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藥王廟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藥王廟位於崇文區東曉市街。占地20餘畝。始建於明末天啓年間,為武清侯所建。因明、清兩代京城藥王廟很多,故又稱位於外城天壇之北的這座藥王廟為南藥王廟,其規模比其它藥王廟為大。廟的主要建築分東、西兩部分,西部是寺廟形式:山門門額鎸刻“敕封藥王廟”,門前原有兩尊大鐵獅子,進山門有一對大旗桿,每年臘月至正月底,旗桿上挂大紅燈籠,旗桿後有報時的鐘、鼓樓。南藥王廟有三層大殿。第一層大殿為藥王殿,面闊3間,東、西兩側配殿各3間。正殿中供奉伏羲、神農、黃帝塑像及藥聖孫思邈、藥王韋茲藏。大殿兩側,分別站立十大名醫。東配殿供馬王爺和竜王爺,西配殿供月下老人。第二層正殿和配殿與第一層的建築形式、規模相同。正殿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東站立四大天王,西列兵器。東配殿供鬥母娘娘,西配殿供奉九位聖母。第三層大殿是三清殿,面闊5間,正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兩側分別供着道教所信奉的其他十幾位天神。三清殿兩側設有配殿,院內東、西兩邊立着30餘座石碑,碑文分別為修建各大殿時知名人士的題詞和題記,今均已無存。在三清殿正西,與它並排而立的還有一座二層小樓,樓下是關公殿,樓上為唐明皇殿。東部的建築貫穿在南北軸綫上。與山門並列平行的有一排臨街罩房,面對罩房第一層殿是呂祖殿,供奉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其後有文昌殿、真武殿。真武殿後有一座戲樓,戲樓北是藥王寢宮,宮內供奉着藥王爺和十大名醫,在它西邊還有一個小配殿,供財神爺趙公明。最後是一棟二層上下開問各七間半的木樓,樓上供奉東王公、太陽公、東嶽大帝、竈王爺、南北五祖等幾十位神像,多為木雕或銅鑄,樓下存放祭神的用品雜物。東邊有七、八個小院落,多為僚捨。東部廟房多已拆除,西部除山門以外,主要三層大殿及配殿至今尚保存完整。為崇文區重點保護文物。 |
|
安國市古稱祁州,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之稱。安國藥市的興盛,起源於藥王廟。凡參加藥市的人,總要去瞻仰、拜謁藥王廟。
安國藥王廟坐落於安國市城南(原南關),是全國最大的紀念歷代醫聖的古建築群。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中祭祀的藥王邳彤,西漢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部下二十八宿將之一,曾作過麯陽(今河北晉州市)郡太守。邳彤輔佐劉秀打天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謀,為創立和捍衛東漢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勳,官至太常少府(相當於宰相)。邳彤酷愛醫學,頗受軍民擁戴,死後葬於祁州南門外。
安國藥王廟的來歷,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顯靈治愈,宋秦王問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門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為神”,遂封王建廟祀之。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為侯,後改封公,南宋鹹淳六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為“明靈昭惠顯王”。隨着帝王對邳彤的不斷封賜,“藥王”影響越來越大。藥王廟的建立,反映了後人對施德於民的邳彤的一種懷念之情。自從為邳彤建廟設祀以來,一般民衆有病求助於藥王,善男信女,常來進香,業藥者乘機售藥,以至逐漸形成了每逢農歷四月二十八的藥材廟會,歷經幾百年而不衰,以至有“草到安國始成藥,藥到祁州始生香”的說法。
