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萊州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西臨渤海萊州灣。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3′-120°18′,北緯36°59′-37°28′。東臨招遠市,東南與萊西市接壤,南連平度市,西南與昌邑市相望,西、北瀕臨渤海灣,擁有108公裏長的優質海岸綫。總面積1878平方公裏。2008年底,全市總人口9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8萬人。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市人民政府地址:萊州市府前街96號。郵編:261400。代碼:370683。區號:0535。拼音:Láizhōu Shì。 |
|
莱州市 莱州市
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
總人口:85.9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文昌路街道西北隅居委會.
郵編:261400。
行政區劃代碼:370683。
區號:0535。
萊州市轄5個街道(文昌路、永安路、三山島、城港路、文峰路)、11個鎮(沙河、朱橋、郭傢店、金城、平裏店、驛道、程郭、虎頭崖、柞村、夏邱、土山),24個居委會、1002個村委會,1067個自然村。
萊州市位於膠東半島西北部,西與北瀕臨萊州灣,東與東南和招遠市、萊西市接壤,南依大澤山與平度市為鄰,西南隔膠萊河與昌邑縣相望。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夏代寒促封子澆建立過國(過城在今過西村東),是當時膠東半島最早的封國。商為萊侯國。周春秋時為萊子國,戰國時齊置夜邑。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掖縣。在此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這裏以其發達的經濟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始終在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為東萊郡、東萊國、光州、萊州、萊州府的治所、東萊郡轄區,幾乎占有整個膠東半島;萊什府,轄平(度)、膠二州和掖、濰、昌(邑)、高(密)、即(墨)五縣。鴉片戰爭後,隨着帝國主義的入侵,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膠濟鐵路的修通,青島、煙臺等港口開埠,萊州政治、經濟地位漸趨下降。儘管如此,仍不失為山東省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1913年裁府留縣。1938年,日軍侵入掖縣,國民黨縣政府解體。共産黨領導人民抗戰建立了掖縣抗日民主政府——掖縣政府。1940年11月,劃出掖縣南部成立掖南縣、1956年,掖南縣並入掖縣。1988年,撤銷掖縣建立萊州市,為山東省轄縣級市,煙臺市代管,轄29處鄉鎮、1017個行政村,總面積1816平方公裏;有漢、滿、回、朝鮮等10個民族共86.8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不足萬分之一。現轄16處鎮、街道,總面積1878平方公裏,人口87萬。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
萊州資源豐富,物華天寶。現已探明的礦藏有黃金、滑石、菱鎂石、大理石、花崗石、鹵水等30多種,這裏的滑石、菱鎂石儲量居全國第二,鹵水資源居山東省之首,大理石、花崗岩儲量近3.8億立方米。
——黃金産業。萊州是中國黃金生産基地,黃金生産能力占全國黃金産量的13.4%,占山東省黃金産量的52.7%。金倉礦業公司、天承生物金業公司和焦傢金礦在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和指定“可提供標準金錠企業”後,精煉的品牌國際産品黃金産銷兩旺。占地800畝,可容納黃金珠寶首飾加工企業100余家的中國(萊州)黃金珠寶城以竣工,這裏將成為國內集黃金首飾設計、加工、交易與一體的黃金珠寶加工展銷基地。
——石材産業。萊州是中國北方石材出口基地,石材資源豐富,加工設備先進,首都天安門廣場、中華世紀壇、北京、上海、深圳國際機場等重點工程都閃爍着萊州石材的風采。2003年4月,萊州被中國石材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石都”。總投資30億元集生産與貿易於一體的“中國(萊州)國際石材城”將使萊州成為亞洲的石材集散地。
——化工産業。萊州是全國日曬????出口基地和中國北方????化工生産基地,年産原????100萬噸,純鹼6萬噸,溴素8000噸,溴係醫藥中間體100噸。目前,萊州製????、製溴等生産工藝居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依托這一産業優勢,萊州將努力提高技術含量,積極開發高附加值産品,力爭用5年的時間,把萊州建設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化工基地。
——傳統産業。迅速膨脹機電、工藝品等傳統産業的優勢,近幾年來,萊州以剎車盤、臺鉗、木工機械、鋼瓶、電器為主的機電産業發展迅速,年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利稅7.5億元,出口創匯1億美元。全市規模較大的工藝品骨幹加工企業已有40余家,年出口創匯2500多萬美元。 |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370683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萊州市轄5個街道、11個鎮: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島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沙河鎮、朱橋鎮、郭傢店鎮、金城鎮、平裏店鎮、驛道鎮、程郭鎮、虎頭崖鎮、柞村鎮、夏邱鎮、土山鎮。
全市總面積1878平方公裏。轄16個鎮(辦事處),1018個行政村(居委會)。男女性別比101∶100。人口出生率4.89‰,死亡率7.23‰,自然增長率-2.34‰。有少數民族17個,290人。 |
|
全市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23億元,增長4.2%;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80億元,增長19.5%;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60億元,增長16.5%。三次産業比重為14.3∶48.9∶36.8。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35.86億元,比上年增長40.6%。實現財政總收入8.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42.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27.7億元,比年初增加10.3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97.7億元,比年初增加7.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6.5億元,比年初增加6.1億元。
