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蜂學 : 水果 : 被子植物 > 荔枝
目錄
《荔枝 lychee》
詩人: 戴叔倫 Dai Shulun

  紅顆真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癡。
  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嚮中庭種荔枝
《荔枝 lychee》
詩人: 鄭𠔌 Zheng Gu

  平昔誰相愛,驪山遇貴妃。枉教生處遠,愁見摘來稀。
  晚奪紅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戀,為爾即忘歸。
《荔枝 lychee》
詩人: 金暕 Jin Jian

  金狄門前拜詔新,白竜臺下擁朱輪。
  蕉花雨裏千兵路,荔子風中萬馬塵。
《荔枝 lychee》
詩人: 劉望之 Liu Wangzhi

  滬戎瘴癘窟,閩粵山水鄉。
  如何産此物,爛然照炎荒。
更多詩歌...
請鑒賞:

  葉茵 She Yin:荔枝 lychee
  張舜民 Zhang Shunmin:荔枝 lychee
lì zhī lì zhī
  一種常緑喬木( Litchi chinensis ),偶數羽狀復葉,花小,無花瓣,呈緑白或淡黃色,果實熟時紫紅色,果味甘美,營養豐富,是我國特産
No. 7
  果樹名。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東觀漢記·匈奴南單於》:“南單於來朝,賜禦食及橙橘竜眼荔枝。”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捲下:“荔枝樹,高五六丈餘,如桂樹,緑葉蓬蓬,鼕夏榮茂,青華朱實,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 唐 杜牧 《過華清宮絶句》之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捲三:“ 宣和 中, 保和殿 下種荔枝成實, 徽廟 手摘以賜 燕 帥 王安中 。”
No. 8
  菊名。 宋 劉蒙 《菊譜》:“荔枝,枝紫,出 西京 ,九月中開。千葉紫花,葉捲為筒,大小相間……俗以為荔枝者,以其花形正圓故也。”
No. 9
  ①常緑 喬木,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花緑白色,果實球形或卵形,外皮有瘤狀突起,熟時紫紅色,果肉白色,多汁,味道很甜,是我國的特産。
  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荔枝
  解釋一、水果
  【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
  【別名】大荔、丹荔
  【科屬】無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屬(litchi)
  【特性與特徵】常緑喬木。樹皮灰褐色,不裂。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4對,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2cm。花小,無花瓣,成頂生圓錐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時紅色,果皮有顯著突起小瘤體,種子棕紅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暖熱濕潤氣候,喜光,怕霜凍。生長發育期間要求高溫多濕,最適生長溫度23~29℃,10~12℃生長緩慢。需要充足水分,要求年雨量1200mm以上。土壤適應性強,但以土層深厚、排灌良好、有機質2%以上、土壤疏鬆以及能促進根菌繁衍的酸性(ph5~6)砂壤土為好。
  【分佈狀況】原産於我國南部,主産區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臺灣等省區,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18世紀末嚮世界各地傳播,現栽培面積較大並已發展成為商品性生産的國傢有泰國、越南、印度、澳大利亞、美國、南非等。
  【作用】荔枝果實營養豐富,具有一定的藥效和滋補作用。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荔枝幹、糖水荔枝罐頭、荔枝汁、速凍荔枝荔枝酒等。荔枝花量多,花期長,泌蜜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果樹。
荔枝藥用
  【性味歸經】
  根:微苦、澀,溫。
  假種皮(果肉):甘、酸,溫。
  核:甘、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
  根:消腫止痛。用於胃脘脹痛。
  假種皮(果肉):益氣補血。用於病後體弱,脾虛久瀉,血崩。
  核:理氣,散結,止痛。用於疝氣痛,鞘膜積液,睾丸腫痛,胃痛,痛經。
  【用法用量】果、果核:3~5錢。根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荔枝剝皮前後,和中間果實的樣子荔枝(學名 litchi chinensis)是中國南部出産的一種熱帶水果。果子是像葡萄一樣一串一串挂在樹上,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圓球形狀,外邊是薄薄的紅色硬殼,裏面包着白嫩透明的果肉,中心是深棕色的核。荔枝是華南的重要水果農作物,每年産量超過一百萬噸。
荔枝歷史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紀時張勃着的《吳錄》有 "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傢亦種之" 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二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一世紀的《民物志》,三世紀的《廣志》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産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裁種和生産已有二千年的歷史。
  在今日的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雲南及臺灣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傢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份國傢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産,遠者地球另一方的美國佛羅裏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及澳洲的昆士蘭亦有引入荔枝裁種。
荔枝保存
  未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睏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亦有說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長安,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藥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産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産地較遠的地方,便衹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裏。味道和新鮮的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荔枝種類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挂緑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筆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緑”有“荔枝三傑”之稱。
  挂緑:因外殼四分微緑六分紅,每個都有一圈緑綫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挂緑“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挂緑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挂緑砍掉,衹存一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枝鎮挂緑園,稱”西圓挂緑”。西圓挂緑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一顆西圓挂緑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種叫”鴨頭緑”,有墨緑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
  其他常見的主要荔枝品種還有: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五月左右就會上市。
  妃子笑: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千裏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玉荷包:結果碩大,肉厚核小。
荔枝營養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剋,此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檸檬酸、果酸、磷、鈣、鐵等成分。
  不過荔枝火氣很大,有些人吃多了會爛嘴巴或流鼻血。廣東人有一句話,「一隻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氣大的人吃了十來個就會有反應。民間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喝適量的淡????水或蜜糖水。
  俗語謂:「一啖荔枝三把火」,別以為是誇大其辭,對於陰虛肝熱者來說,真是證據確鑿。我有位病人就是因為跟團啖荔而弄出火。
  須知荔枝是補血、壯陽火之物,面對這白玉凝脂般的佳果,熱癥的人惟有忍忍口。痛風、糖尿患者尤其不宜多吃。
  假如荔枝吃多了,可服用以下一款茶,可收「降火」之效;用玄參3錢(9)、麥鼕3錢(9)、燈芯花3個,以3碗水煎成一碗。或者吃性寒的西瓜,喝一碗荷葉鼕瓜水,也可稍降過盛之火。
  傳說荔枝殼煮水可治吃荔枝所致的身體不適,楊貴妃就是用這獨步單方消除惡心、肢軟乏力、頭暈目眩等啖荔枝的後遺癥。大傢亦不妨一試。實熱或陰虛肝火旺之人,切記少吃荔枝為佳,多吃不妙。體質平和或虛寒者,能飽享嶺南佳果而無後顧之憂。
荔枝簡介
  荔枝原産於我國,是我國嶺南佳果,色、香、味皆美,馳名中外,有"果王"之稱。荔枝是亞熱帶果樹,常緑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復葉,園錐花序,花小,無花瓣,緑白或淡黃色,有芳香。果園形,果皮肯多數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産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屬無患子科植物。
  荔枝荔枝營養豐富,據分析,每一百毫升果汁中含有維生素丙13.20~71.72豪剋,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2.9~21%,為增進身體健康的營養品。據《本草綱目》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顔色……,通神、益智、健氣(補腦建身)、治瘰癧、瘤贅……"等病。
  荔枝具有栽培粗放、壽命長的特點,經營荔枝有耗工少、成本底、收入大的好處。其産值在果樹生産中占重要地位。鮮荔枝荔枝幹遠銷國內外。荔枝除鮮食、幹製外,果肉還可罐製、漬製、釀酒和製成其他加工品,是發展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荔枝核含有57%的澱粉,也可釀酒,每百斤可製酒十多斤。花芬香多蜜,為發展養蜂業提供了很好的蜜源。果皮、樹皮、樹根含有大量單寧,是製藥的原料,種子亦可入藥。荔枝樹幹細蜜堅實,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舟船、橋梁和製造傢具的優良木材。枝葉可作燃料。所以,荔枝全身是寶,可以綜合利用,是一種發展前途廣阔、實用價值很高的果樹。
  到目前荔枝共有六十多個品種,其中被人們所熟知的有十幾個。如桂味、妃子笑、糯米糍、三月紅、白臘、靈山香荔、南局紅等。
  吃荔枝 要適量
  據知名的保健專傢廣東省中醫院理療科的蘇祥主任介紹,荔枝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果肉營養豐富,含有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質1.5%、脂肪1.4%,以及大量的維生素c,實為水果之上品。但在荔枝飄香季節,如果連續多日大量地食用鮮荔枝,不少人往往會産生頭暈、心慌、臉色蒼白、易饑餓、出冷汗等癥狀,嚴重者還會抽搐、呼吸不規則、脈搏細弱,甚至突然昏迷等類似低血糖的病理表現,這就是荔枝急性中毒,也叫荔枝病。那麽如何對付荔枝病呢?遇上荔枝病,病人應立即平臥,然後喝一杯濃糖水即可恢復,但重患者應及時送醫院醫治。
  什麽人不宜吃荔枝
  荔枝屬性溫燥,陰虛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內)。如果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癥時,則不適宜吃荔枝,否則會加重病癥。但身體虛寒、胃寒的則適宜多吃。