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仿照宋代臨安(今浙江杭州)的藥王廟,以邳彤墓為中心,擴建藥王廟。經明、清兩代歷次修葺,始成為現在的規模。藥王廟建築群占地3200多平方米,坐東嚮西,結構嚴整,有牌坊、馬殿、鐘鼓樓、藥王墓亭、碑房、十大名醫殿、藥王正殿、後殿組成。
懸挂於山門之上的“藥王廟”匾額,乃清乾隆時東閣大學士劉墉為之題寫。山門外的牌坊,重檐廡殿式建築,由黃色琉璃瓦覆蓋三間四柱,彩飾鬥拱。正中匾額書有“顯靈河北”描金大字。牌坊兩側有一對石獅,石獅外矗立着兩根高達24米的鐵鑄旗桿,每根重約3萬斤。兩根鐵旗桿上鑄有一幅對聯:“鐵樹雙旗光射鬥;神庥普蔭德參天。”鐵旗桿上懸挂着風鈴,迎風作響,給人一種悠遠肅穆的感覺。
藥王墓亭在藥王廟的中院。墓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頂,外形玲瓏別緻,富有民族特色。墓碑上書有“敕封明靈昭惠顯王之墓”。墓碑南北兩廊及西面,碑碣林立,有幾十塊之多,記載着藥王廟和藥都的發展變化。
在藥王廟亭南北兩側的配殿裏,塑有我國扁鵲、華佗、張仲景、張子和、劉河間等十大名醫人物像。這些塑像,據傳為天津泥人張遠祖之作,工整精細,形神兼備。
藥王正殿是藥王廟的主殿,殿中正位為藥王身着竜袍的全身坐像,神采奕奕,端莊而又慈祥。藥王兩側,分立着八名雄姿英發的武將,給正殿增加了莊重威嚴的氣氛。正殿建築宏偉,雕鏤精湛,琉璃瓦覆蓋,輝映耀目。
安國藥市起源於藥王廟,藥王廟因藥市而聲名遠播。1981年,國傢醫藥代表團到日本大阪參觀那裏的藥王廟,誰知女解說員說的第一句話竟是“(日本的)藥王來自中國的祁州。”
藥王廟在旅遊資源品位上擁有全國三個之最:一是全國最大的藥王廟建築群;二是藥王墓建於廟院在全國獨一無二;三是廟外廣場上立有高達24米,每根重15噸重的鑄鐵旗桿,旗桿上鑄有兩知盤竜,三重刁鬥,頂鑄翔風,中部挂有一幅鑄鐵對聯:“鐵樹雙旗光射鬥,神庥普蔭德參天”。這一造型在全國獨一無二。這座古建築,在戰爭年代和“文革”中曾慘遭破壞。1958年始,對藥王廟進行了修復,廟貌煥然一新。藥王廟建立後善男信女祈祀、香火甚盛,後逐漸發展成安國廟會。四方商客雲集,百貨交流,形成全國規模最大的藥材市場,有安國藥業起源於藥王廟之說。藥王廟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為紀念我國隋唐時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而建,位於陝西耀縣城東的藥王山上。
藥王山,又稱五臺山,因與長安縣南五臺相對,亦稱北五臺。平均海拔高度約1000米。藥王山是孫思邈的隱居之地,明代修建的藥王大殿位於五臺中的顯化臺上。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是陝西耀縣孫傢塬村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7歲讀書,20歲通老莊及諸子百傢之說。因早年多病,立志學醫席撰寫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百科全書。
藥王大殿是藥王廟的中心。殿高22米,長57米,寬24米,坐北面南,川巨石砌其基,給人以穩如泰山之感、殿內中央供奉着孫思邈的彩色塑像,像高3米,身着昏黃袍服,頭戴道巾,面方目朗,兩腿跨坐,雙手搭膝,姿態和藹可親。為明代所塑,至今色彩依然絢麗異常。
殿前東邊有碑亭一座,明隆慶六年所刻的五通碑石就立於此亭內。其中習通石碑的兩面刻寫的是《千金寶要》,記載了孫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近千副重要藥方。另一通刻寫的是《海上仙方》,兩面刻字,記載了藥王搜集、整理的治療各種病癥的單方、驗方。
碑亭東側是孫恩邈醫學著作陳列室,室內陳列着藥王畫像和各種版本的《千金翼方》、《備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供人參觀學習研究。
