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科 > 草兔
目錄
草兔
  學名:lepus capensis
  分類:哺乳綱、兔形目、兔科、兔屬
簡介
  草兔又叫野兔,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長江中下遊一帶,以及歐洲、俄羅斯和蒙古等地。它的體長為38—48釐米,尾長9—10釐米,體重為2—3千克。身體背面為黃褐色至赤褐色,腹面白色,耳尖暗褐色,尾的背面為黑褐色,兩側及下面白色。
草兔的耳朵
  草兔的耳朵可以嚮着它感興趣的方向隨意地靈活轉動。當它來到一個新的環境時或者見到一個沒有見過的物體時,就會竪起警惕的雙耳來仔細探聽動靜。相反,如果處在它認為是安全的環境中時,卻會讓耳朵嚮下垂。此外,它的耳朵還布滿着無數的毛細血管,當它體內的熱量過大時,它的耳朵還可以作為調節體溫的散熱器,竪立時可以散熱,緊貼在脊背上時則可以保溫。
草兔的眼睛
  草兔的眼睛很大,置於頭的兩側,為其提供了大範圍的視野,可以同時前視、後視、側視和上視,真可謂眼觀六路。但唯一的缺欠是眼睛間的距離太大,要靠左右移動面部才能看清物體,在快速奔跑時,往往來不及轉動面部,所以常常撞墻、撞樹,“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恐怕就取材於此。
草兔與喝水
  草兔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喝水的。草兔的胃生得很嬌嫩,負擔不了過多的水分。它體內所需要的水分大都是依靠食物提供的。由於每天取食大量的青草和青菜,裏面都含有相當多的水分,在一般情況下,這些水分就足夠了,如果再喝下一些水,就會造成負擔,引起腸胃炎而拉稀,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不過,當草兔體內的水分缺乏時,它也會感到渴,也要喝一點水。
草兔和老鷹
  老鷹抓草兔,從空中先俯衝下來,用一隻爪子抓住草兔的屁股,草兔一疼就會轉身,身子就橫過來了。老鷹的另一隻爪子正好得勁,再一把抓住草兔的背部,這樣草兔就跑不瞭瞭。老鷹抓穩了草兔,就飛上天,再鬆開爪子,把草兔扔下來摔死,然後纔把草兔抓到山頂上去吃掉。可是,年齡大的草兔就不會讓老鷹輕易得手。當鷹即將抓住它的一剎那,衹見草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兩衹有力的後腿彈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蹬在了鷹的喙上,有時甚至能使鷹慘叫一聲,撲騰了幾下斃了命。
  雖然這衹是個別現象,但一般情況下,有經驗的草兔都不會站在那兒白白等死,而是在鷹爪快抓到它時猛地打一個滾,使鷹的雙爪抓空,巨大的俯衝力會使鷹在地上打個趔趄。草兔則趁機縱身躍起,沒命地朝樹林裏跑去。它左突右竄,時而嚮西,時而嚮東,一直在麯綫運動,即使被老鷹抓住了屁股,再疼也不回身,豁出命猛跑。但是長腿的畢竟跑不過帶翅膀的,往往草兔剛鑽進樹林,後背就讓趕上來的鷹爪抓住了。看來,事情本該結束了,可是草兔好像並不認命,它頭也不回地馱着鷹專往林中的酸棗棵子和蒺藜狗子裏鑽。哪兒枝密它往哪兒跑,哪兒剌多它往哪兒鑽,它不停地在荊棘叢中來回奔跑,玩命地把背上的鷹往剌上挂,結果尖利的棗刺和蒺藜刺把鷹挂得毛飛皮破,血肉模糊,疼得它一陣亂叫。眼前的窘境迫使它不得不鬆開抓兔的利爪,把兔子放走,然後試圖從酸棗叢裏鑽出來。可是由於棗刺和蒺藜刺已大量地紮進它的身體,所以它越掙紮刺就紮得越多,越撲騰翅膀被樹枝纏得就越緊,到最後,任憑它怎樣努力,也無法從濃密的樹棵子叢中脫出來,最後竟挂在荊棘叢裏不動了。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草兔和老鷹