  中國是荔枝的故鄉,早在2000多年前,便有栽培荔枝的記載。如今海南島還有野生的荔枝林,是中國原産的明證。自古以來,荔枝被列為珍貴名果,素有着“果中之王”的美稱。唐代(618一907),荔枝曾作皇室貢品。唐代詩人杜牧寫過一首詩:“長安四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寫的是唐玄宗皇帝為了使楊貴妃吃上鮮荔,每年不惜飛馬傳送,從數千裏外把荔枝送至長安,致使人馬多斃。既說明了荔枝的名貴,又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侈生活。
  中國的荔枝主要分佈在南方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臺灣等地。這些地區處於亞熱帶,氣候溫熱濕潤,土壤多屬衝積土和沙黃土,最宜荔枝生長。尤其是廣東地區,栽培面積占全國的70%。目前,世界上荔枝有300多個品種,中國廣東省就占170多種。荔枝樹是一種四季常青的喬木,生長緩慢,樹冠較大。一般四月上旬開花結果,到六月成熟上市。一棵小樹從生長到開花結果大約需10年,盛果期約30年。荔枝樹齡可達千年。福建莆田縣宋氏祠堂裏有一棵“宋傢香”荔枝樹,樹齡已有1300多年,每年仍開花結果,呈現出一派生機。一棵大荔樹每年可結果千斤以上,多的可達3000斤。荔枝皮殼帶有鱗突形,直徑約3一4釐米。皮紅肉白,肉質似凝脂,呈半透明。吃荔枝貴在新鮮,果肉飽滿多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人們為保“鮮”,在采摘荔枝時有意帶上些枝葉,不帶枝葉的荔枝稱作“離枝”,色香味則稍遜。荔枝除鮮吃外,還可晾曬成幹荔枝,或製成罐頭運往國內外銷售。由於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蔗糖、維生素、蛋白質等,對貧血、心悸、失眠、哮喘、疝氣痛等病均有一定療效。
  荔枝是著名的嶺南佳果,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産我國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別是俗稱“糯米糍”的品種,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真情流露的滿足樣子。
  荔枝屬常緑喬木,野生樹高可達30m,胸徑1m。樹皮灰褐色,不裂。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4對,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2cm。花小,無花瓣,成頂生圓錐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時紅色,果皮有顯著突起小瘤體,種子棕紅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熱濕潤氣候及富含腐殖質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凍。目前我國荔枝品種有100多個,廣州就有60多個,盛産於廣州從化、增城二市和市內幾個城郊結合區。
  荔枝以果形?緻、?色悅目、果肉狀如凝脂,甘軟滑脆、清甜濃香、色味具佳而著稱,優良品種有糯米糍、桂味、挂緑、妃子笑等,而以淮枝、黑葉數量最多,大約占總産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質則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誘人,而糯米糍則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濃著稱。舊以"筆村糯米糍"、"羅崗桂味"、"增城挂緑"號稱"荔枝三傑"。三傑中以"增城挂緑"至為珍貴,歷來被朝廷列為貢品。"增城挂緑"外殼紅中帶緑,四分微緑六分紅,每個荔枝都環繞有一圈緑綫,果肉潔白晶瑩,清甜爽口,挂齒留香,風味獨特。現存活在增城荔城鎮挂緑園的那株挂緑樹是挂緑荔枝品種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樹齡,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幾代的挂緑子孫樹種,共100多株,在增城幾個鄉種植。
  荔枝營養豐富,果肉中含糖量高達20%,在每百毫升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可達70毫剋,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成分。荔枝不僅是鮮食佳果,還可烘製成荔枝幹、罐頭,濃縮成為果汁、釀酒、煮荔枝膠等。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屬常緑喬木。又名離枝。本屬有2個種,主要分佈於北緯20°~28°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原産中國。漢武帝元鼎年間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記載。栽培歷史已達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譜》(1509)是最早的荔枝專著。10世紀以前傳入印度,17世紀又陸續由越南傳到馬來亞半島和緬甸,此後許多熱帶和亞熱帶國傢競相引種。目前作為經濟栽培的國傢有美國、印度、南非、泰國、馬達加斯加、菲律賓、越南、毛裏求斯、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和斯裏蘭卡等。中國的主産區為廣東、福建、臺灣、廣西、四川等省(自治區),雲南、貴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態和品種 樹高可達20米。根係強大。壓條繁殖苗無主根,成年後逐漸形成深而廣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發達,進入結果期後逐漸分生側根。須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樹冠開闊,冠幅可達30~40米。樹皮棕灰色,枝幹多彎麯下垂。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革質,色濃緑,長圓或圓披針形,長6~12釐米。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核果狀果實圓形、卵圓形或心髒形,直徑2.5~4.5釐米,成熟後深紅色。外果皮革質,有瘤狀突起(龜裂片是品種分類的主要依據)。可食部分是假種皮,乳白色或黃蠟色,半透明。種子多為橢圓形,褐赤色有光澤。主要栽培品種有100多個,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種類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種“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種“香荔”等品種最為名貴。
  ◇生物學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長日照。 23~26℃為生長最適溫度,日平均氣溫達17℃以上新葉開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長,-4℃時發生凍害,花期氣溫低於8℃時花藥不開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關鍵季節,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溫。生長結果期一般需水分較多。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ph4.5~6)砂壤土為宜。壯年結果樹枝條每年抽梢3~4次,形成濃蔭的葉層,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頂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異熟。雌花授粉受精後約70~90天果實成熟。
  ◇栽培 傳統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壓條或高接。20世紀70年代後多用 1~2年生幹徑粗約0.8釐米以上的實生苗進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較簡易且可節省接穗。采穗前先將母枝環剝,有利於積聚養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時盡可能帶土,減少傷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為宜。株行距一般為 5~6米。在主栽品種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樹,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後需重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的混合肥料。鼕季進行一次園區犁耙,有利於根係更新和抑製鼕梢萌發。修剪時期一般在采果後一個月內進行,以通風透光為度。采果時須對結果母枝和結果枝交界處的芽眼妥加保護,以促進春梢萌發。主要病蟲害有疫黴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紋細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貴熱帶果品,除鮮食外,可製荔枝幹和果汁,並可罐藏和用於釀酒。果殼可提取單寧;根可入藥。荔枝開花多、花期長,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現象嚴重。果實不耐貯藏。
■番荔枝
  annona squamosa;sweetsop
  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稱佛頭果 。以其獨特香味,被列為熱帶名果之一。原産熱帶美洲,約17世紀傳入中國,現在臺灣、廣東、福建、廣西、雲南均有少量栽培。除中、南美洲外,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産量較多。用種子繁殖 。一年可成苗出圃。一年可開花3次,開花至采收需時60~ 70天,以6月上旬結果最多,5月下旬所結的果最優。番荔枝適合溫暖和乾燥氣候,耐寒力不如荔枝,低於0℃即凍死。對土壤選擇不苛,種植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快,3~4年能結果。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科。喬木或灌木,有時攀援狀。單葉互生,全緣,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通常單生,生於葉腋或腋外生,與葉對生或莖生花,下位花,輻射對稱,花被由3輪組成,每輪3片,外輪形成花萼,萼片離生或在下部合生,鑷合狀排列,內面2輪形成花瓣,花瓣通常 9,稀3或 4片,鑷合狀排列,在花被上方,有大而隆起或稀凹陷的花托,花托上蠃旋地排列着多數雄蕊,中央着生多數心皮;雄蕊較特殊,有一短而粗的花絲,花絲上方有一對外嚮的花藥,花藥上方是藥隔,藥隔在不同屬中各異,倒生胚珠通常多數,在心皮腹縫上排成 2列。果實肉質,形成分離的漿果,或與花托合生 成一肉質球狀漿果;種子通常具假種皮。共120屬約2100種,廣布熱帶和亞熱帶。中國有24 屬120種,分佈於西南至臺灣,大部産於華南及雲南南部。生於氣溫較高而潮濕的林中。
  該科的暗羅屬、野獨活屬等,材質堅韌,南美産的矛木,以堅韌而富於彈性的木材著名,用於弓柄、彈子桿等特殊用途。
  該科的有些植物的花可提製高級香精油,是一種用途很廣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番荔枝,果供食用,外形酷似荔枝,為熱帶地區著名水果。樹皮纖維可造紙,根和果實可藥用。
  番荔枝科具有比較原始的性狀 ,被達爾文稱為 “活化石”。在白堊紀與第三紀已有化石發現。該科與木蘭科親緣最近。該科包括2個亞科,5個族:番荔枝亞科,心皮蠃旋狀排列,離生。分4族:①紫玉盤族;②番荔枝族;③野獨活族;④四瓣木族。單兜亞科,心皮環狀排列,合生,側膜胎座。1族:單兜族。
《荔枝譜》
  中國古代有關荔枝的專著。北宋書法傢蔡襄(1012~1067)撰。成書於1059年。書中論述了福建荔枝的栽培、服食、加工和品種。全書按專題分為以下 7捲。①闡述天下荔枝唯福建、廣東、南粵、巴蜀有之。真正良種産於福建的4個郡,其中福州最多,興化軍特奇,泉州和漳州亦知名。②介紹興化軍的風俗,凡園池勝地,衹種荔枝,其中陳紫品種色香味最佳,天下第一。③敘述福州種荔枝最多,甚至一傢有萬株的。商人將荔枝加工品外運,陸路至京師、北戎、西夏,船行到新羅、日本、流求和大食,莫不愛好。④認為食荔枝對人體有益無害,有人一天吃千顆,也不生病。⑤介紹種植技術。例如荔枝新苗畏寒,鼕季要覆蓋;長成後,春天開花,色白,每隔一年開花一次,叫作歇枝。⑥介紹加工方法。有紅????法、白曬法和蜜煎法等。其中白曬法的製品色黃白而味美,用於進貢和銷往外地。⑦列出福建32個荔枝品種的成熟期、果實大小、顔色、香味濃淡、酸甜程度等。按品質排列順序,領先的12個優良品種是陳紫、江緑、方傢紅、遊傢紫、小陳紫、宋公、藍傢紅、周傢紅、沙傢紅(前 9種以種植者的姓命名)、法石白、緑核和園丁香。其餘20種未按品質排順序,它們是虎皮、牛心、玳瑁、硫黃、朱柿、蒲桃、蚶殼、竜牙、水荔枝、蜜荔枝、丁香荔、大丁香、雙髻、真珠、十八娘、將軍、粉紅、中元紅、火山和緑荷包。書中對每一品種的特徵都有簡要的說明。
■荔枝的吃法
  因為荔枝與高粱酒泡出來的酒色呈金黃,加入冰塊是一種很棒的喝法,冰涼的甜香味便成為許多女性朋友的最愛,所以它有另一個浪漫的別稱——冷金香,也就是專門給女人喝的另類伏特加。
  此外,據古傳秘方,以荔枝殼煮水成荔枝茶,對吃荔枝容易上火氣、流鼻血的人,能達到降火的功效;沒想到被丟棄荔枝殼,也有這樣的用處吧!
