不良所致,如果不是在寒冷的鼕季,可將其搬放到陽臺上,讓其通風見光,可很快抽長出新葉。鼕季應將其擱放於光綫充足的南嚮陽臺或落地窗前。
  問:北方地區擺放於室內的植株,葉尖為何出現枯黃?
  答:主要原因是室內空氣乾燥所致,可每天在其葉上噴灑2次至3 次清水,能有效防止新抽葉片的葉尖枯黃。
  問:室內種養菜豆樹對人體有害嗎?
  答:菜豆樹的根、葉、果作藥用,具有涼血、消腫、褪燒的作用,可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作為室內陳列,不僅對人體無害,而且有益於人體的健康。
巧辨品種
  1.小萼菜豆樹:1回羽狀復葉,長40釐米至60釐米,小葉5片至7 片,卵狀長橢圓形,長11釐米至26釐米,寬4釐米至6釐米。花萼長、寬均為3毫米至5毫米,花冠淡黃色。産于云南、廣西。
  2.廣西菜豆樹:1回羽狀復葉,小葉3片至7片,長橢圓形,長18 釐米至21釐米,寬7.5釐米至9釐米。花冠白色,花冠筒外面紫紅色,內面白色。産於廣西、廣東。
  3.豇豆樹:2回羽狀復葉,葉軸長45釐米。小葉多達23枚,橢圓狀披針形,長10釐米至20釐米,寬3釐米至7釐米。花冠橙黃色。産于云南南部。
  4.滇菜豆樹:2回至3回羽狀復葉,葉長達70釐米。小葉卵形,長 4釐米至9釐米,寬2釐米至5釐米,上面密生小白腺點,下面密生極小凹穴。花冠白色或淡黃色。産于云南。
  5.海南菜豆樹:1回至2回羽狀復葉,小葉長圓狀卵形,先端漸尖。花冠淡黃色,長3.5釐米至5釐米。蒴果長40釐米,徑約0.5釐米。産於海南、廣東、雲南等地。
  6.美葉菜豆樹:2回羽狀復葉,長30釐米。小葉5片至7片,為橢圓形,長4釐米至6釐米,葉背蒼白色,葉柄、葉軸被粉狀微毛。花冠白色,長3.5釐米至4釐米,蒴果長20釐米至40釐米,徑0.5釐米至0.6 釐米。産於廣東、廣西及海南。
No. 10
  菜豆樹
  (《廣西中草藥》)
  【異名】豆角樹、白鶴參、牛尾樹(《廣西中草藥》),豆角木、接骨涼傘、大朗傘、大朝陽、森木朗傘(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菜豆樹的根、葉或果實。
  【植物形態】菜豆樹
  落葉喬木,高5~12米。根直,根皮肥厚,色白。樹皮銹黑色,枝葉聚生於幹頂。葉對生,2~3回單數羽狀復葉;小葉對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9釐米,寬1~3.5釐米,先端尾狀急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緑色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花冠白色,長筒狀,長12~14釐米,裂片5。果實長圓柱狀,似豆莢,長達50~80釐米,下垂,熟時2縱裂,內有種子多數,膜狀。花期夏季。
  生於石灰岩山的灌木叢或疏林中。分佈廣東、廣西、臺灣等地。
  【採集】根,全年可采;葉,夏、秋采;果實,鼕季采。
  【性味】《廣西中草藥》:"苦,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治傷暑發熱,高熱頭痛,胃痛,跌打損傷,癰癤。
  ①《廣西中草藥》:"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治高熱頭痛,胃痛,扭挫傷,骨折,癰癤,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傷暑發熱:菜豆樹鮮葉適量,水煎外洗全身。
  ②治跌打損傷:菜豆樹根一至二兩。水煎或浸酒服。
  ③治毒蛇咬傷:菜豆樹葉或果搗爛敷頭部囟門(先剃去頭髮)處。(選方出《廣西中草藥》)
中藥材
菜豆树 中药材
  【藥名】菜豆樹
  【別名】牛尾豆、蛇仔豆、雞豆木、豆角木、接骨涼傘、大郎傘、大朝陽、森木郎傘、豆角樹、白鶴參、牛尾樹、朝陽花、牛尾木、蛇樹、辣椒樹、鈍力樹、山菜豆、苦苓舅、豇豆樹、跌死貓樹
  【漢語拼音】cai dou shu
  【英文名】Root of Asia Belltre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drmachera sinica (Hance) Hemsl.[Stereospermum sinicum Hance.]
