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草豆蔻
目錄
No. 1
  植物名。對肉豆蔻而言。多年生草本,種子可入藥。
亦稱"草果" Also known as "grass effect"
  亦稱“ 草果 ”。
  植物名。對肉豆蔻而言。多年生草本,種子可入藥。《通志·昆蟲草木二》:“豆蔻曰草果,亦曰草豆蔻。苗葉似山薑杜若輩,根似高良薑,花作穗,可愛。故 杜牧 雲:‘豆蔻梢頭二月春。’南人亦採其花淹藏,以當果品。”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豆蔻》。
No. 3
  【學名】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本品為薑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乾燥近成熟種子。夏、秋二季采收,曬至九成幹,或用水略燙,曬至半幹,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幹。
  【性狀】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直徑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種背為1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硬,將種子沿種背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嚮內伸入部分約占整個表面積的1/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與用量】3~6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別名】草蔻仁、偶子、草蔻
  【科屬】薑科zingiberaceae,山薑屬alpinia roxb.
  【特徵與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3m。葉片披針形,頂端尾尖漸尖,基部急尖。總狀花序直立,密生粗狀毛。蒴果圓球形,被毛。種子呈卵圓狀多面體,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質硬。花期4~6月,果期5~8月。草豆蔻為陰性植物,喜溫暖陰濕怕旱,不耐強烈日光直射,耐輕霜,以年平均溫度18~22℃、年降雨量1800~2300mm為宜。草豆蔻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一般腐殖質豐富和質地疏鬆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合其生長。
  【分佈狀況】分佈於我國臺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
  【作用】草豆蔻是一種傳統中藥,可以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草豆蔻還可與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藥材配合使用作為食品調味劑,可去除魚、肉等食品的異味。此外,草豆蔻莖桿韌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編織材料,編織的坐墊鼕暖夏涼,具有預防和治療坐瘡的功能。
  【草豆蔻藥用】
  【采製】 8~9月果實由緑變黃時采收,曬至八九成幹,除去果皮,將種子團曬幹。
  【性狀】 種子團類圓球形,直徑1.5~2.7cm,表面褐色,中間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22~100粒,粘連緊密;略光滑,不易散落。種子呈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種脊為1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表面觀呈斜心形;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含桉油精、a- 蛇麻烯(a-humulene) 、反-麝子油醇(trans-farnesol)等,並含豆蔻素(cardamomin)、山薑素(alpinetin)和皂甙。
  【製法】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假種皮有時殘存,為多角形薄壁細胞。種皮表皮細胞類圓形,壁較厚;下皮為1~3列薄壁細胞,略切嚮延長;色素層為數列棕色細胞,其間散有類圓形油細胞1~2列,直徑約50μm ;內種皮為1 列柵狀厚壁細胞,棕紅色,內壁與側壁極厚,胞腔小,內含硅質塊。外胚乳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方晶和少數細小簇晶。內胚乳細胞含糊粉粒。
  粉末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長條形,直徑約至30μm,壁稍厚,常與下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下皮細胞表面觀長多角形或類長方形。色素層細胞皺縮,界限不清楚,含紅棕色物,易碎裂成不規則色素塊。油細胞散列於色素層細胞間,呈類圓形或長圓形,含黃緑色油狀物。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內含硅質塊;斷面觀細胞1 列,柵狀,內壁及側壁極厚,胞腔偏外側,內含硅質塊。外胚乳細胞充滿澱粉粒集結成的澱粉團,有的包埋有細小草酸鈣方晶。內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 ,置水浴中加熱振搖5 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山薑素和小豆蔻明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 1ml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1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於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山薑素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藍色熒光斑點;在與小豆蔻明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再噴以 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小豆蔻明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褐色斑點。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3~6g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宜忌】陰虛血少,津液不足,無寒濕者忌服。