  荔枝茶口味很像青草茶,雖然有點苦澀,味道比較淡,但加了蜂蜜後會變得非常可口好喝;如産婦在産後坐月子時,很多涼性生冷的食物不能吃,若遇有“月內火”,就可以喝一杯荔枝茶,整個人頓時舒暢。現在,誰敢再冤枉荔枝不是好水果了呢!
◆冷金香
  ╞材料:荔枝1斤、高粱3瓶、玉蘭花五、六朵
  ╞作法:
  1,荔枝剝殼去籽,與高粱酒、玉蘭花泡在一起封好。
  2,密封3個月後再開封。
  ╞叮嚀:
  1,泡得越久,喝起來越順口。
  2,拿冷金香裏的玉蘭花來泡澡,不但可消除疲勞,全身上下也會有玉蘭花香味。
  3,喝完冷金香,千萬別將荔枝果肉丟棄掉,做菜時無論清燉、紅燒,放一點冷金香代替料酒,菜的味道立刻不一樣,還能飄着淡淡的清香。
◆荔枝茶
  ·材料:荔枝殼約10個、水300﹑、蜂蜜1茶匙
  ·作法:
  1.荔枝殼用清水洗淨,再放入水中煮滾。
  2.水滾後再以小火煮10分鐘。
  3.放冷後攪入蜂蜜即可。
  ·叮嚀:
  蜂蜜裏的酵素遇熱後會被破壞,而變成一般的糖水,所以蜂蜜不能加入熱水中
文學上的荔枝
  荔枝常見於文學作品之中。
  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三絶》詩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搏楊貴妃紅顔一笑,不惜勞師動衆,千裏送荔枝的事。
  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鼕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
  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禦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豔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惠州一絶》 北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明·徐勃《詠荔枝膜》:“曾嚮忠州畫裏描,胭脂淡掃醉容消。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明·文徵明《新荔篇》:
  “常熟顧氏自閩中移荔枝數本,經歲遂活。石田使折枝驗之,翠葉苖苖,然不敢信也。以示閩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賦。
  錦苞紫膜白雪膚,海南生荔天下無。
  ????蒸蜜漬失真性,平生所見唯萎枯。
  相傳尤物不離土,畏冷那得來三吳。
  顧傢傳來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遠人無憑未敢信,持問閩士鹹驚呼。
  還聞纍纍生數子,絳綃裹玉分明是。
  未論香色果如何,衹說形模已珍美。
  千載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饞夫齒。
  白圖蔡譜漫誇張,文飾寧如親目視。
  飽啖衹於鄉裏足,鮮嘗漸去京師邇。
  不須更作嶺南人,衹恐又無天下痏。
  朝來自訝還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雖雲遠附商船達,不謂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無近遠,故應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氣遷,造化竟為人事奪。
  仙人本是海山姿,從此江鄉亦萌蘖。
  由來沃衍說吾鄉,異品珍嘗曾不乏。
  不緣此物便增重,無乃人心貴希闊。
  福山楊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東南。
  風情氣味不相下,稱絶今兼荔枝三。”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綉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荔枝嘆》蘇軾
  十裏一置飛塵灰, 五裏一堠兵火催。
  顛阬僕𠔌相枕藉, 知是荔支竜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 風枝露葉如新采。
  宮中美人一破顔, 驚庭濺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來交州, 天寶歲貢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 莫生尤物為瘡病。
  雨順風調百𠔌登, 民不饑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 前丁後蔡相籠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 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 緻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傢, 可憐亦進姚黃花。
  荔枝可補腦健身,通身益智。有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其實不然,荔枝一次不能多吃,多吃可導致上火,引起體內糖代謝紊亂,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輕者惡心、出汗、口渴、無力,重則頭暈、昏迷等。因此荔枝不能多吃,尤其是兒童不宜大量食用。
  【其他】
  荔枝:黃雅莉的粉絲名稱
No. 27
  荔枝
  (《本草拾遺》)
  【異名】離支(《上林賦》),荔支(《齊民要術》),丹荔(《綱目》),火山荔(《生草藥性備要》)。麗枝(《綱目拾遺》),勒荔(《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無患子種植物荔枝的果實。
  【植物形態】荔枝
  常緑喬木,高達10米;樹冠廣阔,枝多拗麯。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4對,革質而亮緑,矩圓形成矩圓狀披針形,長6~12釐米,寬2.5~4釐米,先端慚尖,基部楔形而稍斜,全緣,新葉橙紅色。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青白色或淡黃色;尊杯狀,4片,寬2.5~3毫米,邊緣淺波狀;無花瓣;花盤環狀,肉質;雄蕊6~10枚,長5~6毫米,花絲分離。被毛;子房上位,具短柄,倒心狀,2~3裂,2~3室,花柱綫狀,頂端2短裂。核果球形或卵形,直徑約3釐米,外果皮革質,有瘤狀突起,熟時赤色。種子矩圓形,褐色而明亮,假種皮肉質,白色,半透明,與種子極易分離。花期2~3月。果期6~7月。
  多栽培於果園。分佈福建、廣東、廣西、臺灣、雲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根(荔枝根)、葉(荔枝葉),以及外果皮(荔枝殼)、種子(荔枝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6~7月果實成熟時采。
  【化學成分】果肉含葡萄糖66%,蔗糖5%,蛋白質1.5%,脂肪1.4%,維生素C、A、B,葉酸,以及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尚含多量遊離的精氨酸和色氨酸。
  【性味】甘酸,溫。
  ①《食療本草》:"微溫。"
  ②《本草拾遺》:"酸。"
  ③《海藥本草》:"甘酸。"
  ④《開寶本草》:"甘,平,無毒。"
  【歸經】《玉楸藥懈》:"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生津,益血,理氣,止痛。治煩渴,呃逆,胃痛,瘰癧,疔腫,牙痛,外傷出血。
  ①《食療本草》:"益智:健氣,"
  ②《海藥本草》:"主煩渴,頭重,心躁,背膊勞悶。"
  ③《日用本草》:"生津,散無形質之滯氣。"
  ④《本草衍義補遺》:"消瘤贅赤腫。"
  ⑤《綱目》:"治瘰竊,療腫,發小/瞳瘡。"
  ⑥《玉楸藥解》:"暖補脾精,溫滋肝血。"
  ⑦《本草從新》:"解煩渴,止呃逆。"
  ⑧《醫林纂要》:"補肺,寧心,和脾。開胃。治胃脘寒痛,氣血滯痛。"
  ⑨《泉州本草》:"壯陽益氣,補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産後水腫,脾虛下面,咽喉腫痛,嘔逆等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10枚;燒存性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宜忌】陰虛火旺者慎服。
  ①《食療本草》:"多食則發熱。"
  ②《海藥本草》:"食之多則發熱瘡。"
  ③《綱目》:"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或衄血。病齒匿及火病人尤忌之。"
  【選方】①治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醫方摘要》)
  ②治瘰癧潰爛:荔肉敷患處。(《泉州本草》)
  ③治疔瘡惡腫:荔枝肉、白梅各三個。搗作餅子,貼於瘡上。(《濟生秘覽》)
  ④治風火牙痛:大荔枝一個,剔開,填????滿殼,煅研,搽之。(《孫天仁集效方》)
  ⑤止外傷出血,並防止瘡口感染潰爛,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曬幹研末(浸童便曬更佳)備用。每用取末摻患處。(《泉州本草》)
  ⑥治老人五更瀉,糞便溏軟:荔枝幹,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連服三次;酌加山藥或蓮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⑦治孕婦墮胎後下血不止及産後出血:荔枝幹七個(連殼和核一起打破),用兩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⑧治小兒遺尿:每天吃荔枝幹十個。
  ⑨治婦女虛弱貧血:荔枝幹、大棗各七個,水煎服,每日一劑。
  ⑩治氣虛寒痛:荔枝肉5枚,煮酒1杯服用,屢服有效。
  ⑾荔枝蓮子淮山粥:幹荔枝肉50剋,淮山、蓮子各10剋(搗碎),水煮至軟爛時,加入大米100剋,同煮粥,用油????或白糖調味食用,可治老人晨起腹瀉(五更瀉),大便溏稀等癥。
  【名傢論述】《玉楸藥解》:"荔枝,甘溫滋潤,最益脾肝精血,陽敗血寒,最宜此味。功與竜眼相同,但血熱宜竜眼,血寒宜荔枝。幹者味減,不如鮮者,而氣質和平,補益無損,不至助火生熱,則大勝鮮者。"
  【說明】鮮荔枝味甜鮮美,汁多肉嫩,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實為水果中之絶品。荔枝不宜多食,若連續、大量地食用鮮荔枝會産生頭暈、心慌、臉色蒼白、饑餓感、出冷汗、惡心、手足無力等癥,嚴重者還可出現眩暈、抽搐、呼吸不規則甚至突然昏迷、脈搏細弱、類近低血糖癥狀,醫學上稱為荔枝急性中毒,即荔枝病。若出現上述癥狀時,可讓病人平臥休息,輕者立即衝服濃糖水一杯,重者應馬上送醫院救治。