  老鷹抓草兔,從空中先俯衝下來,用一隻爪子抓住草兔的屁股,草兔一疼就會轉身,身子就橫過來了。老鷹的另一隻爪子正好得勁,再一把抓住草兔的背部,這樣草兔就跑不瞭瞭。老鷹抓穩了草兔,就飛上天,再鬆開爪子,把草兔扔下來摔死,然後纔把草兔抓到山頂上去吃掉。可是,年齡大的草兔就不會讓老鷹輕易得手。當鷹即將抓住它的一剎那,衹見草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兩衹有力的後腿彈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蹬在了鷹的喙上,有時甚至能使鷹慘叫一聲,撲騰了幾下斃了命。
  雖然這衹是個別現象,但一般情況下,有經驗的草兔都不會站在那兒白白等死,而是在鷹爪快抓到它時猛地打一個滾,使鷹的雙爪抓空,巨大的俯衝力會使鷹在地上打個趔趄。草兔則趁機縱身躍起,沒命地朝樹林裏跑去。它左突右竄,時而嚮西,時而嚮東,一直在麯綫運動,即使被老鷹抓住了屁股,再疼也不回身,豁出命猛跑。但是長腿的畢竟跑不過帶翅膀的,往往草兔剛鑽進樹林,後背就讓趕上來的鷹爪抓住了。看來,事情本該結束了,可是草兔好像並不認命,它頭也不回地馱着鷹專往林中的酸棗棵子和蒺藜狗子裏鑽。哪兒枝密它往哪兒跑,哪兒剌多它往哪兒鑽,它不停地在荊棘叢中來回奔跑,玩命地把背上的鷹往剌上挂,結果尖利的棗刺和蒺藜刺把鷹挂得毛飛皮破,血肉模糊,疼得它一陣亂叫。眼前的窘境迫使它不得不鬆開抓兔的利爪,把兔子放走,然後試圖從酸棗叢裏鑽出來。可是由於棗刺和蒺藜刺已大量地紮進它的身體,所以它越掙紮刺就紮得越多,越撲騰翅膀被樹枝纏得就越緊,到最後,任憑它怎樣努力,也無法從濃密的樹棵子叢中脫出來,最後竟挂在荊棘叢裏不動了。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生態及經濟意義:棲息在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半荒漠及其緑洲 。草兔終生生活於地面,不掘洞,善於奔跑,多在夜裏活動。幼兔出生即具毛被,能睜眼,不久就能跑。草食性,以嫩枝、葉、樹皮、雜草、農作物的禾苗或蔬菜瓜果等緑色植物為食。初夏開始繁殖。年繁殖2—3窩,每窩2—6仔。主要天敵是狐、狼、艾鼬、鷹、鵟、雕等。皮毛可以利用,但質量一般,肉可食用,由於其分佈區狹窄,數量又少,所以經濟價值不大,但因其常常危害農作物及苗木,害大於益。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草業百科
  害鼠名草兔
  害鼠學名Lepus capensis Linnaeus
  害鼠別名蒙古兔、野兔、兔子
  害鼠圖片
  形態特徵體形中等大小。耳甚長,前折時明顯地超過鼻端,且耳尖具窄而明顯的黑色。尾較長,連端毛略等於後足長。鼕毛長而蓬鬆,背部為沙黃色,並有間斷而不甚明顯的黑色波紋。背部還有一些白色針毛伸出於毛被之外。腹面白色。鼻與額部的毛黑尖較長,所以這個區域毛色較暗。鼻部兩側各有一個圓形淺色區,並嚮後方延伸經眼周而至耳基部。耳內側呈污白色,邊緣部分毛長而密,外側前部的毛色與額部相同,後部毛色與頸背部相同,尖端有一窄的黑棕色斑。頸部背方毛呈淺棕色。臀部為沙灰色。體側具黑尖的毛漸少,而具淺棕色毛尖的毛增多。腹部和後腿前部均為白色。頸下方和四肢外側為淺棕黃色。夏毛毛色較深,呈淡棕色。體側白色針毛較鼕毛少得多。因為草兔分佈很廣泛,毛色也因地而異,且變化極大,通常北方地區毛色淡,白色針毛多。顱全長不超過90mm。鼻骨較長,其最大長度大於額骨中縫之長,後端寬度顯然大於前端。兩鼻骨中部的寬度大於框後寬,後端寬度大於上齒列長。額部前部微凹,兩則邊緣略嚮上伸,後部隆起。眶後突甚發達,呈三角形。頂骨微隆。成體的頂間骨無明顯界綫,枕骨斜嚮後傾,上方中部有一略成長方形的上枕骨。門齒孔後部1/3處,有一小段嚮外擴張,齶骨較短,其長度顯然小於翼骨間寬。聽泡雖然凸出,但不及中亞兔大,寬度不超過兩聽泡間距離的70%。顴弓位於眼下側,其後端斜嚮上方。下頜關節面較中亞兔大,但並不特別嚮後伸。上頜兩對門齒,前方一對較大,橫切面略成長方形,其前面內側有一溝,齒根甚長,嚮後伸至上頜骨與前頜骨的骨縫附近;後方一對門齒較小,呈橢圓柱狀,第一上前臼齒較小而短,前方具有淺溝。第二至五臼齒的咀嚼面由二條齒嵴組成,齒側嵴間有溝。最後一枚臼齒呈細橢圓形,下頜門齒1對,第一下前臼齒的前方具有二條前溝,其咀嚼面由3條齒嵴組成。