  【備註】用於濕阻脾胃之脘腹脹滿,尤以寒濕偏盛者為宜,常與川、僕砂仁、陳皮等配合應用。用治寒濕鬱滯嘔吐,常與半夏、生薑等配伍應用。若是寒濕腳氣兼有嘔吐者可配吳茱萸、檳榔等同用。
  【摘錄】《中國藥典》
No. 4
  【中文名】草豆蔻(《雷公炮炙論》)
  【類 別】種子類
  【異名】豆蔻(《別錄》),漏蔻(《南方異物志》),草果(《通志》),草蔻(《本草從新》),大草蔻(《藥材資料匯編》),偶子(《中藥志》),草蔻仁、飛雷子、彎子(《廣東中藥》)。
  【來源】為婪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團。
  【植物形態】草豆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狀莖粗壯,棕紅色。葉2列,具短柄;葉片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30~55釐米,寬2~9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疏毛或光滑;葉鞘膜質,抱莖,葉舌廣卵形,長3~6毫米,密被絨毛。總狀花序頂生,總花梗長30釐米,密被黃白色長硬毛;花疏生,小苞片寬大,長2.5~3.5釐米,外被粗毛,花後脫落;萼筒狀,長約2釐米,外被疏柔毛,一邊開裂,頂端3裂;花冠白色,花冠管長約1.2釐米,上部3裂,中間裂片長圓形,兩側裂片橢圓形,唇瓣闊卵形,先端有3個淺圓裂片,邊緣具缺刻,白色,內面具淡紫紅色斑點;側生退化雄蕊極短或不存在,發育雄蕊1,花絲扁圓形,粗大,具槽;子房下位,卵田形,密被淡黃色絹毛,花柱細長,緊貼於花絲槽內,從藥隔中穿出,基部具2棒狀附屬物,柱頭略膨大,頂端下陷,具緣毛。蒴果圓球形,外被粗毛,萼宿存,熟時黃色。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於林緣灌木叢邊緣的草叢中或山坡高草叢中。分佈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秋季果實略變黃色時采收,采得後曬至八、九成幹,剝去果皮,再曬至足幹。或將果實用沸水略燙後曬至半幹,去其果皮,再曬至足幹。宜置陰涼乾燥處。
  【藥材】乾燥種子團呈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5~2.5釐米,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中間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卵圓狀多角形,長3~5毫米,直徑約3毫米。表面灰棕色,被一層白色透明的假種皮,背稍隆起,合點約在中央,種臍位於背側面,種脊為一縱溝,經腹面至合點,破開後裏面灰白色。氣芳香,味辛辣。以個圓、堅實者為佳。
  主産廣西、廣東等地。
  《開寶本草》及《本草圖經》均謂《別錄》所載之豆蔻即草豆蔻,但觀其所述形態及《證類本草》"宜州豆蔻"附圖,似為Amomum屬植物,與現用Alpinia屬的草豆蔻不同。
  【化學成分】種子含山薑素、小豆蔻明。
  【炮製】揀淨雜質,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草豆蔻),須去蒂,取嚮裏子後皮,用茱萸同於鏊上緩炒,待茱萸微黃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②《藥類法象》:"(草豆蔻)面包煨熟,去面用。"
  【性味】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無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溫,澀,無毒。"
  ③《醫學啓源》:"氣熱,味大辛。"
  【歸經】入脾、胃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太陰、陽明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經。"
  【功用主治】溫中,祛寒,行氣,燥濕。治心腹冷痛,痞滿食滯,噎膈反胃,寒濕吐瀉,痰飲積聚。
  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1)健脾燥濕:用於脾胃虛弱或寒濕鬱滯引起的食欲不振,常配木瓜。
  (2)溫中止嘔:用於寒濕鬱滯中焦引起的胃痛嘔吐,常配高良薑。
  ①《別錄》:"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②《開寶本草》:"下氣,止霍亂。"
  ③《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④《綱目》:"治瘴癘寒瘧,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婦人惡阻帶下,除寒燥濕,開鬱破氣,殺魚肉毒。"
  ⑤《本草原始》:"補脾胃,磨積滯,調散冷氣甚逮,虛弱不能飲食者最宜,兼解酒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宜忌】陰虛血少,津液不足,無寒濕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凡瘧不由於瘴氣;心痛胃脘痛由於火而不由於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裏急後重,及泄瀉暴註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鹹屬暑氣濕熱,皆不當用。"
  ②《本草備要》:"忌鐵。"
  ③《本經逢原》:"陰虛血燥者忌之。"
  【選方】①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滿悶、心腹痛:草豆蔻肉八兩,生薑(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兩(銼碎)。上三味勻和入銀器內,用水過藥三指許,慢火熬令水盡,取出,焙幹,杵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夏月煎之,作冷湯服亦妙。(《博濟方》豆蔻湯)