荔枝簡介
  Litchi chinensis、Lychee荔枝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別名丹荔,麗枝。因果肉晶瑩剔透如白玉,果形如早期小姐和包袋,俗稱“玉荷包”。原産於我國南部,以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臺灣、雲南等地栽培最多。每年6~7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剝去外殼,取假種皮(荔枝肉)鮮用或乾燥後備用。
  果實心髒形或球形,果皮具多數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緑或青白色,假種皮新鮮時呈半透明凝脂狀,多汁,味甘甜。
  荔枝含有豐富的糖分、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脂肪、檸檬酸、果膠以及磷、鐵等,是對人體有益的水果。
種植歷史
  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一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3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 "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傢亦種之" 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2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1世紀的《民物志》,3世紀的《廣志》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産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栽種和生産已有二千年的歷史。《華陽國志》等史籍就記載宜賓一帶早在秦漢時就盛産荔枝,《新唐書·地理志》也載宜賓土貢有荔枝煎。蔡襄的《荔枝譜》是中國最早的荔枝專著。
  在今日中國的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及雲南,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傢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分國傢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産,引入荔枝栽種的國傢有美國佛羅裏達州及加利福尼亞、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印度、南非、馬達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
主要産地
  國傢林業局正式命名的“中國荔枝之鄉”落戶廣東省惠來縣且獲得地理標志産品保護。
  中國南方盛産荔枝,很多南方城市,不管荔枝産量多少,都自稱“中國荔枝之鄉”,一般描述當地荔枝僅僅用“被譽為”、“素有”等以偏概全的字眼,擾亂視聽,嚴重影響了荔枝市場的秩序。
  為此,國傢林業局正式命名廣東省惠來縣(隸屬揭陽市)為中國荔枝之鄉
  惠來縣是粵東最大的荔枝生産區,種植荔枝歷史悠久,相傳在唐朝時代就已有荔枝落戶,如今在葵潭鎮千秋鎮村還保留着上千年樹齡的荔枝,依然葉繁枝茂。現在,全縣荔枝種植面積已增至21萬畝,占全縣經濟林總面積52.1%,品種主要有三月紅、水東、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淮枝等,良種率達87%。
  如今,全縣荔枝種植面積已達21萬畝,占全縣經濟林總面積52.1%;主要品種有三月紅、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淮枝等,良種率達87%。近年來,該縣發揮資源優勢,按照基地化、産業化和專業化的要求,突出品牌發展戰略,邁嚮規模化、集約化,形成了“一帶二係三基地”10萬畝優質荔枝生産基地,創辦了荔枝種植專業村120個、果園350個、100畝以上基地1500個,建立了“農戶+公司”的經營模式,生産、加工、流通等環節緊密相連的産業體係不斷完善,荔枝生産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的支柱産業。去年,惠來荔枝實現了當天采摘當天直銷香港,還遠渡重洋出口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傢和地區,已經成為真正世界意義上的中國荔枝之鄉。
  對於其他地方自稱的所謂荔枝之鄉,惠來縣人民一直抱有寬容的態度,認為衹要能讓人們吃上好吃的荔枝,産地在哪裏都無關緊要。這與潮汕地區人民一貫擁有的大度相輔相成。
  -------------------------------
  其他荔枝産地: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鎮隆鎮有“荔枝之鄉”之稱。出産的桂味和糯米糍特別美味鮮甜。
  廣東省茂名地區是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産基地,世界最大的荔枝生産基地,全市水果種植面積達430多萬畝,其中荔枝面積176.57萬畝,是世界第二大荔枝生産國印度的荔枝面積(84.3萬畝)的兩倍多,約等於中國以外世界各國荔枝面積的總和,荔枝年總産量占全國25%,占全球20%。
  高州全市水果種植面積達11.5萬公頃,總産量80萬噸,産值25億多元。1994年,國傢統計局、中國農村評價中心評定高州為“中國100個水果總産量最高縣(市)”排行第一位。全國首批特産之鄉命名小組也同年評定高州為“中國竜眼、荔枝、香蕉特産之鄉”,享有“全國水果第一縣(市)”的聲譽。
  高州種植荔枝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朝,高州荔枝已成為朝廷貢品,高州根子鎮柏橋村有一個老荔枝園叫貢園,唐朝進貢給楊貴妃的荔枝就出自該園。
  除了高州貢園外,茂名地區還有不少上百年的荔枝林,而且不少的村莊自古以來就以“荔枝”命名,如化州合江的荔枝垌村,化州中垌的荔枝根村和荔枝塘村,化州林塵的荔枝埒村,信宜鎮隆的荔枝村和新堡的荔枝垌村,高州分界的荔枝山村和長坡的荔枝坡村,電白林頭的荔枝山村等。
  雷嶺鎮素有“荔枝之鄉”的美譽,種植荔枝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年平均氣溫21.8。C,鼕季絶對低溫在5。C左右,平均霜日少於5天,年均日照2000—2200小時,年降雨量1800—2100毫米,雨量充沛,水質優良,沒有污染廠礦,無水質和土壤污染;土壤屬花崗發育砂壤土,含多種礦物質,有機質3%以上。所産荔枝果實色澤鮮紅。糖分含量高,肉脆香味濃,品質極佳,是汕頭市內最有名荔枝産區,深受上海、北京、天津等各地客商的青睞,香港、澳門等海外僑胞也推崇備至。
  雷嶺鎮在發展荔枝産業中,主要是依靠科技進步,註重科學管理,加大對荔枝生産技術、資金、科研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1998年成立雷嶺鎮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協會聘請省荔枝技術協會,設立潮南區荔園農業技術服務公司。協會聘請省荔枝研究會會長、華南農業大學倪耀源教授為技術顧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標準,《無公害食品》荔枝NY5104—2002標準要求,製訂了《荔枝栽培技術標準》。2003年經廣東省農業廳評價核準,雷嶺鎮2.3萬畝荔枝産品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國傢農業行業標準,頒發廣東省《無公害農産品》證書。
所含營養
  1. 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癥;
  2. 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 荔枝有消腫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
  4. 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防止雀斑的發生,令皮膚更加光滑。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
  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
  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
  每100剋荔枝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70.00千卡) ·蛋白質 (0.90) ·脂肪 (0.20) ·碳水化合物 (16.60) ·膳食纖維 (0.50) ·維生素A (2.00微剋) ·鬍蘿蔔素 (10.00微剋) ·硫胺素 (0.10毫剋) ·核黃素 (0.04毫剋) ·尼剋酸 (1.10毫剋) ·維生素C (41.00毫剋) ·鈣 (2.00毫剋) ·磷 (24.00毫剋) ·鈉 (1.70毫剋) ·鎂 (12.00毫剋) ·鐵 (0.40毫剋) ·鋅 (0.17毫剋) ·硒 (0.14微剋) ·銅 (0.16毫剋) ·錳 (0.09毫剋) ·鉀 (151.00毫剋)
食療價值
  1.中醫總結:
  無患子科喬木植物荔枝的果實。又稱丹荔、麗枝。品種較多,有一品紅、釵頭、滿林香、十八娘等三、四十種。我國福建、廣東、廣西、臺灣、四川、雲南等地均有分佈。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去外殼,取假種皮(荔枝肉)鮮用,或將果實乾燥後,剝去假種皮(荔枝幹)用。
  【性能】味甘、微酸,性平,無毒。生津止渴,益肝,補脾,益血。
  【參考】荔枝肉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鬍蘿蔔素、維生素B1、B2、C,葉酸、檸檬酸、蘋果酸、鈣、磷、鐵、精氨酸、色氨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咽幹;脾虛少食,或腹瀉;血虛心悸。
  【用法】生食,煎湯,或浸酒服。
  【附方】荔枝紅棗湯:荔枝幹15g,大棗30g。加水煎湯服。
  本方有補脾益血作用。用於氣血虛虧,少食乏力等。
  2.西醫營養論:
  荔枝的熱量是70.00(千卡)/70剋,每100剋幹品中含碳水化合物65剋,包括大量葡萄糖、蔗糖、果酸等,含蛋白質 5剋、磷118毫剋、鐵4.4毫剋、鈣30毫剋,還有多種含氮物質、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這些成分都是防癌保健的必需物質,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對腦細胞有一定補養作用,對大腦皮質有鎮靜作用,因而對增強記憶、減輕大腦緊張疲勞特別有效。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適合産婦、老人、體質虛弱者、病後調養者食用;貧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適合;