洗藥池,位於藥王廟西南200米處,為兩個直徑約2米,深 1.5米的石窩。傳為孫思邈當年洗藥用的池子。靜應廟,現闢為道觀,也是朝拜孫真人的勝地、現存古建築為明、清修建或重建。
藥王山現是一處令人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 |
|
| 位於貴陽市六洞橋側,建成於清康熙六年 (1687) 供奉藥王孫思邈。建築保存至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看丹村位於豐臺區南部,東臨馬場,西臨榆樹莊村,北靠西道口,南近楊村莊,看丹昔日曾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村落,明代《宛署雜記》中,稱該地為“看灘”,同時記載:“盧溝河入宛平縣境,出盧溝橋下,東南至看丹口,衝流散漫,分為二派……”由此可見,這裏當年曾是河灘地。
看丹村的出名和村東口的藥王廟有關,傳說,唐代藥王孫思邈曾來此行醫治病,煉丹製藥,人們故修廟以示紀念。據廟內的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及民國期間重修,當時因“殿宇不整,有甚憂心,”由京都各方人士集資進行重修。重修後的藥王廟,規模並不大,“東西進深衹有16丈,寬4丈6尺6寸”,“南北山門面闊10丈,後界南北進深僅8丈,南北寬7丈5尺”。
藥王廟內設藥王殿,供奉藥王孫思邈的造像、三皇殿中供奉伏羲、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此外還有娘娘殿及配殿、普濟殿三間,南北配殿、神庫等。山門內有參天的古樹,在藥王殿山墻兩處鑲嵌着《重修藥王廟碑文》和京都各界香客修廟捐款名單。
藥王廟最為出名的當屬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八的廟會,相傳這天為藥王孫思邈的生日,看丹廟會在此開廟三天。廟會期間,大街兩側攤棚店鋪鱗次櫛比,四鄉八村遊人絡繹不絶,人們除購買日常用品外,還可以嘗到各種風味小吃,除此之外,廟會還有各種文娛活動。
此時的藥王廟香煙繚繞,氣氛莊嚴,不少人來看丹廟會不是為了趕集,而是要到藥王殿神像前,上幾炷香,祈求太平,還有人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廟中當“跳墻和尚”以侍奉藥王爺,另外,還有很多的婦女,到廟內娘娘殿祈求早生貴子。
看丹藥王廟會歷經滄桑,一直沿襲到解放初期,上世紀60年代初停辦,廟宇遭到破壞。一停就是40多年,直到2001年,豐臺區政府又初步修復了看丹藥王廟,重修了藥王殿、三皇殿及部分配殿,並於同年辦了全新的看丹藥王廟廟會。 |
|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南40多公裏處的新密市來集鎮李堂村,也被叫作“藥廟”村。每年農歷九月十五到二十二日,是這裏的廟會日。一提起“藥廟會”,新密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外縣乃至外省的生意人也來這裏趕會做生意。況且,別地方古會都是一天,藥廟古會卻有八天,這是為什麽呢?這裏邊的故事,要追溯到隋末唐初年代。
“藥廟”全稱“藥王廟”,“藥王”叫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生於隋開皇辛醜(公元581)年,逝於唐永淳元(公元682)年,是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
孫思邈與“藥廟”,在新密民間世代流傳着膾炙人口的故事:說孫思邈在陝西行醫期間,有段時間“醫運”十分糟糕。凡是找他看病的人,必死無疑。倒不是說他醫技不行,胡亂治病,而是說他看病看得太準了。一次,他小舅子在傢裏修房,因臨時需要辦一些別的事,就從架木板上跳了下來。正好孫思邈過來看見,立即大驚失色,說是他跳架木板時把腸子震斷了,無藥可治。果然,時間不長,小舅子就氣絶身亡。從此,再沒人敢找他看病了。無奈之下,孫思邈就離開陝西,來到河北省姥姥傢,想換個環境改變一下“醫運”。他舅舅也積極為他出主意想辦法,特意找來一種名叫槐楝角的植物果實,熬成湯洗臉變容。本意是改變一下容貌,讓外甥把自己當成一個陌生人來看病。衹要外甥說自己沒啥大毛病,“醫運”也許就轉過來了。不料,舅舅剛洗罷臉,孫思邈就說:“您中了槐角毒,無藥可治了,快準備後事吧。”當天晚上,舅舅就命赴黃泉。