近年來,萊州市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國傢一係列宏觀調控政策,幹事創業,加快發展,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出既快又好、協調發展的態勢。年實現生産總值233億元,平均年增長18%以上,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近31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超過135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68億元。人均GDP突破2萬元大關,已經達到27211元。是山東省 30個經濟強縣和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農業發展實現新的突破。林、牧、漁業保持穩定發展勢頭。工業生産保持快速增長。全市始終堅持“工業立市”的戰略方針,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結構加速升級,産業特色開始形成,全市第二産業比重達到51.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纍计達到279傢,年工業總産值達229.5億元。萊州是中國黃金生産基地,黃金生産能力占全國黃金産量的 13.4%,占山東省黃金産量的52.7%。 金倉礦業公司、天承生物金業公司和焦傢金礦在成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和指定“可提供標準金錠企業”後,精煉的品牌國際産品黃金産銷兩旺。萊州已成為中國北方石材出口基地,由於石材資源豐富,加工設備先進,首都天安門廣場、中華世紀壇、北京、上海、深圳國際機場等重點工程都閃爍着萊州石材的風采。2003年4月,萊州被中國石材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石都”。總投資30億元集生産與貿易於一體的“中國(萊州)國際石材城”使萊州成為亞洲的石材集散地。萊州是全國日曬????出口基地和中國北方????化工生産基地,年産原???? 100 萬噸,純鹼 6 萬噸,溴素 8000 噸,溴係醫藥中間體100噸。目前,萊州製????、製溴等生産工藝居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交通運輸全面增長;旅遊業持續升溫。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1億元。對外經濟貿易穩定增長。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超4.8億美元。財政稅收保持較快增長。財政年總收入達15.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285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5546元。金融形勢穩定。全市金融機構存款年末餘額為162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2億元。
進入“十一五”,萊州經濟着力構建“六大支撐體係”。打造“兩帶五區”,建設加工製造業基地,做大做強機電、建材、黃金、????及????化工,到2010年,二産增加值將達到282億元;萊州港口建設正在完成5個5萬噸、2個3萬噸和3個2萬噸的泊位建設,完成後港口吞吐能力將達到3千萬噸;萊州的城市建設正在按照“開發新城區、提升老城區、建設臨港區、膨脹中心鎮”發展,面積將達到40平方公裏,人口達到30萬。
萊州市市域區位優越,是聯結山東沿海開放前沿城市與內地後方的樞紐。古時的官道在市區交織成網,而且處在京城連接膠東半島其他沿海古縣的要道。現在村村通公路,境內有威烏高速公路、大萊竜鐵路,沿海有萊州港。交通方便。
2009上半年萊州市地區生産總值穩步增長
2009年上半年,我市努力保增長、改民生、保穩定,經濟回升基礎逐步得到加強,全市經濟增長呈現企穩回升嚮好發展的良好勢頭。初步核算並經煙臺市統計局評估審定,上半年,我市地區生産總值(GDP)完成2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GDP總量仍居煙臺市第二位,占煙臺市總量的12.8%,比一季度提高1.4個百分點, 增速居各縣市區第7位,高於煙臺市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 |
|
夏稱萊夷地,有過國。商為萊侯國。周屬萊子國。戰國時,齊置夜邑。秦屬齊郡東境。西漢置掖縣,為青州東萊郡治。晉為東萊國治。南北朝時,北魏分青州東部置光州,轄東萊、長廣、東牟三郡,掖為州、郡治隋廢郡改光州為萊州,領縣九;後又廢州復東萊郡。唐復改東萊郡為萊州。宋、元皆沿唐製。明升萊州為府,轄二州五縣。清因之。中華民國廢府留縣,由省直轄。1938年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屬膠東行署北海區。1941年1月,析掖縣南部置掖南行署。1956年3月,復並入掖縣。1988年2月24日,撤銷掖縣建立萊州市,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同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
萊州市舊稱掖縣。掖縣一名最早見於《戰國策》:“(齊襄王)益封安平君(田單)夜邑萬戶”。《說苑》作掖邑。以掖水(今南陽河)得名。萊州之名始於隋朝。
1987年10月27日,設立掖縣三山島鎮,以掖縣西由鎮的三山島和嚮陽嶺兩村的行政區域為三山島鎮的行政區域。
1988年12月23日,撤銷萊州市路旺、神堂、珍珠、過西4個鄉,分別以原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路旺、神堂、珍珠、過西4個鎮。
1992年4月13日,撤銷柞村鄉,設立柞村鎮。
1993年5月12日,撤銷三元鄉,設立三元鎮。
1995年9月19日,撤銷程郭鄉、麯家乡、寨裏徐家乡,設立程郭鎮、麯傢鎮、寨裏徐傢鎮。
1997年1月14日,撤銷柴棚鄉、南十裏堡鄉、仲院鄉、店子鄉,分別設立柴棚鎮、南十裏堡鎮、仲院鎮、店子鎮(魯政函民字[1997]3號)。
1998年12月24日,撤銷萊州鎮,設立文昌路、永安路2個街道辦事處,將南十裏堡鎮的陽關村、小吉林頭村劃歸永安路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銷三山島鎮,設立三山島街道辦事處(魯政函民字[1998]39號)。
2000年12月19日,撤銷路旺鎮、珍珠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沙河鎮;撤銷寨裏徐傢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土山鎮;撤銷東宋鎮、神堂鎮,以原東宋鎮、神堂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虎頭崖鎮,鎮人民政府駐原神堂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三元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驛道鎮;撤銷麯傢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程郭鎮;撤銷梁郭鎮、苗傢鎮,將原梁郭鎮的行政區域和苗傢鎮的大尹傢、保旺王傢、保旺朱傢、保旺秦傢、趙官莊、苗傢、呼雷於傢、大張傢、前李傢、紫羅劉傢、小張傢、後李傢、作陽、由傢、大矯傢、西李、鐔傢、季傢、桑傢、辛莊等20個村劃歸朱橋鎮管轄;撤銷仲院鎮、柴棚鎮、店子鎮,將仲院鎮、柴棚鎮的行政區域和店子鎮的姬傢、東楊傢、山前宋傢、吳傢4個村劃歸郭傢店鎮管轄;將原苗傢鎮的河北孟傢、呂村、羅傢、竜塚傢、南李、前徐、郭於、匡傢、後莊頭、小蘭埠、小蘭埠高傢、城子埠、後屯、東羅臺、西羅臺、溝北王、西尹、保旺姜家、王河莊子、前單傢、艾坡趙傢、艾坡孫傢、後單傢、小矯傢等24個村劃歸平裏店鎮管轄;將原店子鎮的新村、大臺頭、小臺頭、東王莊、窩洛子、下張傢、東關門、西關門、仙夼、馬傢夼、盟格莊等11個村劃歸柞村鎮管轄;將原店子鎮的東尹傢、徐傢疃、十裏莊、大嵐張、東窪子、崖上、後河、後店子、前店子、付傢橋等10個村劃歸文昌路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銷西由鎮、過西鎮,將行政區域並入三山島街道辦事處;撤銷大原鎮、朱由鎮,以原大原鎮、朱由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城港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城港南路1187號;撤銷南十裏堡鎮,設立文峰路街道辦事處,將原南十裏堡鎮的行政區域和永安路街道辦事處的陽關、小吉林2個村劃歸文峰路街道辦事處管轄,文峰路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南十裏堡鎮人民政府駐地(魯政函民字[2000]81號)。