  2. 糖尿病人慎用荔枝,陰虛火旺、有上火癥狀的人不要吃,以免加重上火癥狀,陰虛所致的咽喉幹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癥者忌用;荔枝含有單寧、甲醇等,多食容易生內熱,患有陰虛所致的咽喉幹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癥者忌用
  駕車者慎食荔枝
  大量進食荔枝又很少吃飯的話,極容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癥,出現頭暈、口渴、惡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嚴重者會發生昏迷、抽搐、呼吸不規則、心律不齊等,這些癥狀就是大量食用荔枝後産生的突發性低血糖,醫學上稱之為荔枝急性中毒,也稱“荔枝病”。開車時人體會消耗大量的熱量,而人體中的熱量主要來源於食物中的糖類。研究發現,司機在開車前或開車時食用荔枝過多,不但不能及時補充糖分,反而還會增加發生交通意外的風險。
  專傢解釋,荔枝若食之過量,輕者惡心、四肢力乏;嚴重者甚至昏迷,抽搐。因為荔枝含豐富果糖,食後使人體血中果糖含量顯著升高,以致血中葡萄糖相對降低。而低血糖癥的主要癥狀有看東西不清楚、心慌、手抖、頭暈、註意力不集中等。對司機來說,這是極其危險的。吃荔枝後,如果出現饑餓、無力、頭暈等癥狀,要趕緊口服糖水或糖塊,一般多能很快恢復。出現中毒表現者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保存方法
  經保存處理的荔枝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荔枝的保鮮相對較為睏難。傳聞唐代唐明皇為搏楊貴妃一笑,從嶺南把荔枝送到長安(蔡襄的《荔枝譜》與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是洛州(今四川涪陵),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記》則認為貴妃所食的荔枝來自嘉州(樂山),今人藺同在《涪州文史資料選輯》肯定楊貴妃吃的是洛州荔枝),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樹砍掉然後以快騎驛送。杜牧有〈過華清宮〉詩:“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外傳》談到楊貴妃在馬嵬驛被賜縊死,恰好廣州進貢的荔枝到,玄宗用它來祭奠貴妃。
  現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選易於保存的品種,以低溫高濕(攝氏二至四度,濕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氣調,降低氧氣比例以減慢氧化;或配合藥物來殺菌防腐。
  新鮮的荔枝每年五月開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當造的時節。産地附近的城市經常可以買到剛剛摘下來的新鮮荔枝。至於離産地較遠的地方,便衹可以買到冰凍過的。荔枝罐頭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殼去核,泡在淡糖水裏。味道和新鮮度差的很遠,經常用來作冷飲或甜點。
品種特點
  我國荔枝品種很多。據解放初期調查:廣東有82個品種;福建有41個品種;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臺灣等省的品種尚無確實統計。市場上常見的有以下幾個主要品種:
  三月紅
  因在農歷3月下旬成熟,故名三月紅。屬最早熟種。主産廣東的新會、中山、增城等縣。果實流心髒形,上廣下尖;龜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縫合綫不太明顯;皮厚,淡紅色;肉黃白,微韌,組織粗糙,核大,味酸帶甜,食後有餘渣。由於上市早,尚受消費者歡迎。
  圓枝 又名水東或水東黑葉
  分佈於廣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因適宜水多栽植和葉片尖長,近似黑葉而較薄而得名。果實短卵圓形,或歪心形,果肩邊高邊低;龜裂片略平寬,不刺手,排列規則,應深紅色,果肉軟滑多汁,甜中帶酸,微香。5月下旬或6月上旬成熟。
  黑葉 又名葉枝、烏葉。
  因葉色濃緑近黑而得名。廣東、福建、廣西都有栽培。果實短卵圓形,果頂渾圓或鈍,果屬平;皮深紅色,殼較薄,龜裂片平鈍,大小均勻,排列規則,裂紋和縫合綫明顯;肉質堅實爽脆,香甜多汁,多數為大核。6月中旬成熟。較耐貯存。
  淮枝 又名密葉、鳳花、古鳳、懷枝、槐枝。
  廣東栽培最廣、産量最多品種。鮮食、幹製皆宜。果實圓球形或近圓形,蒂平;果殼厚韌,深紅色,龜裂片大,稍微隆起或近於平坦,排列不規則,近蒂部偶有尖刺,密而少;肉乳白,軟清多汁,味甜帶酸,核大而長,偶有小核。7月上旬成熟。
  桂味 又名桂枝,因含有桂花香味而得名。
  是廣東最優良的品種之一,漢廣州市郊所産最佳。桂味有全紅及鴨頭緑兩個品係。果實圓球形,果殼淺紅色,薄而脆;龜裂片突起小而尖,刺鋒尖銳刺手,從蒂膊兩旁繞果頂有圈較深環溝,此兩者為桂味的特徵;嚮黃白柔軟飽滿,核小,味很甜。7月上旬成熟。
  糯米糍 又名米技,為廣東價值最高的品種。
  是聞名中外的廣東特産果品。主産廣州市郊區羅岡和新塘,其次是增城、從化、東範等縣。果實屬心髒形,近圓形,果柄歪斜為其品種特徵;初上市黃臘色,一旺期鮮紅色;龜裂片大而狹長,呈縱嚮排列,稀疏,微凸,縫合綫闊而明顯;果頂豐滿,蒂部略凹;肉厚,核小,陶色黃白半透明,含可溶性固形物達20%,味極甜,香濃,糯而嫩滑,品質優良。為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種。最適宜鮮食和製幹。7月上旬成熟。有紅皮大糯和白皮小糯兩個品係。
  元紅 又名皺核。
  主産福建福州市閩侯縣。果實心髒形,科頂豐滿;果梗長;果皮紫紅色,龜裂片小,中央有小刺,縫合綫不明顯;肉較薄,乳白色,核大小不7,味甜帶酸。7月中旬成熟。
  蘭竹
  主産福建竜海、南靖、漳州等縣市。有紅色和青色兩個品係。果實心髒形,果項豐滿;果梗細;龜裂片中大無刺;應較薄,核大小不一,大核居多;陶乳白色,味甜而酸,品質中等。7月中旬成熟。除鮮食外,適宜製罐頭和製幹。
  陳紫
  為福建荔中絶品,成熟時散發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莆田、仙遊一帶最著名。蔡襄。荔枝譜。記述:“此品種初為陳氏八傢所栽,果皮熟時紫紅色,故名”。果實短卵圓形,龜裂片瘤狀突起,細小,中央有小刺,縫合綫和裂紋不明顯;肉厚板小,人口漿波四濺,味甜中微酸。7月下旬成熟。此品種在本世紀初
  已為美國所引種,在澳洲南部栽培也頗多。
  挂緑
  為廣東增城的荔枝中珍品,也是廣東荔枝的名種之一。封建時代列為貢品。《嶺南荔枝譜》記述:其果“蒂旁一邊突起稍高,謂之竜頭;一邊突起較低,謂之鳳尾。熟時紅裝相間,一緑綫在貫到底,改名。”果實大如雞印,核小如豌豆;果皮暗紅帶緑色;龜裂片平,縫合綫明顯;肉厚爽脆,濃甜多汁,人口清香,風味獨好。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
  水晶球
  産地廣東,果肉爽脆清甜,肉色透明,果核細小,是一個有數百年栽培歷史的優戾品種。陳鼎的《荔枝話。記述:水晶球“白花、白殼、白白、由核,而漿如血,味甘,香沁肺腑。”
  廣東還有大紅抱、犀角子、白臘子、進奉、紅皮、將軍荔、香荔、妃子笑、鵝蛋荔、尚書懷、無核荔等,福建還有早紅、桂林、下番枝等,廣西有大早、靈山大香荔等,四川有捕木葉,蛇荔等都是地方有名的品種 又名蜂糖罌(電白)
  白糖罌是廣東省品質最優良的早熟品種,主要産區在茂名市的高州、電白等地。約有二、三百年栽培歷史,電白羊角鎮等地有栽培;高州新垌鎮等地亦有零星栽培。
選購竅門
  第一步:觀其大略
  從外表看,新鮮荔枝的顔色一般不會很鮮豔,那種色澤極為豔麗不見一點雜色的荔枝,很可能是不良商販人為處理過的。
  第二步:投石問路
  挑選時可以先在手裏輕捏,好荔枝的手感應該發緊而且有彈性,如果手感發軟或感覺荔枝皮下有空洞,不為錢包考慮也要為身體考慮,還是不要冒險為好。
  第三步:以貌取勝
  俗話說透過現象看本質,要選到肉厚核小的荔枝,就不要選那些頂尖偏尖的荔枝,那些頂尖偏圓的荔枝一般核比較大。而且表皮上的“釘”密集程度比較高,說明荔枝還不夠成熟,反之就是一顆成熟的荔枝。如果荔枝外殼的龜裂片平坦、縫合綫明顯,味道一定會很甘甜。
歷史記載
  “荔枝”兩字出自西漢,而栽培始於秦漢,盛於唐宋。古名離枝,意為離枝即食。
  荔枝栽培史可上溯到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上林賦》已有記載。因其風味絶佳,深受喜愛,唐代或更早即已列為貢品。杜牧名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千古傳誦。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同樣風靡至今。
  10世紀前後荔枝傳入印度。17世紀傳入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和緬甸等許多國傢,被譽為“果中之王”,近年引種至南美等地。
  一騎紅塵妃子笑,天寶荔枝何處來
  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大大有名,驛傳千裏,真正弄了個“人仰馬翻”。可是,貴妃愛吃的荔枝如果真的産自嶺南,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到達長安斷斷無法保鮮。臺灣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解决了這段公案,他畫出了一條“天寶荔枝道”———千載之後,此道猶存。
  七月仲夏,又到荔枝上市時。因現代交通的便利,北京街頭水果攤上,上好的荔枝也不過幾元一斤,暗紅色的外殼,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清香撲鼻,甘甜適口,我總要吃到嗓子冒火才能停下來。
  小時生活在東北,沒見過鮮荔枝,衹在課本中讀過作傢楊朔的《荔枝蜜》,知道那是一種好吃的南方水果。再大些讀歷史,又知道唐明皇為楊貴妃吃上鮮荔枝,不惜動用戰時驛道的快馬傳遞,以致差官纍死,驛馬倒斃。此事經晚唐杜牧一首《過華清宮絶句》的渲染,更留下了楊妃紅顔禍水的駡名。那首詩是這樣的:“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有一品種即名“妃子笑”,可見其影響之深。但是,當年詩人並沒有說荔枝自何處運來,史書也沒有確指荔枝的産地。所以,楊貴妃愛吃的荔枝産自何處,竟然成為一段歷史公案。