安葬了舅舅,孫思邈更加沮喪,就弄了一輛獨輪車,推着老婆往中原方向而來。路上也不敢給人傢看病,基本上成了逃荒要飯的。半道上,碰上化裝成卦仙的太白金星,便算了一卦。“卦仙”告訴他,什麽時候他老婆的雙腳長到八斤半,他的“醫運”就轉過來了。孫思邈聽了,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癱坐在地上。你想啊,古時候女人都是三寸金蓮,況且腳也不是啥時候想長就啥時候長,哪能長到八斤半呢?這不就是說俺孫思邈永無出頭之日了嘛,唉,那就繼續逃荒要飯吧。
於是,孫思邈就推着老婆繼續往南走。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枯霜專打無名草。過了黃河,到了新密,就下起了連陰雨,路上泥濘不堪,幾乎是每走一步,鞋子就要被沾掉一下。孫思邈衹好讓老婆下車步行,在前邊拉着車走。走到李堂一棵大荊樹下時,老婆纍得再也走不動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糊滿黃泥的雙腳,氣喘籲籲地說:“我這腳啊,都有八斤半了,我是走不動了。”
這時候,風也停了,雨也住了,二人就坐在樹下歇息。正在這時,打西邊過來一群擡着棺材出殯的人,棺材縫裏還滴着鮮血。從面前過去後,孫思邈對老婆說:“你瞧,這裏的人真怪。咱那邊是埋死人,這裏卻是埋活人。”話音一落,擡棺材的人把棺材往地上一放,就把孫思邈給圍住了。一個年輕人質問他是誰,幹什麽的,為什麽幸災樂禍說風涼話?孫思邈說:“俺是從河北過來的,是個郎中。死人的血不鮮,棺材裏滴出的卻是鮮血,說明人還沒死,你們就擡出去埋了,不是埋活人是啥?”人群中有那見多識廣者,意識到這個人非比尋常,就勸年輕人求他看看。年輕人說,棺材裏是他妻子,生孩子生不下來死了。孫思邈輕輕“哦”了一聲,很快明白了,這就叫“抱心生”。胎兒的小手抓住了母親心髒,胎兒生不下來,母親也會因此送命。必須讓胎兒把手鬆開,才能保得母子平安。他從包裏摸出一根銀針,讓人打開棺材,把銀針紮在産婦心口處,趕緊讓把産婦擡回傢去。不一會,産婦就開始動彈,緊接着開始掙紮。又過了一會,一個白胖小子“呱、呱”墜地了。人們這纔恍然大悟:銀針紮住了胎兒小手,胎兒纔鬆手出生。
一針下去救兩命,豈不是神仙下了凡!立時之間,“李堂有個神醫,能把死人救活”的傳說,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四面八方。從此,孫思邈還真應了“卦仙”的話:老婆的雙腳“長”到了八斤半,“醫運”日漸好轉。他也在李堂安下傢來行醫治病,他的精湛醫技也一直傳到了京城長安。
一日,唐王李世民正在理朝,忽然內侍來報,說他母親患了急病。唐王聞聽,馬上讓禦醫前去為母親看病。可是,所有禦醫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沒有治好唐王母親的病。唐王正為此事發愁,貼身太監嚮他稟報,說是有個叫孫思邈的郎中,醫術很是了得,可否請他來為母後看看?唐王趕緊下旨,讓孫思邈速速進宮為母親看病。孫思邈來到長安,進到後宮,把了脈象,開了處方。第一服藥下去,皇母就覺得病情減輕了許多。第二服藥下去,病情基本好轉。三服藥下去,病體完全康復。唐王大喜,决定重重賞賜孫思邈。可是,孫思邈說什麽也不要賞賜,說那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走,多了反成了纍贅。唐王又封他當禦醫總管,他說自己天生不是當官的料,還是當個遊方郎中快活。最後,唐王就賞了他一套竜袍。這東西倒不錯,既能當衣服穿,又能當被子蓋,就收下了。