  ②治嘔逆不下食,腹中氣逆:豆蔻子七枚(碎),生薑五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裏。忌海藻、菘菜。(《廣濟方》豆蔻子湯)
  ③治冷痰嘔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湯洗去滑,切,焙)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眼,不拘時侯。(《聖濟總錄》豆蔻湯)
  ④治胃口冷,吃食無味及脾泄瀉不止,兼治酒後數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飲食:草豆蔻半兩(每個面裹煨,候面焦黃,去面用),甘草一兩(炙),肉桂(去皮)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蠻薑一兩。上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更入陳米末一錢,水一盞,棗二枚,同煎七分,溫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濟方》草豆蔻散)
  ⑤治小兒藏寒泄瀉不止:草豆蔻一枚,剝開皮,入乳香一塊在內,復用白麵裹,慢火燒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為細末,以粟米飲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無時。(《史載之方》豆蔻丸)
  ⑥治霍亂心煩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黃連(去須)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脹三錢匕,水一盞,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聖濟總錄》草豆蔻湯)
  ⑦治老瘧久而不瘥,及山嵐瘴氣,遠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個(並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樸方圓二寸(一半薑製,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薑棗大二塊(一塊用濕紙裹煨,一塊生用)。上分為二大劑,於發前臨曉,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來早,再溫服,留滓再煎二次。(《雞峰普濟方》草豆蔻散)
  ⑧香口闢臭:豆蔻、細辛,為末含之。(《肘後方》)
  【名傢論述】①朱震亨:"草豆蔻,性溫,能散滯氣,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溫散,用之如鼓應桴。或濕痰鬱結成病者,亦效。若熱鬱者不可用,恐積溫成熱也,必用梔子之劑。"
  ②《綱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濕,開鬱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嵐煙瘴,飲啖酸鹹,脾胃常多寒濕鬱滯之病,故食料必用,與之相宜。然過多亦能助脾熱,傷肺損目。"
  ③《本草經疏》:"豆蔻,辛能破滯,香能入脾,溫熱能祛寒燥濕,故主溫中及寒客中焦、心腹痛、中寒嘔吐也。脾開竅於口,脾傢有積滯,則瘀而為熱,故發口臭,醒脾導滯,則口氣不臭矣。辛散溫行,故下氣。寒客中焦,飲食不消,氣因閉滯則霍亂。又散-切冷氣、消酒毒者,亦燥濕破滯、行氣健脾開胃之功也。産閩之建寧者,氣芳烈,類白豆蔻,善散冷氣,療胃脘痛,理中焦。産滇、貴、南粵者,氣猛而濁,俗呼草果者是也,善破瘴癘,消𠔌食,及一切宿食停滯作脹悶及痛。"
  ④《本草求真》:"草豆蔻,辛熱香散,功與肉蔻相似,但此辛熱燥濕除寒,性兼有澀,不似肉蔻澀性居多,能止大腸滑脫不休也。又功與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風寒客在胃口之上,癥見當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熱浮散,專治瘴癘寒瘧也。故凡濕鬱成病,而見胃脘作疼,服之最為有效。若使鬱熱內成,及陰虛血燥者,服之為大忌耳。"
食療價值
  薑科草本植物草豆蔻的近成熟果實。産於廣西、廣東等地。夏、秋二季采收。曬幹,或用沸水略燙,曬至半幹,除去果皮,取其種子曬幹。搗碎生用。
  性味辛溫。能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用於脾胃寒濕氣滯,脘腹脹滿、冷痛,嘔逆少食;脾胃虛寒,腹瀉,腹痛。
中國藥典2000版
  草豆蔻
  拼音名:Caodoukou
  英文名:SEMENALPINIAEKATSUMADA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91
  本品為薑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乾燥近成熟種子。夏、秋二
  季采收,曬至九成幹,或用水略燙,曬至半幹,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幹。
  【性狀】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直徑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
  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
  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一端有
  種臍;質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嚮內伸入部分約
  占整個表面積的1/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鑒別】(1)本品橫切面:假種皮有時殘存,為多角形薄壁細胞。種皮表皮細胞
  類圓形,壁較厚;下皮為1~3列薄壁細胞,略切嚮延長;色素層為數列棕色細胞,其間
  散有類圓形油細胞1~2列,直徑約50μm;內種皮為1列柵狀厚壁細胞,棕紅色,內壁
  與側壁極厚,胞腔小,內含硅質塊。外胚乳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方晶和少數細小簇晶。
  內胚乳細胞含糊粉粒。
