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極不真實;極不近情理~不經ㄧ~無稽ㄧ情節~。 |
|
虛妄而不可信 |
|
最荒誕的謠言 |
|
荒誕的情節 |
|
極言虛妄,不足憑信。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於 西母 。” 宋 歐陽修 《菱溪大石》詩:“爭奇鬦異各取勝,遂至荒誕無根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雖語頗荒誕,似出寓言;然神道設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未可繩以妄語戒也。” 聞一多 《李白之死》:“世俗流傳 太白 以捉月騎鯨而終,本屬荒誕。” |
|
荒誕在辭海裏557頁
:猶荒唐,虛妄不可信.
如:荒誕不經.
李白<大獵賦>:"哂穆王之荒誕,歌白雲之西母."
荒誕原指西方現代派藝術中的一個戲劇流派,興起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這個概念發展到現在,已遠遠超出戲劇的範疇,上升為一個普遍的深刻的重要美學範疇。
《簡明牛津詞典》對“荒誕”(absurd)的定義是:“荒誕:1,(音樂)不和諧。2,缺乏理性或恰當性的和諧(當代用法)。”《企鵝戲劇詞典》把荒誕的本質定為“人與環境之間失去和諧後生存的無目的性(荒誕的字面意思是不和諧)。
荒謬(Absurdism, 又譯荒謬主義),哲學術語,字源是拉丁文的adsurdus,意為‘難聽的’,在存在主義中用來形容生命無意義、矛盾的、失序的狀態
含義
一個事物的基本意義的存在必須要一個更高的意體來解釋。 但是,這個更高意體的意義又必須要一個比它更高的意體來解釋。 這個“解釋的鎖鏈”不可能達到一個結果,從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擁有至高的意義。 哪怕這個結果被發現了,它也有可能並不能滿足我們。 好比說,當一頭牛發現他的“至高意義”是被人當成食物屠宰掉時,它不會對這個“意義”感到滿足的。 從而, 根據存在主義和虛無主義,生命是無意義的,是荒誕的。
哲學家的描述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加繆在《西敘弗斯神話》對荒繆做的描述:
在一個突然被剝奪掉幻象與光亮的宇宙裏,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一個異鄉人,既然他被剝奪了對失去傢園的記憶或對己承諾之樂土的希望,他的放逐是不可輓回了。這種人與生命以及演員與場景的分離就是荒謬的情感。
解决辦法
面對荒誕的生命,某些人認為自殺是一個看似理智的方案;但是大部分人試圖尋找其他的辦法。加繆提出自殺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如果生命真是荒誕的話, 那唯一面對它的方法衹有維持一個人對待荒誕的自我反應; 所以,如果沒有良心的話, 這個思想與荒誕的相互反應是無法存在的。 請參考《西敘弗斯神話》和反抗的人。
某些人通過神或宗教找到了意義。
“拒絶意義”, 並定義“生命的意義作為‘活着'本身”是另一中解答的方法。
很多人接受生命是無意義的, 但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同上,哪怕至高意義存在,他有可能並不能滿足我們。相反,他們通過自己的生命去創造意義。 雖然這個意義並不是至高的,它能給人動力。 |
|
- n.: fantastic, incredible, ridiculous
|
|
- adj. absurde, fantastique
|
|
小說 | 德國 | 文學 | 二戰 | 君特·格拉斯 | 愛情 | 恐怖 | 劇情 | 電影 | 驚悚 | python | 經典 | 喜劇 | 英國電影 | Mont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