  生態特徵草兔的棲息環境十分廣泛,東北地區棲息於鬆遼平原的草地和農田中,但以河𠔌柳叢及苔草叢中最多。在內蒙古自治區,棲息於山坡及灌木叢中。特別喜歡居於柳樹和榧樹叢生的河𠔌地帶,以及幹涸了的泥沼地帶。草兔一般沒有固定的洞穴,但雌兔在産仔和哺乳期間有較固定的洞穴,而這些洞穴大多數是利用狐、獾等動物的廢棄洞。洞口直徑30-40釐米,3個洞口,洞道長達10-20米;但草兔自己挖的洞衹有一個洞口,長度也衹有5米左右。洞口外常常有足跡和糞便。糞便較羊糞小,卵圓形。雌兔外出時常用土及雜草掩蓋洞口,雌雄兔不同居。草兔以植物為食。作物種子、地下塊莖、青草、樹皮和嫩枝等是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偶爾也食樹苗和樹葉等。喜歡飲水,幹旱季節特別是鼕季在河邊等水源附近常見到它的足跡。平時白晝臥伏休息,日落開始覓食活動,至次日凌晨停止。夏季白晝亦有時外出活動。一般不結群,單獨活動。覓食活動次數與食物多少有關。當鼕季食物缺乏時,特別是降雪以後,常常可以在雪地上看到密集縱橫交錯的足跡。而食物充足時僅在面積不大的一塊地方取食。草兔的活動常常有固定路綫。其活動距離可長達1公裏左右。當遇到危險時,兩耳緊貼頸背,後足蹬地,可迅速奔跑1-2公裏。平時活動速度較慢,兩耳竪立,運動時呈跳躍狀,其足跡特點是兩前足跡前後交錯排列,兩後足跡平行對稱,呈“*”形。草兔常利用保護色(土黃色)逃避危險。往往當人們走到它面前或從其身體跨過而不逃跑。當猛禽追捕時,則時而迅速奔跑,時而突然停止,迂回麯折,直至逃到隱蔽物下為止。每年鼕末開始交配,初春時産仔。在較寒冷的東北地區於2月份即可見到幼兔,而在河北省12月份尚捕到過體重僅700剋的幼兔。在北方地區大約年産2-3窩,長江流域每年可産5-6窩。哺乳期仍可進行交配。雨季停止繁殖。幼兔出生後1個月左右即可獨立生活。哺乳期的母兔,在覓食時常以雜草或土覆蓋洞口。有些母兔僅在隱蔽處挖一深約30釐米的坑穴內産仔。除其覓食外,均臥於穴內哺育幼兔。幼兔稍大後,母兔除哺乳時同居外,平時母兔隱蔽在仔兔附近。當遇危險時,母兔明顯出現。將目標引嚮自己,以保護幼仔,將敵害引開後,經3-4小時再回到仔兔附近。草兔沒有長距離遷移現象,但可隨環境變化進行短距離遷移。靠近山區農田中的草兔,由於春季耕作活動頻繁,大多數逃嚮山區,進入夏季後又返回農田中生活。天敵,猛禽中的蒼膺(Accipiter gentilis)、獸類中的狐(Vulpes vulpes )和狼(Canis lupus)以及鼬科動物等善食該兔。
  分佈範圍草兔分佈較為廣泛,自北部的黑竜江與內蒙古嚮南可達長江流域,甚至雲南和貴州也發現有草兔的分佈。
  防治方法由於草兔屬於毛皮動物,是一種寶貴資源,因而防治工作應結合狩獵進行。通常用槍擊法。要求獵手槍法準確、動作敏捷。射擊時,兔若迎面跑來應瞄準其前足;若側面跑過,應瞄準其頭部;若與獵者同嚮逃竄,應瞄準其尾端。其次可用活套、踩夾、張網等方法捕捉。活套可用10多根馬尾搓成細繩或22號鐵絲製成,直徑約15釐米左右,置於洞口或經常出沒的道路上,套距地面約18釐米左右,當兔的頭部進入活套後,便極力掙紮,促使活套收緊而把兔勒死,踩夾也應置於洞口或其通道上,但要進行偽裝。在危害嚴重而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亦可應用10%磷化鋅毒餌消滅之。
英文解釋
  1. lat.:  lepus capensis
近義詞
野兔, 塔裏木兔, 莎車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