  粉末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長條形,直徑約至30μm,壁稍厚,常與下皮細
  胞上下層垂直排列;下皮細胞表面觀長多角形或類長方形。色素層細胞皺縮,界限不清
  楚,含紅棕色物,易碎裂成不規則色素塊。油細胞散列於色素層細胞間,呈類圓形或長
  圓形,含黃緑色油狀物。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非木
  化,胞腔內含硅質塊;斷面觀細胞1列,柵狀,內壁及側壁極厚,胞腔偏外側,內含硅
  質塊。外胚乳細胞充滿澱粉粒集結成的澱粉團,有的包埋有細小草酸鈣方晶。內胚乳細
  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熱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
  品溶液。另取山薑素和小豆蔻明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
  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
  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1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於
  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山薑素對
  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藍色熒光斑點;在與小豆蔻明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
  上,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再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小豆蔻明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褐色斑點。
  【含量測定】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0%(ml/g)。
  【炮製】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
  不思飲食。
  【用法與用量】3~6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草豆蔻
  漢語拼音:
  Caodoukou
  英文名: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基原:
  本品為薑科植物單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乾燥近成熟種子。夏、秋二季采收,曬至九成幹,或用水略燙,曬至半幹,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幹。
  性狀:
  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直徑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嚮內伸入部分約占整個表面積的1/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鑒別:
  (1)本品橫切面:假種皮有時殘存,為多角形薄壁細胞。種皮表皮細胞類圓形,壁較厚;下皮為1-3列薄壁細胞,略切嚮延長;色素層為數列棕色細胞,其間散有類圓形油細胞1-2列,直徑約50μm;內種皮為1列柵狀厚壁細胞,棕紅色,內壁與側壁極厚,胞腔小,內含硅質塊。外胚乳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方晶和少數細小簇晶。內胚乳細胞含糊粉粒。
  粉末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長條形,直徑約至30μm,壁稍厚,常與下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下皮細胞表面觀長多角形或類長方形。色素層細胞皺縮,界限不清楚,含紅棕色物,易碎裂成不規則色素塊。油細胞散生於色素層細胞間,呈類圓形或長圓形,含黃緑色油狀物。內種皮厚壁細胞黃棕色或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壁厚,非水化,胞腔內含硅質塊;斷面觀細胞1列,柵狀,內壁及側壁極厚,胞腔偏外側,內含硅質塊。外胚乳細胞充滿澱粉粒集結成的澱粉團,有的包埋有細小草酸鈣方晶。內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熱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山薑素對照品和小豆蔻明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醇(1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山薑素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藍色熒光斑點;在與小豆蔻明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再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小豆蔻明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褐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0%(ml/g)。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燥濕健脾,溫胃止嘔。
  主治:
  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3-6g。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英文解釋
  1. :  Katsumada Galangal Seed,  Semen Alpiniae Katsumadai,  Katsumade Galangal Seed
包含詞
草豆蔻散草豆蔻湯草豆蔻丸
草豆蔻酊復方草豆蔻復方草豆蔻酊
草豆蔻含量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