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mò míng qí miào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常與讓人等組成兼語式
解釋: 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資料來源: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陬邑官親》:“及進西瓜湯,飲蘭雪茶,莫名其妙。”
例子: 這個人與衆不同,常有些令人~的驚人之舉。
謁後語: 三伏天吹西北風;聽啞巴唱戲
謎語: 夕陽無限好
|
mò míng qí miào mò míng qí miào |
也作莫明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其中的奧妙。表示事情不同尋常,讓人難以明白聽了這話,兩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mò míng qí miào |
原義是:沒有誰能說出其中的奧妙來,有稱贊意。現在則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難以理解 |
|
沒人能說出其中的奧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說不出道理來。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陬邑官親》:“及進西瓜湯,飲蘭雪茶,莫名其妙。” 葉聖陶 《隔膜·一生》:“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個孩子,伊也莫名其妙。” 梁斌 《紅旗譜》三六:“ 貴他娘 也莫名其妙,心裏想:‘老頭子們又咕咕什麽事情了?’” |
|
【解釋】:莫:沒有誰。名:說出。指沒有人能說出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說“某某的話或行為莫名其妙”意思是“某某的話或行為讓人不理解”,即是說某某人言行不和常理,帶有貶義。
【出處】: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陬邑官親》:“及進西瓜湯,飲蘭雪茶,莫名其妙。”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我實在是莫名其妙,我從那時得着這麽一個門生,連我也不知道的呀。”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常與讓人等組成兼語式
【示例】:梁斌《紅旗譜》:“貴他娘也莫名其妙,心裏想:'老頭子們又咕咕什麽事情了?” 唐可林上不着天下有着地地又說一句,弄得大傢莫名其妙。 ★鄭義《迷霧》八
【反義詞】:洞若觀火、一清二楚
【近義詞】:不知所以 大惑不解
【歇後語】三伏天吹西北風——莫名其妙‘聽啞巴唱戲 ——莫名其妙 |
|
大將軍福康安,是乾隆年間的權臣。乾隆元年(1736),福康安奉命率大軍西徵準噶爾。福康安性好奢侈。由京都到新疆,萬裏之遙。越往西,越荒涼,越貧窮。而福康安奢華不減。一路上由於招待不周而被處分者,接二連三。不久,福康安臨近邊疆某邑。邑令終日涕泣不已,深為接待福康安大將軍發愁。他的一個親戚問他:“邑庫中有二三百兩銀子嗎?”“有。但遠遠不夠用。”“都給我吧。我來負責接待福大人。”
當時正是炎夏季節,太陽快把石頭都曬化了。這位邑親在賓館門口栽上鬆柏,把賓館的墻壁,裱上古色紙。把所有的傢具都熏成烏木色,被褥、床罩、枕套、坐墊,一律用藍緞製作。房間各處擺放着鮮花。從村口到賓館的裏許路上,用竹席紮好天篷。然後安排幾百名民夫,不時地在竹席後面往席上灑水,以求潤澤、清涼。又把西瓜瓤攪成汁,用絹過濾,稍微加些冰糖、薄荷,名之曰“西瓜湯”。安排完畢,福康安大駕光臨。福大人一路上頭頂烈日,焦熱難已。大轎剛進村口,已覺得一股陰涼。到了賓館,見鬆柏森森,雖不結彩懸燈,而精神卻為之一爽。進入房間,見鋪設古色古香,鮮花悅目。凡入眼處皆為冷色。福康安十分高興,說:“天仙界,水晶宮,不過如此!”待喝了西瓜湯,更“莫名其妙”。 後來,福康安舉薦邑令升了官。這位邑令不僅滿足了福康安的需要,自己升了官,還為後世留下了“莫名其妙”這個成語典故。
國學大師文懷沙對我說,他曾為尋求“莫名其妙”的出處,求教過許多大師級的朋友。均未果。(見本書序)筆者以此文呈示,文公曰:“《夜雨秋燈錄》乃清人所著,流耳,非源也。” 念及“莫名其妙”使用頻率極高。此項作為本書之唯一,遂不顧淵流。 |
|
- n.: be all adrift, without rhyme or reason, be unable to make head or tail of something, Baffling, unacountable
- adj.: odd, mysterious
|
|
- v. n'y comprendre rien, s'y perdre, sans raison valable, ne savoir pourquoi
|
|
戰無不勝, 所嚮無敵, 不攻自破, 摧枯折腐, 摧枯拉朽, 摧枯拉腐, 長驅直入, 破綻百出, 自相矛盾, 漏洞百出, 錯誤百出, 破竹之勢, 秋風掃落葉, 降竜伏虎, 秋風掃葉, 摧朽拉枯 |
|
莫名其妙的 | 莫名其妙地 | 莫名其妙的話 | 感到莫名其妙 | 弄得莫名其妙 | 莫名其妙的是 | 莫名其妙的好運 | 使人莫名其妙的 | 對某事莫名其妙 | 令人莫名其妙的 | 莫名其妙趙姨娘 | 總是莫名其妙到一陣的空虛 | 莫名其妙在畫面中的我 | 把莫名其妙的事嘰嘰喳喳地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