2001年,全市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轄11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1018個行政村,24個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7.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4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轄11個鎮、5個辦事處,1018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8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轄16個鎮(辦事處),1018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
萊州市轄5個街道(文昌路、永安路、三山島、城港路、文峰路)、11個鎮(沙河、朱橋、郭傢店、金城、平裏店、驛道、程郭、虎頭崖、柞村、夏邱、土山),24個居委會、1002個村委會,1067個自然村。 |
|
莱州市 农 业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42.3億元,增長4.1%。農業增加值23.3億元,增長4.2%。糧食總産34萬噸,比上年增長1.7%;油料總産5.3萬噸,增長20.3%;水果總産22.8萬噸,增長63.1%;蔬菜總産48萬噸,增長17.4%。肉類總産6.7萬噸,禽蛋總産3.6萬噸,奶類總産2.7萬噸。水産品總産29.2萬噸,增長1.0%。全年造林1823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25.5%。全市農機總動力107.6萬千瓦,增長0.2%。 |
|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1傢,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4.7億元,比上年增長45.2%。實現出口交貨值25.5億元,增長41.7%。産品銷售率達98.42%,比上年增長0.4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産品銷售收入382億元,增長55.5%;實現利潤36.2億元,增長91.1%;實現利稅50億元,增長6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87.80%,比上年提高65.9個百分點。 |
|
公路通車里程907.9公裏,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850萬人、77444萬人公裏,分別比上年下降6.7%和9.0%;公路貨物運輸量1015萬噸、周轉量84256萬噸公裏,分別下降0.8%和1.7%;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132.5萬噸,增長18%。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9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2844萬元,增長2.3%;郵政業務總量4081萬元,增長13.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3.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8.9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87部/百人,互聯網用戶1.2萬戶。 |
|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城鄉商品交易市場76處,成交額11億元,同比增長12.2%。實現進出口總額4843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4%,其中出口40243萬美元,增長33.5%。新簽利用外資項目95項,增長46.2%;合同外資額56626萬美元,增長88.3%;實際利用外資22318萬美元,增長85.8%。主要旅遊景點有雲峰山、神仙洞、千佛閣、錦綉休閑中心。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4.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4%;實現旅遊總收入2471萬元,下降14%,其中外匯收入41.87萬美元。
萊州--長壽之鄉
5月22日上午,“山東萊州——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暨新聞發佈會在北京釣魚臺大酒店舉行。會上,山東省萊州市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正式命名為“中國長壽之鄉”。據悉,這是我國第10個、山東省第一獲此殊榮的城市,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個長壽之鄉。 |
|
中等專業學校7所,在校生1.1萬人;普通中學54所,在校生6.5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5.2萬人;小學142所,在校生4.8萬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2.8萬人,其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8萬人。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21項。專利申請量64件,比上年下降55.2%;實施專利42件。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12個,藝術表演場所3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擁有衛生機構36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3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579張,衛生技術人員2918人,其中醫生1099人。有體育館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奬牌8枚,其中金牌6枚。 |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918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7.5%;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435元,增長11.5%;人均居住面積25.8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846元,增長1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46元,比上年增長14.6%;生活消費支出2412元,增長1.0%;人均居住面積27.7平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4613人,比上年下降20.2%;其中城鎮547人,農村4066人。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7個,床位975張,收養820人。社會福利企業39個,安置殘疾人員995人。 |