  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選址香港,受友人之托為當地出版社編《馬的中國歷史》一書,翻閱史料和研究信息時,方知唐皇楊妃驛傳荔枝一案,經臺灣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考據,早已有了新解。那便是先生六巨捲學術代表作《唐代交通圖考》第四捲中的《天寶荔枝道》一文。
   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
  歷史上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見於《新唐書·玄宗貴妃楊氏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這裏雖然未說驛傳所送荔枝産自何地,但漢代史書早有記載:東漢元興元年,“舊南海獻竜眼荔枝,十裏一置,五裏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後漢書·和帝》)。還有唐代中書宰相張九齡,寫了膾炙人口的《荔枝賦序》稱頌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實乃熟,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南海荔枝既然如此美味,楊妃又如此貴寵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詔嶺南特供,令驛馬飛馳傳遞京師,遂成定論。北宋史學大傢司馬光所編《資治通鑒》也取了荔枝出自嶺南一說:“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比至長安,色味不變”(《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五載》)。
  但若細查此事,卻發現其中實有紕漏,就是運輸中的荔枝如何保鮮。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白氏《荔枝圖序》中說:“荔枝生巴峽間……夏熟……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當時在蜀地做官的白居易,說有荔枝生長在當地巴峽間,想必事非虛構;又說此果盛夏成熟,極難保存,三日之內竟可致色、香、味俱變。而荔枝本名,據說也是取諧音“離枝”,喻意不能離其本枝。嚴先生據此認為,如果楊妃嗜食的荔枝産自嶺南(約指今廣東、廣西),則距長安有四五千裏之遙,唐代驛傳固然發達,但“詔書日行五百裏”,已經接近馬匹速度的極限(這裏並非指一匹馬的日行里程,而是指多匹驛馬輪換奔跑之總程),即使因為楊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絶超不過六七百裏。所以“嶺南荔枝抵達長安,斷不能仍保持新鮮”。
  蜀地荔枝驛馬傳送,三日內可達長安
  檢諸史料,發現其實古來為朝廷進貢荔枝的産地,嚮有嶺南和涪州(位今重慶之東北)兩說。有意思的是,漢唐時人多指自嶺南,而北宋中葉以後人則多說自涪州。嚴先生推測,這也許是楊妃恃寵日久,惹得當時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說遠地,以惡其名。
  北宋的蘇東坡有《荔枝嘆》雲:“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譜》直言“唐天寶,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緻”。先生分析說,從史料的原始性而言,當然應從唐人所說,而且漢代也有嶺南貢獻的記載。但從荔枝保鮮的角度看,這又絶不可能。反之如果從近鄰長安的蜀地涪州飛驛到京,則比較合理可行。特別是因為楊貴妃幼年生活於蜀地,《國史補》稱其“生於蜀,好食荔枝”。則她幼時就喜愛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産。考證蜀地物産,原來涪州荔枝早因楊妃而有盛名,宋人範成大《妃子園》小序說:“涪陵荔子(枝),天寶所貢,去州數裏所有此園。”范氏《吳船錄》捲下“涪州”條又詳細解說道:“自眉嘉至此,皆産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去州數裏,有妃子園。”《輿地紀勝》之“涪州古跡目”則記:“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裏,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宋人還進一步考證出,涪州荔枝的確切産地,應該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裏的樂溫縣。從此地北上唐京,經嚴先生逐段考證,距離約二千裏左右,僅是嶺南至長安路途的一半。當地方志記載,“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𠔌,至長安纔三日,色香俱未變。”即從涪陵到達縣,驛馬取西鄉縣,入子午𠔌至長安,三日之內就能到達,荔枝完全能夠保鮮。所以這是一條最為可能而合理的運送荔枝路綫。至此,給楊妃進貢的新鮮荔枝産在四川,終於大白於天下。
  ■天寶荔枝道今仍在
  嚴耕望先生還推考了荔枝由涪州到長安驛傳的具體路綫,大體是由産地涪州樂溫,沿溶溪水(今竜溪河)河𠔌北上,經墊江縣、梁山縣(今梁平)至新寧縣(今又名開江)、東鄉縣,再北過宣漢,又北上越巴山山脈到西鄉縣,入子午𠔌,過子午關,從長安正南進抵京師。他並且將這條路綫命名為“天寶荔枝道”。
  特別令人驚訝的,是在千年後的20世紀中葉,《民國地圖集》、《四川人文圖》顯示,由蜀江北岸之長壽縣,有汽車道東北經墊江、梁山、開江(即新寧)、宣漢,北越巴山至子午鎮;而21世紀之初的川南地圖上,也赫然標有自長壽、墊江至梁平,又北至開江及達縣的一條赭黃色高等級公路。這條路正是循唐溫樂經梁山之天寶荔枝道驛傳的路綫。今天的人們乘坐汽車沿着這條道路行進時,哪裏會想到正是走在當年為楊貴妃送荔枝的故道上呢?
  丘後村宋荔今猶在
  據《楓亭志》載,宋南康郡王、清源軍節度使、泉漳等州觀察使陳洪進(楓亭人)有個女兒名叫陳璣,因排行第十八,故別名十八娘。這位出身高貴的姑娘同情民衆疾苦,變賣自己的金釵首飾,幫助老百姓挖掘了一條從楓亭到塗嶺驛坂溪的管道,以灌溉兩岸農田,並在長達十五華裏的管道兩旁種植了荔枝。這種荔枝香味尤絶,後人十分感激陳璣,為紀念她,就將這種荔枝取名為“十八娘紅”。蘇東坡有詩贊曰:“紅綃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蔡襄也把“十八娘紅”譽為“絳衣仙子”載入其所著述的世界上第一部荔枝學專著《荔枝譜》中。
  滄海桑田,今日泉港早已不見“十八娘紅”芳蹤了。但是塗嶺鎮驛坂丘後荔枝,以晚熟、優質而聞名,是荔枝淡季中一枝獨秀的稀有佳果。其栽培歷史悠久,據福建省果樹資源普查隊從一株單名為“蒲”、幹圍三.九米的老荔的年輪推算,起碼有八九百年的樹齡。類似的老樹,尚存有數十株。依此看來,驛坂丘後荔枝當屬北宋所植,即在陳璣生活時代或略晚一段時間。這些晚熟良種主要有蒲荔(分大蒲、小蒲兩種,為丘後荔枝主栽的品種)、馬面、皇帝舅、打叔公、桶仔等品種。
  丘後荔枝有適應性強、耐旱耐瘠,含糖量高、質量好,早産、豐産,穩定、晚熟等四大特點。其果肉色如凝脂、肥厚脆嫩,味如瓊漿,香甜適口。花穗短叢,雌花比率較高,花期比莆荔名種陳紫等品種要晚近兩個月。一般荔枝在七月上旬已采收完畢,而丘後荔枝卻遲至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纔成熟。陳紫等采摘結束之際,正是丘後荔枝上市之時,這對延長荔枝供應期,滿足市場需要,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因此,連荔枝主産區的莆田、漳州乃至浙江等地均有人來此採購荔枝
關於詩詞
  過華清宮
  杜牧
  長安回望綉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品評】
  杜牧寫華清宮詩有五排《華清宮三十韻》一首、七絶 《華清宮》 一首、 《過華清宮絶句》三首。這一首流傳最廣。關於唐明皇與楊貴妃荒淫誤國,杜甫以來的不少詩人已作過充分反映。此詩也表現了這一主題,卻選取了新鮮角 度,收到了獨特效果。楊貴妃喜吃鮮荔枝,唐明皇命蜀中、南海並獻。驛騎傳 送,六、七日間飛馳數千裏, 送到長安, 色味未變。此詩即從此處切入,以 “一騎紅塵”與“妃子笑”之間的戲劇性衝突為中心組織全詩,構思、佈局之 妙,令人嘆服。
  首句“長安回望”四字極為重要。解此詩者或避而不談,或說作者已“過” 華清而進入長安,又回頭遙望。其實,這是從“一騎”方面設想的。長安是當時的京城,明皇應在京城日理萬機,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直奔長安,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了“長安回望綉成堆”的鏡頭。
  唐明皇時,驪山遍植花木如綿綉,故稱綉嶺。用“綉成堆”寫“一騎”遙望中的驪山總貌,很傳神。次句承 “綉成堆” 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築群。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着,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捲起“紅塵”的高速日夜奔馳,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藴含着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前三句詩根本不提荔枝,如果象前面分析的那樣句句講荔枝,尋就太平淡了。讀前三句,壓根兒不知道為什麽要從長安回望驪山,不知道“山頂千門”為什麽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幹什麽的、“妃子”為什麽要“笑”,給讀者留下一連患懸念。最後一句,應該是解釋懸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個否定句:“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確,捲風揚塵,“一騎”急馳,華清宮千門,從山下到山頂一重重為他敞開,誰都會認為那是飛送關於軍國大事的緊急情報,怎能設想那是為貴妃送荔枝!“無人知”三字畫竜點睛,藴含深廣,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提升到驚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臺也在驪山頂上。作者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並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産生聯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的。
  嘆魯二首
  白居易
  季桓心豈忠,其富過周公。
  陽貨道豈正,其權執國命。
  由來富與權,不係纔與賢。
  所托得其地,雖愚亦獲安。
  彘肥因糞壤,鼠穩依社壇。
  蟲獸尚如是,豈謂無因緣?