秦瓊、羅成、敬德、程咬金四人從邊關回來,聽說皇上把竜袍賞給了孫思邈,驚得差點跌坐在地上。要是孫思邈以此招兵買馬,舉旗謀反怎麽辦?不行,必須除掉此人,追回竜袍!於是,秦瓊、羅成、敬德和程咬金翻身上馬,追趕而去。四人追到李堂,見一老者在路上行走,就問他看沒看見一個身穿竜袍的郎中。老者說沒有看見,還問他們找這個郎中幹安什麽。敬德說:“這個郎中穿着竜袍企圖謀反。”老者哈哈一陣大笑,說道:“告訴你們吧,你們就是看見了也不認得。”程咬金氣得“哇、哇”大叫:“分明是小看我等,怎會認不得他!”還說,要是見了不認得,四兄弟就給他站班,跟隨左右。話一出口,秦瓊想攔也攔不住了。
老者問:“將軍此話當真?”程咬金說:“當然當真。”老者說:“那好。我就是郎中,叫孫思邈,也有竜袍,但我絶沒有謀反。”邊說,邊把衣服脫下又翻過來,正是一件竜袍。敬德、羅成和程咬金一見,就要殺他。秦瓊趕緊伸手攔住,說道:“且慢。我看此人把竜袍翻過來穿,可見他確實沒有謀反之心。不如放了他,讓他好好行醫看病吧。”敬德三人聽秦瓊說得在理,也就各自收回兵器,放了孫思邈。
這一來,孫思邈的名氣傳得更遠了,也更神了,甚至連動物都知道了他的高明醫術。一天,孫思邈出診回來,看見大荊樹下臥着一隻大老虎,老虎不像要吃他的樣子,倒顯出一副可憐巴巴的表情,大嘴還一張一合的。孫思邈就想:老虎怎麽了?莫非也是來找我瞧病的?就對老虎說:“你要是有病就點一下頭。”老虎果真點了一下頭。孫思邈又問老虎哪裏有病,老虎就張開了大嘴。孫思邈往老虎嘴裏一看,有一根骨刺卡在喉嚨裏。怎麽把骨刺拔出來呢?如果伸手進去拔刺,老虎一合口,還不把手給咬掉了?!他扭頭看見大荊樹,馬上有了主意。他先折來幾根荊樹枝,編成一個荊環,叫“撐虎圈”,再讓老虎張開嘴,用“撐虎圈”撐住,把骨刺給拔了出來。老虎為感謝救命之恩,就當了孫思邈的坐騎。
可是,孫思邈騎着老虎行醫治病,力倒是省了不少,生意卻沒了。原因很簡單,身邊跟着個大老虎,誰還敢找他看病。孫思邈就對老虎說:“我不能再讓你跟着了。這樣,你以後想見我的話,就到大荊樹旁邊那個背靜處、比較高、又有藥渣子味的地方等。一來你嚇不着人,二來我去倒藥渣子時咱們就能見面。”從此,人們真的不再見孫思邈騎老虎了。
孫思邈一根銀針救兩條人命、為皇傢治病不接受賞封、為老虎治病又不讓老虎嚇人的精湛醫技和高尚醫德,深受人們稱贊,都稱他是“藥王爺”。還說,隨便一棵什麽草,衹要拿給藥王爺一看,就會變成一味好藥材。如果不經藥王爺過目,本來好好的一味中藥材,反會變成一棵普通野草。
孫思邈去世之後,李堂的人們特意集資蓋了一座“藥王廟”,塑造了藥王金身,塑像手擎“撐虎圈”,旁邊臥一老虎。並有秦瓊、敬德、羅成、程咬金伴隨左右。在廟宇二道門內鎸刻一副楹聯:“銀針逢山開經路,良藥斬草除病根。”橫批是:“濟世活人。”廟宇落成時,正好是種麥之後的農閑時節,氣候不冷不熱,十分宜人,就决定在農歷九月十五日正式揭牌,並請來大戲,一直唱到九月二十二日,以後每年如此。久而久之,便成了一個規模很大的古會,甚至把李堂說成了“藥廟”。河北、安徽、陝西、山西等省的藥材商,以及其他商人,也紛紛來這裏進行貿易。 |
|
峰山藥王廟(俗稱風窩廟),位於天津市西青區大寺鎮王村,始建於唐代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距今1300餘年。歷史上曾屢次重修,1997年再次翻修,整體建築規模恢弘精美,樓閣殿宇錯落有序,佈局協調渾然一體,古樸幽靜。
廟宇主要由:山門、前殿、中殿、後殿、東西後殿及鐘樓和鼓樓等幾個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堪稱天津獨具規模和特色的古建築群。廟內主要展出中國自古以來的聖祖、先賢和佛教聖像以及為中華民族做出傑出貢獻的醫藥聖賢。
峰山藥王廟雖歷經滄桑,祭祀活動卻從未中斷,每逢廟會期間(農歷四月二十至二十八)華北地區及東南亞僑胞常來祭拜。目前是天津地區最大的寺院式建築群。現已改建為“中華醫聖苑”,演化成為弘揚中華傳統醫藥文化,融知識性、教育性、觀賞性為一體的文化教育旅遊場所。 |
|
合肥藥王廟,原名“六𠔌祠”始建於元代,中國紀念道傢藥王----鐵拐李最大廟宇,明帶時拓址新建。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紀念道傢藥王----鐵拐李的廟宇建築群。
廟內所祀之神,藥王——-鐵拐李,他生時精於藥理,普救衆生,深得百姓擁戴。被封“藥王”,建廟以祀,當今合肥還流傳他的傳說.