|
【雲峰山簡介】:
又名文峰山,俗稱筆架山,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萊州市南15華裏處。雲峰山岩石嶙峋,峰高、𠔌幽、林茂,景色如畫。春來,蒼鬆滴翠,百花吐豔;初夏,刺槐花開,皚皚雪白;秋日,鬆濤波涌,霜染楓紅。“春桃”、“夏槐”、“秋楓”為三時絶景。雲峰山名勝古跡衆多,自山麓至山頂,分佈歷代刻石37處,聞名於海內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書法傢鄭道昭於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寶貴題刻17處,均刻在山內險峻的摩崖之上。鄭道昭被譽為“北方之聖手”,著名的《滎陽鄭文公之碑》高2.8米,寬3.6米,為魏碑之冠。另有《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亦為名刻。其字體承隸啓楷,書法謹嚴渾厚,蒼勁飄逸,歷來為金石傢、書法傢所推崇,是研究中國字體演變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國內外著名書法傢、學者接踵而至,訪謁碑林,並留下了大量的書畫墨寶。日本書道學者對雲峰刻石更是推崇備至,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學童,每年來此訪碑者絡繹不絶。雲峰刻石不僅是書界聖地,更成了連接四海友誼的橋梁。
【魏碑體鼻祖鄭道昭 簡介】:
鄭道昭(?~516)字僖伯,自號中嶽先生,著名書法傢,魏碑體鼻祖。光州(今萊州市)刺史。北魏滎陽開封人。自幼博覽群書,魏孝文帝時始為官,歷任秘書郎、秘書丞兼中書侍郎、中書郎、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監祭酒、秘書監、滎陽邑中正等職。永平年間任光州刺史兼平東將軍。任內政務寬厚,不濫用酷刑,以教化和培養人才為己任,深受百姓擁戴。
其生性閑適散逸,喜遊山水,好為詩賦,尤工書法。在光州各地題刻甚多,計有萊州城南雲峰山摩崖石刻大小20處,城東大基山15處,天柱山(今屬平度市)8處。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漢字由漢隸嚮楷書發展變化時期,鄭道昭融百傢之長於一體,刻意創新,筆力圓勁蒼健,結構嚴謹,運筆嫻熟自然。其代表作為“鄭文公上碑”和“鄭文公下碑”。此二碑刻於天柱、雲峰二山,碑文頌揚其父才智功德,被譽為“隸楷之極”。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贊為“文苑奇珍”,康有為則稱其“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如仰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象不盡”。祝嘉先生把鄭道昭與王羲之並列為“北方書聖”,劉海粟則贊其為“一代文宗”。
鄭道昭喜歡修身養性,煉氣化丹。曾於延昌元年(512)在大基山依東、西、南、北、中虛設“青煙寺”、“白雲堂”、“朱陽臺”、“玄靈宮”、“中明壇”等煉氣之處,並刻字志之,還作詩一首《置仙壇詩》題刻於壁。後任青州刺史兼平東將軍,復為秘書兼加平南將軍。熙平元年(516)卒,謚號文恭。
【毛紀墓簡介】:
毛紀為萊州籍人士,明代官至內閣大學士,首輔宰相。據記載,毛紀在朝為官清廉,頗有政績。毛紀告老還鄉後留下很多民間傳說,呂劇《姊妹易嫁》的主人公毛紀經上演宣傳,在齊魯大地傢喻戶曉,人人皆知。毛紀死後葬於萊州城西西山張村旁的山崗之上,陵園當初規模宏大,至今仍留有石獸、石馬,皇帝諭祭石碑等。1994年曾由民間籌資進行過修復,雖不似當初規模,但也是萊州市重要景點之一。從城區嚮西行駛2公裏穿過西山張村,即到達毛紀墓。
【千佛閣簡介】:
千佛閣遊樂園,位於萊州市區文化東路南側,集娛樂、購物、休閑於一體。景區級別為A級。主要有牌坊、千佛大殿、羅漢堂、城隍廟、文廟、四公祠、文山和動物園區。千佛殿塑有千手千眼菩薩,有善財、竜女、韋馱、散脂隨侍。三廟用巧製的模型再現廟宇舊製,在殿外擺有唐代、宋代文物,使人眼界大開。四公飼塑造的是清於七清廉自重的萊州太守揚震;忠貞不屈、甘為一城人獻身的萊州知府朱萬年;清忠耿亮的東閣大學士毛紀;重修千佛閣的張忻、張瑞父子。文山由千噸臨胸巧石築成,山頂噴泉飛花、山腰瀑布輕跌。文山周圍是珍禽猛獸,文山麯水兩側,是150米長的鄉賢長祠,記載着萊州籍出士入仕的名臣和歷代重大事件。新文化名人館展示了新文化名人的業績。千佛閣還建有十二米長的九竜壁,大理石浮雕的九條雲竜活靈活現。千佛閣不僅有精美的文物景觀,還濃縮着一部萊州史。
【大基山森林公園簡介】:
這裏群峰環抱,中為幽𠔌,又名道士𠔌。山上鬆柏槐桃李等三十多種,植物密佈,構成了流芳溢翠的林海景觀。1992年,大基山林場被山東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上千年來,此處是道士、道姑修身養性的去處,至今仍留有道觀廟宇古跡,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處機曾在此修煉,並在西山摩崖留有題刻。大基山主峰海拔478米,自山𠔌至山頂分佈歷代摩崖刻石達24處。著名書法傢、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於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題刻12處,其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詩》、《中明之壇》等,均刻在山內險峻的摩崖之上。1988年1月13日,這裏被國務院定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裏同雲峰山鄭道昭刻石聯成一體,成為了國際書法旅遊專綫,每年接待日本書法團體約600人次。
近幾年來,日本書法界為保護大基山的鄭道昭刻石先後捐資630萬元,建造了四個保護碑亭。
2002年,東北隅村委開始開發建設我市大基山旅遊項目,主要內容是修復山上古文化遺跡。經過近兩年的時間,已恢復修建了大基湖、先天觀、白雲庵、太清宮(含太清殿、五祖殿、七真祠、玉皇殿)、泰山聖母廟、光月祠、東萊山祠、聖水泉、二侯祠、霽月樓等景觀。到大基山遊覽,可欣賞到:太清宮高大的殿堂內重修起的老子像,重新繪製的在國內失傳三百餘年的“八神”、“九仙”圖像和玉皇殿依舊製修造的全真教五祖的像及七真祠塑的王重陽和其他七位高徒的像等等,可充分領略大基山豐厚的道教文化底藴。
這裏交通方便,從萊州市城區沿小萊路嚮東偏南行10公裏可達山𠔌,進山路是5.5米寬的水泥路面。
【神仙洞簡介】:
位於城區東南方向,屬於道傢石窟。洞窟係元代人工鑿成,共有6個石洞,洞內供奉道傢諸仙石雕塑像36尊。洞分上下兩層,上層大四洞,下層兩小洞,36尊雪花白大理石雕塑像為省級保護重點文物,它造形圓潤,神態肅穆端莊。寒同山神仙洞傳說全真教七真人之一劉長生曾在此山修煉。在神仙洞嚮下至山林數百米處,有一片楓樹林,在深秋季節,遠看像一團火。如在深秋來,在遊覽神仙洞時參觀名勝古跡之餘,也可觀賞深秋紅葉。
從城區沿三藍路嚮南行駛13公裏嚮左拐約七裏路,即可到寒同山下,從山林沿石徑小路約行20分鐘可到達石洞。 |
|
萊州地域據史料記載和考古證明,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夏代寒浞封子澆建立過國(過城在今過西村東),是當時膠東半島最早的封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這裏就是膠東半島與內陸的商品交換中心。從那時到現在,已有2200多年。在此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這裏以其發達的經濟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始終是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為東萊郡 、東萊國、光州、萊州、萊州府的治所。東萊郡轄區,幾乎占有整個膠東半島;萊州府,轄平(度)膠二州和掖、濰、昌(邑)、高(密)、即(墨)五縣。這裏物阜民豐,許多年前就有“南有蘇杭、北有掖黃”(意為南方有蘇州、杭州,北方有掖縣、黃縣——現在的萊州、竜口)之美譽。