  展禽鬍為者?直道竟三黜。
  顔子何如人?屢空聊過日。
  皆懷王佐道,不踐陪臣秩。
  自古無奈何,命為時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與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無甘實。
  贈翰林張四學士
  杜甫
  翰林逼華蓋,
  鯨力破滄溟。
  天上張公子,
  宮中漢客星。
  賦詩拾翠殿,
  佐酒望雲亭。
  紫誥仍兼綰,
  黃麻似六經。
  內頒(一作分)金帶赤,
  恩與荔枝青。
  解悶十二首
  杜甫
  草閣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飛初
  山禽引子哺紅果
  溪女得錢留白魚
  商鬍離別下揚州
  憶上西陵故驛樓
  為問淮南米貴賤
  老夫乘興欲東遊
  一辭故園十經秋
  每見秋瓜憶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
  何人為覓鄭瓜州(原註:今鄭秘監審。)
  瀋範早知何水部
  曹劉不待薛郎中(原註:水部郎中薛據。)
  獨當省署開文苑
  兼泛滄浪學釣翁
  李陵蘇武是吾師
  孟子論文更不疑(原註:校書郎孟雲卿。)
  一飯未曾留俗客
  數篇今見古人詩
  復憶襄陽孟浩然
  清詩句句盡堪傳
  即今耆舊無新語
  漫釣槎頭縮頸鯿
  陶冶性靈存底物
  新詩改罷自長吟
  孰知二謝將能事
  頗學陰何苦用心
  不見高人王右丞
  藍田丘壑漫寒藤
  最傳秀句寰區滿
  未絶風流相國能(原註:右丞弟,今相國縉)
  先帝貴妃今寂寞
  荔枝還復入長安
  炎方每續朱櫻獻
  玉座應悲白露團
  憶過瀘戎摘荔枝
  青楓隱映石逶迤
  京華應見無顔色
  紅顆酸甜衹自知
  翠瓜碧李沉玉甃
  赤梨蒲萄寒露成
  可憐先不異枝蔓
  此物娟娟長遠生
  側生野岸及江蒲
  不熟丹宮滿玉壺
  雲壑布衣鮐背死
  勞人害馬翠眉須
  六月北
  ○黃傢玲
  六月北通色好重,
  村村都飄荔枝火,
  嶺嶺都蓋映山紅;
  六月北通香好濃,
  山山都流紅河水,
  坡坡都吹荔枝風;
  六月北通路好通,
  東通西通南也通,
  地通水通天還通;
  六月北通人好衆,
  名流薈萃天涯來,
  同唱一麯北通《荔枝頌》——
  “蘇東坡”們“日啖荔枝三百顆”,
  “楊貴妃”們重溫“妃子笑”之夢;
  滿街都見“紅綫女”,
  喊“賣荔枝”臉不紅……
  哎,那石鼓嶺上的石鼓,
  那牛欄嶺頂的牛欄,
  那清湖村中的清湖,
  那武利江上的上水竜……
  還有荔枝窯裏的荔枝幹,
  荔枝棚裏的荔枝酒,
  荔枝坳裏的荔枝蜜,
  鎮辦廠裏的荔枝罐頭……
  統統都變成荔枝客嘴邊的風神,有時還坐飛機直闖霄九重……
  六月弱通笑圓了嘴,
  荔枝錢堆起新樓幢連幢。
  荔枝人要藉六月荔枝這把火,把北通的十二個月都燒紅!
  憶荔枝
  薛濤
  傳聞象郡隔南荒,
  絳實豐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連楚水,
  素漿還得類瓊漿。
  嶺南荔枝
  清 譚瑩
  十裏磯圍築稻田,
  田邊博種荔枝先。
  鳳卵竜丸多似𠔌,
  村村簫鼓慶豐年。
  荔枝
  石榴紅似火,
  鮮荔赤如丹。
  日啖誰能厭,
  我今欲當餐。
  《惠州一絶》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課文《荔枝》
  著: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
  《 荔枝》的全文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歲的時候。那是十幾年前,我剛到北京,傢中衹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攤兒前,腳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28歲,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70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了一斤。那時,我剛在郊區謀上中學老師的職,衣袋裏正有當月42元半的工資,硬邦邦的,鼓起幾分膽氣。我想讓母親嘗嚐鮮,她一定會高興的。
  回到傢,還沒容我從書包裏掏出荔枝,母親先端出一盤沙果。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着疤,有的還爛了皮,衹是讓母親一一剜聲去了疤,洗得幹幹淨淨。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着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傢洗了幾遍纔洗成這般模樣。我知道這一定是母親買的處理水果,每斤頂多5分或者1角。居傢過日子,老人就是這樣一輩子過來了。
  我拿了一個沙果塞進嘴裏,連聲說真好吃,又明知故問多少錢一斤,然後不住口說真便宜——其實,母親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這樣的把戲每次依然讓她高興。趁着她高興的勁兒,我掏出荔枝:“媽!今兒我給您也買了好東西。”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你財主了怎麽着?這麽貴的東西,你……”我打斷母親的話:“這麽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嘗嚐鮮!”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着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着捨不得吞下,嘴裏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麽長的?怎麽紅皮裏就長着這麽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母樣竟像孩子一樣高興。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師帶着幾個學生突然到我傢做客,望着桌上這兩盤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盤沙果傷痕纍纍,一盤荔枝玲瓏剔透,對比過於鮮明。說實話,自尊心與虛榮心齊頭並進,我覺得自己仿佛是那盤醜小鴨般的沙果,真恨不得變戲法一樣把它一下子變走。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對客人說:“快嘗嘗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貼。
  母親很喜歡吃荔枝,但是她捨不得吃,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我吃。以後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貴,我總是要買上一兩斤,讓母親嘗嚐鮮。荔枝成了我傢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一直延續到三年前母親去世。母親去世前是夏天,正趕上荔枝剛上市。我買了好多新鮮的荔枝,皮薄核小,鮮紅的皮一剝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層細細的水珠,仿佛跑了多遠的路,纍得張着一張張汗津津的小臉。是啊,它們整整跑了一年的長跑,纔又和我們闊別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親臨終前一天還吃到了水靈靈的荔枝,我一直信為是天命,是母親善良忠厚一生的報償。如果荔枝晚幾天上市,我遲幾天才買,那該是何等的遺憾,會讓我産生多少無法彌補的痛楚。
  其實,我錯了。自從傢裏添了小孫子,母親便把原來給兒子的愛分給孫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饞貓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歲才能嘗到荔枝,他還不懂得什麽叫珍貴,什麽叫捨不得,衹知道想吃便張開嘴巴。母親去世很久,我纔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荔枝》寫作特點 1、描寫細緻 本文無論是人物的動作、語言、容貌、心理活動,還是沙果和荔枝的形狀,都有許多細緻的、形象生動的描寫,成為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動作、語言、容貌的描寫可參見[難句講解]。第一自然段寫“我”在第一次買荔枝時的矛盾心理(從“站在荔枝攤前”至“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就很生動具體,突出表現“我”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最終還是戰勝捨不得花錢的心理。水果攤上的處理沙果經過母親的精心處理,使得每個“都顯得晶光透亮,沾着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這一描寫襯托出母親勤勞儉樸、善於持傢的品性。 2、敘事波瀾起伏 本文是按時間順序來敘述的,但並不呆板,而是有波瀾有起伏。“我”在母親臨終前買了好多新鮮質優的荔枝回傢,原以為母親吃上了並為之心裏感到慰藉。然而,後來纔知道,母親生前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小孫子吃了。這樣敘述,既有利於抒寫“我”對母親的孝情,又突出了母親的慈愛之心。
網絡用語
  1、指的是英文Lich,即巫妖(魔獸爭霸3裏的不死族英雄)。
  2、另外一個就是Lich king, 即巫妖王。
  3、黃雅莉的粉絲
課文《荔枝》
  著: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
  《 荔枝》的全文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歲的時候。那是十幾年前,我剛到北京,傢中衹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攤兒前,腳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28歲,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70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了一斤。那時,我剛在郊區謀上中學老師的職,衣袋裏正有當月42元半的工資,硬邦邦的,鼓起幾分膽氣。我想讓母親嘗嚐鮮,她一定會高興的。
