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基督教詞彙 : 動物 > 茵陳
目錄
No. 1
  蒿類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綫形,密生白毛,花緑黃色,圓錐花序。全草有香氣,可以入藥,有發汗﹑解熱﹑利尿作用。
亦作"茵蔯" Also as "wormwood"
  亦作“ 茵蔯 ”。
  蒿類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綫形,密生白毛,花緑黃色,圓錐花序。全草有香氣,可以入藥,有發汗、解熱、利尿作用。 唐 杜甫 《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之七:“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 宋 蘇軾 《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詩:“堆盤紅縷細茵蔯,巧與椒花兩鬭新。” 明 王世貞 《散句》:“坐來薜荔時添潤,齋罷茵陳尚送香。” 老捨 《四世同堂》五:“ 錢先生 嚮桌底下摸了會兒,摸出個酒瓶來,淺緑,清亮,像翡翠似的--他自己泡的茵陳。”
No. 3
  茵陳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別名 綿茵陳、白蒿、絨蒿、鬆毛艾。
  來源 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後近無毛。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長如發,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頭狀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復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層橢圓形,中央緑色,邊緣膜質;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層花兩性5~7,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於山坡、路邊。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采製 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除去老莖及雜質,曬幹。
  化學成分 含6,7-二甲基七葉樹內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揮發油,油中主要為a-蒎烯、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烯塊(capillene)、茵陳醇(capillanol)、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濕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附註 同屬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陳入藥。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別名】綿茵陳茵陳蒿、白蒿、絨蒿、猴子毛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除去雜質及老莖,曬幹。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
  【製法】除去殘根及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性狀】
  綿茵陳:多捲麯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緑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 ,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 裂;外層雌花6~10 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2~10 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備註】(1)用於濕熱熏蒸而發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於濕熱黃疸之外,對於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幹薑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摘錄】《中國藥典》
  【食療湯水】以茵陳、煎好的鰂魚,用猛火煲一小時飲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熱,是廣東人常用的食療湯水
  -------------------------------------------
  聖經◎啓示錄
  名叫 茵陳 的星
  第一位天使吹號,就有雹子與火攙着血丟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
  第二位天使吹號,就有仿佛火燒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變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衹也壞了三分之一
  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着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衆水的三分之一,星的名字叫茵陳
  第四位天使吹號,日、月、星辰即有三分之一被擊打暗淡,白晝不再明亮,黑夜無星放光。一隻鷹在空中飛翔叫喊:“三位天使們要吹那其餘的號;你們住在地上的民,禍哉!禍哉!禍哉!”
  第五位天使吹號,一顆星從天降下,並用無底坑的鑰匙開了無底坑,一陣陣濃煙從坑中冒出,遮天蔽日;一群群蝗蟲隨着濃煙涌出。它們傷害那些額上沒有神印記的人們,讓這些人忍受如蝎螫的痛苦。
  第六位天使吹號,上帝前的金壇四角傳出聲音命令吹號的天使釋放摧毀世界的使者。四個使者隨即殺掉世人的三分之一。
  第七位天使吹號,神的聖殿打開,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天上傳來聲音宣佈:世上的國成為我主和神的國,神要稱王,永永遠遠。
No. 4
  茵陳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別名】 綿茵陳、白蒿、絨蒿、鬆毛艾。
  【來源】 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後近無毛。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長如發,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頭狀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復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層橢圓形,中央緑色,邊緣膜質;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層花兩性5~7,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於山坡、路邊。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采製】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除去老莖及雜質,曬幹。
  【化學成分】 含6,7-二甲基七葉樹內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揮發油,油中主要為a-蒎烯、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烯塊(capillene)、茵陳醇(capillanol)、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濕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附註】 同屬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陳入藥。
簡介
  茵陳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別名 綿茵陳、白蒿、絨蒿、鬆毛艾。
  來源 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後近無毛。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長如發,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頭狀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復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層橢圓形,中央緑色,邊緣膜質;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層花兩性5~7,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於山坡、路邊。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采製 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除去老莖及雜質,曬幹。
  化學成分 含6,7-二甲基七葉樹內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揮發油,油中主要為a-蒎烯、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烯塊(capillene)、茵陳醇(capillanol)、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濕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附註 同屬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陳入藥。
  【來源】 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除去雜質及老莖,曬幹。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
  【製法】除去殘根及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性狀】
  綿茵陳:多捲麯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緑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 ,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 裂;外層雌花6~10 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2~10 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備註】(1)用於濕熱熏蒸而發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於濕熱黃疸之外,對於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幹薑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摘錄】《中國藥典》
  【食療湯水】以茵陳、煎好的鰂魚,用猛火煲一小時飲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熱,是廣東人常用的食療湯水
  [藥材及産銷] 茵陳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主産於陝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稱綿茵陳,陝西産者稱西茵陳,質量最佳。除供應本省外,並運銷南方諸省。其他種省、區産者,多自産自銷。
茵陳的傳說
  傳說華佗給一黃癆病人治病,苦無良藥,無法治愈。過了一段時間,華佗發現病人突然好了,急忙問他吃了什麽藥?他說吃了一種緑茵茵的野草。華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裏採集了一些,給其他黃癆病人試服,但試了幾次,均無效果。華佗又去問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幾月的蒿子,他說三月裏的。華佗醒悟到,春三月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蒿子有藥力。第二年春天,華佗又採集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給黃癆病人們服用,果然吃一個好一個,但過了三月青蒿卻又沒有功效了。為摸清青蒿的藥性,第三年,華佗又把根、莖、葉進行分類試驗。臨床實踐證明,衹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病,並取名“茵陳”。這就是“華佗三試青蒿草“的傳說。他還編歌供後人藉鑒:“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茵陳
  漢語拼音:
  YinchenFuling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PORIA
  基原:
  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割,除去雜質及老莖,曬幹。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乾燥菌核。多於7-9月采挖,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幹,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製,陰於,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塊”。
  性狀:
  綿茵陳 多捲麯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緑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朱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 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0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茯苓個 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鬆根。氣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 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質較鬆軟,略具彈性。
  茯苓塊 為去皮後切製的茯苓,呈塊片狀,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鑒別: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規則顆粒狀團塊及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漸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細長,稍彎麯,有分枝,直徑3-8μm,少數至16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顯淡紅色,後變為淡褐色。
  (3)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鉀碘試液1滴.顯深紅色。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5.0%。
  總灰分 不得過4.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0%(附錄Ⅸ K)。
  炮製方法:
  除去殘根及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取茯苓個,浸泡,洗淨,潤後稍蒸,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曬幹。
  性味:
  苦、辛,微寒。
  歸經:
  歸脾、胃、肝、膽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
  清濕熱,退黃疸。
  主治:
  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9-15g。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中國藥典2000版
  茵陳
  拼音名:Yinchen
  英文名:HERBAARTEMISIAESCOPARI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92
  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
  割,除去雜質及老莖,曬幹。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
  【性狀】綿茵陳多捲麯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緑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
  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
  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
  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
  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
  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
  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
  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0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
  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炮製】除去殘根及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性味與歸經】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功能與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於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與用量】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
英文解釋
  1. :  Virgate Wormwood Herb,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stem of capillary sagebrush,  herba artemisiae,  herba artenisiae capillaris,  capillary artemisia
相關詞
生物植物草本植物百科辭典
包含詞
茵陳蒿