  【中藥化學成分】菜豆樹根皮和葉中含8-羥基-2,6-二甲基-(2E,6E)-辛二烯酸[8-hydroxy-2,6-dimethyl-(2E,6E)-octadienoic acid],8-羥基-2,6-二甲基-二思慮在-(2E,6)-辛二烯酸葡萄糖酯[glucosyl-8-hydroxy-2,3-dimethyl-(2E,6E)-octadienoate],8,10-二羥基-2-甲基-[2E,6E)-辛二類酰基梓醇[8,10-dihydroxy-2-methyl-(2E,6E)-octadienoyl catalpol],6-O-4″-羥氧基-苯甲酰基筋骨草醇(6-O-4″-hydroxy-3″-methoxy-benzoyl ajugol),黃金樹甙(specicoside),米內甙(minecoside),林生釣鐘柳甙(nemoroside)I,毛子草甙(amphicoside)。木部含荼醌類成分:拉杷醌醇(lapachol),去氫-α-拉杷醌(dehydro-α-lapchone),去氫異-α-拉杷醌(dehyroiso-α-lapa-chone),3-羥基-6-甲氧基去氫異-α-拉杷醌(3-dhydroxy-6methoxy-dehydroiso-α-lapachone),3-羥基去氫異-α-拉杷醌(3,6-dimethoxydrhydross-αlapachone),3,5-二羥基-6-甲氧基去氫異-α-拉杷醌(3,5-dihydroxy-6-methoydehydroiso-α-lapachone),2-異丙烯基荼並[2,3-6]呋喃-4,9-醌[2-isopropenylnaphtho[2,3-6]furan-4,9-qinone],菜豆樹萜內酯(radrmasinin)。
  【功效】清暑解毒;散瘀消腫
  【考證】出自《廣西中草藥》
  【科屬分類】紫葳科
  【拉丁文名】Radix Radermacherae Sinicae.
  【主治】傷暑發熱;癰腫;跌打骨折;毒蛇咬傷
  【各傢論述】1.《廣西中草藥》: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2.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治高熱頭痛,胃痛,扭挫傷,骨折,癰癤,毒蛇咬傷。
  【生態環境】生於山𠔌或平地疏林中。
  【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可采;葉,夏、秋季采;果實,秋季采。鮮用或曬幹。
  【資源分佈】分佈於臺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動植物形態】菜豆樹 小喬木,高達10m。根直,根皮肥厚,色白。樹皮犭黑色,枝葉聚生於幹頂。葉對生;二至三回羽狀復葉,葉軸長約30cm;小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7cm,寬2-3.5cm,先羰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丙面均無毛,側生小葉片在近基部的一側疏生少數盤菌狀腺體。頂生圓錐花序,直立,長25-35cm,寬約30cm;苞片綫狀披針形,長可達10cm,早落;花萼蕾時封閉,錐形,內包有白色乳汁,萼齒5,卵狀披針形,中肋明顯,長約12mm;花冠鐘狀漏鬥形,白色至淡黃色,長6-8cm,裂片5,圓形,具皺紋,長約2.5cm;雄蕊4,二強,光滑;子房光滑,柱頭2裂。蒴果細長,下垂,圓柱形,稍彎麯,多溝紋,漸尖,長達85cm,徑約1cm,果皮薄革質。種子橢圓形,連翅長約2mm,寬約5mm。花期5-9月,果期10-12月。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性味】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出處】《中華本草》
包含詞
菜豆樹屬滇菜豆樹海南菜豆樹小萼菜豆樹
廣西菜豆樹美葉菜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