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被稱為楷隸之極的魏碑——雲峰山摩崖石刻蜚聲海內外,大基山、寒同山神仙洞道教文化遺存源遠流長,清代清廉自重的萊州太守楊震,忠貞不屈、甘為一城人獻身的萊州知府朱萬年,清忠耿亮的大學士毛紀……匯成萊州市歷史文化的絢麗篇章。 |
|
萊州的民俗風情、衣食住行、婚喪節日等與周遍一些縣市大同小異,但民間工藝和民間文化卻頗具特色。
(一)民間藝術
有大理石雕刻,萊州玉、滑石雕刻,泥塑,面塑,木雕等。萊州生産白色大理石,大理石雕刻最早用於建築和裝飾,象墓碑、石香爐、寺廟外和大戶人傢的把門獅子、神仙洞裏的神像、石牌坊、名人富戶墓地翁仲和象徵忠、孝、節、義的石馬、石羊……,已經有數百至幾千年的歷史,宋代墓葬中就曾出土滑石雕刻的長嘴花瓶,清末城裏人劉鳴歧用骨角雕刻的果品,曾被尚書進貢給慈禧太後作為壽禮,引起太後贊嘆,稱為絶技。現代的雕刻由於使用了先進的、硬度更高的工具,雕刻材料擴大到硬度更大的花崗岩,品種更繁多,有數十米高的神像、人物、動物和變形動物、帶浮雕的園柱、大理石欄桿……;萊州玉和滑石是久已聞名全國的特産,滑石柔軟細膩,便於雕刻,滑石人、獅子、花鳥蟲魚幾乎是能找到滑石的人大多都會雕刻的玩意兒,還常用來製作兒童玩具。萊州玉印章、章料更是文人墨客高雅的文房用品。萊州玉雕刻馳名國內外,産品小到掌握,大到數噸重,多少年來作為工藝品出口,國內常用來作賓館、客廳和家庭擺設。更有黑色的萊州玉——毛公石,是萊州玉中的佳品。滑石雕刻已形成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爐瓶、文具、山水等六大類12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樣;面塑是傢傢戶戶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巧餑餑”、“聖蟲”、“月糕”、“月鼓”、“百歲”、“壽桃”……傢傢會做,更有能做塗抹色彩的神話、戲麯人物、梁竜獅子、花鳥蟲魚的,已經成為商品經濟中的手藝人和高雅的民間藝術;古時遍及城鄉村莊的寺廟裏的泥塑,都是當地能工巧匠的手筆,惟妙惟肖;彩繪泥塑玩具“皮老虎”、“不倒翁”、“嘎啦噶”……早已是古萊州集市、節日叫賣的商品。
1、萊州玉雕 萊州所産之石,可供雕刻者甚多,有凍石、毛公石、竹葉石、豹紋石、翠星石等,其中凍石碧緑潤膩有透明感而近似玉,居諸類之首,故名萊州玉。
萊州玉雕靠藝人的世代相傳得以延續。解放以後著名老藝人帶出了一大批技術骨幹,萊州玉雕迅速發展。萊州玉雕作品很多。有用功浩繁、價值幾千乃至數萬元的高檔巨作,也有精巧別緻的小件雕飾;有體態優美、駕祥雲、托花盤的“天女散花”、有懷抱玉兔、騰飛於碧空的“嫦娥奔月”、還有“如來”、“觀音”、“牧童騎牛”“飛馬”等,以及種類繁多的花鳥類産品,爐、瓶、尊等端莊的仿古産品,圖章、鎮紙、書檔、筆筒、筆架等高雅的文具産品,交相輝映,各放異彩。
萊州玉雕講究形神兼備。雕刻藝人以料取材,因材施藝.材料自身的天然美與技巧、形式的工藝美巧妙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出更統一和諧的藝術美。劉永興設計製作的“水族”利用凍石碧緑透明、原料形體神似的特點,以逼真的寫實手法,細膩精巧的刻功,穿插呼應,佈局疏密得當,以鏤、透、襯、比的藝術技巧雕成的魚、蝦、蟹、蚌,似遊似動於碧水.浪沫之中,給人以清雅恬靜,心曠神怡的藝術感受。現銷往世界20多個國傢和地區及全國各地,在國內外的展評中多次獲奬。
2、大理石雕刻 萊州産雪花白大理石,質細而白,是大型雕刻的極佳材料。當地的雕刻技藝世代相傳,給古萊州留下了衆多的珍貴遺跡。座座牌坊沿街而立,遍布老縣城.其中“東萊三鳳”牌坊,樓垛層層,飛檐凌空,氣勢最為宏大,上面雕刻的飛禽走獸、人物等也最為精緻。另有寒同山摩崖石窟造像、毛紀墓、太極殿、海神廟等處的石雕,造型宏偉,刻功凝煉,堪稱石雕藝術之珍品。
解放後,著名老藝人彭真海帶領掖縣石雕藝人應召進京,為建設舉國聞名的首都十大建築精雕細刻,大顯技藝。1985年,雕刻廠聘請15位著名的雕塑專傢為技術顧問,成立了山東省笫一傢雕塑服務中心,先後完成了齊魯石化公司煉油廠園林人物組、上海交通大學抽象派人物組雕“汲”,濟南舜耕山莊賓館大型浮雕壁畫“竜山文化”,萊蕪鋼廠浮雕壁畫“冶金”,東阿縣的“李時珍”,長島縣的“海神”,青島園林的“雙鹿”、 “犀牛”、“園丁”、“海風”等,均受到省內外專傢的贊揚。近年來,大理石雕刻企業風起雲涌,崛起數百傢,雕刻品種繁多,小到擺設,大到巨型——大連老虎灘的群虎雕塑,産品遍布省內外、國內外。
3、剪紙 剪紙在萊州有歷史的悠久,貼在天棚、窗戶、門、墻等處。花樣繁多,有神話傳說、戲劇場面、花鳥蟲魚、吉慶如意、勞動場景等圖案,如《喜鵲登梅》、《鴛鴦戲水》、《鳳凰牡丹》、《八仙過海》、《耗子娶親》、《富貴圖案》……盡顯能工巧手。
(二)傳統文藝體育
萊州由於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民間藝術形式繁多,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有的已經發展成為企業,如:萊州在全國縣級市獨一無二的擁有兩個專業劇團——京劇團和呂劇團。
1、民間傳說 有《四知堂的傳說》、《毛閣老的傳說》、《吳茂林的傳說》、《仁義鬍同的傳說》、《打狗孫媽媽》、《張老太爺的傳說》、《鳳凰城的傳說》、《月季花的傳說》、《韓信葬母的傳說》、《安敦聰撒謊》……
2、民間歌謠 有《上梁歌》、《潮汐歌》、《????民苦》,情歌《大閨女》、《大公雞上碾臺》……,生活歌《小老鼠嘰嘎嘰》、《割大鋸》……,兒歌《打七巧》、《圓月》……《????民苦》唱詞:“下雨????民愁,晴天????民苦。烈日往來????池中,赤腳蓬頭衣襤褸。斥鹵滿地踏霜花,鹵氣侵肌裂滿膚。糠秕野菜未充饑,食罷相看淚如雨。”《上梁歌》有十三段歌詞,內容豐富生動,唱出了蓋新房的喜慶氣氛。最後一段詞為:“金鬥開,銀鬥開,上梁的餑餑拿出來。東不打,西不打,先打修主頭一把。打了修主打四方,先打東方射金光。四海升平千傢樂,幸福的日子似水長。”
3、民間舞蹈 有舞獅子、耍竜燈、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
4、民間音樂 有多年延續的是出現在婚嫁、喪葬人傢的鼓吹樂班。他們帶的管樂器有:嗩吶、笛子、笙、長桿號等,打擊樂器有:大鑼、小鑼、雲鑼、大鈸、小鈸、樂鼓、銀鈴等,弦樂器有:二鬍、三弦、京鬍等。演奏時分行進演奏和坐棚演奏。演奏麯目分師徒相傳的古麯、戲麯麯牌等。嗩吶麯目有《朝天子》、《萬年慶》、《喜新婚》、《長門怨》等60多支,戲麯有《二進宮》、《讓徐州》等 20多支。全縣多的時候有40多個鼓吹樂班。
5、民間麯藝 多為盲藝人,或在廟會,或遊走在村莊間,或白天,或夜晚。演唱形式有西河大鼓、膠東大鼓、山東琴書等。還有“拉洋片”的說唱藝人。
6、武術 萊州是聞名世界的吳式太極的故鄉,村民多有在農閑季節教拳習武的習慣。山東省萊州中華武校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師資力量最強、校長年齡最輕的國際化文武學校。現有專業教師和優秀教練近二百人,國內外學員2600多名。學校實行文武雙修。文科設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學函授六個教學部。武科設套路、散打、拳擊、柔道、摔跤、泰拳、跆拳道、女子防身術、中華絶活、影視表演10個項目。學校實行“以德育人,文武雙修”的辦學方針,着力於培養一流人才。
中華武校教學成績顯著,先後奪得多項國際、國內和省級比賽的團體冠軍和個人冠軍。2000年青島國際武術錦標賽,奪得國內組團體第一名;山東省“希望杯”武術(套路)錦標賽,囊括4個團體第一;2000—2003年,連續四年單獨組隊參加全國散打王爭霸賽;2000年在“中國武術散打王南北武校對抗賽”中以4:1大勝對手;2001年奪得散打王總冠軍;2002年在6個級別的角逐中奪得4個級別的冠軍;2003年囊括輕、中、重量級冠軍;2001年在“中國、美國、意大利散打爭霸賽”中,代表中方出戰,以5:2的大比分傲視群雄;2002年在“中國萊州 —— 美國加州散打對抗賽”中,以7:0的絶對優勢大獲全勝;2003年在全國“武術之鄉”散打比賽中獲團體第一名;2004年4月25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中法武術散打對抗賽”中,以5:2的優勢獲勝。2006年5月25日在萊州月季花節進行的中法散打賽,中法雙方14名散打高手經過七場近兩個小時的拼殺,最終中華武校隊以5:2的成績又勝法國國傢隊。 |
