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風俗,其實與神州大地的許多地方相仿,凡有客人光臨,都要備茶待客。衹是此地的“茶葉湯”別有一般風味。從我初入小村到過一傢竜姓老伯處觀察,其一般的做法大約是:客人來了,主人遂洗淨瓷碗,先將茶葉投進燒得剛好的熱油中,直到將茶葉暴漲,立即註入上好泉水,等湯燒沸,然後舀在碗裏,再撒上炒熟的苞米、油渣、花生米、土豆片、炒米等,就成了一碗香噴噴的“茶葉湯”。
舉碗飲之,感到口中既有茶葉的芬芳,又有苞米的脆、油渣的酥、花生的香,真是別有一番風味。而靜觀竜伯那“淨具、投茶、註水、投料、”等程序,又能使人感到小村人的熱情、好客與聰穎。
細說起來,這苞米自然是“茶葉湯”裏最講究的佐料。往往每年秋後忙完收割,各傢的婦女們便挑選上等的玉米,經過煮、曬、炒、去殼等程序,精心地將其變為金黃而泛白的苞米。如在金桂飄香時節到小村作客,還會處處聞到悅耳的翻炒苞米的嗶剝聲。那些興高采烈的婦女們你幫我,我幫你,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則歡天喜地在周圍嬉戲,到處充滿桂子花和苞米混合的清香,滿眼涌現的是一派農傢康樂之景。
這“茶葉湯”,既是“迎客湯”,又是土苗人的“美容湯”。人們在祝壽、婚嫁、添丁、病愈等喜慶的日子,朋友、親戚、鄰里等到來首先必品飲“茶葉湯”。平時,大人、小孩一日三餐總是離不開“茶葉湯”。細觀小村人你會發現男人是那麽健壯,女人是那麽水靈老人是那麽長壽,孩子是那麽機靈。個中秘密最近纔有由專傢揭開,原來此地含有大量的硒元素,大人、小孩天天品飲含有富硒的藍河水,吃着含有富硒的苞米。
初次到小村品飲“茶葉湯”,千萬註意不要把她當作主食。我第一次到小村曾鬧過這樣的笑話,也就是竜伯傢,當他端來第一碗“茶葉湯”,我不知怎回事就沒了,當回味着滿口苞米的餘香時,好客的竜伯已經給我添上四碗。這時主人又請入席吃飯,望着滿桌的臘肉、山村蘑菇等風味小吃,纔發現肚兒已滾圓,滿嘴打着“茶葉湯”嗝,衹好望餚興嘆。原來此地的“茶葉湯”就像草原上的奶茶。
小村人喜喝“茶葉湯”的風俗,始於何時雖然似乎並無“正史”記載,但它代代相傳,顯然已經不知延續了多少年。如今,它不僅興盛在小村地區,而且隨着當地居民的遷徙,還日益周邊地區蔓延。據說,土司唐崖的“茶葉湯”也有一番風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