  回到傢,還沒容我從書包裏掏出荔枝,母親先端出一盤沙果。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着疤,有的還爛了皮,衹是讓母親一一剜聲去了疤,洗得幹幹淨淨。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着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傢洗了幾遍纔洗成這般模樣。我知道這一定是母親買的處理水果,每斤頂多5分或者1角。居傢過日子,老人就是這樣一輩子過來了。
  我拿了一個沙果塞進嘴裏,連聲說真好吃,又明知故問多少錢一斤,然後不住口說真便宜——其實,母親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這樣的把戲每次依然讓她高興。趁着她高興的勁兒,我掏出荔枝:“媽!今兒我給您也買了好東西。”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你財主了怎麽着?這麽貴的東西,你……”我打斷母親的話:“這麽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嘗嚐鮮!”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着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着捨不得吞下,嘴裏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麽長的?怎麽紅皮裏就長着這麽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母樣竟像孩子一樣高興。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師帶着幾個學生突然到我傢做客,望着桌上這兩盤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盤沙果傷痕纍纍,一盤荔枝玲瓏剔透,對比過於鮮明。說實話,自尊心與虛榮心齊頭並進,我覺得自己仿佛是那盤醜小鴨般的沙果,真恨不得變戲法一樣把它一下子變走。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對客人說:“快嘗嘗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貼。
  母親很喜歡吃荔枝,但是她捨不得吃,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我吃。以後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貴,我總是要買上一兩斤,讓母親嘗嚐鮮。荔枝成了我傢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一直延續到三年前母親去世。母親去世前是夏天,正趕上荔枝剛上市。我買了好多新鮮的荔枝,皮薄核小,鮮紅的皮一剝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層細細的水珠,仿佛跑了多遠的路,纍得張着一張張汗津津的小臉。是啊,它們整整跑了一年的長跑,纔又和我們闊別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親臨終前一天還吃到了水靈靈的荔枝,我一直信為是天命,是母親善良忠厚一生的報償。如果荔枝晚幾天上市,我遲幾天才買,那該是何等的遺憾,會讓我産生多少無法彌補的痛楚。
  其實,我錯了。自從傢裏添了小孫子,母親便把原來給兒子的愛分給孫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饞貓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歲才能嘗到荔枝,他還不懂得什麽叫珍貴,什麽叫捨不得,衹知道想吃便張開嘴巴。母親去世很久,我纔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荔枝》寫作特點 1、描寫細緻 本文無論是人物的動作、語言、容貌、心理活動,還是沙果和荔枝的形狀,都有許多細緻的、形象生動的描寫,成為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動作、語言、容貌的描寫可參見[難句講解]。第一自然段寫“我”在第一次買荔枝時的矛盾心理(從“站在荔枝攤前”至“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就很生動具體,突出表現“我”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最終還是戰勝捨不得花錢的心理。水果攤上的處理沙果經過母親的精心處理,使得每個“都顯得晶光透亮,沾着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這一描寫襯托出母親勤勞儉樸、善於持傢的品性。 2、敘事波瀾起伏 本文是按時間順序來敘述的,但並不呆板,而是有波瀾有起伏。“我”在母親臨終前買了好多新鮮質優的荔枝回傢,原以為母親吃上了並為之心裏感到慰藉。然而,後來纔知道,母親生前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小孫子吃了。這樣敘述,既有利於抒寫“我”對母親的孝情,又突出了母親的慈愛之心。
  歌麯:《荔枝頌》
  歌手:紅綫女 專輯:粵麯
  賣荔枝,
  身外是張花紅被,輕紗薄錦玉團兒,
  入口甘美,齒頰留香世上稀,
  什麽呀,
  可是弄把戲,
  請嘗個新,
  我告訴你.
  這是嶺南佳果靚荔枝,
  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說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早替荔枝寫頌詞,
  東坡被貶嶺南地,日啖荔枝三百餘.
  好佳果,品種各異,
  爽口桂味,肥濃糯米糍,
  荔枝早熟早上市,三月紅有名氣,
  增城挂緑美名馳,黑葉荔枝甜又脆.
  鄉村姑娘,帶着一班小夥子,
  成群結隊摘果去,珠江兩岸歌聲起,
  萬艇千帆,載荔枝.
  說荔枝,
  一果一木來非易,多少園丁揮汗雨,
  換來萬紫與千紅.
  枝垂錦彈含春意,
  隔山隔水,心連心,
  獻給四海五洲兄弟,萬般情意.
  情如荔蜜甜,
  心比荔枝果核更細緻,
  荔枝花開香萬裏,
  荔枝,聽我來為荔枝唱頌詞.
  賣荔枝!
百科辭典
  lizhi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荔枝屬常緑喬木。又名離枝。本屬有2個種,主要分佈於北緯20°~28°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原産中國。漢武帝元鼎年間 (111)即有移植荔枝的記載。栽培歷史已達2000多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譜》(1509)是最早的荔枝專著。10世紀以前傳入印度,17世紀又陸續由越南傳到馬來亞半島和緬甸,此後許多熱帶和亞熱帶國傢競相引種。目前作為經濟栽培的國傢有美國、印度、南非、泰國、馬達加斯加、菲律賓、越南、毛裏求斯、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和斯裏蘭卡等。中國的主産區為廣東、福建、臺灣、廣西、四川等省(自治區),雲南、貴州和浙江也有少量栽培。
    形態和品種 樹高可達20米。根係強大。壓條繁殖苗無主根,成年後逐漸形成深而廣的根群;嫁接苗主根深而發達,進入結果期後逐漸分生側根。須根上有菌根真菌共生。樹冠開闊,冠幅可達30~40米。樹皮棕灰色,枝幹多彎麯下垂。羽狀復葉互生或對生,革質,色濃緑,長圓或圓披針形,長6~12釐米。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核果狀果實圓形、卵圓形或心髒形,直徑2.5~4.5釐米,成熟後深紅色。外果皮革質,有瘤狀突起(龜裂片是品種分類的主要依據)。可食部分是假種皮,乳白色或黃蠟色,半透明。種子多為橢圓形,褐赤色有光澤。主要栽培品種有100多個,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 3種類型,其中以香甜、核小的中熟種“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和晚熟種“香荔”等品種最為名貴。(見彩圖荔枝
    生物學特性 荔枝喜光,要求長日照。 23~26℃為生長最適溫度,日平均氣溫達17℃以上新葉開始伸展,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長,-4℃時發生凍害,花期氣溫低於8℃時花藥不開裂,但1月份花芽分化的關鍵季節,需15℃以下零度以上的低溫。生長結果期一般需水分較多。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pH4.5~6)砂壤土為宜。壯年結果樹枝條每年抽梢3~4次,形成濃蔭的葉層,花芽在早春抽生的新梢頂部腋芽中形成,雌雄花同株異熟。雌花授粉受精後約70~90天果實成熟。
    栽培 傳統的繁殖方法采用高枝壓條或高接。20世紀70年代後多用 1~2年生幹徑粗約0.8釐米以上的實生苗進行片芽接或合接,方法較簡易且可節省接穗。采穗前先將母枝環剝,有利於積聚養分,提高成活率。幼苗定植時盡可能帶土,減少傷根。春植以2~5月、秋植以9~10月為宜。株行距一般為 5~6米。在主栽品種中配植5~10%花期相近的授粉樹,可提高座果率。除一般肥水管理外,采果前後需重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的混合肥料。鼕季進行一次園區犁耙,有利於根係更新和抑製鼕梢萌發。修剪時期一般在采果後一個月內進行,以通風透光為度。采果時須對結果母枝和結果枝交界處的芽眼妥加保護,以促進春梢萌發。主要病蟲害有疫黴病、炭疽病、荔枝蝽和爻紋細蛾等。
    用途 荔枝是珍貴熱帶果品,除鮮食外,可製荔枝幹和果汁,並可罐藏和用於釀酒。果殼可提取單寧;根可入藥。荔枝開花多、花期長,是良好的蜜源植物。但大小年現象嚴重。果實不耐貯藏。
     (吳逸民 張宇和)
    
英文解釋
  1. :  lychee,  lichee
  2. n.:  litchi,  litchi; lychee,  fruit with a sweetish white pulp and a single seed in a thin brown shell
法文解釋
  1. n.  litchi
近義詞
荔枝
荔枝街道
相關詞
廣東地理城市典故特産區域嶺南文化挂緑荔枝
飲食茶葉飲料腰子綉球
果樹常緑果樹早熟品種電影言情小說更多結果...
包含詞
荔枝樹荔枝屬荔枝蠃番荔枝荔枝幹
荔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