|
萊州民居嚮以牢固著稱。歷代形成多為“四合房”或“四合院”。北面房稱正房或上房,一般三至五間。上房高於廂房(東西兩旁的房子),且東房高於西房。門樓建築多為磚瓦古式,傢境富裕的門樓,有雕刻的梁、檁、揪和搭椽、靴頭、磚刻、翹頭、花脊、彩塑等漂亮的裝飾。隨着時代的變遷逐步改為能進出車輛、簡易大方的新式門樓,且兩側和門額鑲以石刻對聯和匾額。房屋的脊檁、椽、八字木、挂柱上都貼着紅紙墨字的吉語。數百年仍字跡清晰。脊檁上貼着“上梁大吉”,挂着“紅搭稍”(紅綫拴着一小塊紅布)和“太平錢”;八字木(梁上承重椽子的斜木)上貼着“上梁欣逢黃道日”,“立柱正遇紫薇星”一類的吉利話。獨具特色是淺海的海帶(一種生長在海水裏淺灘上的扁長葉子的水草)屋——海帶房。
海帶房 一般為磚、石、木、草或土坯、草結構,貧富都可以建,差別在磚、石、木的有無和質量,由於海帶層厚,鼕暖夏涼,是最佳民居。在海帶屋內手機無法通話,說明它對於微波有阻斷、屏蔽作用,在現代深受微波輻射之苦的人來說,可稱為是緑色環保、生態民居、世外桃源。
近年來,萊州市地名主管部門和規劃建設部門聯合組成專門班子,正在編製萊州市地名規劃,依據城區和市區、鎮街駐地建設規劃,以“弘揚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展現獨特的地理文化”為主題,為城區和鎮街駐地街巷進行係統地命名、更名設計,將對提升萊州市城區和市區的文化品位,展現 “千年古縣”的風采畫出更新、更美的藍圖。 |
|
萊州市古跡很多。古時候,秦始皇、韓信、漢武帝、宋太祖、宗澤……,都曾經到過萊州,並留下祭祀陰主、會神祈雨等優美故事。蘇東坡路過萊州,遊山觀水,見景生情,留下多個詩篇。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的《金石錄》,也是在這裏裝訂成册。
萊州市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藴豐厚的區域,有新石器遺址3處,故城遺址8處,古墓4處。為山東省文物大縣之一,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
古遺址
(1)文化遺址 蒜園子新石器遺址,出土夾雜紅褐陶、灰褐陶、紅陶、泥製黑陶盆形鼎、罐形鼎,有附加堆紋和弦紋紋飾的陶片及石斧、石錛、石磨棒等石器。關傢橋新石器遺址出土殘半月形雙孔石刀、殘扁平石器、紅陶片。西大宋新石器遺址出土殘石刀和夾砂紅陶片等。經國傢社會科學院考古專傢鑒定為新石器中、晚期遺址。證明他們都是萊州市遠古文化的發祥地。
(2)古城址 夏過國都城遺址、商沙丘城遺址、當利故城遺址、臨朐故城遺址、陽樂故城遺址、陽石故城遺址、光州故城遺址、麯臺故城遺址。漢代當利故城遺址出土銅器有:正方形刻字銅印、銅狗、銅鋪首、銅鏡片等,貨幣有五銖錢、貨泉、貨布、大布黃千等,鐵器有釜、鐵權、匕首、矍、鏟等,陶器有甕、壺、盒、扁壺、豆等殘件,有長方、正方、弧形磚和子母口磚,有筒瓦、板瓦和圓形、半圓形瓦當等,飾文字、鳥獸、雲紋等圖案。其他出土文物分別有繩紋、布紋陶片,五株錢、刀、劍等。這些在兩千到四千年前的故城遺址和出土文物,分別說明四千多年和兩千多年來,在萊州大地上演繹着的社會歷史文化的變遷和發展,參與着整個中華文明的創造。
(3)大基山道教遺址 大基山,又稱東萊山、掖山。《史記》曰:“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東萊山即大基山,海拔300米以上的峰頂10個,主峰海拔478米。《掖縣志》記載:“掖水出焉,中為邃𠔌曰道士𠔌,劉長生修真處也”。此處群峰環抱,中為幽𠔌,𠔌呈葫蘆狀,方圓近5公裏,群山環列,白雲繚繞,峭壁陡立。𠔌西南至東北角一條小徑蜿蜒穿𠔌而出。此處自古被稱為“郡之甲勝”、“一郡之最”。𠔌中大基鳴泉,泉聲丁鼕似琴,是古掖縣八大勝景之一。歷有道士、道姑在此修身養性。宋末元初,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處機曾在此修煉,並在西側摩崖留有題刻,故此山𠔌稱為道士𠔌。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於公元512年於公務之暇率僚佐、攜道友來此山中談經論道,吟詩揮毫,設仙壇五處。道士𠔌東北端一孤峰,巨石崔巍,形若花冠,人稱“蓮花盆”,盆內刻有“玄靈宮”三字。道士𠔌中的先天觀,由全真道隨山派創始人劉長生所建。金承安年間,劉長生奉金帝禦旨在道士𠔌建觀,註經傳道,並書法刻石,直至羽化。
(4)寒同山道教遺址 寒同山,西連雲峰山,北依大基山,主峰海拔337米,是雲峰山森林公園的組成部分。《萊州府志》記載:“在府城東南三十五裏,又名神山,掖水發源於此”。《掖縣志》記載:“寒同山,光水出焉,俗名神山,有洞七,石像四十有九(今僅見36座石像),山陰有姑洞亦有石像,元時皇姑學道之所,山脈連神山文峰高望,東西共九峰,又名九仙山”。在山腰巨大的崖壁上,鑿有六處道傢石窟,稱“神仙洞”。寒同山石窟建於金元,道傢造像造型古樸,綫條明快,是研究雕塑藝術的珍貴資料。據碑文記載,神仙洞係全真教七真人之一——劉長生弟子宋德方所開鑿,劉長生曾在此山修煉。洞分上下兩層,上層四洞較大,下層兩洞較小,6座石窟名為“長春洞”、“虛皇洞”、“五真洞”、“七真洞”、“真官洞”、“劉祖洞”。石雕造像材料均為雪花白大理石,雕像製作精細,造型圓潤,或坐、或臥、或垂目論經,造型傳神,肅穆端莊。在長春洞中,陳摶道祖臥睡正酣。寒同仙洞為縣內八景之一,在《大清一統志》和《讀史方輿紀要》中,均見記載,甚至名傳東瀛日本。金末元初,全真教著名大師邱處機、劉長生等都曾在此造觀修真,並從這裏率徒周遊九州。寒同山神仙洞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石刻
雲峰山又名文峰山,位於萊州市區東南15裏處,海拔326米,因主峰東西兩側各有一峰,形同筆架,又稱筆架山。其西連高望山,東接寒同山。站在雲峰山頂,可北望滄海,南眺群峰。雖海拔僅300餘米,卻山岩聳秀,林壑優美,景色宜人,更以其擁有衆多的北朝刻石而蜚聲藝苑,馳名中外。這些北朝刻石為南北朝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的手書碑記、詩賦、題名等,是書法藝術的稀世珍寶。主要刻石有《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雲峰山共有歷代刻石37處,其中北朝刻石17處(北魏16,北齊1),另有宋、明清刻石18處。除一處明代石刻在山陽,其餘均在山陰與極頂。刻石多處在突兀岩石側面,以山勢取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或矗立,或斜依,或偃臥,由山腰散布至山巔,形成天然碑林。其中最負盛名的《鄭文公下碑》,刊於永平四年(511),刻面為一巨岩自然平整斷面,稍經加工,高2.65米,寬3.67米,為山中諸刻石之冠。碑文正書51行,每行29字,計1243字,記述滎陽鄭氏傢族歷史及鄭道昭父親鄭羲生前事略,其書法謹嚴渾厚,剛勁秀美,堪稱一代名作。由於石質堅優,刻工精巧,刻石雖距今近一千五百年,依然字跡清晰,點劃棱角分明。全碑除殘損幾字外,餘皆保存完好。堪稱全國書苑的一支奇葩,古代書法藝術的瑰寶。雲峰山刻石是北魏書法藝術三大寶庫之一,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書體介乎隸楷之間,被譽為“隸楷之極”,被日本書法界評為“中國名碑第一神品”,是研究我國字體演變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屬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在萊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在此地域上的歷史事件,浩如繁星。它們記錄了萊州人民生存繁衍、創造文明前進的腳步,記錄了歷史沿革,記錄了戰亂、災禍和磨難。因篇幅所限,僅舉幾件簡述如下。