1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遊華山赴太上老君之約,囑他的徒兒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兒因母親病而欲歸傢,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無所歸,乃附在一跛腳的乞丐的屍體而起,蓬頭垢面,襢腹跛足,以水噴倚身的竹杖變為鐵拐,故名李鐵拐。
2. 西王母感動他的孝心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鐵杖一根。
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
藥王廟(六𠔌祠)位於合肥市南七,這座古建築,在戰爭年代曾慘遭破壞。 |
|
藥王廟,位於河北省涿州市南關大街105號。據清道光重修藥王廟碑記載,此廟始建於明嘉慶年間,於清道光二十五年、民國二十八年重修。1949年後廟廢。1978年原涿縣政府將此地賣與中鐵十八局,廟內建築始遭破壞,僅存一座後殿“大放光明”殿。1983年,此地復歸屬地方,涿州市文物保管所進駐。
大放光明殿,高臺式建築,臺高3.35米,寬37.8米,進深27.5米。臺上建五開間殿宇,磚木結構,硬山單檐布瓦頂。裝修走馬板上彩繪故事,其內容有“雲竜”、“乾隆出巡”、“請佛遇仙”、“擇地建廟”“古城街景”、“羅漢”等圖案。
涿州藥王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藥王廟位於新興市鬱南縣建城鎮東門外德勝街,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為紀念歷史上稱為神醫的鵲面建。該廟在民國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
該廟建築為硬山頂,穿鬥混合式梁架結構,有前殿、後殿、回廊、配殿及天井。天井前後四條方形檐柱陰刻兩副楹聯:“妙道精微不事人間頻採藥,神功廣大能教天上早回春”;“諷寒暑度陰陽黎庶鹹登壽域,緻中和贊化育蒼生恆坐春臺”,筆力遒勁。墻壁上刻畫各種人物、花鳥及山水畫,頭門兩旁木雕,飾以形態各異的竜、鳳、人物花鳥等物,技藝精湛。
該廟為研究我國醫藥史,民俗史有一定價值,1985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 藥王廟位於山東省慶雲縣城東13公裏,前王村北。相傳明代所建,廟宇宏大壯觀,周圍方圓80餘米。供奉藥王神像,四大使臣、鎮殿大將軍及十大名醫。兩跨院為僧人禪堂,殿前有鐘鼓二樓,東南角有奎星閣。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八日有廟會。1940年,日寇在此安設據點,1944年日寇撤走,廟被毀。 |
|
藥王廟村 藥王廟社區 藥王廟鎮 |
|
| 藥王廟鎮 | 後藥王廟 | | 藥王廟村 | 北藥王廟 | | 藥王廟弄 | 藥王廟路 | | 口鎮藥王廟 | 藥王廟小學 | | 峰山藥王廟 | 陝西藥王廟 | | 後藥王廟村 | 藥王廟社區 | | 安國藥王廟 | 藥王廟前街 | | 藥王廟傳奇 | 涿州藥王廟 | | 前藥王廟村 | 西藥王廟村 | | 東藥王廟村 | 藥王廟中心小學 | | 金耀州窯青釉藥王廟供像 | 北京豐臺區看丹村藥王廟 | | 朝陽區六裏屯街道藥王廟社區衛生服務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