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藥用野生稻
目錄
No. 1
  拉丁名 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stt
  中文名 藥用野生稻
  拉丁科名 granineae
  中文科名 禾本科
  保護級別 2
  分佈 廣東、廣西、雲南
  現狀 漸危種。本種在我國南部有零星分佈,染色體組為cc型,為二倍體植物,作為栽培稻的野生近緣種質基因而需加以保護。
  海拔下限(米) 400
  海拔上限(米) 1l00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桿直立或下部匍匐,高1.5一3米,直徑7一10毫米,具8一15節,基部2一3節上生發達的不定根。葉鞘長達40釐米,大多比節間長3倍以上,無毛;葉舌膜質,長約4毫米,無毛;葉耳不明顯;葉片寬大,綫狀披針形,長30-80釐米,寬20一30毫米,質地較厚,先端尖,基部漸窄呈柄狀,中脈粗壯,側脈不明顯,下面糙澀,上面散生長柔毛,基部貼生微毛,邊緣具鋸齒狀粗糙。圓錐花序大型疏散,長30-50釐米,分枝長10-15釐米,3一5枚着生於各節,具細毛狀粗糙,下部長、裸露、腋問生長毛;小穗柄長1-4毫米,粗糙,頂端具2枚半月形退化穎片;小穗長約5毫米,寬約2.5毫米,厚13毫米,黃緑色或帶褐黑色,成熟時易脫落;不孕外粹綫狀披針形,長1.6-2毫米,頂端漸尖,具1脈、邊緣有細纖毛,成熟花外稃闊卵形,脈紋增厚隆起,脊上部或邊脈生疣基硬毛,脈間下陷,散生短硬毛,表面具較粗的疣狀突起,其在每側排成24-26縱行;芒自外樣頂端伸出,長5一10毫米,具細毛;內稃與外稃同質,寬約為外稃之半,脊疏生疣基硬毛,頂端有小尖頭,邊緣幹膜質;花藥長約2.5毫米。穎果扁平,紅褐色,長約3.2毫米,寬約2毫米。
  特性 分佈於丘陵山地和山坡中下部的衝積地和溝邊。為喜溫暖、多雨、潮濕的短日照植物,生於丘陵林地環境,適宜在蔭蔽、腐殖質豐富、ph值為6左右的肥沃沙壤土上生長。伴生植物有薏苡 coix lacrymajobi l.,棕葉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蕨類等。在較大的河流、池塘、溝渠有較深水層和無陰蔽處均不宜於生長,因而有別於稻和普通野生稻。
  保護價值 曾報道藥用野生稻與栽培稻有基因交換的類型。為了豐富栽培稻的種質資源,提供育種的遺傳材料,而須加以收集和保護。
  保護措施 在藥用野生稻産地作適應保護。
  栽培要點 一般在9-10月抽穗結實,種子極易脫落,需要適時收集,隨熟隨采,曬幹,貯存至翌年4月初播種繁殖。
  oryza officinalis wall.ex watt
  禾本科 gramineae
  多年生草本,高1.5-3m,8-15節。葉鞘長達40cm,葉片綫狀披針形,長30-80cm,寬2-3cm。內稃有疣基硬毛。分佈於廣西、廣東、海南、生於海拔400-1000m處的丘陵山地、坡下衝積地和溝邊。印度、錫金、中南半島也有分佈。是染色體組為cc型的二倍體植物。存在與栽培稻的基因交換類型。也是水稻育種的原始材料。國傢二級保護漸危種。
花木百科
  藥用野生稻介紹
  藥用野生稻 (Orgza officinalis Wall.ex Watt)
  科屬:
  禾本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桿直立或下部匍匐,高1.5-3米,直徑7-10毫米,具有8-15節,基部2-3節上生發達的不定根。葉鞘長達40釐米,大多比節間長3倍以上,無毛;葉舌膜質,長約4毫米,無毛;葉耳不明顯;葉片寬在,綫狀披針形,長30-80釐米,寬20-30毫米,質地較厚,先端尖,基部漸窄呈柄狀,中脈粗壯,側脈不明顯,下面糙澀,上面散生長柔毛,基部貼生微毛,邊緣具鋸齒狀粗糙。圓錐花序大型疏散,長30-50釐米,分枝長10-15釐米,3-5枚着生於各節,具細毛狀粗糙,下部長、裸露、腋間生長毛;小穗柄長1-4毫米,粗糙,頂端具2枚半月形退化穎片;小穗長約5毫米,寬約2.5毫米,厚1.3毫米,黃緑色或帶褐黑色,成熟時易脫落;不孕外稃綫狀披針形,長1.6-2毫米,頂端漸尖,具1脈、邊緣有細纖毛,成熟花外稃闊卵形,脈紋增厚隆起,脊上部或邊脈生疣基硬毛,脈間下陷,散生短硬毛,表面具較粗的疣狀突起,其在每側排成24-26縱行;芒自外稃頂端伸出,長5-10毫米,具細毛;內稃與外稃同質,寬約為外稃之半,脊疏生疣基硬毛,頂端有小尖頭,邊緣幹膜質;花藥長約2.5毫米。穎果扁平,紅褐色,長約3.2毫米,寬約2毫米。
  分佈與習性:
  分佈於廣東西部鬱南、新興、封開、羅定、懷集、四會、高要、雲浮、廣寧,海南陵水、保亭、樂東、臨高,廣西蒼梧、梧州、岑溪、藤縣,賀縣、武宣、平南、桂平、貴縣、昭平、容縣、北流、玉林、橫縣、靈山、邕寧,雲南永德、耿馬等縣。生長於海拔400-1100米的丘陵山地和山坡中下部的衝積地和溝邊。印度、錫金、緬甸、泰國及中南半島也有分佈。
  為喜溫暖、多雨、潮濕的短日照植物,生於丘陵林地環境,適宜在蔭蔽、腐殖質豐富、pH值為6左右的肥沃沙壤土上生長。伴生植物有薏苡CoixlacrymajobiL.,棕葉狗尾草Setariapalmifolia(Koen)Stapf,蕨類等。在較大的河流、池塘、溝渠有較深水層和無陰蔽處均不宜於生長,因而有別於稻和普遍野生稻。
  繁殖與栽培:
  種子繁殖
  應用:
  漸危種。曾報道藥用野生稻與栽培稻有基因交換的類型。為了豐富栽培稻的種質資源,提供育種的遺傳材料,而須加以收集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