1、秦始皇三山祀陰主 秦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東巡海上,祀陰主於三山,並於峰頂盤石鑿酒樽九個。
2、漢武帝三山祀陰主 漢元封二年(前109)春大旱,漢武帝到縣城東北的萬裏沙處祈禱天神降雨,並至三山祭祀陰主。
3、朱萬年守城-萊州人為什麽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 崇禎四年(1631)鼕閏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萊)將領李九成、孔有德兵變吳橋(今河北吳橋縣),連破濟屬6縣。萊州知府朱萬年聞後,晝夜運儲糧草器物備戰。次年正月,叛軍攻陷登州、黃縣,直逼萊州城。此時朱萬年部署已畢,官紳將吏各守其門,他自己坐鎮南門。二月初一,新任山東巡撫徐從治、登萊巡撫謝璉抵城,初三,叛軍步、騎萬餘,兵圍萊州城。四日開始攻城,炮轟、火燒、掘隧道、搭雲梯,用盡種種伎倆,萊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間,巡撫徐從治中炮身亡,朱萬年協同謝璉戮力同心,堅守孤城。兵變消息震驚朝野,朝中剿、撫之議爭執不下。叛軍攻城無術,便詐降,此時,兵部主撫派使臣正到達叛軍軍營,不容不信。七月七日,朱太守未聽勸阻,出城受降。剛到敵營便被縛,遂誘叛軍至城下,大聲嚮城上喊道:“我已無生理,賊精騎盡在此,急擊之勿顧我也!”守軍不忍。朱萬年挺身頓足大聲辱駡以激怒叛軍,叛軍亂刀砍下,朱萬年壯烈殉難,實踐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軍民見狀,弩炮齊發,斃敵過半。軍民衆志成城,拼死拒敵。朝中,萊州人劉耳枝接到家乡急報,即刻持奏章面見皇帝,被主撫派擋住。為救家乡危難,一頭碰死在金鑾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將兵部主事下獄,急發關寧兵,八月十九日解了萊州之圍。朱萬年獲贈太常寺卿,賜祭葬,並在殉難處建忠烈祠。
據說,叛軍將領曾嘆道:“這萊州城,難道是鐵打的?!”“鐵打的萊州!紙糊的登州”一語,流傳至今。萊州民間,至今仍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就是為了避開太守朱萬年七月七日殉難日。
4、楊震以“四知”卻金 漢永初二年(108),被稱為關西孔子的楊震赴任東萊郡太守,途經昌邑縣(今金鄉縣)。因在荊州刺史任中曾薦舉過才華出衆的秀纔王密為昌邑縣令,時任昌邑縣令的王密於暮夜之中贈十斤黃金致谢,楊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了所贈的黃金。楊震到任後,為官清正廉明。後人在萊州府署修了“四知堂”以示紀念和頌揚。
5、洪武年間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時候,由於戰亂、瘟疫、洪水、旱災等天災人禍,萊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一片荒涼。明朝洪武二年(1369)朝廷從四川嚮萊州大量移民。根據調查和村碑記載,677個村(大多數是平原村)是直接從四川移民過來的,占到萊州市村莊總數的63%以上。 |
地理文化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
萊州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她獨特的地理文化。
(一)區域地理特徵
1、地形
萊州擁山海之利。地勢自東南部低山嚮西北部沿海低地呈臺階式下降。其中低山占10.25%,丘陵占48.12%,平原占41.63%。
2、山脈
境內有雲峰山、鬍傢頂、大澤山、九頂蓮花山、大基山、鳳凰山、黃山、鵬鶴頂、遊優山等主要山峰55座。
3、水文
有南陽河、王河、朱橋河、竜泉河、蘇郭河、竜王河、沙河、膠萊河等河流16條,除膠萊河外,其餘河流皆發源於本市的東南山區,源近流短,屬季節性河流。海岸綫長108公裏,百裏海岸沙灘連綿,海水澄淨。有三山島、石虎嘴、刁竜嘴、海廟後、虎頭崖、太平灣等自然港灣,皆為人間佳境、旅遊勝地。萊州灣淺海水域離岸6公裏,有一面積為0.35平方公裏的芙蓉島。
4、氣候
萊州屬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水量約610MM,屬於半濕潤地區。年平均溫度約為12度。
萊州自然資源豐富,堪稱藏金埋玉之地。已發現礦産資源30多種。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的有黃金、萊州玉、滑石、菱鎂石、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磷灰石、鉀長石、螢石、鐵、銀、銅、鉛、鋅、鉬等。其中,黃金儲量居全國首位,滑石、菱鎂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鹵水儲量居山東省首位。農副産品有糧、油、肉、蛋、蔬菜、水果、葡萄、大蔥、月季花等等,以品種優、産量高聞名遐邇。故萊州有“山東糧倉”和“月季之鄉”的美譽。海産品有蟹、魚、蝦、貝、藻等300餘種。其中對蝦、梭子蟹、文蛤、大竹蟶被稱為萊州“四大名鮮”,舉世聞名。 |
|
古掖縣八大景(據《掖縣全志》(光緒本)鐘觀吾憶述 鐘緻帥筆錄):
寒同仙洞、大基鳴泉
海廟畫壁、聖水丹霞
三山望潮、燕阜觀射
幸臺古字、杲村浪石 |
|
1、海産品
萊州盛産海産品,其中尤以梭子蟹、大竹蟶和西施舌最為著名。
(1)梭子蟹 俗稱大蟹子。因背甲隆起三個疣瘤,整體似梭子形,故學名為三疣梭子蟹。萊州灣灘緩波穩,適合蟹子的潛沙習性。境內膠萊河、沙河、王河等十幾條河流攜帶大量營養物質入海,促使浮遊生物繁衍,給蟹子準備了充足的餌料。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使萊州蟹個大豐滿,格外鮮美,名揚中外。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隨着水溫的逐漸上升,母蟹便從黃河口以北的越鼕場,陸續嚮萊州沿海港灣、河口覽食、繁殖。母蟹蹬籽前肉肥膏滿,大者斤餘重。産卵後體弱肉瘦,香雖不如前,鮮度卻有增無減。盛夏前,公蟹從越鼕場成群結隊,姍姍橫行而來,到近岸覓食,尋求配偶。此時,公蟹體重多肉,質量優於母蟹,故有“春吃團臍(雌),伏吃長臍(雄)”之說。待中秋節之後,萊州蟹日漸豐腴,至霜降前後,個個都脂膏盈甲,殼滿肉肥,當地謂之“頂蓋肥”,是一年中食用的又一最佳季節。
萊州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和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營養價值頗高。由於政府采用增殖放流,自然資源有增無減,萊州年産蟹500萬公斤以上,銷往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等城市,蟹罐頭和凍蟹遠銷香港、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2)大竹蟶 竹蟶屬貝類,萊州沿海的膠萊河至過西的淺海區出産頗多。皮薄肉嫩,味道鮮美,是很受人們歡迎的營養珍品。當地婦女産後奶水不足,以蟶子湯催乳。全市有資源面積數萬畝,品種有大竹蟶、細長竹蟶、小竹蟶等四種。捕撈方式多由一個個有經驗的漁民帶竹桿和鋼絲製作的釣鈎從淺海灘塗或深水海底一一釣出,年産300多噸。
(3)西施舌 以我國古代美人西施命名的西施舌,屬貝類,是一種雙殼軟體動物,個大、殼薄而光滑,殼頂泛紫紅色豔光,象西施紅潤的面頰,分外俏麗。萊州沿海均有分佈,尤以三山島至膠萊河口一帶最多。西施舌營養豐富,其足肌肉白嫩細膩如舌狀,味道鮮美,可作多種佳餚。
2、月季
萊州被稱為月季之鄉。明朝洪武(一說永樂)年間,四川有一對年輕夫妻遷到萊州城北定居下來。他倆酷愛養花,把離鄉時所帶的月季栽種在這裏,從此,這個村便得名花園。後來,這莊的月季繁衍到周圍村莊。現在,全市栽培月季的村莊有100多個,幾乎傢傢戶戶都有栽植,萊州成為月季生産基地,每年嚮全國各地提供月季數百萬株,因而有“萊州月季遍天下”之說。現有300多個品種,其中古銅妝、羽士妝、虢國淡妝、飛燕新妝為傳統名品“四妝月季”。近幾年,春水緑波、密波、漢宮、桃花塢白雪山被列為世界十大名品的明星。北京市1980年首屆月季花賽會上被選為十品的藍月、白玫瑰、遊園會、從中笑、新柏林、紅和平、信用、菜花黃、杏子黃等品種,也都在掖縣大量栽培。
