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藥物性牙齦增生 |
|
由於長期服用某種藥物而引起的牙齦增生,統稱為常表現藥物性牙齦增生。藥物性牙齦增生為牙齦邊緣和牙齦乳頭增生,從最初的小球狀逐漸融合、增大直到覆蓋部分牙面。 |
|
口腔科 |
|
藥物性牙齦增生是指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牙齦纖維增生和體積增大。 |
|
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一般開始於服藥後1-6個月,增生起始於唇頰側或舌齶側齦乳頭和邊緣齦,呈小球狀突起於牙齦表面。增生的乳頭繼續增大相連,覆蓋部分牙面,嚴重時波及附着齦。齦乳頭可呈球狀、結節狀或桑椹狀。喪生的牙齦組織質地賢慧,略有彈性,呈淡粉紅色,一般不易出血。局部無自覺癥狀,無疼痛。嚴重增生的牙齦可影響口唇閉合而致口呼吸,菌斑堆積,合併牙齦炎癥。藥物性牙齦增生常發生於全口牙齦,但以前牙區較重,增生的牙齦常鈄上前牙區牙擠壓移位。牙齦增生衹發生於有牙區,拔牙後,增生的牙齦組織可自行消退。 |
|
長期服用抗癲癇藥妥英鈉,可使原本已有炎癥的牙齦發生纖維性增生。服藥者約有40%-50%發生牙齦增生,年輕人多於老年人。環孢菌素和砂苯地平也可引起薌性牙齦增生。服環孢菌素者約有30%-50%發生牙齦纖維性增生。與硝苯地平聯合應用時,牙齦增生的發生率為51%。 |
|
機製不詳。 |
|
根據牙齦實質性增生的特點以及長期服用上述薌史可作診斷同時應仔細詢問全身病史。 |
|
停藥或更換其他藥物是最根本的治療,但口才的全身病情往往不允許,因此可在內科醫生的協助下,采取藥物交替使用等方法以減輕副作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作潔治術以消除菌斑、牙石。用3%過氧化氫液衝洗齦袋,在袋內放入藥膜或碘製劑,並給以抗菌含漱劑。在全身病情穩定時,可進行手術切除並修整牙齦外形。但術後若不停藥和保持口腔衛生,仍易復發。 |
|
無特殊 |
|
藥物引起牙齦增生是較為少見的藥物副作用之一。據臨床報道,可致牙齦增生的藥物主要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氨已烯酸、撲癇酮、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維拉帕米、環孢素等。患者多為青少年及兒童,老年人則較少見,發生率不等,大多在15%以下。
預防藥物引起牙齦增生的副作用産生,關鍵是在用藥期間加強口腔清潔和保健。首先要每日2~3次刷牙,同時註意正確的刷牙方式,所用牙刷的刷毛要柔軟,防止刺激和損傷牙齦組織。其次要定期檢查牙齦,至少3個月自我檢查1次。檢查有無牙齦腫脹、牙袋形成、牙石及牙菌斑等。如果出現這些異常改變就要及時去醫院口腔科進行治療,如行潔牙術、控製牙菌斑和牙齦炎等,有利於改善癥狀和控製病情進展,必要時還可考慮停用或調整所用藥物。 |
|
藥物性牙齦增生 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enlargement |
|
疾病名稱:藥物性牙齦增生
英文名稱: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
藥物療法:
【臨床表現】【鑒別診斷】【預防】【概述】
藥物性牙齦增生(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是指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牙齦纖維增生和體積增大。
【診斷】
根據牙齦實質性增生的特點以及長期服用上述藥物史,診斷本病並不睏難,但應仔細詢問全身病史。【治療措施】
一、停藥或更換其他藥物 這是對藥物性牙齦增生最根本的治療,但患者的全身病情往往不允許停藥或更換藥物,因此最好在內科醫生的協助下,采取與其他藥物交替使用等方法,以減輕副作用。 二、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做潔治術以消除菌斑、牙石,並消除其他一切刺激因素。一些輕的病例經處理後,牙齦增生可明顯好轉或痊愈。 三、局部藥物治療 對於一些牙齦有明顯炎癥的患者,可先用3% 過氧化氫液衝洗齦袋,並在袋內放入藥膜或碘製劑,並給以抗菌含漱劑,待炎癥減輕後再做進一步治療。 四、手術治療 對於一些牙齦增生嚴重的病例,雖經以上治療,也不能完全消退,此時需用手術切除並修整牙齦外形。 但手術要選擇在全身病情穩定時進行。術後若不停藥和保持口腔衛生,仍易復發。 五、嚴格控製菌斑 督促患者切實認真地做好菌斑控製,以減輕服藥期間的牙齦增生程度並可減少手術後的復發。【病因學】
長期服用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大侖丁),可使原來已有炎癥的牙齦發生纖維性增生。但對藥物引起牙齦增生的真正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增生的程度與口腔衛生狀況和原有的炎癥程度有明顯關係。人類和動物實驗證明:如果沒有明顯的刺激物和牙齦炎癥,藥物性牙齦增生可大大減輕或避免發生。但增生也可發生於無局部刺激物的牙齦。 近年來有不少報告指出其它藥物例如環孢菌素(cyclosporine)和硝苯地平(心痛定, nifedipine)也可引起藥物性牙齦增生。環孢菌素為免疫抑製劑,常用於器官移植或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據報道,服此藥者約有30%~50%發生牙齦纖維增生。硝苯地平為鈣通道阻斷劑,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具有擴張周圍血管和冠狀動脈的作用。 局部刺激因素雖不是藥物性牙齦增生的原發因素,但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引起的齦炎能加速病情的發展。 【病理改變】
苯妥英鈉引起的牙齦增生,其病理特點為上皮棘層顯著增厚,釘突伸長達到結締組織深部。結締組織中有緻密的膠原纖維束和新生的血管,炎癥細胞很少,常局限於齦溝附近。如果繼發炎癥後,就可有炎癥細胞浸潤於結締組織中。 環孢菌素和硝苯地平所引起的牙齦增生其組織學和臨床表現均與苯妥英鈉所致牙齦增生相似。【臨床表現】
苯妥英鈉所致的牙齦增生一般開始於服藥後1~6個月時,增生起始於唇頰側或舌齶側齦乳頭和邊緣齦,呈小球狀突起於牙齦表面。繼之,增生的乳頭繼續增大而互相靠近或相連,蓋住部分牙面,嚴重時波及附着齦,使牙齦的外觀有明顯的變化。增生的牙齦組織質地堅韌,略有彈性,呈淡粉紅色,一般不易出血。局部無自覺癥狀,無疼痛。增生的牙齦常將牙齒擠壓移位,多見於上頜前牙區。藥物性牙齦增生常發生於全口牙齦,但以上、下頜前牙區較重。它衹發生於有牙區,拔牙後,增生的牙齦組織可自行消退。 【鑒別診斷】
1.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 此病無長期服藥史但可有傢族史,牙齦增生範圍廣泛,程度重。 2.增生性齦炎 一般炎癥較明顯,好發於前牙的唇側,增生程度較輕,覆蓋牙冠一般不超過1/3,有明顯的局部刺激因素,無長期服藥史。 【預防】
對於需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環孢菌素等藥物者, 應在開始用藥前先檢查口腔,消除一切可引起齦炎的刺激因素,並教會患者控製菌斑保持口腔衛生的方法,積極治療原有的齦炎,將能減少本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