3、毛筆
萊州毛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作為當地四大珍品之一進貢朝廷。清康熙年間,路旺、苗傢、梁郭等鄉村,都有了製筆的作坊,從事專業生産。建國後,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博採衆傢之長,經過創新發展,萊州毛筆品種不斷增加,質量顯著提高,在國內外市場上贏得越來越多的聲譽。1973年,曾為郭沫若承做過毛筆。鄧小平訪問日本時,就選的“泰岱翠峰”大楷狼毫為禮品,饋贈予日本朋友。
萊州毛筆有400多個品種。為出口免檢産品,銷往20多個國傢和地區。筆頭的形狀,有葉鋒形、壯筍形、寶塔形的。按筆頭的材料分類,有狼毫、羊毫、兼毫、紫毫(山兔毛)、金雞毫、石獾筆以及胎毛筆等。按筆頭的長度分,有大楷、中楷、小楷。按用途分有字筆、畫筆、眉筆等。筆桿也多種多樣,有湖南湘妃竹、福建鳳眼竹、水牛角、有機玻璃、象牙、玉石等。萊州毛筆從選料到製成,經過選、配、墊、梳、圓、修、捋等120多道工序。狼毫筆尖的原料,要選長度適宜、筆桿直順、粗硬挺拔、鋒穎細長的公黃鼠狼尾毫,以保證筆尖尖銳,筆柱鋼性充足;筆頭的蓋毛則要選母黃鼠狼顔色嫩黃的尾毛,精工細做。
中國畫研究院對萊州毛筆的鑒定評價是:“作寫意、人物皆可,吸水適度有彈性,畫細緻或作大筆鋪張皆宜,隨行筆舒,變化豐富,柔而不軟,剛而含蓄,既挺拔且潤秀,勾、點、皴、擦皆宜。”舒同題詞:“絢麗多姿。”啓功題詞:“僕自幼即愛好書畫,而功淺脆弱,必持佳毫以助筆力。顧近光製筆多重管飾,百金之筆竟至書不成字,手腕之拙,足貽大方之笑,及得掖縣筆廠所製諸品,柔健得中,管輕適手,使餘秋蚓頓化春竜,因贅小言,以告同好。”趙樸初題詞:“圓健尖齊四字經,陣圖早獻左將軍,如今奪取狀元筆,喜看橫天掃白雲。”
4、草藝品
草藝品最原始的雛形是草辮,在萊州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先民受發辮的啓示,用靈巧的雙手將一根根的麥桿,經過不同的挑壓交叉,編掐出了各種紋理結構的花樣草辮。以後品種漸增,用它們製的生活用品也越來越多,至明朝,通過直隸、豫州等地,在國內外傳播開來。50年代末,又以玉米皮為主要原料,生産出了提籃、提袋、挎包、茶墊、地席、草帽、門簾、果盒、紙簍、嬰兒籃等生活用品,品種己達上千種。70年代後,麥稈貼畫問世。它將麥稈漂染,經過削、剪、衝、搶、撕等工藝處理,製成類似禽羽、獸毛等物,巧妙拼成畫。集國畫、油畫、工筆畫等藝術於一身,擅長表現花鳥蟲魚和山川風光。近幾年來,麥稈貼盒脫穎而出,它做工精細,造型繁多,既可實用,又可欣賞,成為國內外遊客喜愛的藝術佳品。
萊州草藝品曾奪得全國優秀包裝産品奬杯和希望杯。在歷屆中國工藝品美術百花奬評比中,曾獲優質産品奬。皮革、合成革、草編合製的提籃,獲優秀創作一等奬。麥稈貼盒與平編高檔座墊獲優秀創作二等奬。萊州草藝品出口額占全國第—位,獲外貿部榮譽證書。
5、石材之都
萊州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西臨渤海萊州灣,因古萊州府駐地而得名。
萊州石材資源豐富,根據國傢地質部門探測,萊州可開採石材總儲存量30多億立方米,占全國儲存量的1/10,有山東白麻、櫻花紅、晶白玉等20多個品種。以硬度好、色澤明快和無放射性元素而著稱。2003年4月被中國石材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石都”。依托資源優勢,萊州的石材産業蓬勃發展,形成了礦山開採、板材加工、異型加工、工藝雕刻、石材交易等完善的産業體係和空前的産業規模。全市擁有石材企業3000多傢,年開採石材荒料近50萬立方米,年加工板材2500萬平米,雕刻品及異型石材15萬餘件,已形成蔚為壯觀的百裏石材長廊。
萊州石材曾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中國軍事博物館、北京世紀壇和亞特蘭大奧運會藝術鐘塔等著名建築中展現風采。近年來,萊州石材加工和理石雕刻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小石材加工廠、雕刻廠遍布城鄉,柞村鎮和夏邱鎮的“石材長廊”綿延數十公裏,蔚為壯觀。從業人員8萬多人,全市4000多名石材經紀遍布大江南北。石材産品除供應全國各地,還銷往20多個國傢和地區。
山東萊州石材工貿基地以萊州市為中心,包括煙臺、平度、威海、榮成、青島等地區,擁有進口板材生産綫8條,年産板材600萬平方米。石材産業是山東建材工業的主要産業,石材出口創匯、規模工業産值、産量在全國僅次於福建,居全國第二位。 |
|
- n.: Laizhou City
- lat.: LaiChâu
|
|
萊州 |
|
教育 | 學校 | 高中 | 教育機構 | 地名 | 山東省 | 旅遊 | 山東 | 風景 | 地理 | 中學 | 山峰 | 學者 | 科學家 | 育種專傢 | 煙臺市 | 中海港務 | ????業公司 | ????業 | ????務局 | 更多結果... |
|
|
萊州市????務局 | 萊州市中醫院 | 萊州市印染廠 | 萊州市針織廠 | 萊州市雲峰中學 | 萊州市人民醫院 | 萊州市第一中學 | 萊州市實驗中學 | 萊州市文峰中學 | 萊州市慈善總會 | 萊州市供銷賓館 | 萊州市萊州賓館 | 萊州市中醫醫院 | 萊州市腫瘤醫院 | 萊州市福鑫榻榻米 | 萊州市服裝銷售商 | 萊州市衛生防疫站 | 萊州市雲峰山賓館 | 萊州市銀河大酒店 | 萊州市光華大酒店 | 萊州市光州大酒店 | 萊州市婦幼保健院 | 萊州市化纖絲織廠 | 萊州市針織服裝廠 | 萊州市織布印染廠 | 萊州市亞麻紡織廠 | 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 萊州市紅桑椹桑專業合作社 | 萊州市三山島特別工業區 | 萊州市守喜鎂業有限公司 | 萊州市雙語實驗學校 | 萊州市五色草研究所 | 萊州市大原鎮西泗河大酒店 | 萊州市電業局三江大酒店 | 萊州市金巴黎大酒店 | 萊州市鑫源貿易公司大酒店 | 萊州市大原鎮金發大酒店 | 萊州市樓外樓大酒店 | 萊州市沙現毛紡織品廠 | 萊州市東宋鎮皮革製品廠 | 萊州市第三棉紡織廠 | 萊州市勞保服裝用品廠 | 萊州市針織廠第一分廠 | 萊州市化纖針織有限公司 | 萊州市沙河鎮紡織廠 | 萊州市過西鎮振興針織廠 | 萊州市朱橋鎮宏橋賓館 | 萊州市沙河鎮長勝賓館 | 萊州市沙河鎮和平賓館 | 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 萊州市精神衛生中心 | 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 萊州市精華工藝美術廠 | 萊州市沙河鎮恆豐工藝品廠 | 萊州市賴源工藝品有限公司 | 萊州市景新工藝品有限公司 | 萊州市沙河鎮草製工藝品廠 | 萊州市豐鑫工藝品廠 | 萊州市誠山工藝品有限公司 | 山東省萊州市土山工藝品廠 | 萊州市凌峰石材工藝廠 | 萊州市升盛異型石材工藝廠 | 萊州市利富工藝品有限公司 | 萊州市第四人民醫院 | 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 山東省萊州市繼業工藝品廠 | 萊州市小河工藝品有限公司 | 萊州市大原工藝製盒廠 | 萊州市源森園林工藝廠 | 萊州市繼業工藝品廠 | 萊州市環境藝術工藝廠 | 萊州市大原鎮新潮工藝品廠 | 山東竜興集團萊州市導熱油爐研究所 | 萊州市魯達化工機械有限公司 | 萊州市????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萊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煙臺廣播電視大學萊州市分校 | 萊州市大原鎮十裏堡臨城飯店 | 萊州市飲食服務公司東賴賓館 | 萊州市平裏店人才交流培訓中心晏平賓館 | 萊州市汽車運輸總公司鴻賓樓賓館 | 萊州市萬竹鞋業有限責任公司 | 萊州市華田石材工藝有限公司 | 山東省萊州市華美石材工藝有限公司 | 萊州市萊義鞋業工貿有限公司 | |
|
|
郭傢店鎮 | 土山鎮 | 文昌路街道 | 城港路街道 | 文峰路街道 | 朱橋鎮 | 平裏店鎮 | 驛道鎮 | 三山島街道 | 金城鎮 | 程郭鎮 | 虎頭崖鎮 | 夏邱鎮 | 沙河鎮 | 永安路街道 | 柞村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